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67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基于九省(市、自治区)的调查研究内容提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社会竞争日渐增大的情况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正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全国的9个省(市、自治区)做了这次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占总数的12.63%,而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样不容乐观,占11.90%。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改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使她们健康、快
2、乐地成长。该调查报告包括七个主要内容,分别是:文献综述、调查背景、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原因分析、对策研究、调查感言。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健康 一、文献综述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搜索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 到 的学术文献共计144篇,查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心理科学社会心理科学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学发展心理科学进展中国青年研究等国内最新的心理学刊物,对其中的观点进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得出以下文献综述:(一)近年来国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研究对象青少年主要是指十一二岁到二十一二岁这个年龄范围, 基本上对应于初、高中和大学阶段,绝大多数的研究选择了在校学生
3、进行调查。2、 研究地区文献资料显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地区范围较广,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都有涉及。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进行,对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相对较少,而进行城市、农村比较的研究则为数不多。3、 心理健康的标准当前对心理健康的标准,学者们仍存在争议,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姚本先心理学P466-468,将心理健康的标准归为以下八点: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3、意志健全;4、人格统一完整;5、自我意识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也有部分学者采用如下十项标准:1、较好的社会适应性;2、性格健全,没有缺陷;3、情感和情绪的
4、稳定协调;4、智力正常;5、意志健全和行为协调;6、适度的反应能力;7、心理特点符合心理年龄;8、注意的集中度好;9、完好的感知能力;10、思维健全。4、 测量工具和方法国内当前应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最普遍的症状自评量表(SQL90)、宋维真、张建平的心理健康测查表(PHI)、周步成主修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 MHT) 量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 CSMHS)等等。在测量方法上,国内当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及相关的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法,是因为它具有效率高、经济、省时等优点,而且当前的数据分析软件的应用方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利用问卷法。同时,为了更深入地作
5、个案分析,也会辅之以访谈法等。(二)近年来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的成果:1、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从整体上看是基本良好的。大量的研究都表明80%以上的受测者心理健康水平在健康之列。如张岗英等运用 SCL- 90 量表对西北地区农村 545 名中学生进行的调查, 结果发现中学生存在一些轻微的心理健康问题, 被调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总的来说是好的。可是,一些问题也不能忽视。 4月10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公布了“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青少年心理健康尤需关注,在青少年阶段(1218岁),心理健康指数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佳,初二、初三学生次之,高中生最
6、低。2、在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中,因学习造成的心理问题位居榜首,主要包括学习压力、厌学、考试焦虑等。另外,人际交往压力,青春期心理问题,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等问题也不容忽视。3、从性别因素上看,不少研究显示,女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低于男生。4、从年龄层次上看,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初中生。面临毕业和升学压力的初三、高三同学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三)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一般而言, 家庭、学校 ( 包括朋辈和老师) 及社会三者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但这些方面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的青少年精神健康所产生的作用会有所不同。 1、家庭因素方面。有研究发现, 家庭支持与青少年精神健康水平
7、有很强的相关性。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关系密切。2、学校因素方面。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最为密切的因素是有关学习成绩或学习压力方面的。青少年精神健康状况与其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学习焦虑问题是当前初、高中生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3、社会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社区环境,交际圈都会对其心理产生影响。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经济的发展,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明显,青少年网络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青少年学生自身的某些因素,如外貌、能力、习惯等对其心理健康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四)既有研究的几点缺陷:1、受测对象绝大多数为在校学生,而对社会上非学生的青少年群体研究较少。2、研究对象主
8、要为城市青少年,而对农村青少年,特别是对城市、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对比研究较少涉及。3、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后,需要配套进行后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以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依据和手段,而国内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在这方面尚显不足。二、调查背景根据中国教育统计网 分析数据显示,全国普通高中在读学生人数为25224008人,普通初中在读学生有57208992人。这个数目庞大的群体长期以来扮演着“家庭中心”与“社会边缘”的双重角色。她们大多还未成年涉世未深,一面是家庭的焦点位置,受着父母长辈的疼爱,另一面是必须被动接受家庭社会的安排设置,被告知着社会竞争的激烈,要面对高压的升学竞争。她
9、们没有自己利益表示的直接代表和渠道,往往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包办”式的解决问题。 浙江金华少年弑母案震惊了全国。少年徐力因不满母亲严格管束竟然用榔头活活将母亲打死。其后引发的社会性的反思席卷全国,为中学生“减负”的政策出台,如何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也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在教育部 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她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
10、、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她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
11、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她们的健康成长,不但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她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这两项政策中的描述基本概括了当今中学生心理状况的特点。从当今的社会现实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主要由学校和父母承担。可是受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以分数为重点,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三、调查过程(一)调查对象本次活动是针对全国范围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抽样调查。我们共在中国东部、中部
12、、西部各抽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它们分别是:天津、浙江、辽宁、山西、江西、湖北、内蒙古、宁夏、新疆。每个省又分别抽取城市高中、城市初中、农村高中、农村初中各一所学校的50名同学进行调查。(主要以访谈员的居住地为主就近选择)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3-19岁,而中国当前还没有关于青少年年龄的准确界定,根据中国公安部门的统计标准,青少年的年龄界限定在13周岁至25周岁。考虑到调查的可操作性以及我们的财力、人力等因素,我们将调查的范围确定在初、高中阶段,而且主要面向初二和高二年级的学生,因为我们认为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能代表初、高中学生的整体水平。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00份、访谈72人,问卷
13、收回1728份,其中有效问卷1518份。图3-1、调查对象区域分布图(二)调查方法及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学生自填问卷、统一指导语)和结构式访谈法,并在学生自习课上进行。我们采用的问卷是华东师大心理系周步诚教授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 )量表;也是当前中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个测试量表。该问卷共 100 个项目,含 8 个内容量表和 1 个效度量表。八个内容量表为: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由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内容量表总分反映个体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同时,根据各分量表统计结果,可诊断个体在某一方面的心理问题倾向与严重程度。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焦虑倾向的
14、标准分即由八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相加而成,以此来衡量心理健康总体调查工具水平。共分三个等级:分数在 1 49 分之间为心理健康;在 50 59 分之间为心理状态欠佳或有心理问题倾向;在 60 分以上为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需要进一步分析并及早咨询或治疗。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每份问卷前面单另附了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其中包括:省份、市区、户口、性别、家庭结构、年级、学习成绩水平,及家庭经济状况,以此来进一步分析影响这八个量表的因素。另外,在问卷最后还附了三道有关性心理的题(问卷分析的时候单另分析,故不会影响原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设计这三道题主要是想初步了解城、乡青少年对性的了解程度,以及学校和家庭
15、对孩子性心理的重视程度,以便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提供某种参考。结构式访谈的问题主要是根据我们想要了解的、问卷中没有涉及到的,而又可能会对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成因产生重要影响的信息设计的。具体包括心理健康状况自我评价、压力来源、排解压力的渠道、社会心理,以及性心理等几个部分。四、调查结果(使用SPSS软件分析) (一)城、乡青少年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健康(1-49分)欠佳(40-59分)严重(60-90分)总人数城市711(88.10%)6531807农村595(87.37%)5531681总人数1306120621488占总人数的比例87.78%8.06%4.17%100%注:该表显示
16、的人数小于有效问卷数量1518人,因为部分同学漏填了另附的“基本信息”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共 130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87.78% 。心理状态欠佳的学生共 120人,心理健康状况较严重的学生62人,以上二项合计182人,占总数的12.22%。其中,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占总数的12.63%,而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样不容乐观,占11.90%。(二)其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关系经过SPSS分析我们发现,户口、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够等因素对测验得分没有明显影响(P0.05),性别对此有一定影响(P=0.05),而区域因素及学习成绩水平对得分有明显影响。1、 区域
17、因素与心理健康水平分析结果显示,东部、中部、西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率分别为11.37%、15.68、6.58%。对比可见,中部青少年心理压力最大,东部次之,而西部地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见下表)心理健康水平总人数健康欠佳严重区域东部343(88.63%)2915387中部484(84.32%)5832574西部511(93.42%)3517563总人数1338122641524卡方检验结果,11.3854.023(P=0.0230.05,区域对总分有明显的影响)2、学习成绩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分析结果显示,学习成绩水平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较大影响,
18、总体而言,学生学习成绩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这从某种程度上也表现出日趋激烈的学习竞争,以及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对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见下表) 心理健康水平Total健康欠佳严重学习成绩水平优240(93%)810258良548(89%)5317618中369(85%)4322434差119(84%)1211142Total1276116601452卡方检验结果,21.4226.002(P=0.0020.05,学习情况明显影响到心理量表得分)(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内容量表上的分布与走向本次测验中,在八个内容量表上分别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分布如下表:有效样本平均数标准差学
19、习焦虑17197.402.965对人焦虑17164.272.123孤独倾向15332.472.256自责倾向15344.892.176过敏倾向15335.442.161身体症状15315.152.899恐怖倾向15302.782.521冲动倾向15303.412.335Valid N (listwise)1518 注:各分测验的解释:如果一个分测验的标准分大于等于8分,属高分,说明学生在该项目上有困扰或障碍,需要给予特别辅导。如果标准分3分,属低分,说明学生在该项目上正常。1、 学习焦虑近年来,随着升学考试和就业考试的难度增加,学生和父母都很关心学习。每天把学习挂在心上,担心被老师提问,上课时
20、一直不放心,一有考试就怕得坏分数而无法安心学习,这些就是学习焦虑的表现。学习焦虑不但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而且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经过对答卷进行统计,发现得3分以下为155人,占总数的9.0%,得8分以上为811人,占总数的47.2%,平均分7.4,(参见下表)。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当前青少年普遍存在着学习焦虑的现象,接近高分的平均分也反映出在超过8分的学生中得分普遍较高,说明学习焦虑的程度非常高,近半数同学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无法安心学习。学习焦虑人数比例有效值比例有效值低分1558.89.0中等75342.943.8高分81146.247.2总计171997.9100.0缺失值System
21、372.1总计1756100.02、对人焦虑对人焦虑一般表现为: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被人说了什么就总想不开,受到批评总是闷闷不乐。这种在对人关系上容易产生焦虑的人具有退缩、过于老实、提心吊胆、没有魄力、不敢讲话等特点。 经过对答卷的统计,得分在3分以下的有639人,占样本总数的37.2%;得分超过8分的有122人,占样本总数的7.1%,平均分4.27分(参见下表)。从样本得分情况来看,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总体上是正常的,只有少部分存在高焦虑。对人焦虑人数比例有效值比例有效值低分63936.437.2中等95554.455.7高分1226.97.1总计171697.7100.0缺失值System
22、402.3总计1756100.03、孤独倾向被父母疏远、娇生惯养、在家称大王在外懦弱的儿童,腼腆抑郁的青少年等都经常因孤独而烦恼。这类儿童和青少年,和大家一起做某件事时,由于技术差、经验不足,经常感到失败的威胁。因此,感到和大家一起玩还不如一个人玩。这样,就越来越不会和大家一起相处。当别人高兴地相互谈话时,就有一种我不但不能参加,而且还被人家排挤的心情。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最后只要是人们聚集在一起,就会感到恐怖。这样,既想加入到伙伴当中去,又想避免在伙伴们面前出现失败,因而产生不安倾向。对有效答卷的统计表明,3分以下有1116人,占样本总体的72.8%,超过8分的有60人,占总数的3.9%被试,
23、平均分为2.47(参见下表)。从中我们能够看出青少年学生绝大部分还是乐观开朗的,孤独倾向并不十分明显。 孤独倾向人数比例有效值比例有效值低分111663.672.8中等35720.323.3高分603.43.9总计153387.3100.0缺失值System22312.7总计1756100.04、自责倾向所谓自责就是责备自己。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不认为是她人的问题,而经常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称为自责倾向。这种倾向走向极端就会过低评价自己,自责、自我卑视、自我轻蔑。这种状态是受悲哀和忧郁情绪支配的,调节不好会极大地影响青少年自信心及积极人生观的建立。经过对答卷的统计,得
24、分3分以下有392人,占样本总体的25.6%,得分超过8分的有185人,占总数的12.1%,平均分为4.89(参见下表)。数据反映出被测青少年自责倾向不是十分明显,大部分同学能正确看待失败。但仍有12%的同学在遇到挫折时,就怀疑自己的能力,将失败、过失归咎于自己。自责倾向人数比例有效值比例有效值低分39222.325.6中等95754.562.4高分18510.512.1总计153487.4100.0缺失值System22212.6总计1756100.05、过敏倾向感受性太强,就连小事都放心不下,行动受到严重损害的倾向,称为过敏倾问。对周围的噪声特别敏感,担心家属中有人会受伤,生病或死亡,决定
25、事情不果断,即使做了好事也感到烦恼。日常生活中常说“那个人有点神经质”。这个“神经质”与这里所说的神经过敏大致相同。这种过敏倾向是随一般不安倾问的增大而增大的。而且过敏倾向强的人在各种场合下都容易感到不安。经过对答卷的统计,得3分以下为277人,占样本总数的18.1%,8分以上为280人,占总数的18.3%,平均分为5.44(参见下图)。说明有较多学生存在着严重的过敏倾向,仅次于学习焦虑,应当引起重视。过敏倾向 人数比例有效值比例有效值低分27715.818.1中等97655.663.7高分28015.918.3总计153387.3100.0缺失值System22312.7 总计1756100
26、.0 6、身体症状强烈焦虑会引起生理反应,如,心跳、胸闷、头重、出冷汗、皮肤苍白、肌肉松弛、小便失禁等,这些称为焦虑反应群。正常人也会有这种焦虑反应,但大多数是发生在焦虑症中。特别是,慢性焦虑状态中容易出现肠胃障碍(胃酸过多、便秘等)、食欲不振、血压不稳、汗分泌异常、眼睛疲劳、头痛、失眠、疲劳等,而且对声音和光线过敏。本测验除了这种身体症状外,还包括身体某个部分是否有毛病,身体某个部分是否比别人难看,对身体缺陷不放心等,这些都能用身体症状的内容量表来测定。这些身体症状中,有的是“真正的痛”。一般是“真正的病”和焦虑同时在起作用,或者是焦虑真正起作用的原因。特别是这些症状同时出现很多时,大多数焦
27、虑在起作用,即原因在于焦虑。经过统计能够发现得分在3分以下470人,占样本总数的30.7%;得分超过8分以上有310人,占总数的20.2% ,平均分为5.15(参见下图)。在所有内容量表中,身体症状属于得分焦虑状况较为严重的部分,平均分仅排在学习焦虑和过敏倾向之后。身体症状人数比例有效值比例有效值低分47026.830.7中等75142.849.1高分31017.720.2总计153187.2100.0缺失值System22512.8总计1756100.07、恐怖倾向恐怖和焦虑一般是区别开来使用的。这里所说的是,客观上一点不需要恐惧,主观上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恐惧,然而却抱有一种恐惧心理,这称为恐
28、惧倾向。例如,只要登上高处就怕得不能站立,无缘无故地恐惧黑暗,晚上开灯睡觉等,都是用来测定这种倾向的。在1530份有效答卷中,得分在3分以下有989人,占到总数的64.6%,超过 8分的有83人,占总数的5.4%,平均分为2.78(参见下图)。能够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存在恐怖倾向,人数总体集中在低分段。恐怖倾向人数比例有效值比例有效值低分98956.364.6中等45826.129.9高分834.75.4总计153087.1100.0缺失值System22612.9总计1756100.08、冲动倾向有时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毫无理由地想到远处去,或
29、想死,这些称为冲动倾向。这种想干危险的事或愚蠢的事的观念,是因为内部具有焦虑倾向而产生的。1530份有效答卷中3分以下有856人,占到总数的55.9%,8分以上的有81人,为总数的5.3%.平均分为3.41(参见下图)。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不存在冲动倾向,人数主要集中在低分段。但这并不代表该问题不重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和自杀率不断攀升,很大原因在于现在的孩子心理脆弱、遇事易冲动,不考虑后果,因此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冲动倾向不容忽视。冲动倾向 人数比例有效值比例有效值低分85648.755.9 中等59333.838.8 高分814.65.3 总计153087.1100.0缺失值Sys
30、tem22612.9 总计1756100.0 9、小结本次调查心理问题检出表内容量表统计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有一定心理问题倾向,其中严重者的分布依次主要集中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等方面,应当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四)性别因素对各个内容量表的影响(参见下表)性别数量平均值标准差Std. Error Mean学习焦虑女8067.702.918.103男8767.112.995.101对人焦虑女8054.452.021.071男8744.092.205.075孤独倾向女7202.342.218.083男7762.602.285.082自责倾向女7215.062.190.0
31、82男7764.772.154.077过敏倾向女7205.462.115.079男7765.442.200.079身体症状女7195.472.857.107男7754.882.914.105恐怖倾向女7183.172.503.093男7752.402.463.088冲动倾向女7193.532.315.086男7743.282.341.084T检验结果:Tp学习焦虑4.096.000对人焦虑3.448.001孤独倾向-2.185.029自责倾向2.619.009过敏倾向0.217.828身体症状3.920.000恐怖倾向5.955.000冲动倾向2.024.043经过对以上两表,我们能够发现:学
32、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在性别方面具有差异;而过敏倾向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除孤独倾向男生高于女生外,其余各项得分女生普遍高于男生,说明了女生焦虑问题的严重性。(五)户口因素对各个内容量表的影响(参见下表)户口NMeanStd. DeviationStd. Error Mean学习焦虑城市9107.312.889.096农村7737.513.058.110对人焦虑城市9094.292.106.070农村7714.232.152.077孤独倾向城市8102.632.337.082农村6872.302.144.082自责倾向城市8104.732.047.07
33、2农村6885.122.309.088过敏倾向城市8095.422.171.076农村6885.502.153.082身体症状城市8095.182.890.102农村6865.152.912.111恐怖倾向城市8092.682.438.086农村6852.882.602.099冲动倾向城市8093.422.240.079农村6853.402.447.093T检验结果:TP学习焦虑-1.344.179对人焦虑.583.560孤独倾向2.838.005自责倾向-3.426.001过敏倾向-.768.443身体症状.187.852恐怖倾向-1.486.137冲动倾向.196.844经过分析,我们发现
34、:户口对孤独倾向、自责倾向有明显的影响(t0.05);而户口因素对其它心理指标影响不大。分析发现,城市青少年比农村更为孤独;而农村青少年则更容易产生自责感。(六)家庭结构对各个内容量表的影响我们把单亲家庭或者孤儿当作家庭结构不完整,以此对比家庭结构完整的样本进行研究。另外,还特别探究了兄弟姐妹对孤独倾向的影响。分类有效样本平均数标准差学习焦虑不完整家庭787.532.957完整家庭15937.402.965对人焦虑不完整家庭783.972.245完整家庭15904.282.115孤独倾向不完整家庭742.862.217完整家庭14112.452.246自责倾向不完整家庭744.432.041完
35、整家庭14124.932.180过敏倾向不完整家庭745.082.157完整家庭14115.482.154身体症状不完整家庭744.702.744完整家庭14095.192.912恐怖倾向不完整家庭742.532.462完整家庭14082.812.528冲动倾向不完整家庭743.151.914完整家庭14083.422.349“是否为完整家庭”的T 检验结果如下:TP学习焦虑.377.706对人焦虑-1.258.209孤独倾向1.545.123自责倾向-1.925.054过敏倾向-1.563.118身体症状-1.407.160恐怖倾向-.934.351“有无兄弟姐妹”的T 检验结果如下:TSi
36、g. (2-tailed)对人焦虑-2.407.016自责倾向-3.834.000过敏倾向-2.834.005身体症状-2.215.027我们发现,家庭结构对各项心理指标均无明显影响。特别的是,“有无兄弟姐妹”对孤独感没有影响,可是对对人焦虑(t=-2.407,p=0.0160.05)、自责倾向(t=-23.834,p=0.0000.05)、过敏倾向(t=-2.834,p=0.05)、身体症状(t=-2.215,p=0.0270.05) 会产生一定影响。(七)家庭经济状况对各个内容量表的影响(参见下表)F 检验结果如下:FP学习焦虑1.461.223对人焦虑.357.784孤独倾向1.672.
37、171自责倾向3.688.012过敏倾向3.315.019身体症状.829.478恐怖倾向3.519.015冲动倾向1.177.317自控倾向.870.456经过分析发现:家庭经济济状况对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有明显影响。我们能够经过以下的图看出她们的差异:图一、家庭经济状况与自责倾向的关系 图二、家庭经济状况与过敏倾向的关系 图三、家庭经济状况与恐怖倾向的关系(八)学习成绩水平对各个内容量表的影响F检验结果如下:FSig.学习焦虑5.373.001对人焦虑3.063.027孤独倾向1.688.168自责倾向2.219.084过敏倾向8.017.000身体症状2.421.064恐怖倾向.
38、689.558冲动倾向2.932.032自控倾向2.469.060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学习水平对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有明显的影响。我们能够经过下图看出这些心理指标由于学习水平的差异而出现的差异:图一、学习水平对学习焦虑的影响图二、学习水平队对人焦虑的影响图三、学习水平对过敏倾向的影响图四、学习水平对冲动倾向的影响(九)区域因素对各个内容量表的影响F检验结果为:FSig.学习焦虑9.002.000对人焦虑13.195.000孤独倾向7.548.001自责倾向10.073.000过敏倾向14.273.000身体症状2.593.075恐怖倾向1.988.137冲动倾向1.176.3
39、09自控倾向.953.386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区域对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有明显影响。具体差异见下图:图一、区域对学习焦虑的影响图二、区域对自责倾向的影响图三、区域对过敏倾向的影响图四、区域对对人焦虑的影响图五、区域对自责倾向的影响(十)性心理调查结果1、青少年对 “性”方面的知识是否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自我评价) 人数有效值比例有效值不是52546.1 是61453.9 总计1139100.02、学校或家庭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重视程度 人数有效值比例很重视14712.2比较重视23719.6不太重视48940.5一点也不重视33527.7总计1208100.03、青少
40、年一般了解性方面知识的渠道了解性知识的途径数量有效百分比长辈或老师的讲解20116.7同学之间的交流44637.1看书或上网35329.4没有26422.0有效样本1201100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自认为对性方面知识有比较多的了解的青少年只占到了调查总数的46.1%,而孩子们普遍认为家庭和学校不重视对她们进行青春期教育,而她们多是经过与同辈群体交流、上网、看书等方式了解性知识。可见家庭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方面明显滞后,而性是一门科学,及时地对青少年加强这方面科学知识的教育,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如:(1)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发育的日臻成熟,会出现一系列的生
41、理心理现象,如能及时进行性教育,男女青少年就能正确对待、处理这些性的生理和心理问题,这对于促进她们身心正常发展,防止性生理和性心理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有利于培养性道德。在青春期及时进行性教育,有利于引导青少年遵守性爱、性行为的社会道德,做一个性道德高尚的人,可有效防止早恋,婚前性行为,少女怀孕及性变态、性犯罪等问题的发生。 (3)有利于预防性疾病。男妇生殖器官的各种疾病和性功能障碍,绝大多数是由于不注意性生理和性心理卫生引起的。对青少年加强性教育,就能防患于未然,大大降低婚后性疾病和性障碍的发生率。(4)有利于未来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性生活和谐美满与个人、婚姻、家庭、社会都有密切关系。一些已婚青年的精神痛苦、夫妻不和、婚外恋以至家庭解体,以及因此造成的诸多社会问题,在很多情况下,都与青少年从小缺乏必要的性教育有关。 (5)有利于预防青少年的性罪错行为。加强性科学知识的指导和教育,能够抵御黄色淫秽读物、音像制品和西方社会“性解放”、“性自由”的思潮对青少年的诱惑和腐蚀,有效防止青少年性犯罪的发生。 4、区域因素对性知识了解的影响性知识是否了解不是是区域东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