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逻辑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逻辑学 课程代码: 学分:2 总课时:32 适用专业:汉字 一、 课程性质: “逻辑学”属于哲学学科门类下,哲学一级学科内二级学科逻辑学科;作为一门课程,在汉字专业中属于专业模块中基础课程。 在学科地位上,逻辑学属于仅次于数学基础学科。197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逻辑学列为七大基础学科第二位,它与其余学科一起,共同为当代科学大厦奠定了基础。英国大百科全书把逻辑学列为五门基础学科之首。它是以思维形式、尤其是推理形式为研究对象基础性、工具性科学,是各门科学产生和发展必要条件。作为一门课程它既是学生专业理论学习基础,逻辑学还是教师资格考试必考科目。 二、 课程理念 1、
2、 提升学生正确思维和准确表示能力是本课程主要目标 逻辑学是汉字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为学生掌握普通逻辑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利用逻辑知识进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而设置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工具性科学,它基本内容没有阶级性。本课程主要目标是要紧密联络学生思维实际和专业特点,强化训练学生思维准确性、灵敏性和严密性,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为学生学好专业课程、提升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2、 逻辑学是学习语言理论和文艺理论必须恪守基本思维规则 汉字专业学生受文学思维习惯影响,排斥或不擅长逻辑思维,对逻辑知识有一个天然排斥心理,多认为逻辑知识对汉字专业学习是没有意义。实际上,文学和语言学是汉字专业两
3、大课程方向,首先,思维和语言是不可分离两种社会现象,从产生那天起,二者就是一对孪生姊妹,所以,研究语言必须以逻辑学为基础。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学一直是伴伴随逻辑学产生与发展而产生并发展,尤其是当代语言学理论,逻辑学不不过其基础,还是其研究主要工具,所以逻辑学是语言理论课程先修课程。其次,从文学上看,学习逻辑学对于汉字专业学生来讲,也是非常必要,文学是反应社会生活,既然是对社会生活反应,就存在对社会生活反应科学与真实;一样,对文学作品解读或观赏,也必须以科学文学理论和真实社会体验为基础,文学理论和真实社会体验指导,一样属于思维范围,既然是思维,就要尊重思维规律,符合逻辑规则。总之,逻辑学是汉字
4、专业学生语言理论学习基础,是学习文艺理论必须恪守基本思维规则。 3、 为语言学习和语言研究提供支撑是本课程根本任务 不论是语言还是文学,语言学习和语言研究是汉字专业学生根本学习任务,围绕汉字专业学生根本学习任务选择逻辑学课程内容是非常关键。同时,我们面正确是第二批本科学生,其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与重点本科院校学生有着一定差距。基于以上两方面原因考虑,本课程内容有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即传统逻辑理论、当代逻辑知识、综合应用。与自然语言亲密相关传统逻辑理论是课程内容主体,少许当代逻辑知识是规范学生思维习惯必要补充,综合应用是目标。依照大学生思维发展历程和接收习惯,三项内容安排还要以推理为中心,按照从简单
5、到复杂,从传统逻辑到当代逻辑,从演绎逻辑到归纳逻辑,从各种详细推理形式到推理形式综合利用次序安排教学模块。 4、 尊重思维现实和逻辑学课程内容特点,灵活教学方法和学习要求 人思维能力发展是不平衡,有些人发展早,有些人发展晚;有些人反应快,有些人反应慢;有些人逻辑思维强,有些人非逻辑思维强,这就是思维现实。所以,逻辑学课程教学与学习,必须因人而异,要求不一样,最终使每一个人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既不限制能力强人发展,也不让能力相对弱学生感到没有希望。逻辑学课程内容不是某一个人创造,逻辑规则也不是某人要求,而是对思维实践总结,所以,逻辑学课程教学必须坚持“逻辑知识或规则分析和推导是逻辑思维训练素
6、材”观念,把“自觉恪守逻辑规则良好思维品质”作为能力培养重点。据此,教学与学习中必须坚持以下“八化”思绪。 教学目标人性化。不论是课程总体目标,还是每一模块目标或设置每课时目标,都不做整齐划一要求,而是追求每一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传统内容当代化。对传统逻辑内容推导和分析,尽可能采取当代逻辑规则和方法,使传统内容当代化。 理论教学实践化。把逻辑理论和逻辑规则看成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分析、推导。 思维训练经常化。把各项逻辑理论和逻辑规则看成了思维训练材料,所以,思维训练就渗透到了各个教学步骤,随时随地都在进行。 课堂讲授形象化。对难点内容、重点理论,我们讲
7、授不是就理论而理论,防止空对空,而是利用形象生活实例,进行形象分析和解读。每一条理论讲解都建立在形象实例基础上。 教学过程互动化。我们认为该课程任何一条理论,其实践性都非常强,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师生双方共同推导逻辑规则,确保教学过程互动。 课程作业生活化。依照该课程性质,首先逻辑理论具备较强实践性,另首先它又是一门基础课程。所以,我们一直坚持全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要在课堂上完成。课下作业一律是形象对生活事实思索和认识,不占用学生过多时间,不增加学生心理负担。 成绩考评动态化。该门课程学业成绩,不以最终一次考试作为唯一依据,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参加课堂活动情况,以及学
8、生思维能力提升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作动态考评。三、课程目标 1、 总目标:掌握或了解必要逻辑学知识,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思维素质。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社会需要更多创新型人才,而创新思维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逻辑思维基础能力。能够说,逻辑思维能力是智慧基础、创新源泉。本课程在讲授逻辑知识同时,更重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训练。最终将“自发逻辑感觉”培养成为“自觉逻辑意识”,并经过“自为逻辑训练”,将逻辑感觉、逻辑意识升华为一个“自由逻辑精神”,使之成为一个时刻用逻辑思索习惯,这就是逻辑思维素质。据此,我们确定逻辑学课程总目标是:了解逻辑学产生与发展大致历程和当代逻辑基本常识、基本方法,
9、掌握关于概念、命题、推理基本逻辑特征和关于正确使用概念、命题,正确进行推理规则和逻辑方法,从而具备自觉逻辑意识,并达成自由逻辑精神,形成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尊重真理文化精神。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文化素质目标 备注 树立学生科学历史观和正确爱国情怀。 02 概念 掌握概念基本特征、概念种类、概念间关系,掌握定义、限制、概括、划分等明确概念简单逻辑方法基本规则。 具备正确使用概念、分析概念能力,具备使用简单逻辑方法明确概念能力 形成利用概念内涵与外延有关知识正确分析人权、区分真理与谬误素养 03 简单了解命题基本特征,了解命题分类具备自觉恪守性质形成运用性质命 2、 分目标序 内容号 单元了解逻
10、辑学产生与发展简史,掌握逻辑 基本具备分析逻辑 经过思维与语言学研究对象和逻辑学性质,明确学 形式能力。 关系、逻辑简史等01 绪论 习逻辑学意义和方法。 命 题 标准和分类方法。掌握性质命题基本 命题直接推理规 题、关系命题及其及 其 特征、种类,掌握性质命题主谓项周 则、三段论规则进 推理关于知识,推理 延性和性质命题间真假对当关系;掌 行推理能力;具 破除迷信,养成科握性质命题直接推理方法和规则;掌 备利用推理规则分 学面对生活文化握三段论特征和基本规则;了解关系 析错误推理和论证 素养。 命题含义及其逻辑特征。 能力。 了解集合初步概念、基本运算规则、 能够利用简单集 初步形成当代逻辑
11、集 合性质命题集合表示式、性命命题直接 合论知识,分析传 文化素养。 04 论 初推理集合运算、三段论集合运算等。 统推理形式科学步 依据。 了解复合命题基本结构,掌握联言命 具备正确分析联言 形成正确认识和分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基本特征和 命题、选言命题、 析思维习惯,尊重复 合种类,掌握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 假言命题能力, 思维规律素养命 题05 命题逻辑值,掌握联言推理、选言推 自觉恪守逻辑规则及 其理、假言推理基本规则和方法。 进行推理能力,推理 进而具备综合推理能力。 现 代 了解真值形式基本概念,了解合取范 能够利用归谬赋值 深入形成当代逻命 题 式与析取范式基本概念及求取合
12、取 法进行简单逻辑 辑文化素养逻 辑 范式、析取范式基本方法,了解个体 分析,能够准确地06 与 谓 词、谓词与量词等谓词逻辑基本概念, 求取简单逻辑范词 逻 并了解量化基本规则。 式. 辑 初步 了解逻辑基本规律基本标准和逻辑 具备利用逻辑基本 形成正确分析和认出发点,掌握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 规律正确思维能 识各种悖论文化逻 辑 律基本要求和违反同一律、不矛盾 力;利用逻辑基本 内涵,养成良好07 基 本 律、排中律所犯逻辑错误,掌握同一 规律分析各种逻辑 科学素养。经过系规律 律、不矛盾律、排中律之间逻辑关系。 错误能力。 列逻辑事例正确区分真理与谬误、正义与诡辩。 了解归纳逻辑基本概
13、念,了解归纳、 具备正确利用归纳 形成正确认识当代演绎与类比关系,掌握传统归纳推理 和类比喻法进行推 科学发展和当代科基本方法,掌握传统类比推理基本 理能力,具备分 学本质素养归纳方法,掌握探求因果联络惯用逻辑 析归纳与类比错误08 逻 辑方法和假说基本特征。 能力,具备正确初步 利用探求因果联络逻辑方法进行科学研究能力。 掌握论证基本概念,掌握证实基本 具备正确论证和分 09 论证 方法和反驳基本方法,掌握论证基 析错误论证能本规则 力。 四、 课程内容 五、 课程实施 1、 课时安排:本科课程总课时为36课时,为突出能力培养,每项内容安排不少于0.5课时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总课时在10课时左
14、右。 2、 教学提议: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社会需要更多是创新型人才,而创新思维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逻辑思维基础能力,一样,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也是一个过程,所以,本课程教学关注学生学习与养成过程,尤其是课堂上,不过分关注学生记住了多少条逻辑规则,而是关注学生参加教学程度。其次,在知识教学中要把握逻辑知识不是要学生在思维中对号入座,而是训练学生科学思维工具,抽象逻辑规则要变成形象思维现实,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再次,课堂教学上,要发挥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性,课前预习、课上自主探究与课后延伸相结合。 3、 学业考评与评定:依照本课程教学特点与学业考评动态化标准,本课程学业考评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方法,平时成绩占30%,包含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等;期末考评采取开卷形式,以对逻辑规则了解和应用为考评唯一方向,期末成绩占总成绩70%。 四、提议选取教材和参考书目 选取教材:逻辑学教程何向东 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8 主要参考书: 形式逻辑樊明亚 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4月 逻辑学 姜全吉 编著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5年11月 形式逻辑学 王常龙 主编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年2月 逻辑思维训练 张晓芒 著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3月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