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辨证法试题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5x4=20)1.综合命题2.维也纳学派3.常规科学4.科学问题5.空世界假说二、辨析题,下面论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4x8=32)1.西方近代自然观是对基督教自然观的彻底否定。 2.费耶阿本德反对一切科学方法。 3.基础研究是产业技术创新的必要前提。 4.观察不可能决定性的证伪理论三、分析题(34)1.贝叶斯主义认为:虽然不同的人在先验概率上存在主观任意性,但在证据积累的条件下,科学家们最终能够达成一致意见。请用贝叶斯公式解释这一现象。并对贝叶斯主义进行简单评价。(10)2.
2、控制论之父维纳公开宣布自己不打算发表任何“可能会在一些无责任感的军事家手中造成伤害的”研究成果。布里奇曼劝告科学家们不要承担这种“轻率强加的责任,因为这种承担对我来说有过多让步的味道,而且也缺乏自重”。你对这两种观点有什么看法?(12)3.很多人认为,学院科学应该具有市场导向,才能跟好的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这个判断有道理吗?学院科学与产业技术创新有什么联系?(12)四、材料题。根据下面材料,谈谈“宽容”对科学的影响。(14)拉卡托斯指出:“批评不象也不应该象波普尔所想象的那样快地扼杀一个纲领。纯粹否定性的、破坏性的批评,如对自相矛盾的“反驳”或论证,并不淘汰一个纲领。对一个纲领的批评是一个很
3、长的、并经常使人沮丧的过程,必须宽厚地对待年轻的纲领。当然,人们可以揭露一个纲领的退化,但只有建设性的批评,并借助于竞争的研究纲领,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而且只有通过事后之明鉴和合理重建才看得出戏剧性的惊人结果。”2、王大洲自然辨证法往年试题一、名词解释(54分/题=20分)1、科学问题: 学认识主体立足于特定的知识背景提出的需要解决而且可能加以解的具有理论背景的矛盾现象。 2、科学假说: 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推测和说明。 3、证伪主义:观
4、察受到理论指导,并以理论为前提; 理论不能根据证据被确定为真的或可能为真。 4、库恩范式理论:某一特定科学共同体成员们所采纳的一般性理论假定和定律,以及应用这些假定的定律的标准凡方法和技术。 它协调并解决在该范式内工作的一群常规科学家的“解决难题”的活动。 5、技术:技术使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周围环境的过程中,所习得的处理、使用和制造有用物品的技能和知识,而不是任何形式人工物。 补充: 库恩科学发展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出现危机产生科学革命新
5、的常规。 二、简答辨析题(48分/题=32分)1、在自然科学高度发达的社会,自然哲学没有存在的必要。 答: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现代自然科学正处在一个多元发展的状态,存在的科学与演化的科学并存,有机自然观与机械自然观并存,使重建自然哲学成为可能和必要。所以在自然科学高度发达的社会,自然哲学有存在的必要。 2、科学的重大进步在于“大胆猜测之证实,谨慎猜测之证伪。”答: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大胆猜测之证实”
6、标志着前所未闻的或者曾被认为不可能的事无的发现,“谨慎猜测之证伪”则标着寻常见解中的确存在着意想不到的问题,两者都将提供重要的信息。所以标志着重大科学进展的往往是“大胆猜测之证实,谨慎猜测之证伪”。 3、实验和观察可以独立于理论而存在。 答:这种观点是不妥的。 因为观察和实验是按照一定的假说和理论设计出来的,观察么如何观察结果都不是随意的; 观察和实验既是接受信息的过程,更是加工信息的过程,其中包含着选择和建构; 科学事实是用科学语言表达出来的,而科学语言又总是联系
7、着特定的理论。 所以说实验和观察不能独立于理论而存在。 4、科学理论真的概率为零。 答:这种观点是是正确的。 正如波普尔所说,所有科学理论得到证实的概率为零。科学理论都是可证伪的,科学理论越好,其被证伪的程度也就越高,即便是现在还没有被证伪,将来也一定会被证伪,被新的理论所代替。所以科学理论真的概率为零!补充: 三、辨析题(34分)1、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 答:可证伪性可作为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划界标准。 (1)存在
8、着客观的方法论原则,即证伪原则,能够将科学和非科学区分开来。将在彼此的的竞争的理论中进行合理选择。因此,科学是一项理性的事业,是一项逐渐逼近真理的过程,尽管我们永远也达不到真理。 (2)一个好的科学定律或理论是可证伪的,正因为它对世界提出的确定的主张。一个理论断言的越多,表明世界上并不以这个理论规定的方式运行的潜在机会也就越多。一个好的理论是一个对世界提出非常广泛主张的理论,因此也是一个高度可证伪的理论。 (3)可证伪程度高的理论应该比可证伪程度低的理论更可取,即使他们实际上并没有被证伪。而已经被证伪的理论必须被抛弃。科学事业就在于提出高度可
9、证伪的假说。 2、公共科学对产业创新的影响。 答:(1)公共科学影响创新的关键:知识转移。所谓知识转移就是指知识从一个行动者流向另一个行动者的过程。在各种知识的转移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类:一是国际知识转移,主要是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二是跨长于知识转移,主要是从科学场域专项经济场域。知识转移的途径:通过人才培养的知识转移; 通过论著发表实现知识转移; 通过人际交流网络实现知识转移。通过咨询服务实现知识转移; 通过技术许可实现知识转移;
10、 通过衍生企业实现知识转移。 (2)公共科学影响创新的机制:一是学术论文、专注、报告等,数学书就的主要查处,对产业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体现在产业界的发明专利对学术论文的引用上。二是实验仪器与产业创新:实验仪器是公共科学影响产业创新的关键中介。三是人才供给是共产公共科学影响产业创新的关键; 四是专利申请和衍生企业并非学术知识转移的主要渠道,因此不要过分强调降学术机构推向商业领域。 3、关于社会的技术决定论和对技术的社会决定论的看法。 答:技术是人们在认识和周遭周围
11、环境的过程中,所习得的处理、使用和制造有用物品的技能和知识,而不是任何形式的人工物。 任何一项技术都可以看作可以清楚表达出来的技能和无法加以表达的技能这两部分:明言知识+难言知识。 技术的基本特征:技术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技术是功能属性和结构属性的统一; 技术是明言性和难言性的统一; 术是专用性和通用性的统一; 技术是“私人物品”和潜在的“公共物品”的统一。 补充: 四、材料分析
12、题(14分/题)谈谈你对风险社会中的科技人员的社会责任问题的理解。 答:当今风险社会已处在在了大科学时代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工程师都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原因如下: 第一、由于科学家掌握着专业知识,他们比其他人能更准确、更全面地遇见这些科学知识可能应用前景,他们有责任评估有关科学的正面负面影响,对民众进行教育。 第二、由于现代的科学家不仅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他们作为社会精英还经常参与政府和工业的重大决策,他们的意见会得到格外的重视和信任,理应担起更多的伦理责任。科学家有责任思考、预测、评估其行动的可能后果。
13、 第三、工程师探索知识并把它们应用于实践,其实后果高度清晰,其工作性质是使他们常常直接和最早了解公司和其他机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他们在履行专业任务时也应该能够把公众的安全、健康、幸福放在心上。 第四、与从事的其他职业人相比,工程师对社会的塑造更加无处不在。工程师处在独特的位置上,无论是私人还是政府委托者,如果他们要完成任务,就必须利用工程师们的诀窍。因此工程师应该担负起更广泛的职责,帮助引入雇主可能考虑不到的替代选择、概念价值。 3、王大洲自然辩证法讨论题1、把整个自然界看作一个系统,可以吗?可以,系统就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14、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物理系统、生物系统、社会系统、人工系统)。系统所具有的特点分别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 整个自然界既包括物理系统、生物系统、社会系统、人工系统,又具有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的特点,所以整个自然界是一个以系统方式存在的有机体。 2、如何从系统的观点理解认识过程及其客观对象?3、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对客观现象的一般性、共性与规律性作系统的理论表达。从不同的角度层面、以不同的方式、运用不同的观念来揭示物质运动的本质规律,体现了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多样性统一。科学的功能是描述,解释和预见客观世界的过
15、程和现象。科学是人类对整个客观世界(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的探索与认识。科学是人们对未知世界或领域的探索。科学是构成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态度的最重的思想观念来源。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是不可替代的,然而科学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科学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科学有着区别于人类其他活动方式的思维规范、行为规范、价值规范与社会规范。 4、宗教在近代科学革命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宗教一方面阻碍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加速了快速发展。宗教对科学的迫害众所周知,然而科学却并未因此而停止,烧死布鲁诺的熊熊烈火点燃了科学这座火山,而火山喷
16、发的炽热岩浆使宗教的十字架化为灰烬。宗教的压制反而加速了科学的传播与发展,这是宗教审判者们所始料不及的,这就是所谓“否定性放大”。 否定性放大的发生需有以下条件:包容者(宗教)需要把被包容者(科学)牢牢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同时,包容者在社会中起支配作用。这样,科学,如地心说和日心说必然随着包容者的或扬或抑而为社会所知,这正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其次,否定性放大作用唯有发生于宗教本身式微之时。在其强盛的情况下,任何反叛一概予以扼杀,根本谈不上什么“放大”。有两组例子可以说明。其一,两个培根,即罗吉尔培根和弗朗西斯培根。两位
17、培根所宣扬的学说相似,但罗吉尔培根生活在宗教依然强盛的时期,在狱中度过余生,是一部悲剧; 后一个培根则生活于宗教衰颓之时,成了一部喜剧。其二,在中国的文革兴起之时,张志新已在很大程度上看清其本质,被残忍地割喉而死; 到1976年人们悼念周总理之时,文革已走入末途,迫害演变为四五运动。还有其他条件。 由此可见,不是科学推翻了宗教,相反,是宗教的衰落为科学的兴起提供了可乘之机。当然,科学随后的兴起加速了宗教的衰退。说到底,与其说是“推翻”,不如说,科学的萌芽和发展促使宗教由一统天下向其本来位置回归,这一点对于科学和宗教自
18、身都是好事,对于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行都是好事。 1、很多人认为,学院科学应该更加具有市场导向,才能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个判断有道理吗?2、如果说,大学具有三种职能-教育、研究、公共服务,那么,如何平衡着三种职能?3、尝试科学及其问题?8、什么是科学问题,它来自哪里?9、如何进行科研选题?10,假说的形成及其检验?11、如何理解自然、必然与自由之间的关系?12、科学的合理性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13、经验在科学理论竞争的地位?14、科学是发现真理还是解决问题?/16、应该废除中医吗?人体有着强大的、完美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是人类历经漫长的进化之后所凝聚的精髓,是任何药物
19、都替代不了的。“不去破坏人体这种本能的、天然的、与生俱来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维护健康的最高法则!如果用科技的方法去破坏人体的生态平衡及自我调节能力,那么,只能说手段是先进的,后果是严重的,本质是愚蠢的。而且,手段越先进,后果就严重,本质上就越愚蠢!也许,很多成果都是科学的,但科学的成果如果不能恰当运用,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也就不科学了!而中医一开始就与哲学融为一体,用哲学指导“医学”,所以,它才有着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曾有人言:人定胜天!将荒山、湿地都改为良田,结果,水土流失,山洪泛滥,沙尘四起,于是,如今又忙着退耕还林。宇宙万物,相生相克,相依共存,尊循着天然而完美规律及法则。人类在多大程度上改
20、造自然,就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的惩罚。中医顺于天道,法于自然,从不强行改变什么。所为者,在于恢复人体原有的平衡与状态,是一门合乎“道”的大学问。 (1)医学发展的阶段性,这是时间上的多元性。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医学有着不同的特征,古代医学带有经验色彩和自然哲学特征,中西医学概莫能外。从两种医学的典定性著作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文集中便可看出古代医学“基本上处于现象的描述、经验的总结和猜测性思辨阶段”,。近代以来,西医学脱离了自然哲学母体的怀抱,走上了实验科学的发展道路,用解剖、实验、分析、定量等还原的方法来研究人体、治疗疾病,从而形成了机械论生命观和生物医学模式。现代医
21、学在不断分化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综合,又重新强调了人体的整体性、有机性和动态性,并力图克服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认识人体,治疗疾病。可见,医学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现代医学不可能是医学发展的终结和惟一形态,它只是医学发展的一个阶段罢了,未来医学又将会有与现代医学不同的性质。因此,如果把医学某一阶段的特征当作医学的惟一特征,当作衡量一切医学形态的标准,显然是不合理的。 (2)医学的民族性,这是医学文化多元性的表现。不同的民族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不同的科学传统。中西医学分别诞生于各自不同的文化土壤里,各民族的文化传
22、统,特别是其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对中西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范导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医学对象和方法的选择,而且制约着医学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可以这么说,中西医学范式的差异本质上是中西不同文化模式的结果。尽管其他自然科学近代以来消解了民族性,成了“世界性科学”,但医学对象的复杂性和医学性质的特殊性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一些民族医学,这些民族医学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至今仍然发挥着现代医学无法取代的作用。如果用一种医学去取代另一个,改造另一个,那就意味着取消了不同民族对这个世界不同的认识,取消了另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否认了传统医学的现代价值。用现代医学来取代中医,实际上是“西方科学
23、中心主义”在医学领域的表现。 (3)医学认识的相对性,这是医学认识多元性的表现。医学是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和控制,而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任何形式和任何阶段的医学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体及疾病某一方面、某一层次规律的认识,它不可能终极人体和疾病所有层次及其规律。中西医学尽管面对同样的人体和疾病,但由于研究角度和方法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医学范式,它们从各自不同的层面上总结出了不同的医学理论,并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治疗疾病,增进健康,两种医学范式具有较大程度的“不可通约性”。两种认识都具有相对性,都有自身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所以不能简单绝对地用优劣、高低、先进与落后等
24、价值标准加以评价。尽管现代医学采用实证的方法,已经揭开了人体许多奥秘,并成为当代医学的主流。但现代医学也不是万能的,在应付心身疾病和现代文明病方面,在解释心理精神现象方面所表现出的无能为力,都表明现代医学需要完善和补充,而中医学在这些方面恰好可以弥补现代医学之不足。显然,试图用现代医学代替中医学,实际上是取消了医学认识的相对性,取消了中医学的现代价值。 (4)医学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医学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以治疗疾病和增进健康为目的的。与其他自然科学相比,无论是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还是在价值观念、成功标准上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医学不仅仅是科学”,它不仅
25、是探索人体和疾病的真理性认识,同时也是一门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技术,甚至还是一种具有鲜明人道主义色彩的“仁术”医学是科学、技术和仁术三者的有机统一体。因此医学的评价标准不应是一元的,而应是多元的。评价医学不仅要从客观性、真理性方面去界定,也要从实用性、有效性方面去衡量,乃至要从人文性、人道性方面去评判。)(8>>15、如果还能谈论科学的话,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本质属性(1)客观真理性。科学具有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其真理性内容是随着实践而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2)可检验性。科学知识是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科学的结论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
26、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具有可检验性。 (3)系统性。科学知识是根据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用逻辑的方法整理出来的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它力求做到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一切方面。 (4)主体际性。科学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能被不同认识主体所重复所理解,能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它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
27、 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科学精神应包括12个方面的特征: (1)执着的探索精神。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启示或预见,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 (2)创新、改革精神。这是科学的生命,科学活动的灵魂。 (3)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科学活动有如阶梯式递进的攀登,科学成就在本质上是积累的结果,科学是继承性最强的文化形态之一。 (4)理性精神。科学活动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或者说,有个科学抽象的过程。为此,必须坚
28、持理性原则。 (5)求实精神。科学须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克服主观臆断。 (6)求真精神。在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面前。科学家勇于维护真理,反对独断、虚伪和谬误。 (7)实证精神。科学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科学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上,确定性或精确性是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 (9)协作精神。由于现代科学研究项目规模的扩大,须依靠多学科和社会多方面的协作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10)民主精
29、神。科学从不迷信权威,并敢于向权威挑战。 (11)开放精神。科学无国界,科学是开放的体系,它不承认终极真理。 (12)功利精神。科学是生产力,科学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应当为人类社会谋福利。 什么又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一词,源自西方,也可称作“人文主义”。它是西方哲学在两千多年探索一些不可解问题的过程中,培育起来的一种精神,包含三个元素,即人性,主要精
30、神就是尊重人,尤其尊重人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的价值; 理性,以科学的意义来说,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能够思考真理,追求真理; 超越性,以宗教的意义来说,人是有灵魂的,可以追问、追求生命的意义。从某方面而言,它叙述了人们在探索未知世界过程中,不因前路迷茫而退却,追求真理,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 现代人文精神可以说是一种自由的人文精神,最基本的是摒弃了几千年来封建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漠视,把人看作宇宙间最高价值来尊重,肯定每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价值和意义。强调人在这个世界上人生价值的体现,不是乌托帮的空想。最重要的是
31、人除了在自然界生存的自然规律之外,还是精神性的存在。人生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三餐温饱的外在条件,还应该追求更高尚的人生意义。但这种自由的人文精神必须建立在有序的人文平台上,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规则。在这个追求生命意义的过程中,人文精神能为自己,自己的行为树立一个道德法则及目标,以此来约束并激励自己。)(9>>17、科学与技术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1)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基本任务不同。科学是探索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属于认识世界,主要回答世界“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是依据科学规律,按照人们制定的技术目的,改造和控制世界,达到为人类服务的
32、目的,属于变革自然的范畴,主要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2)科学和技术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不同。科学与技术在普适性方面相比,一般来说,科学的普适性更大,处于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基础位置上,技术往往专业性较强,普适性较窄; 在实用性方面,科学与技术相比,科学的学术性较强,技术的应用性较强,科学一般处于知识体系的基础理位置,技术一般处于专业应用位置。 3)科学与技术的最终成果形式不同。科学的成果是发现,技术的成果的发明。科学的成果通常是知识形态的,如论文、著作等。科学成果的保密性一般要求不高,科学成果能迅速地传播和
33、扩散。技术成果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或其它实用价值,往往需要保密或在某种保护措施下传播和扩散,例如以技术专利的方式对技术进行保护和传播。 联系与整合1)离散状态:古代技术是经验型的,科学还处于经验认识为主的感性直观阶段,技术为科学认识提供材料,那时的科学还无法指导技术。 2)自然关系上的整合:近代科学产生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科学为向技术领域渗透不断地积蓄能量。但是,由于科学和技术的不成熟,两者的结合还处于不自觉的起步阶段。 3)社会关系上的整合: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充分发展和全面展开,使得两者之间的联系逐渐
34、深入和广泛,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 现代科学和技术在目的和功能上相互依存。在现代条件下,科学的基本目的是为技术提供理论原理,科学只有通过技术才能确定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现代技术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原有技术的重大突破和新兴技术的产生,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发展是很难实现的,技术在相当大程度上变成了“科学的应用”。技术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技术手段和方法,新科学的出现依赖于新技术提供创造性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4)现代科学和技术相互渗透,在结构上逐渐整合。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是当代的发展特征。现代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研究的
35、进展,即技术的科学化。这是因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复杂,如果没有严格的科学理论作保障,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是不可能的。现代技术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技术。同样,现代科学也依赖于新技术、新设备,即科学的技术化。现在,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科学研究根本就无法进行。 5)科学技术一体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当代科学技术整合的一个表现。在当代的某些学科中,科学与技术共存,它既表现为变革自然的力量,也表现为认识自然的力量,例如,当代的生物工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基因重组实验既是变革自然的人的能动的行为,也是人认识生命本质的基本的和有效的途径。科学技术一体化:(1)科学技术化:在
36、科学活动中包含着大量的技术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科学的技术化是科学实验难度和规模日益增大、所用仪器设备日趋复杂化并且越来越难以用现成的生产技术制造而导致的必然结果。 (2)技术科学化:指技术的创作性活动日益受到科学理论的指导和作用。两重含义:是指已有的技术上升到技术科学,通过相应基础科学的指导,形成系统的技术知识体系,反过来完善和提高已有的技术; 有些新型技术领域,其技术一般是根据已有的基础科学成果做出的,即技术进步以科学为先导。 (3)科学技术一体化: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交叉。在自然科学的知识体系中,技
37、术科学、应用科学的门类日益充实,逐渐向技术延伸; 在技术构成的体系中,工程知识的内容日益条理化合系统化,逐渐向科学靠近。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的大量“中介学科”的涌现,已经使得某些科学与技术的传统界限变得模糊起来。 4)在现代条件下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开发周期的缩短,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和并举。表明当代的科学与技术已经从规模、意义不甚大,人力物力财力耗费不甚多,且有较大的自由度和独立性的“小科学”、“小技术”,转变为规模、意义巨大,人力物力财力耗费甚多、且有较强约束性和协同性的“大科学”和“高技术”。从科学与技术的整体看,各个领域
38、一体化的进程很不平衡。大部分领域的一体化已初步完成,出现许多的科学技术连续体,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实际应用”的连续整体。 18、如何理解技术问题的界定?技术问题:技术中的问题/技术作为问题技术中的问题:由工程技术人员所建构出来的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加以解决的问题。 技术作为问题:技术带来负面后果,从而成为被质疑的对象。 技术问题的界定并非一个直截了当的过程。 对于人们面临的同一问题情境,究竟被界定为技术问题还是非技术问题,诸如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心理问题、经
39、济问题等,并不能先验地确定下来。 技术问题的界定是一个“翻译”过程、说服过程和权力过程技术问题的界定是技术发展的中心环节)19、你心目中创新?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 第二,创造新的东西; 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既然改革被
40、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 20、什么是创新?定义列举弗里曼(C.Freeman):创新包括技术设计、制造、管理以及新产品(或改进产品)商业化过程中的营销; 罗斯韦尔(R.Rothwell):创新不仅包含先进技术的商业化(突破性创新),而且也包括技术诀窍应用中的小规模变革(渐进性创新); 德鲁克(P.Drucker):创新是企业家的特殊工具,企业家可利用创新工具来开发新的市场机会。 三类理解基本含义:发明的首次商业化应用广义的理解:技术之经济价值的实现泛化的理
41、解:新事物的出现创新意味着什么?创新的特征:不确定性创新的特征:路径依赖21、技术竞争是否总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问题:中国过分鼓励英文SCI文章,是否存在着负面影响?重要!*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科学/伪科学的划界如此重要?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问题对批判的制度化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天主教教会、苏联共产党、西方的新自由派势力集团等对它们所认为的伪科学行使否定言论论自由的权利,就象我们在关于种族和智力的辩论中所看到的那样。所有这些判定都不可避免地取决于某种分界标准。这就是为什么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问题不是一个书斋哲学家的伪问题的原因:它有着重大的伦理意义和政治意义。 考虑:在什么
42、情况下,“划界”会变得不再重要?思考:科学哲学家们的“失败”究竟意味着什么?4、王大洲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重要!*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社会,自然哲学没有存在的必要?重建自然哲学的必要性1、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重建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联(以下两点为拉兹洛的话)1、一方面是科学的“信息爆炸”的成果,另一方面是高度深奥和微妙的方法论和概念分析。有必要把这两方面结合到一起。那就意味着既要使哲学家们了解有关的科学发现,又要使科学家们了解哲学的有关方法和概念框架。2、绝大多数哲学家继续在提供虽然极其精致但实际上却很贫乏的理论; 而科学家们在越来越多地涉
43、足一般哲学问题的同时,又仍然被他们特定专业的视角翳蔽着。其实,把科学的信息同哲学的机敏相结合的人则屈指可数。 重建自然哲学的可能性1、19世纪中期以来,机械自然观受到怀疑和批评。自然哲学有可能借助新的自然科学发展,开始复兴。2、相对论打破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3、量子力学对决定论提出了挑战。4、热力学提出了物理世界的演化概念。5、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6、宇宙学追溯到了宇宙演化的早期。7、现代自然科学正处在一个多元发展的状态,存在的科学与演化的科学并存,有机自然观与机械自然观并存。 系统进化的条件、根据和诱因1、系统内部相干性相互
44、作用是系统进化的基本根据。2、从外部获得物质与能量是系统进化的基本条件。3、内部涨落是系统进化的直接诱因。 层级结构是由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在结构上又是层级式的,直到我们达到某个基本子系统的最低层次。 特点:1、系统中低层子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关系。(纵向关系)2、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着相干关系(横向关系)。3、随着层次由低到高,结合的紧密度由大到小而递减。4、这样,高层系统的解体可以不影响低层系统的稳定性,有可能在稳定的低层结构之上重新建立新的构型。 层级结构在其进化过程中有一个基本性质,即近
45、可分解性单元内的联系一般比单元之间的联系强。 思考题PPT3: 1、把整个自然界(宇宙)看作一个系统,可以吗?2、如何从系统的观点理解认识过程及其客观对象?科学的四个基本内涵:1、科学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3、科学意味着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4、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建制/场域科学的特征:1、客观性和实证性(认识基础)。2、一般性和抽象性(理论形式)。3、具体性和精确性(语言表述)。4、探索性和创造性(活动过程)。5、可错性和批判性(理论评价)。6、解释性和预见性(价值功用)。7、普遍性和开放性(社会规范)提醒注
46、意:中世纪宗教观念对西方科学的影响较大,但并非有意为之。 科学共同体定义:1、具有共同目标、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共同行为规范的科学家群体。2、按库恩的说法,科学共同体遵守同样的“范式”。3、另一种说法,republicofscience。 目标:知识的增长,“扩展正确无误的知识”激励机制:1、科学发现的优先权。2、成果(同行)承认链条。 表现形式:学派、无形学院、学会沟通机制:书信、书籍、非正式交流、学术会议、学术刊物社会规范(精神气质):默顿认为,科学像所有社会建制一样,其活动不但是物质的,也是精神层面的。科学不能仅被
47、看作是某种技术性的操作,而同时还必须被看作是一种献身于既定精神价值和受伦理标准约束的活动。 1、普遍主义。2、公有主义。3、无私利性。4、有条理的怀疑精神科学系统的社会结构:社会分层(科学家分层、资源分层、成果分层、承认分层、性别分层、期刊分层、基金会分层、大学分层、奖励者分层)问题PPT4:1、宗教在近代科学革命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2、很多人认为,学院科学应该更加具有市场导向,才能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个判断有道理吗?3、如果说,大学具有三种职能教育、研究、公共服务,那么,如何平衡这三种职能?讨论课1主要内容:自然哲学、系统自然观、科学共同体有关问题:1、如何
48、理解自然、必然与自由之间的关系?2、从系统的观点理解认识过程及其客观对象?3、如何理解宗教与科学的关系?4、很多人认为,学院科学应该更加具有市场导向,才能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个判断有道理吗?逻辑经验主义-代表人物:石里克、卡尔纳普早期又称作逻辑实证主义,一方面象实证主义那样强调经验证实,另一方面又象罗素、维特根斯坦等人那样强调逻辑和语义分析。他们认为复杂命题可以还原为简单命题的逻辑函数,而简单命题的真假需要经验证实。简单命题由词组成,词的意义则通过实指定义(用指明某些词的实际用法的行动解释这些词)由经验确定的。 科学观:坚持两个“区分”,观察与理论的区分、“分析
49、”与“综合”的区分重要!*实验和观察是否可以独立于理论而存在?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着理论”?1、观察和实验是按照一定的假说和理论设计出来的,观察什么、如何观察、观察结果都不是随意的。2、观察和实验既是接收信息的过程,更是加工信息的过程。其中包含着选择与建构。3、科学事实是用科学语言表达出来的,而科学语言又总是联系着特定的理论。 为什么科学研究始于问题?1、从具体的研究进程看,人们总是以问题为框架有选择地搜集事实材料; 与问题无关的材料通常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动机/理由; “找茬”)。2、从科学理论发展的机制看,只有发现了
50、现有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人们才会想办法修正它、补充它,或者建立新理论替代它(挑战/应战)。 何谓科学问题?1、从问题到科学问题。2、科学问题:科学认识主体立足于特定的知识背景提出的需要解决而且可能加以解决的具有理论意义的矛盾现象。3、科学问题的基本结构: 已知成分+未知成分、问题指向+研究目标+应答域分类:1、陈述性/过程性/因果性问题(求解类型)。2、真问题/假问题(应答域是否存在)。3、常规问题/非常规问题(问题的性质)。4、好问题/坏问题(问题界定的质量)劳丹的分类:经验问题、概念问题来源:1、科学理论与经验事实的矛盾。2、科学理论内
51、部矛盾。3、理论之间的矛盾。4、社会需要、技术发展所提出的科学问题(现有理论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重要!*概率归纳-科学理论真的概率为零?推理可靠性问题:归纳问题归纳原理:如果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观察到大量的A,且所有这些A毫无例外地具有性质B,那么,所有A具有性质B。 面临的问题:1、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机械地按照归纳推理的程序直接导出一般性结论。2、无论诉诸逻辑,还是诉诸经验,归纳原理本身都得不到恰当辩护(休谟,归纳问题)。 归纳推理的核心是从个别的事例推出普遍概括的可靠性,从过去的事例推出对未来预见的可靠性。 弱化形
52、式(概率归纳):如果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观察到大量A,且如果所有这些观察到的A都具有性质B,那么所有A可能都具有性质B(概率形式)但是,这一表述并没有克服归纳问题。事实上,根据这种推理,不管观察证据有多少,任何一般定律为真的概率为零。 结论:无论从事实基础上看,还是从归纳推理看,常识科学观都难以立足。 推理可靠性问题:假说-演绎既然科学研究的起点是科学问题,为了解决科学问题,人们就需要首先提出假说,而后通过演绎推理,进行经验检验。这就是所谓的假说-演绎方法。 什么是科学假说?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推测和说明。 假说在科学活动中的地位:“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恩格斯)1、假说是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先导。2、科学假说是激发思维创造性的媒介。3、科学假说是通往科学理论的桥梁科学假说的构成: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包括推理规则)、对现象本质的猜测、推演出的预言和预见科学假说的特征:科学性、猜测性、易变性建立假说的方法与原则:1、思维方法,归纳方法、类比方法、直觉/灵感、演绎方法。2、方法论原则,解释性原则、对应性原则、可检验性原则科学假说的检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