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9 ,大小:92.50KB ,
资源ID:4411629      下载积分:12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4116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课外古诗词背诵(节选).doc)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背诵(节选).doc

1、七年级课外古诗词背诵(节选)今日歌 (明)文嘉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歌,努力请从今日始。今日歌是明代著名才子文徵明的儿子文嘉所作。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作者简介:文嘉,公元1501-1583,字休承,号文水,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吴门派代表画家文徵明的次子,兄文彭。是明清篆刻的一代宗师。文家后来还出了位名气极大的人:文震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嘉精于鉴古,临古之功也深,画风传乃父衣钵,惟所闻古人名迹至多,故下笔能脱去习俗,颇不易得

2、。 文嘉初为乌程训导,后为和州学正。能诗,工书,小楷清劲,亦善行书。精于鉴别古书画,工石刻,为明一代之冠。继承家学,小楷轻清劲爽,宛如瘦鹤,稍大,便疏散不结束,迳寸行书亦然,皆不逮父兄,画得征明一体,善画山水,笔法清脆,颇近倪瓒,着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间仿王蒙皴染,亦颇秀润,兼作花卉。明人王世贞评:“其书不能如兄,而画得待诏(文徵明)一体。”,詹景凤亦云:“嘉小楷轻清劲爽,宛如瘦鹤,稍大便疏散不结束,径寸行书亦然,皆不逮父然。”,文嘉一生一直在追求,王世懋在跋文嘉书古诗十九首后称:“休承晚年书奇进,几不减京兆” 传世作品有嘉靖十九年(1540)作山水花卉图册十开,现藏广东省博物馆,二十年(154

3、1)作垂虹亭图卷藏苏州市博物馆;万历元年(1573)作寒林钟馗图轴藏南京博物院;江南春色图卷藏沈阳故宫博物院;水亭觅句图轴、设色山水图轴藏辽宁省博物馆;秋塘红藕图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石湖小景图轴、夏山高隐图轴、琵琶行图轴、二年(1574)作溪山行旅图轴藏故宫博物院;沧江渔笛图、曲水园图卷藏上海博物馆。著有钤山堂书画记、和州诗。修辞手法:顶真 例: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忆江南 (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772

4、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是李白、杜甫以外事名最大的唐代诗人,他写诗敢为百姓诉苦,敢批评皇帝官僚,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易懂,在当时,妇女和獐都能欣赏。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而且很快传到朝鲜、日本等国。白居易是最早写词的诗人之一,忆江南就是一首词。 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 旧曾谙从前很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 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先说选材。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可以说,写江南的“日

5、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再说修辞。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是比喻: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人醉人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诗不禁叹息地说: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更漏子 (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是一首非常温

6、婉抒情词,是温庭筠众多诗词中一首非常具有分量的了。整首词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甚至还能从中听到当时叹息声和雨声。纵观全词,看似是一个个物象的连接,实际上是作者内心思绪的起承转合。将内心的悲伤思念用文字的触觉、视觉乃至听觉表达出来。全词看似写景,实则写情。整首词的特殊在于意象的选择,每一个意象实际上都蕴含着一个作者或者是与作者相关的人的情思。“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放着红色蜡烛和珍贵的玉炉烟熏的房间,自然能够想象到这不是个普通的房间,而是某女子的闺房,文中的“泪”不仅仅是蜡泪,更是伤心女子的泪,烛光照在那华丽的墙上,映衬的画的颜色,看到的却不是自己的夫君,唯有望烛落泪空相思。“眉翠薄,鬓云

7、残,夜长衾枕寒”说的是画好的眉毛颜色淡了,两鬓的发丝也乱了,等候的时间太久太久,衣服和枕头都寒了,却还不见夫君的归来。前一句写的是室内的情形,以新婚闺房为例,通过这一典型的场景表现思妇对爱人的思念,读之情感更加深沉浑厚,给人以仿佛就在那房间旁边的真实感。后一句则把重点放到了女子的身上,既写物又写人,且都是从当时的环境中选取代表性的意象加以表现女子内心的焦虑和迫切不安。以静态的物写女子内心的变化,不知道还要等多久夫君才会回来呢?下阕则是建立在上阕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女子无从知晓自己的夫君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思念之情自然会在时间的催促下显得更加深刻。“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出现了古代文人常用的

8、代表思念的意象,及梧桐雨,雨下正值三更,说明女子确实已经等到已经很晚了,此词伤感的意境就这么显现出来了,“滴答”作响的雨声毫无顾忌的在窗外飞溅,天在哭,人也在哭,且没人管,没人照顾,更是使女子伤透了心。“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中作者采用了叠词的手法,出了能够协调整首词的韵味之外,它也应该有某种隐含的意义,“叶”或许代表着“夜”,一声为雨声,一声为哭声,梧桐叶在这雨哭人泣的伤感情景之中哗啦啦的被摇曳了整晚,女子整晚都在等待,也掉了整晚的泪。雨水滴滴声落,直到天明。春光好 (宋) 欧阳炯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钱裁剪却,挂斜阳?赏析:

9、 词写于后蜀广政三年(940),是专写春日冶游的作品,展示成都春日的美妙风光和赏心乐事。锦江春光的确很美,唐代许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岑参、温庭筠、薛涛等等在居留成都时都写过不少颂扬它的优美诗章。欧阳炯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并大半生仕宦于斯的本土词人,更是凭自己对本土风物的细腻而深切的感受,用自己挚爱乡土的满腔热情,来歌咏锦江之春。因而这首咏调名本意的小词,并不满足于就题敷衍,泛写一般人随处可见的“春光”,而是对锦城初春的风光作特写。词的上片写对春光的总的印象,下片则写特定环境的春景。成都四季分明,天初暖、日初长时,大好春光即已遍布锦江,各种竹木花草竞斗芬芳。上片的描写看似平常,实则表现出本

10、土词人对本土气候和风物特征的细腻而准确的感受。因此一句“春光好”的赞颂,就不是泛指,而是特指成都春光了。下片更转入对近景、小景的特写,用园林春色来突显成都春光之“好”一场春雨之后,苔钱嫩绿,新笋初绽,雪坞花盛,浓香四溢处处皆显出热闹的春意。结尾处,词人忽发奇想,要剪下金丝般的柳条,去挂住快要落山的夕阳,以便更久地欣赏这早春园林夕照的美景。写到这里,词人对本土风物的热爱之情已全部呈现出来。望海潮 (宋)柳永 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

11、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译文: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

12、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

13、,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

14、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

15、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

16、。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

17、还酹江月。【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

18、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雨霖铃 (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解读:在那种冷落凄清的季节里,所有的人都会渴望一种相逢。 思念在分手后开始生长,长成伫立岸边的棵棵杨柳,盼望着青衫上酒

19、渍斑斑的你,乘一叶扁舟,从暮霭沉沉的烟波中驶来,倾诉千种风情。 那晓风残月依旧醉着,你可曾记得执手相看的泪眼,离别里是谁与你浅吟低唱么? 早知道凡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吟唱你的词,可不曾想到,自从你把士大夫的精雕细刻变成了一种流行之后,你笔下的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竟成为铭刻古今的爱情誓言。 作者简介: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为“慢词”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是推动人的代表,但因经常为歌妓写词,曾被一度认为是风流之人而仕途不佳,郁郁不得志过。但

20、后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因他的一首鹤冲天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以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词句而得名。创作鹤冲天当年考取进士。谁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传入仁宗耳中,于是一句“浅斟低唱去罢”导致柳永成为了北宋第一个专业写词的词人。做过屯田员外郎一类的小官,世称柳屯田。柳永是北宋时代大量制作慢词的第一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他通晓音律,熟悉旧调,并善于吸收民间语言,明白晓畅,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既能

21、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作品概括为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男女情爱的苦痛,三是羁旅行役的悲伤。其作品往往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成熟的文学样式。其代表作品集为乐章集。又被列为婉约派四大旗帜之“情长”。 背景:宋都汴京 ( 今河南开封 ) 是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 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时所写。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此词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蝶恋花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

22、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有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不要担心,)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春天还是会到来的)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围墙外的行人听到了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隐隐透出。 上片写春光将尽,伤春中隐含思乡情怀。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

23、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虽是写景,却仍蕴含思理。燕子二句,既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人家二字,为下片的墙里佳人的出现,作了暗示和铺垫。枝上二句,先抑后扬,在细腻的景色描写中传达出词人深挚旷达的情怀。柳絮漫天,芳草无际,最易撩人愁思,着一又字,见得谪居此地已非一载矣。天涯何处无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说天涯到处皆长满茂盛的芳草,春色无边,实则化用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之意,谓只要随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和蒋夔寄茶)。在后来的贬谪海南时期,作者又高唱着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

24、作岭南人(食荔支二首其二);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均是在思乡的伤感中蕴含着随遇而安的旷达。 下片抒写闻声而不见佳人的懊恼和惆怅。墙里秋千三句,用白描手法,叙写行人(自己)在人家墙外的小路上徘徊张望,只看到了露出墙头的秋千架,墙里传来女子荡秋千时的阵阵笑声。词人至此才点出自己的身份是个行人,固然是指当下自己是这绿水人家墙外的过路人,但也有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夫)的含义在内的。上片的天涯如果是隐指惠州远在天涯海角,则此处的与佳人一墙之隔而莫通款愫,不也是咫尺天涯吗?尾二句是对佳人离去的自我解嘲。行人自知无法看到墙内佳人的身姿容貌,只想再驻足聆听一会儿

25、,孰料佳人此际已荡罢秋千离去,尚不知墙外还有一个多情的行人,这怎不令人懊恼呢!此二句极有理趣,盖佳人之无情,乃因不知有墙外多情行人之存在也,而世间带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人世多错迕之事,又何止此一件呢?词人一生忠而见疑,直而见谤,此际落得个远谪岭南的下场,不也正是多情却被无情恼吗?作者嘲笑自己的多情,也就是在嘲笑那些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公的命运,在笑一切悲剧啊! 蜀相 (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沉郁顿挫统体浑成杜甫蜀相赏析 蜀相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公元二二一年,刘备在成都称帝

26、,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

27、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

28、或锦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森森”,是形容柏树和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

29、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映照着台阶。古代的祠庙都有庭院和殿堂。人们要进入殿堂,要拾级而上。“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这颔联两句,有如特写镜头,由远写到近,从祠堂的外部说到祠堂的内部,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内景。“映阶碧草自春色”,是承接第一句的丞相祠堂。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到这里。“隔叶黄鹂空好音”,是承接第二句的古柏森森。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

30、表明武侯呕心沥血所缔造的一团糟,已被后人遗忘。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它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一层意思。特别是诗句中的“空”和“自”两个字的巧妙运用,使这一联的含义更加丰富。对于这两句,杜诗的评注者们有的认为是写景,有的认为是“真正抒情,而非实在写景”,这两种说法当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确切些说,应当把这两句看成是“景语含情,情语寓景”。这正如宋代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一书中所说的“情景相融而莫分也”。这样的例子在杜诗中是屡见不鲜的。如杜甫在夔州时所写的武侯庙一诗,开篇两句:“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写出了庙外景色的荒芜

31、,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就是生动的一例。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的写景抒情诗句,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这种境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是,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多次地烦劳。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郑重”差不多。“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

32、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着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这也正合乎律诗中间二联“宜乎一浓一淡”的写作法则。这一联同时还是杜甫以议论入诗的范例。本来,以抒情为主是

33、诗歌的显著特征,一般并不夹有议论。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打破了常规,而常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清代沈德潜曾经说过:“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 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杜诗的议论正由于有情韵,不仅没有冲淡诗的气氛和完整形象,反而使诗的抒情气氛更为浓重,形象更为丰满。仇兆鳌说这两句诗写得“沉挚悲壮”;浦起龙认为这个联语“句法如兼金铸成,其贴切开侯;亦如鎔金浑化。”都是很有见地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今陕西省?

34、d县西南),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两句诗是叙事兼抒情吹们檎嬉庵浚苡懈?人的力量;再加上前面六句有力铺垫,使读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余味。清代王渔洋曾经说:“为诗结处总要健举。”沈德潜也认为“宕出远神”是诗歌结尾的一种好方法。所有这些妙处,都在本诗的结句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凭吊古迹的作品非常多,有的人到一处名胜古迹,照例做一首诗,里面有没有感情呢?多少有一点,但谈不上深厚。我们说杜甫是抒情的对手,

35、在凭吊古迹的诗中,虽然说的是古代的事,但也抒发了他内心的情感。蜀相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这首诗前半首写景,后半首抒情。前后两个部分以一个“自”字,一个 “空”字为纽带。诗人看到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伟人的祠庙竟变得如此破落,荒凉,从而引起种种感慨。些诗看似抒的吊古之情,实际上也是作者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蜀相一诗的艺术形式也是很完美的。 古代诗歌跟古代散文一样,很讲究起承转合的章法。所谓“起承转收,一法也”。蜀相这首诗的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写专程寻访丞相祠堂,这是“起”;第三、四两句,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色,这是“承”;第五、六句,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评价,这是“转”;第七、八句,收束全诗,写对诸

36、葛武侯的悼念,这是“ 合”。在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统体浑成,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这着诗的另一个写作特点是:成功地写出了丞相祠堂的特定情境,准确地摄取了森森的古柏、映阶的春草和隔叶的黄鹂这些最能表现典型环境特征的景物,用来烘托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借以表达在这种氛围中诗人所产生的凭吊古人的特定心境。此外,诗句还具有非凡的概括力,这突出地表现在第五、六句对诸葛亮的为人和一生功业的表述上。 “李杜文章万丈高,就中诗律杜陵豪。”杜甫的律诗的确取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尤其是夔州以后的诗作,更加成熟。他的律诗对仗工妥,用字精当,声音和谐。正

37、如他自己所表白的那样,“晚节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律诗的这些长处,我们在细读蜀相这首诗时,是能够领悟得出的。行香子 (宋) 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蜂儿忙。 这首春游词在淮海集中可以说是别具一格,它一反凄恻缠绵的格调,而变得轻快活泼;它没有恋词的沉挚,更多的是清新愉悦的色彩;它没有什么寄托或感慨,而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作者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用白描的手法和浅近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百花争艳、莺歌燕舞的田园风光,体现了词人对

38、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通篇全是写景,但上下片的安排与采取的视角各不相同。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这样,就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全词给读者展示出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排排绿色的大树围绕着村庄,山坡上的池塘里,澄清的水面碧波荡漾。主人公迎着柔和温暖的春风,兴致勃勃地漫步在景色迷人的东冈。这里的小园虽然不大,可是它似乎容纳和收留了所有的春光。红色的桃花分外艳丽,洁白的李树花儿淡雅大方,朴实可爱的菜花,颜色淡黄。主人公站在山冈上向远处张望,可以看见宛延伸展的围墙。围墙里面隐隐约约地露出了茅屋草堂。近处哗哗的流水上面

39、架设着一座桥梁,桥头旁边的一家酒店,门口悬挂着招揽顾客的酒旗,正随风飘扬。主人公乘着偶然的兴致,缓步走过了东冈,这里到处都是动人的景象。四面传来黄莺清脆悦耳的娇啼,轻盈的燕子在空中飞舞,对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那么繁忙。锦缠道 春游 (北宋)宋祁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宋祁 (9981061)宋代文学家、史学家。字子京,安陆(今属湖北)人,后迁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公元1024年(北宋天圣二年)与兄宋郊(后更名宋庠)同登进士第,奏名第一。曾官翰林

40、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谥景文。诗词多写个人生活琐事,语言清丽,描写生动。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世称“红杏尚书”。原有集,已散佚,清人辑有宋景文集。近人赵万里辑有宋景文公长短句一卷。这首词有谓是无名氏所作,然见于赵万里所辑宋景文公长短句,刊于校辑宋金元人词中,故一般都认为是宋祁所作。 起首两句以报春燕子的呢喃声开始,声形兼备、时空交织地表现出春光迷人、春昼变长的意象。接下来两句描写春色蓬勃的园林,“万花如绣”一语以人工织绣之美表现大自然旺盛的生机,很见特色。上片结尾三句,以拟人的手法,将海棠拟为胭脂、柳叶喻为宫眉,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

41、的春日图景:经雨的海棠,红似胭脂;柳叶儿不是才舒娇眼,而是尽展宫眉,翠拂人首。 过片两句既点明了郊游之乐,又活画出词人自身的情态。“醉醺醺、尚寻芳酒”,前三字是一个近景特写,后四字醉而更寻醉,以“尚”字的递进渲染出恣纵之态。最后三句,化用杜牧清明一诗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意。此三句是承上阳春郊游的无比欢畅,是寻乐意绪的延续和归宿,故呈现出明丽柔媚的色彩。 此词一反当时词坛以哀情写春景的风气,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拟人化的手法活灵活现地描绘春色的明媚、美好和春意的热闹,以“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等描绘了狂放的自我形象,从形象到感情都直接可感,从而也使此词当时词风中自

42、具一格。 总之,这首词以风流闲雅的笔调,通过明媚鲜妍的艺术形象和欢快酣畅的情致与韵律,抒写了及时行乐的人生况味,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虞美人 (五代 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 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

43、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 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 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 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 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品评】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

44、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

45、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

46、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满江红 (南宋) 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蝶恋花 (宋)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赏析】这是深闺佳人的伤春词。作者以含蕴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不写佳人先写佳人居处。三迭“深

47、”字,则佳人禁锢高门,内外隔绝、闺房寂落之况,可以想见。树多雾浓、帘幕严密,愈见其深。“章台路”当指伊人“游冶处”,望而不见正由宅深楼高而来。可知物质环境之华贵,终难弥补感情世界之凄清。望所欢而不见,感青春之难留,佳人眼中之景,不免变得暗淡萧索。感花摇落而有泪,含泪而问花,花乱落而不语。伤花实则自伤,佳人与落花同一命运。是花是人?物我合一,情景交融,含蕴最为深沉。整首词如泣如诉,凄婉动人,意境浑融,语言清丽,尤其是最后两句,向为词评家所赞誉。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登临送目(1),正故国(2)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3),翠峰如簇(4)。征帆去棹(5)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6),画图难足(7)。 念往昔、繁华竞逐(8),叹门外楼头(9),悲恨相续(10)。千古凭高(11)对此,漫嗟荣辱(12)。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13),时时犹唱,后庭遗曲(14)。 注释: (1)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2)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3)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