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新探索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国际化、现代化、社会化和信息化。这一发展趋势表明教育将面临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挑战和竞争。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因此,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和探索发现中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场教学设备上的革命已经在中国的教室里迅猛地展开了,而语文课更以其丰富的信息及文字书写量大且费时的特点,期待着多媒体的普及和有效利用。计算机网
2、络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实现主体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想环境,是学生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环境。在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而获得和提高的。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学生的活动,确立科学、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展示的集成性,超文本链接的选取性,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高速传输的便捷性,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等特点,让学生带着任务和目标进行资料查询、协作交流,模拟操作多媒体情景创设以及动态模拟展示等,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课堂
3、汇报过程中,完成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的多向交流,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评价、反馈和指导,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视觉和信息接收量,有利于信息加工,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运用和处理信息的现代化素质。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孔于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学校校园网的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创造了优异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以播音员朗读范文的动人声音,不
4、但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更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网络情境的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当前最有影响的建构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了一种用于设计建构主义学习
5、环境的最新模型,它由问题、相关的实例或各案、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工具、社会背景支持六部分组成。我认为本模式应有以下表现形态: 、课文精读: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以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 。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习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由电脑做出即时评价。 、主题式阅读:主题式阅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在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选
6、择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选择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情境写作:多媒体电脑为作文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情境呈现讨论交流写作评价”是常用的教学流程。 、互动性写作:将“故事接龙”的样式放到网络上之后,其趣味性、发展的无限性以及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论辩性写作:将辩论赛移到网上以文字形式来进行,这种短小然而针锋相对的写作使思维不断碰撞,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一体化写作:即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自主从网络上获取阅读材料,读后根据自己的选
7、择和思索进行“吸收创造”式的写作,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听力训练:汉语亦应与外语一样进行听力训练。学生听取教师或同学或播放的有声资料,现场检测并由电脑做出即时评价。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变动时间跨度和环节,并不意味着某一节课一定要具备所有环节。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教师更多地是一名向导和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而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的主体,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
8、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及鉴别,对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利用的能力计算机给阅读带来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方式的出现,网上连通就能实现文本节点的跳跃,向多重时空辐射和伸展,学生驾驭了超文本的写作,也就完成了“换笔”,形成网上获取知识、加工、反馈、整合的能力,具备了现代人应有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使用网络语言交流的能力
9、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开阔视野,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活用“电脑”语言在以多媒体为手段形成的电子文本中,除文字之外,符号、声音及三维动画,都成了构成电子文本的“表情语言”、“有声语言”。尤其在电子邮件和“聊大室”中,人们适时采用创造出的“脸谱”语言,表情达意,眉目传情。这种“脸谱”简洁、含蓄、形象、幽默,给电子文本增添了无限情趣,并与文字语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网上交际任务。形成个性的语言风格个性化的语言特征源于独立的人格特征和思维品质。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有自己的主见与认识理解,有自己的观点。要勇于向常规发出挑战,标新立异,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善
10、于并敢于怀疑权威的东西。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一些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选用独创的词语等。熟练使用交际语网上文章交际性强,培养学生有意识的运用交际性和论证性的常用熟语,显得也很重要。如要善于运用“我认为”、“我的做法是”、“我的观点是”、“我看”,“总之”等把握全文的篇章结构。、培养学生语文中的创新能力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随着国际间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深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面对瞬息万变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能力显得极为重要。重视“探究”能
11、力的培养一个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获取知识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开拓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探究性学习”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应该像“小科学家”一样,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就必须煞费苦心的告诉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教会学生面对陌生领域去寻找答案的方法。而现代教育基础就恰好具备了大容量存储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处
12、理信息,表达信息以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探究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提高认知水平,更能激发其创新意识,发掘其创造的潜能。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离不开“想象力”。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信息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首先,通过交互式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网络真正的力量在互动性,互动性创造了社区并且联合社区内的使用者,让人们对作品、主题、趋势和当中的想法产生兴趣。电脑网络交互式小说的兴起,大大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学生置身其中,可以充分驰骋自己的想象,随意改变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命运和结局。人机对话的互动性
13、,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其次,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将影视艺术中时空跳跃、时间倒置、蒙太奇等手法运用于电子文本的合成中,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总之,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手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模式的变化,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或采用单机教学,或采用多机教学,或多种教学手段同时使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对教材的挖掘,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引导学生自学,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和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信息技术课程和语文课程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参考文献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陈至立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新世纪语文教学与视角前瞻姜广平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