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综合实践教案第一单元 养成 服务主题一 生活中的标志 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一、 活动设计思路1.本次活动鼓励和倡导学生细心观察与探究生活,可结合周围的生活环境状况开展对标志的认识、 学习、 探索与行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旨在使一年级小学生发展探究的兴趣,增进对社会的认知与体验, 鼓励小学生通过观察、 交流、 体验、行动等方式, 了解自己的能力、 兴趣、 情绪、学习生活技能, 养成自主、 自理、 自省的习惯。标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生活出发, 认识与探究生活中的标志, 是我们选择的主题。 交通标志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因此,本单元我们选择了以“认识生活中的交通标志” 为案例带
2、领学生一同探究、 认识交通标志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2.次活动是通过观察、 收集、合作、交流活动来认识交通标志, 了解标志的分类、 作用等, 懂得交通标志的重要性。旨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究乐趣, 并获得相关的安全知识。次活动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次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些主题,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主题;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标志, 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对标志有一 个初步的 了解和认识;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主题的需要整理有价值的资料, 然后进行展示、交流活动,从而在活动中认识和了解标志的作用及特点; 最后, 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二、 活动目标知识
3、目标:1.初步收集交通标志的相关资料。2.初步了解交通标志与我们生活的关系。3.初步了解交通标志的作用及分类。能力目标:1.对知识的掌握要能够从大量的资料当中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资料。2.培养自己收集整理资料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体验探究与交流的快乐。2.培养遵守规则、 热爱生命的情感。三、 学时计划安排建议建议2 课时完成。活动内容可以选择和拓展,户外观察、 收集资料等在课堂外场所进行, 因此教师要借助家长的力量, 重视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集中安排课时, 也可分散安排课时。四、 教学重、 难点1.认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2.初步了解交
4、通标志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五、 教学指导方法及建议( 一 ) 发现问题活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了两个交通案例,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不认识和不遵守交通标志的严重性及可能发生的后果,教师可读给学生听一听, 然后让学生自己说说发生事故的原因, 教师要适当地从交通标志上加以引导和小结。教师分析完书中的两个案例,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案例。(二) 活动准备通过看图片、听故事的教学环节,进一步明确交通标志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情感。教师还可以收集更多的相关数据和文字、图片资料加以说明。(三) 实施阶段1.搜集资料: 教师可结合书中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鼓励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
5、法, 如通过网络、 书籍、实地拍照等搜集更多相关资料。由于是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求家长的帮助去生活中观察、 搜集更多的交通标志资料, 并给学生提供观察和寻找资料的活动范围, 如自己居住的小区、 附近的街道、 校园、 公共场所等,提醒学生活动时注意自身安全。交通标志分为禁止标志、 指令标志、 警告标志和提示标志, 教师可让学生分类去查找, 更全面更清楚地认识生活中的交通标志。2.调查记录:由于一年级小学生记录能力还欠缺,单纯用文字记录还存在困难, 因此教师可鼓励学生用自己可以完成的方式记录, 如画一画、 剪一剪、 贴一贴、填一填等。3.调查汇总: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和
6、展示。 表扬那些收集的数量多、 形式全的学生。教师在全班展示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做到的。4.交流完善: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展示和交流,可以采用同桌之间、四人一小组和全班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认识更多的交通标志。交流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教师的重点不是强调说的质量, 而是让每个学生都来说一说, 注意关注到每位个体。5.我的发现: 教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将自己的收获展现出来, 如: 说一说( 交流感受) 、 写一写 (对交通标志的认识 ) 、 画一画 ( 常见的交通标志 ) 等。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一个总结, 教师也提前准备一段话或文字, 给学
7、生提供范例。教材中的参考主题还有很多,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方法,选择一两种继续探究其他感兴趣的主题。( 四 ) 活动总结整个探究活动让我们认识和了解了很多常见的交通标志,知道了交通标志的分类和特点, 感受到了交通标志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师在活动总结时还要渗透遵守规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相信同学们以后会更好地遵守交通规则, 安全出行。( 五 ) 活动评价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 所以总结评价设计一个评价表, 评价表中给出了几个评价要点供师生参考。 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己设计评价体系, 但重点还是多一些鼓励和表扬的语言。这一环节的设计, 要求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 用活动过程方式进行。六、 活
8、动注意事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 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户外活动时注意安全。七、 相关链接据统计, 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中小学生及学前儿童伤亡人数超过万人,其中2011年全国共发生涉及中小学生及学前儿童的道路交通事故12320 起,造成2670 人死亡、 11417 人受伤。从交通方式看, 儿童在步行时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数占儿童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45%。查阅公安交通部门的交通事故档案可以发现, 儿童期交通事故的责任方多半是受害儿童,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的车祸在交通事故中占大多数。例如: 低龄孩子穿越马路时没有成年人带领, 不走人行横道,骑自行车技术不熟练或逆行, 在公路旁玩耍, 红灯亮时横过
9、马路, 骑自行车带人,在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 12岁以下儿童骑自行车上马路,骑车下坡不减速、 猛拐等等。板书设计:主题二 家庭公约一、 活动设计思路这一单元的活动主题主要是帮助和引导一年级的学生了解作为小公民应该遵守的社会规则, 并能根据实际需求与家人、 同伴商议制定用于管理和指导自己言行的规则。 以 家庭公约 为例, 通过 “发现问题”“了解规则” “寻找原因”“ 商讨办法”“ 制定公约” 等实践环节, 引领同学们一步步完成实践活动, 并能从中领悟到在生活交往中要遵守规则、 尊重他人、 学会承担。从学科特性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收集、 分类、 计划、 商讨、 完善、 比较、展示等活动步骤,
10、引领同学们循序渐进地体验实践活动, 努力做到活动实施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此次活动,老师的引领仍然极为重要,教师应该既给孩子们充分的活动自由, 又给予活动方法上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更要帮助孩子们理解建立公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自己的言行和学会承担后果, 而不是以惩罚为目的, 所以, 制定的公约不应该有任何身体和人格上的伤害。二、 活动目标这一单元的活动目标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一是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上, 指导、 提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搜集、 整理资料的能力;引导他们总结方法, 充分合作, 留心观察生活并能及时做好记录。二是在活动中, 要帮助同学们建立规则意识, 要帮助他们理解规则( 公约 )
11、 不是用来惩罚的, 而是用来管理和规范行为的, 要引导他们用承担后果的方式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知识目标:1.了解基的社会 ( 生活、 学习 ) 规则。2.掌握比较、 分类的活动方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沟通能力和总结能力。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主动交往、 积极沟通。2.引导学生学会承担后果,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三、 学时计划安排建议1课时。四、 教学指导方法及建议本课的落脚点是帮助学生懂得规则的重要性, 带领他们建立规则意识, 学会用具体的行动来承担行为后果, 针对不当行为, 找到解决办法, 而非惩罚、 指责。因此,不要仅仅将活动的实践过程当作一次操作过程, 要让此过程指导学生的
12、实际生活, 让他们通过活动习得解决生活中行为问题的方法。次活动既要制定公约, 更要执行公约, 因为是 家庭公约 , 所以家长的真诚介入就十分关键。引导家长以平静、 平等、 真诚、 尊重的态度参与制定和执行公约, 也是本次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本次活动前, 教师可利用家长会等机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和沟通, 或是将活动提示和要求形成书面文字内容与家长分享, 以争取家长的全力支持和真诚参与。( 一 ) 发现问题这一环节,是为了引导孩子们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应该有规则,我们应该自主、自觉地遵守这些规则, 当出现违反或破坏规则的行为时,我们应该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 活动准备1.找一找这个环节, 提供了各类
13、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的公约 ( 规则) , 目的是让他们了解一下,生活中都有什么样的公约或规则, 体会一下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讲述公约的内容。课中的这些公约范例, 都以童谣的形式呈现, 读起来朗朗上口, 但在指导学生制定“家庭公约” 时,这样的表达方式就显得较难了,不要求必须这样, 建议教师也能给学生们提供一两个简单陈述式的公约范例。2.成立活动小组。有了第一学期的基础, 一年级的学生应该初步具有团队的概念了, 加上学习了一些合作的方法, 所以, 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们一些选择的空间, 带领他们建立团队并关注他们的分工合作, 及时给予合理的建议。(三) 实施阶段1.制订计划: 可以分两个群体开
14、展。一是和自己的家人建立小组共同实施实践活动, 采集自己家庭的信息, 并进行分工,共同制订家庭实践计划。 二是与班里的同学组成实践小组,采集不同家庭的信息,整理出共同或普遍现象,再分工实施实践活动。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调整。2.调查搜集和整理商讨: 这两个环节有内在的联系, 完成的层次是先组织好调查,使调查充分,结果充实。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带领学生们进行整理和商讨。 这次调查,围绕两个内容进行。调查家里的不礼貌行为相对容易; 调查各个家庭的解决办法,则需要教师对结果整体把握和辨析, 帮助学生保留那些能够用实际行动完成, 同时又能体验到要承担后果的解决办法, 要删除那些指责、 打骂、 攻击等
15、对身体和人格有伤害的惩罚性办法。这也是整理和商讨的最终目的。3. 制定公约: 这一环节, 教师要指导学生们和自己的家人 ( 或小组伙伴) 共同完成。 家长和学生要平等交流, 相互尊重。家长不彰显权威,学生也要通情达理, 针对 “家中的粗鲁行为” 共同商讨能够达成一致的解决办法。4.调整修改:此环节是在实践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后, 再组织学生对已实施的过程进行一个总结和反馈, 以帮助他们解决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调整实践的方式和方法。5.实验比较: 这其实是一个活动总结,但总结的不是活动过程,而是活动成效。通过实践前后的比较, 要让学生们感受到公约 ( 规则) 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 引导他们自主
16、、自愿地遵守规则。6.成果展示: 案例中提供了两种展示方式, 教师可以拓宽, 给学生们选择的空间, 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也无妨。7.总结评价:让爸爸妈妈也参与到最后的反思和总结中来, 与学生们分享一下他们参与实践之后的体会和感受。 目的是希望爸爸妈妈们在家庭中能够成为遵守“公约” 的榜样, 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也让学生们感到自己和父母在生活是平等交往的。( 四 ) 活动评价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表现进行多方位的评价, 如: 对在团队中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的评价; 对自己和他人参与的主动性的评价;对自己能力增长提升的评价;对自己交往过程中付出的情感评价等, 总之让每个孩子在这次活动中,获
17、得不同的收获,每个人在不同的方面各有提高就好。( 五 )拓展延伸其实是对这一类实践活动的再运用。帮助学生在各个群体环境中,能够以建立规则和达成公约的方式来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将这种方式带入到生活中, 指导自己的生活。六、 活动注意事项1.教师在指导学生建立规则和达成公约时,一定要遵守尊重、 接纳原则,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他们自主地找寻问题, 商讨办法, 真诚沟通, 达成一致而形成公约。2.再一次强调, 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们体会到一定要为一个不当或错误的行为承担后果。而且,这个后果是具体的、可操作的,绝不是伤害到身体和心灵的惩罚。让他们学会承担而非只受指责。七、 参考资料例: ( )
18、家庭礼貌公约粗鲁行为 承担后果打断别人讲话 清扫地面灰尘用食物打闹 清洗碗筷、 盘子大声吵闹 拍打家庭脚垫相互推搡 清除垃圾用力摔门 整理储物间骂人、 说脏话 连续倒垃圾 第二单元 生活 环境主题三 童年里的快乐游戏一、 活动设计思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对1、 2年级的学生没有提出具体的活动目标,我们在编写一年级下册教材的过程中主要是考虑到,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基本适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但是,他们对生活中的游戏活动, 还都停留在参与过、 经历过的层面, 他们只是参与游戏,可能没有引发他们的思考, 没有形成一些经验和收获, 针对学生的这些具体学情特点,结合小学段综合实践活动课
19、程中段( 34年级) 目标分解中的要求, 对一年级学生的能力要求再降低, 确定符合学生能力特点、 生活经历的活动目标,在他们有限的生活体验中筛选出属于生活 环境领域的游戏活动内容, 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活动中初步体验、 感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 逐步积累参与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用到的方法, 为后续的综合实践活动的高效、 有序开展打好基础。二、 活动目标次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逐步感知, 参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合作交往的能力、 协同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验,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方法和基技能;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 快乐的游戏对自己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知
20、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在家长、 老师的帮助下, 上网查找活动需要的资料。2.使学生能够观察生活中小朋友玩的游戏, 并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简单的记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人进行简单的调查的能力。2.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对比的能力。3.培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可以通过调查结果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的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能够体会到互相协助的优势。2.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热爱生活, 体会生活中快乐的能力。三、 学时计划安排建议建议用3个课时完成活动。四、 教学指导方法及建议1.主题活动的引入部分,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 在过年过节、 家庭聚会、 一些节假日的过程中,
21、 学生们是不是常常聚在一起拿着手机、 ipad在玩游戏,写完作业最喜欢的娱乐、放松活动是不是看电视、 玩电脑,这些游戏在让孩子们着迷的同时,给孩子们又带来了什么危害? 最好能够讨论出, 孩子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放松身心是最好的?授课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的不同,从四个参考主题中任选一个主题开展实践活动。2.教材围绕着主题活动给出了活动准备的内容,这几个活动准备的内容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分给不同的小组, 能力较强的小组也可以同时完成全部的准备内容,开展较为丰富的活动体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学生选择的主题, 引导学生做好活动准备。3.查找资料: 班级配备多媒体设备的
22、学校,可以在课上带领学生查阅玩游戏时唱的儿歌, 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回家查阅玩游戏时唱的儿歌, 或者直接用教材给出的儿歌, 带着大家一起唱, 把孩子带入快乐的学习氛围当中。 授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参考主题中的准备阶段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对这个主题活动做一个粗略的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通过查阅资料,可以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前期的准备。4.观察、 调查: 鼓励学生放宽视野, 去观察社区、活动广场等群众休闲活动场所,小朋友们都在玩什么游戏, 并能够记录 ( 用自己的方法记住) 自己观察的结果。初步让学生体验带着问题, 向身边熟悉的人做简单的调查。 如: 问同学或邻居:
23、你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问父母、 老师或熟悉的长辈:你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选择的不同主题,指导学生怎样选择适当的观察地点、 适当的记录方法。 在不同的主题活动中确定不同的调查问题,对身边熟悉的人进行简单的调查。5.比较: 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对比一个人玩游戏和许多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哪个更有趣;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分享的快乐, 体会传递快乐比独自享受快乐更加有价值;让在学生在户外游戏, 如:课间的操场上、 春游的草地上, 炎炎烈日的树阴中、 厚厚的雪地里, 和小伙伴们畅快地玩耍, 说说他们的快乐心情, 再让他们说说玩电脑时间一长, 眼睛会痛, 头会发晕的难受劲, 还可以让学
24、生说说长时间拿着手机引起手腕酸困、脖子僵硬的不良感受, 还可以让学生对比玩不同种类的游戏哪个更有趣、 更健康。 ( 这里的比较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 不能期望一年级的孩子能够自主地发现不同游戏的优劣。 ) 活动过程中要及时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给予相应的评价, 引导学生有序地开展活动, 鼓励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五、 活动注意事项1.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记录观察结果。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受、 体验,用访谈的方式获取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类型的游戏。3.引导学生体会到, 要通过有益身心的游戏使自己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得到健康。 主题四 家 庭 树一、
25、活动设计思路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概念, 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与家庭每个成员的关系, 懂得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 感受亲情的温暖。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家庭的观念还比较淡薄, 但对一些常见的称呼还是有了一定的认识, 所以教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应该指导学生去经历实践、 调查, 在过程中体会家庭氛围, 体会亲情, 学会尊重长辈,继承和发扬中国家庭的传统美德。二、 活动目标知识目标:懂得“我” 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家庭结构) , 追至祖辈, 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 指导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调查、 游戏、 交流等活动中体验家庭的温暖, 体会与家人之间的
26、亲情; 能与同伴交流、合作, 形成并提高综合能力。情感目标:1. 懂得从平凡的家庭生活中感受 “家” 的亲情, 感受拥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家是无比幸福的。2.能懂得尊敬长辈的一些礼节, 愿意尊敬长辈, 乐意与同伴分享亲情故事, 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三、 学时计划安排建议建议3课时完成。四、 教学指导方法及建议一年级的学生对家庭的观念还没有深入的理解,所以通过本课设计的一系列 活动力图让学生能够建 立 家 庭 的观念, 注重家庭成员的关爱, 感受亲情。在本 单元教学的每个 环 节都 应 该 让 学生能有所体会。( 一 ) 发现问题称谓是交往的前提。 人与人之间需要合适的称呼, 家人之间更需通过称
27、谓明了相互关系。本课通过凯凯家庭引入, 引导学生对家庭成员及称谓有个清晰的认识。(二) 活动准备知识准备:教材提供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请学生做课前的准备, 这是提前让学生对家庭成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加上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所以对于称谓有许多的不同,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班级对自己调查的内容进行叙述,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了解的机会。(三) 实施阶段1.了解交流认识凯凯的家庭成员,交流凯凯家成员之间的称呼,为了解家庭树的构成做准备。2.制作家庭树观察凯凯的家庭树,知道家庭树是怎么构成的, 了解家庭树反映了怎样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成员来制作自己家庭的家庭树;并能让学生在班
28、级根据制作的家庭树来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与成员关系。3.小调查在这里让学生回忆和家人之间的趣事,让学生感受在平凡家庭中生活的幸福。可以让学生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说说与其中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趣事。4.询问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我们国家对于家庭构成的不同认识。在感受这一内容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调查的方法、过程。除了教材上提供的询问方法外, 也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信息。5.连一连通过之前的活动, 让学生用掌握的家庭成员称谓知识进行实践。6.你知道吗这部分的知识不要求学生深入掌握,只是作为一个拓展延伸的知识介绍给学生。 通过了解家谱让学生对家庭有更深的认识。7.画一画家谱对于现在的学生还是比较陌生
29、的,现在的家庭也很少保存有家谱的, 所以可以让家长帮助学生一起完成家谱的制作。 只需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一个家庭的传承和延续,对家庭这一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就可以了。8.说一说让学生在班级中说一说自己学习后的收获,可以是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识, 也可以是自己学会的实践方法, 还可以是活动过程中自己的小想法等等。( 四 ) 活动评价活动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评、 他评,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活动的开展过程来进行评价。第四单元 自然与科技主题五 闻名遐迩的新疆特产一、 活动设计思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开放性, 而开放性的重要体现之一是课程资源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在充分发掘学校课
30、程资源的同时, 要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 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区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 在自己的家乡都有一些特有的东西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我们的家乡 新疆, 是一个充满着神奇色彩的地方, 由于气候和地理等原因造就了新疆各地特产的多样性。基于此,我们开发了本活动主题,旨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 了解家乡, 热爱家乡, 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家乡周围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等的意识和能力。二、 活动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新疆有哪些特产。2.掌握简单的采访、 收集资料等活动的步骤和方法。能力目标:1.初步养成与他人交
31、往的习惯, 提高自身交往能力。2.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能力、 研究能力。情感目标:1.在探究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培养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2.在学习中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懂得尊重劳动, 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三、 学时计划安排建议建议35课时四、 教学指导方法及建议我们新疆是个好地方。这里不仅有众多迷人的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 还有享誉中外的特产, 让学生感受到新疆的确是一个好地方, 为自己身为新疆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同时, 也激发学生对新疆特产的好奇心。我们新疆地域辽阔, 民族众多,自然条件与人文特色造就了新疆与众不同的文化, 以及在这些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特产。本活动的
32、活动方式会因活动主题的不同而可能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这里只是提到一些常见的活动方式,比如访问、相关资料的收集。 访问是研究性学习中最为常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访问是重点。建议: 本课的学习可与新疆地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 让次活动成为新疆地方教材相关内容的一个拓展延伸活动。( 一 ) 发现问题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比较熟悉的新疆瓜果的描述和介绍, 激发学生去探索、发现瓜果甜又甜的秘密。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品尝新疆瓜果后的感受是什么,进而让学生思考, 有没有注意到新疆瓜果为什么甜。这个问题是学生很熟悉, 但又被学生忽视的问题。(二) 活动准备任何一项
33、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这里, 我们重点涉及了知识的准备工作。既然是秘密, 其中一定蕴含了很多知识, 因而有必要让学生收集相关的知识; 也有必要与自己的好伙伴组建团队一起探秘。 当然这里也要准备一些必备设备, 比如照相机、 录音机或者录音笔等。每一次的活动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在这里, 需要提醒的是团队的任务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只是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框架, 具体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任意增减或者添加。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组建研究团队是有一定困难的, 需要老师的帮助。 最好是几个家距离近的学生组成一队。(三) 实施阶段设计制订活动方案设计好活动的方案是搞好活动的关键。由于一年级学生
34、的年龄较小, 自己制订活动方案有一定的困难, 因而教师要多费时间,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制订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的设计最好以组为单位,重点放在步骤、 注意事项等的设计。设计要留有余地,可以根据情况随时增减一些步骤或者内容。第一个具体活动: 尝一尝。在这个活动步骤中, 教师要告诉学生注意饮食卫生, 品尝前要将水果洗净。品尝前, 先让学生闻一闻水果的气味; 品尝时, 注意细嚼慢咽, 细细品味,不要狼吞虎咽, 囫囵吞枣; 品尝后让学生说出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体验: 一开始怎样?然后又有什么感受? 品尝之后有什么感受?这一步一定要细致。让学生大胆地说感受,是为激发学生探究瓜果甜又甜奠定基础。 说完后, 最好
35、书写自己的感受, 完成记录表。 第二个具体活动: 问一问。这里涉及访问的方法的具体指导。1.访问是最基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之一, 是社会调查中以交谈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又称访谈。与其他方法相比,访问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交谈获取资料,可以作为搜集研究所需资料的主要方法, 也可以作为辅助方法去验证或补充其他方法获得的资料。2.访问应该注意的事项:访问前准备: 淤必须认真确定应该采访的对象及采访的目的是什么。 于确定采访时, 应该问的问题有哪些, 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和保护知识产权等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里, 因为是一年级, 案例中事先预设了三个基本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 相应地拓展几个问题
36、, 但不要太多。盂准备好采访用的工具,如录音设备、 照相机、 采访记录等。榆事先电话约定采访时间、 地点等。虞注意自己的仪表及穿戴等。访问时要做到: 淤有礼貌, 举止大方。于访问过程中声音洪亮, 要让受访者听清楚自己采访的问题。 盂注意观察被访者的非言语行为。最后要注意访问后要及时整理自己的访问记录。这是学生最容易忘记的一步, 也是采访记录最关键的一步。第三个具体活动: 查一查。这一环节主要涉及查找资料的方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 因各地学生发展水平不一,不要求一定通过网络来查找资料。 收集资料的方法比较多,一般有图书目录收集法、 关键字收集法等。 最好请家长帮助一起查找资料, 并整理资料。 (
37、 四 ) 活动总结一年级的学生在活动总结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自己在这次活动中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学生只要能说出来一些, 教师就可以肯定。教材给出了一个案例总结,可以按照案例总结让学生学着说一些简单的问题, 慢慢地学生就会说了。另外活动的总结形式可以多样化, 不一定是文字, 也可以是其他形式, 如图片、 录像等。( 五 ) 活动评价活动的评价是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的, 比较简洁, 便于操作。 教师可根据选择的主题有针对性地再罗列出评价要点和内容。( 六 ) 延伸拓展利用班会组织新疆瓜果推介会, 对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容易, 好操作;同时也可与语文的
38、口语交际相结合, 训练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言组织能力等。五、 活动注意事项1.品尝过程中, 有个别孩子有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应提醒孩子注意自己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 尤其是不能贪吃2. 查找资料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 注意资料的保存。3.注意发挥团队的精神, 外出采访一定要与父母等监护人同行, 而且要注意安全。 劳动与技术第一单元 自理篇 我能做单元活动目标通过认识生活中各种收纳用具, 利用蔬菜巧插不同有趣的造型, 走进厨房认识调味品等有趣的活动, 让学生深入家庭生活, 熟悉家务劳动, 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和劳动能力。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有趣和富有创意性的家务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探究和学习, 培
39、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从小热爱劳动的意识, 逐步养成认真负责、 耐心细致的劳动态度。 活动一 学 收 纳一、 教材分析如何收纳的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随着学生的成长, 生活物品、学生物品不断增加, 让很多帮着整理的家长很烦恼。 能和孩子共同打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居环境是每个家长希望的。 有趣的收纳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巧妙整理物品, 还能使其从中获得快乐和惊喜。通过在课堂内外参与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认识各式各样的收纳工具,了解它们的分类和功能。生活条件有限的,可以利用废旧物品亲手制作收纳工具。在探究活动中,能联系自己家里需要收纳的物品,考虑选择不同的收纳工具,并能巧妙解
40、决收纳的问题。 在动手实践过程中, 通过对不同物品的收纳, 学会根据物品用途和形状进行分类, 并能有效利用收纳工具的空间, 探索富于变化的收纳方法会给学生带来别样的体验。二、 活动目标、 重难点、 课时数建议( 一 ) 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认识收纳工具, 掌握不同的收纳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勤于实践、自主探索。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并建立起劳动意识。( 二) 活动重点和难点活动重点: 尝试对不同物品进行分类并巧妙收纳。活动难点:掌握不同物品的收纳原则和技巧。( 三) 课时数建议: 2课时。三、 活动建议1.对于收纳工具的认识, 有条件的
41、学生可以在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在商场或超市认识不同的收纳工具, 通过亲身体会了解它们的种类、 样式、 材质和不同功能等。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收纳工具。2.在实践过程中, 引导学生在收纳之前制订合理的收纳方案, 并明白正确的收纳必须遵循 “整齐、 美观、方便” 的原则,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勤于整理, 必须做到物品归位, 要养成定期整理物品的好习惯。3.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收纳技巧和方法, 并将资料与同学们分享。 课堂上尽可能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收纳用具和演示收纳过程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收纳的原则与妙处, 鼓励学生课堂内外多参与实践。4.评价活动中,
42、 条件允许的学生可以用影像资料记录自己的收纳过程, 以便和同学们交流学习, 也可以用书写小便条的形式搭建起家校互动的交流方式, 了解学生课外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四、 知识链接1.收纳妙法:( 1 ) 将杂物分类: 先将所有物品进行分类。 可以将物品按照种类、 人、 使用频率和本身特性作为分类的依据。( 2 ) 减少数量: 将已经破损不需要的或太多数量的物品进行处理,可通过网店、 跳蚤市场来完成。( 3 ) 分配位置: 给每种物品提供一个特定的位置, 存放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地方。 ( 4 ) 评估数量和测量尺寸:大 概估计杂物的总数并测量它们的尺寸, 以便确定存放的方法和所需的空间。2.衣服归类
43、原则与技巧:依据衣服的数量、 穿着习惯、 空间大小等进行归类, 也可以依据颜色、 季节、 外出或居家以及薄厚等条件来分类, 再依据穿着频率决定摆放位置。各种类别的衣物, 只有为它们找到最合适的收纳方式和空间, 才能保持整洁, 方便拿取。衣服收纳技巧有袋式收纳、层叠收纳、 抽屉分类收纳、横杆吊挂收纳、 容器收纳、 网篮收纳等。活动二 洗 袜 子一、 教材分析通过洗袜子活动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 逐步培养学生自觉劳动的好习惯。学生在洗袜子的过程中, 体会父母养育孩子的辛苦,明白自己作为家庭成员,有参与干家务活的义务, 树立起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观念。另外,通过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劳
44、动者, 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在洗袜子活动中,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袜子的种类和用途, 其次一起探究不同袜子的洗涤方法以及洗袜子要注意的问题,理解 “浸泡”“ 揉搓”“ 漂洗” 等词语的含义并能正确操作。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在劳动中做到 “不怕累、不怕脏, 心中有他人” ,在劳动过程中体验成就感。二、 活动目标、 重难点、 课时数建议( 一 ) 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己动手洗袜子, 了解洗涤剂去污的原理,初步学会正确洗袜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谈话和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养成勤劳和主动干家务的良好习惯。3.情感目标:在家能主动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5、。( 二) 活动重点和难点活动重点: 掌握正确洗袜子的方法。活动难点: 如何将袜子洗得更干净。(三) 课时数建议: 1课时三、 活动建议( 一 ) 材料使用袜子、 肥皂、 水盆。(二) 其他方法1.结合假日综合实践活动, 开展一系列有主题的活动,例如回家帮家人洗袜子, 并谈谈活动感受。开展 “人人当父母的小帮手”“ 争当家务劳动小能手” 等活动。2.活动场地根据学生人数和地区条件确定。可在专用劳技室、 操场、 校园等场地活动。 如果场地、 水源条件受限,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回家多练习, 家校互动联系, 使活动更有效果。四、 知识链接洗白袜子妙法:绎柠檬汁法: 洗白袜子时, 在水里
46、加点柠檬汁, 可使袜子更加洁白。绎脱脂牛奶浸泡法:在洗白袜子前用脱脂牛奶泡一下, 或最后一次漂洗时在水里加两汤匙牛奶, 这样可保持白袜子的本色, 并能防止其变黄。绎萝卜汤洗涤法:白袜子如污垢较多, 可用萝卜汤来洗, 可使袜子洁白如新。绎橘皮水浸泡法:洗涤白袜子时, 可将橘皮放入锅里加热烧沸, 用黄色汤水浸泡、 搓洗, 可使袜子洁白如新。绎漂白粉浸泡法:在洗涤时, 可在泡好 的洗衣粉溶 液中, 加上漂白 粉, 浸泡2030分钟以后再清洗。绎淘米水浸洗法:经常用淘米水浸洗, 白袜子就不易发黄。 活动三 认识调味品一、 教材分析“认识调味品”赋予了学生一种新的生活角色,学生可以当回神气的小厨师。这种
47、角色意识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 丰富的生活体验可以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通过这种活动, 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本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调味品, 并能说出其名称和味道, 简单了解调味品的分类、 用途和作用;引导学生如何辨别真伪调味品, 并了解调味品是如何制作的等生活中的常识性问题。在教师所创设的文化情境中, 学生以小厨师的身份自由交流、合作探究, 并利用不同材料调制凉菜,既训练了学生辨别调料的能力,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整个活动的理念是: 劳动创造美, 饮食要健康, 人人都幸福。由于一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不足, 还有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对调味品了解甚少,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
48、进行选择,在情境设置、 食材选择、 菜品调制、展示交流的过程中灵活处理, 并在此过程中感受饮食与生活、 文化、 劳动的关系。二、 活动目标、 重难点及课时数建议( 一 ) 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认识常见的调味品, 并能说出其名称和味道;通过对调味品的认识,使学生学会简单的使用方法; 锻炼学生用嗅觉、 味觉、 视觉等感官对事物进行辨别 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 制作、 品尝等多种方式,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友好合作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在家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二) 活动重点和难点活动重点: 认识不同的调味品, 并能用不同感官辨别。活动难点: 自己动手调制美味的凉菜。(三) 课时数建议: 2课时三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