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1 概述 PH值为水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 PH=-log10αH+ PH可间接地表示水的酸碱程度。天然水的PH值多在6~9范围内。PH值是水化学中常见的和最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由于PH值受水温影响而变化, 测定时应在规定的温度下进行, 或者校正温度。一般采用玻璃电极法和比色法测定PH值。比色法简便, 但受色度、 浊度、 胶体物质、 氧化剂、 还原剂及盐度的干扰。玻璃电极法基本上不受以上因素的干扰。然而, PH在10以上时, 产生”钠差”, 读数偏低, 需选用特制
2、的”低钠差”玻璃电极, 或使用与水样的PH值相近的标准缓冲溶液对仪器进行校正。 玻璃电极法 1 方法原理 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 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组成电池。在25℃理想条件下, 氢离子活度变化10倍, 使电动势偏移59.16Mv。许多PH计之上有温度补偿装置, 以便校正温度差异, 用于常规水样监测可准确和再现至0.1PH单位。较精密的仪器可准确到0.01PH。为了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校准仪器时选用的标准缓冲溶液的PH值应与水样的PH值接近。 2 仪器 3.1 各种型号的PH计或离子活度计 3.2 玻璃电极 3.3 甘
3、汞电极或银——氯化银电极 3.4 磁力搅拌器 3.5 50ml烧杯, 最好是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烧杯。 3 试剂: 用于校准仪器的标准缓冲溶液, 按表中规定的数量称取试剂, 溶于25℃水中, 在容量瓶内定容至1000mL。水的电导率应低于2μs/cm, 临用前煮沸数分钟, 赶除二氧化碳, 冷却。取50mL冷却的水, 加1滴饱和氯化钾溶液, 如PH在6~7之间即可用于配制各种标准缓冲溶液。 PH标准溶液的配制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含COD值大于30mg/L的水样
4、 对未经稀释的水样的测定上限为700mg/L。 本标准不适用于含氯化物浓度大于1000mg/L(稀释后)的含盐水。 2 方法概要 在一定条件下, 经重铬酸钾氧化处理时, 水样中的溶解性物质和悬浮物所消耗的重铬酸钾相对应的氧的质量浓度。 在水样中加入已知量的重铬酸钾溶液, 并在强酸介质下以银盐作催化剂, 经沸腾回流后, 以试亚铁灵为指示剂, 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水样中未被还原的重铬酸钾由消耗的硫酸亚铁铵的量换算成消耗氧的质量浓度。 在酸性重铬酸钾条件下, 芳烃及吡啶难以被氧化, 其氧化率较低。在硫酸银催化作用下, 直链脂肪族化合物可有效地被氧化。 3、 仪器及试剂 3.1 仪器
5、3.1.1 回流装置: 带有24号标准磨口的250mL锥形瓶的全玻璃回流装置: 回流冷凝管长度为300~500mm, 若取样量在30mL以上, 可采用带500mL锥形瓶的全玻璃回流装置。 3.1.2 加热装置。 3.1.3 25mL或50mL酸式滴定管。 3.2 试剂 3.2.1 硫酸银(Ag2SO4), 化学纯。 3.2.2 硫酸汞(HgSO4), 化学纯。 3.2.3 硫酸(H2SO4), ρ=1.84g/mL。 3.2.4 硫酸银----硫酸试剂 向1L硫酸中加入10g硫酸银, 放置1~2天使之溶解, 并混匀, 使用前小心摇动。 3.2.5 重铬酸钾标准
6、溶液( C( 1/6K2Cr2O7) =0.250mol/L) 称取12.258g在120℃干燥2小时后的重铬酸钾( K2Cr2O7) , 溶于蒸馏水中, 稀释至1000mL摇匀。 3.2.6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C( 1/6K2Cr2O7) =0.0250mol/L) 将3.2.5稀释10倍而成。 3.2.7 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C[〔NH4〕Fe(SO4)2·6H2O]≈0.10mol/L) 溶解39.5g硫酸亚铁铵[〔NH4〕Fe(SO4)·H2O]于水中, 加入20mL硫酸, 待其溶液 冷却后稀释至1000mL。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 每日临用前必须用重铬酸钾溶液(
7、3.2.5)准确标定此溶液的浓度。 标定: 取10.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3.2.5)置于锥开瓶中用水稀释至约110mL, 缓慢加入30mL浓硫酸混匀冷却后, 加3滴(约0.15mL)试亚铁灵指示剂, 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变为红褐色, 即为终点。记录下硫酸亚铁铵的消耗量(mL)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 C[〔NH4〕Fe(SO4)·H2O=10.00×0.25/V=2.50/V 式中: V-----滴定时消耗硫酸亚铁铵的毫升数。 3.2.8 试亚铁灵指示剂 称取1.48g邻菲罗啉(1, 10-二氮杂菲)和0.70g硫酸亚铁(FeSO4·7H2O
8、)溶于200mL二次蒸馏水, 贮存于棕色瓶中。 4 试验步骤 4.1 对于COD什小于50mg/L的水样, 应采用低浓度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氧化, 加热回流以后采用低浓度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 4.2 该方法对未经稀释的水样其测定上限为700mg/L, 超过此限时必须经稀释后测定。 4.3 对于污染严重的水样, 可选取所需1/10体积的试料和1/10的试剂, 放入10×150mm硬质玻璃试管中摇匀后, 用酒精灯加热至沸数分钟, 观察溶液是否变成绿色, 如呈绿色, 应再适当少取试料, 重复以上试验, 直至溶液不变绿色为止, 从而确定待测水样适当的稀释倍数。 4.4 取试料于
9、锥形瓶中, 或取适量试料加水至20.00mL 4.5 取20mL水样, (或适量稀释至20.00mL)于500mL锥形瓶中和几粒防爆玻璃珠摇匀, 将锥形瓶接到回流装置冷凝管下端, 接通冷凝水, 从冷凝管上端缓慢加入30mL硫酸-硫酸银试剂, 以防止低沸点有机物的逸出, 不断旋动锥形瓶使之混匀, 自溶液开始沸腾起回流两小时。(如水中氯离子≥30mg/L时先加0.4g硫酸汞于锥形瓶中, 再加20.00mL水样摇匀)。 冷却后, 用90mL水自冷凝管上端冲洗冷凝管后, 取下锥形瓶, 再用水稀释至140mL左右。(溶液总体积不得少于140mL, 否则因酸度太大, 滴定终点不明显。) 溶液冷却至
10、室温后, 加入3滴试亚铁灵指示剂溶液, 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 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变为红褐色即为终点。记下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消耗毫升数。 在特殊情况下, 需要测定的试料在10.00mL到50.00mL之间, 试剂的体积或质量要按表1作相应的调整。 表1 样品量 mL 0.0250mol/L K2Cr2O7 mL 硫酸银—硫酸 mL 硫酸汞 g ( NH4) FeSO4)2·6H2O mL 滴定前体积 mL 10.0 20.0 30.0 40.0 50.0 5.0 10.0 15.0 20.0 25.0 15 30 45 60
11、 75 0.2 0.4 0.6 0.8 1.0 0.05 0.10 0.15 0.20 0.25 70 140 210 280 350 4.6 空白试验: 以20.00mL重蒸馏水, 按同样操作步骤作空白试验, 记录测定空白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 5计算 5.1 水样中化学需氧量(, 以mg/L4计)按下式计算: CODCr(mg/L)=C(V1-V2)×8000/V0 式中: 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 mol/L; V1—空白试验所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积, mL; V2—水样试验所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积,
12、mL; V0—水样的体积, mL; 8000—1/4O2的摩尔质量以mg/mol 5.2分析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二位, 有效数字不超过四位。 测定结果一般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中, 对COD值小的水样, 当计算出COD值小于10mg/L时应表示为”COD<10mg/L”。 6 精密度和准确度 六个实验室分析COD为150mg/L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统一分发标准溶液,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4.3%, 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为5.3%。 7 注意事项: 7.1 使用0.4g硫酸汞络合氯离子的最高量可达40mg, 如取用20.00mL水样, 即最高可络合 mg/L氯离子浓度的水样。若氯离子
13、浓度较低, 亦可少加硫酸汞, 使保持硫酸汞: 氯离子=10: 1( W/W) 。若 出 现少量氯化汞沉淀, 并不影响测定。 7.2 对于化学需氧量小于50mg/L的水样, 应改用0.0250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回滴时用0.01mol/L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 7.3 水样加热回流后, 溶液中重铬酸钾剩余量应为加入量的1/5—4/5为宜。 8 报告 6.1 注明分析方法标准; 6.2 注明试样的编号、 取样点、 取样日期和分析日期; 6.3 试样的测定值; 6.4 注明分析人和审核人及报告日期。 水中氨态氮测定( 纳氏
14、试剂分光光度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中氨态氮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测定范围为0.025~2mg/L。 2 方法概要 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红胶态化合物, 此颜色在较宽的波长范围内具强烈吸收。一般测量波长410~425范围。 3 仪器及试剂 3.1 仪器 3.1.1 分光光度计。1cm比色皿 3.1.2 PH计 3.2 试剂 3.2.1 纳氏试剂 称取16g氢氧化钠, 溶于50mL水中, 充分冷却至室温。 另取7g碘化钾10g碘化汞( HgI2) 溶于水, 然后将此溶液在搅拌下徐徐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用水稀释至100m
15、L, 静置, 取上层清液。贮于聚乙烯瓶中, 密塞保存。 3.2.2 酒石酸钾钠溶液 称取50g酒石酸钾钠( KNaC4H4O6·4H2O) 溶于100mL水中, 加热煮沸以除去氨, 放冷, 定容至100mL。 3.2.3 铵标准贮备溶液 称取3.819g经100℃干燥过的氯化铵( NH4Cl) 溶于水, 移入1000mL容量瓶中, 稀释至标线。此溶液每毫升含1.00mg氨态氮。 3.2.4 铵标准使用溶液 移取5.0mL铵标准贮备溶液于500mL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每毫升含0.01mg氨态氮。 4 试验步骤 4.1 预处理 4.1.1量取100mL水样于具塞
16、量筒中, 加10%硫酸锌溶液1mL和25%氢氧化钠溶液0.1~0.2mL调节PH至10.5左右, 混匀。放置使沉淀, 用经无氨水充分洗涤过的中速滤纸过滤, 弃去初滤液20mL。 4. 2 标准曲线的绘制 于一组7支50比色管中, 分别加入0、 0.50、 1.00、 3.00、 5.00、 7.00、 10.00铵标准使用液, 加水至50mL标线, 加1.0mL酒石酸钾钠溶液, 混匀, 加入1.5mL纳氏试剂, 摇匀, 放置10分钟后立即用光程为20mm比色皿, 以水为参比, 于420nm波长处测量吸光度。由测得的吸光度, 减去零浓度空白的吸光度后, 得到校正吸光度, 绘制以氨态氮含量(
17、 mg) 对校正吸光度标准曲线。 4. 3 水样的测定 分取适量的预处理液于50mL的比色管中, 稀释至50mL的标线, 用与绘制标准曲线相同的步骤测定吸光度, 最后减去空白试验所得吸光度。 4.4 空白试验 以无氨水代替水样, 按水样测定相同步骤进行测定, 以其结果作为水样测定的空白校正值。 5计算 氨态氮(以N计, mg/L)=m×1000/V 式中: m—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氨态氮含量, mg; V—水样体积, mL。 循环水中微量甲醇测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中微量甲醇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测定范围为0.025~2mg/L。 2 方
18、法概要 在硫酸酸性溶液中, 水中甲醇首先被高锰酸钾氧化成甲醛, 甲醛在浓硫酸溶液中可与变色酸作用形成紫色化合物, 该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570nm处, 可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分析测定。 3 仪器及试剂 3.1 仪器 3.1.1 分光光度计。2cm比色皿 3.2 试剂 3.2.1 甲醇标准储备溶液 准确称取2.000g甲醇(光谱纯), 溶于纯水中, 并定容至1000mL, 配成质量浓度为2g/L的标准储备溶液1000mL。 3.2.2 甲醇标准使用溶液 移取25.0mL甲醇标准储备溶液于500mL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每毫升含0.1mg甲醇。 3
19、2.3 25%硫酸 准确量取164硫酸(ρ=1.84g/L分析纯), 缓慢加入到约700mL蒸馏水中, 并不停搅拌, 冷却后稀释至1000mL. 3.2.4 2%高锰酸钾 准确称取2.000g高锰酸钾于烧杯中, 用无二氧化碳水稀释至100mL。棕色试剂瓶中保存。 3.2.5 变色酸饱和溶液 准确称取2.000g变色酸于烧杯中, 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此溶液透光度应在90%以上。现用现配。 3.2.6 5%亚硫酸钠溶液 准确称取5.000g亚硫酸钠于烧杯中, 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现用现配。 4 试验步骤 4.1 标准曲线的绘制 于一组7
20、支25比色管中, 分别加入0、 0.10、 0.50、 1.00、 1.50、 2.00、 3.00甲醇标准使用液, 依次分别加2mL25%硫酸溶液及0.5mL2%高锰酸钾溶液, 混匀, 放置10分钟, 滴加5%亚硫酸钠溶液至溶液刚好褪色, 然后加入3滴变色酸饱和溶液主, 摇匀, 沿壁缓慢加入6mL浓硫酸, 混匀, 置于沸水浴中保温20分钟, 取出冷却, 稀释至刻度混匀, 冷却至室温, 后立即用光程为20mm比色皿, 以水为参比, 于570nm波长处测量吸光度。由测得的吸光度, 减去零浓度空白的吸光度后, 得到校正吸光度, 绘制以甲醇含量( mg) 对校正吸光度标准曲线。 4. 3 水样的测定 分取适量水样液于25mL的比色管中, 用与绘制标准曲线相同的步骤测定吸光度, 最后减去空白试验所得吸光度。 4.4 空白试验 以无甲醇水代替水样, 按水样测定相同步骤进行测定, 以其结果作为水样测定的空白校正值。 5计算 甲醇(mg/L)=m×1000/V 式中: m—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甲醇含量, mg; V—水样体积, mL。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