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 清洁与消毒原则、 日常清洁与消毒、 强化清洁与消毒、 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承担环境清洁服务机构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
2、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环境表面 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 前者如墙面、 地面、 玻璃门、 门、 卫生间台等, 后者如监护仪、 呼吸机、 透析机、 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3.2 环境表面清洁 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3.3清洁工具 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 如擦拭布巾、 地巾和地巾杆、 盛水容器、 手套( 乳胶或塑胶) 、 洁具车等。3.4清洁单元 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 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 床边桌、 监护仪、 呼吸机、 微量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3.5高频接触表面 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环境表面, 如床栏、 床边桌、 呼叫按钮、 监护仪、
3、 微泵、 床帘、 门把手、 计算机等。3.6 污点清洁与消毒 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 血液、 排泄物、 分泌物等感染性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处理。3.7 消毒湿巾 以非织造布、 织物、 无尘纸或其它原料为载体, 纯化水为生产用水, 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 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 适用于人体、 一般物体表面、 医疗器械表面及其它物体表面。3.8 A0值 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 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 温度相当于80的时间( 秒) 。A0值600是复用清洁工具消毒的最低要求。3.9 隔断防护 医疗机构内部改建、 修缮等工程实施过程中, 采用塑料、 装
4、饰板等建筑材料作为围挡, 以完全封闭施工区域, 防止施工区域内的尘埃、 微生物等污染非施工区域环境表面的措施。 3.10 人员卫生处理 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人员进行人体、 着装、 随身物品等方面的清洁与消毒的处理过程。3.11清洁工具的复用处理 对使用过或污染后的复用清洁工具进行清洗与消毒的处理过程。3.12 低度风险区域 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 图书馆、 会议室、 病案室等。、 3.13 中度风险区域 有普通患者居住, 患者体液、 血液、 排泄物、 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住院病房、 门诊科室、 功能检查室等。3.14 高度风险区域
5、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 如感染性疾病科、 手术室、 产房、 重症监护病区、 移植病房、 烧伤病房等、 早产儿等。4 管理要求 4.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环境清洁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 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4.2医疗机构应参与环境清洁质量监督, 并协调本单位日常清洁与突发应急事件的消毒。4.3医务人员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 应指导环境清洁人员对诊疗设备与仪器等进行清洁与消毒。4.4 医疗机构开展内部建筑修缮与装饰时, 应建立有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参与的综合小组, 对施工相关区域环境污染风险进行评估, 提出有效、 可
6、行的干预措施, 指导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区域的隔断防护, 并监督措施落实的全过程。4.5医疗机构应对清洁与消毒质量进行审核, 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与人员, 促进清洁与消毒质量的持续改进。审核方法见附录A。4.6 承担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或部门, 应符合以下要求:a) 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质量管理体系, 在环境清洁服务的合同中充分体现环境清洁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b) 基于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特点和环境污染的风险等级,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文件、 程序性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开展清洁与消毒质量审核, 并将结果及时报告至院方。c) 应对所有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开展上岗培训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
7、医院感染预防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5 清洁与消毒原则5.1 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 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5.2 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 内容应包括清洁与消毒的工作流程、 作业时间和频率、 使用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名称、 配制浓度、 作用时间以及更换频率等。5.3 应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5.4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 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消毒剂, 消毒剂的选择参考WS/T367执行。消毒产品的使用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执行。5.5 无明显污染时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5.6 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 应有序进行, 由上而下, 由里到外, 由轻
8、度污染到重度污染; 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 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5.7 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不同区域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工作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与人员卫生处理, 手卫生应执行WS/T 313的要求。5.8 对高频接触、 易污染、 难清洁与消毒表面, 可采用屏障保护措施, 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 如塑料薄膜、 铝箔等) 实行一用一更换。5.9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 实行颜色标记。5.10 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5.11 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 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 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性, 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5.12
9、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 血液等污染时, 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5.13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 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 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5.14 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泡至清洁用水、 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6 日常清洁和消毒6.1医疗机构应将所有部门与科室按风险等级, 划分为低风险区域、 中度风险区域。6.2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 具体要求见表1.不同等级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风险等级环境清洁 等级分类方式频率/( 次/d) 标准低度风险区域清洁级湿式卫生12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干净、
10、干燥、 无尘、 无污垢、 无碎屑、 无异味等中度风险区域卫生级湿式卫生, 可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2要求达到区域环境表面菌落总数10CFU/cm2, 或自然菌减少1个对数值以上高度风险区域消毒级湿式卫生, 可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2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符合GB15982要求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 实施中、 低水平消毒2注1: 各类风险区域的环境表面一旦发生患者体液、 血液、 排泄物、 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污点清洁与消毒。注2: 凡开展侵入性操作、 吸痰等高危诊疗活动结束后, 应立即实施环境清洁与消毒。注3: 在明确病原体污染时, 可参考WS/T 367 提供的方法进行消毒。6.3 应遵守清
11、洁与消毒原则。6.4 被患者体液、 血液、 排泄物、 分泌物等污染的环境表面, 应立即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 再根据污染的病原体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消毒。6.5 常见环境表面消毒方法见附录C.6.6 在实施清洁与消毒时, 应设有醒目的警示标志。7 强化清洁与消毒7.1 下列情况应强化清洁与消毒: a)发生感染暴发时, 如不动杆菌属、 艰难梭菌、 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 b) 环境表面检出独宠耐药菌, 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 产超广谱-内酰胺酶( ESBLs) 细菌以及多重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CRE) 等耐药菌。7.2 强化清洁与消毒时, 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
12、, 并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消毒剂, 消毒剂的选择和消毒方法见附录C。7.3强化清洁和消毒时, 应落实接触传播、 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 具体参照WS/T 311执行。7.4对感染朊病毒、 气性坏疽、 不明原因病原体的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措施应参照WS/T 367执行。7.5 应开展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评估工作, 并关注引发感染暴发的病原体在环境表面的污染情况。8 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8.1医疗机构宜按病区或科室的规模设立清洁工具复用处理的房间, 房间应具备相应的处理设施和储存条件, 并保持环境干燥、 通风换气。8.2清洁工具的数量、 复用处理设施应满足病区或科室规模的需要。8.3清洁工
13、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与消毒, 干燥保存, 其复用处理方式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8.3.1 清洁工具的手工清洗与消毒应执行WS/T 367的要求。8.3.2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采用机械清洗、 热力清洗、 机械干燥、 装箱备用的处理流程。热力消毒要求A0值达到600及以上, 相当于80持续时间10min, 90持续时间1min, 或93持续时间30s。8.4 当需要对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质量进行考核时, 可参考GB 15982执行。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方法与标准A.1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审核方法A.1.1目测法 采用格式化的现场检查表格, 培训考核人员, 统一考核
14、评判方法与标准, 以目测检查环境是否干净、 干燥、 无尘、 无污垢、 无碎屑、 无异味等。A.1.2化学法A.1.2.1 荧光标记法 将荧光标记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 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标记是否被有效清除, 计算有效的荧光标记清除率, 考核环境清洁工作质量。A1.2.2 荧光标记法 将荧光标记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 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粉是否被扩散, 统计荧光粉扩散的处数, 考核环境清洁工做”清洁单元”的依从性。A1.2.3 ATP法 按照ATP监测产品的使用
15、说明书执行。记录监测表面的相关对光单位值( RLU) , 考核环境表面清洁工作质量。A.1.3微生物法A1.3.1 环境微生物考核方法参考GB15982A.1.3.2 清洁工具复用处理后的微生物考核指标, 采样方法和评价方法应参考GB15982的相关规定。A.2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见表A.1.风险等级清洁卫生管理等级审核标准目测法化学法微生物法荧光标记法荧光粉迹法ATP法低度风险区域清洁级整洁卫生、 无尘、 无碎屑、 无异味等无要求无要求无要求无要求中度风险区域卫生级整洁卫生、 无污垢、 无污迹、 无异味等质量抽查使用, 无荧光痕迹质量抽查使用,
16、无荧光粉扩散质量抽查使用, 合格标准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或自然菌减少1个对数值以上高度风险区域消毒级整洁卫生、 无污垢、 无污迹、 无异味等定期质量抽查使用, 无荧光痕迹定期质量抽查使用, 无荧光痕迹定期质量抽查使用, 合格标准按产品说明书规定参考GB15982, 按不同环境类别评判 附录B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选择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见表B.1风险等级工作服手套专用鞋/鞋套口罩隔离衣/防水围裙护目镜/面罩帽子低度风险区域+-中度风险区域+-高度风险区域+/+/+注1: ”+”表示应使用N95口罩, ”+”表示应使用, ”表示可使用或按该区域的个人防护
17、要求使用, ”-”表述能够不使用。注2: 处理患者体液、 血液、 排泄物、 分泌物等污染物和消毒液配制时, 应佩戴上述所有个人防护物品。 附录C (规定性附录) 环境表面常见消毒方法 环境表面常见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效果见表C.1消毒剂消毒水平细菌真菌病毒繁殖体结核杆菌芽孢亲脂类( 有包膜) 亲水类( 无包膜) 含氯消毒剂高水平+二氧化氯高水平+过氧乙酸高水平+过氧化氢高水平+碘类中水平+-+醇类中水平+-+-季铵盐类a低水平+-+-注: ”+”表示正确使用时, 正常浓度的化学消毒剂能够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效果。 ”-”表示较弱的杀灭作用或没有杀灭效果。”a”部分双长链季铵盐类为中效消毒剂。 表C.2
18、 环境表面常见消毒方法消毒产品使用浓度( 有效成分) 作用时间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含氯消毒剂400mg/L10min擦拭、 拖地细菌繁殖体、 结核杆菌、 真菌、 亲脂类病毒对人体与刺激作用; 对金属有腐蚀作用; 对织物、 皮草类有漂白作用; 有机物污染对其杀菌效果影响很大 mg/L-5000mg/L30min擦拭、 拖地所有细菌( 含芽孢) 、 真菌、 病毒二氧化氯100mg/L-250mg/L30min擦拭、 拖地细菌繁殖体、 结核杆菌、 真菌、 亲脂类病毒对金属有腐蚀作用; 有机务污染对其杀菌效果影响很大500mg/L-1000mg/L30min擦拭、 拖地所有细菌( 含芽孢) 、 真
19、菌、 病毒过氧乙酸1000mg/L- mg/L30min擦拭所有细菌( 含芽孢) 、 真菌、 病毒对人体与刺激作用; 对金属有腐蚀作用; 对织物、 皮草类有漂白作用; 过氧化氢3%30min擦拭( 含芽孢) 、 真菌、 病毒对人体与刺激作用; 对金属有腐蚀作用; 对织物、 皮草类有漂白作用; 碘伏0.2%-0.5%5min擦拭除芽孢外的细菌、 真菌、 病毒主要用于采样瓶和部分医疗器械表面消毒; 对二价金属制品有腐蚀性; 不能用于硅胶导尿管消毒醇类70%-80%3min擦拭细菌繁殖体、 结核杆菌、 真菌、 亲脂类病毒易挥发、 易燃, 不宜大面积使用季铵盐类1000mg/L- mg/L15-30min擦拭、 拖地细菌繁殖体、 结核杆菌、 真菌、 亲脂类病毒不宜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肥皂、 洗衣粉等合用自动化过氧化氢喷雾消毒器按产品使用说明按产品使用说明喷雾环境表面耐药菌等病原微生物污染有人情况下不得使用紫外线消毒按产品使用说明按产品使用说明照射环境表面耐药菌等病原微生物污染有人情况下不得使用消毒湿巾按产品使用说明按产品使用说明擦拭依据病原微生物特点选择消毒剂, 按产品说明使用日常消毒; 湿巾遇污染或擦拭时无水迹应丢弃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