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过关检测三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德、日法西斯化的历史渊源中,相似点是()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军部控制内阁大权崇尚军国主义传统信奉专制统治制度A B C D答案B解析军部是日本独有的法西斯机构,因此带的选项都是错误的,这样就可以将A、D排除;两国都是军国主义盛行的国家,所以军事工业一直是它们发展的重点,正确。故B项正确。2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和深刻反思。以下事件中,意在阻止形势恶化,但客观上却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是()A国际联盟的建立B慕尼黑协定的签订C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D非战公约的签订答案B解析国际联盟的建立是第一
2、次世界大战的产物,故A错误;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是英法为避免战争爆发而将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的一项协定,该协定助长了德国发动侵略的野心,故B正确;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与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无关,故C错误;非战公约是1927年法、美、德、日等国签订的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工具的一般条约,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存在直接联系,故D错误。3雷达是利用微波波段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有特别设计的真空管磁控管的雷达,是盟军得以打败法西斯的功臣之一。以下法西斯哪个计划实施的失败可以作为史料佐证这一观点()A白色方案 B施里芬计划C“巴巴罗萨”计划 D“海狮计划”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了雷
3、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运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是由于英国运用先进的雷达设施粉碎了德国“空中闪电战”计划,导致德国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被迫不定期延迟。故答案为D项。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答案A解析首先,题干确定的范围是“军事上”,可依此排除与经济相关的B、D两项;其次依据“既合作又斗争”这一条件排除只反映“合作”的C项;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既
4、体现了盟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又体现了英美等国担心苏联的军事力量因战胜德国而过度膨胀的斗争,因此答案为A项。5“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开罗宣言这一声明的重要意义在于()A确认中国与美、英并列的世界大国地位B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C确认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D明确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答案C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于12月1日发表了开罗宣言,宣言指出:剥夺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把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为后来
5、中国收复被日本侵占的领土提供法律依据。故选C。6“性情和善的年轻男子,平常做梦也不会把刺刀插进任何乡下孕妇的肚子;一旦驾起飞机,却可以轻而易举对着伦敦或柏林的满城人口摁下按钮投下炸弹,或在长崎投下末日的原子弹。”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此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人类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反思战争B科技进步为世界大战提供技术基础C德日法西斯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D正义的战争终究会取得最后的胜利答案A解析材料主旨在“却”后面的内容中,原本性情和善的男子,在战争中变成了狂人,因此人类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去反思历史。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76分)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为了激化英法和德意
6、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厮杀,与一向视之为“战争贩子”的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鼓励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英法。这种损人利己的策略是苏联一贯奉行的民族利己主义政策。材料二1939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在凶险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与纳粹德国签订的。这次苏德谈判之所以取得突破,主要在于慕尼黑会议后欧洲政治局势演变中双方的战略考虑。这个条约暂时有利于苏联,但更有利于德国,不利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对世界和平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中的观点,并指出材料二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10分)(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这个条约暂时有利于苏联,但更有利于德国,不利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对世界和平则
7、是一场巨大的灾难”。(6分)答案(1)材料一的观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民族利己主义政策,企图祸水西引。材料二的观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特殊背景下签订的,暂时有利于苏联,长远来看不利于反法西斯斗争和世界和平。方法:全面、辩证、客观、历史地看待历史问题。(2)说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苏联的备战赢得了时间;但丧失警惕,致使卫国战争初期遭受严重的损失;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助长了侵略野心;推迟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爆发。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最后一句话中概括其观点所在;材料二从客观公正的角度评述了历史。第(2)问,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和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影响等
8、方面分析说明。8(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1年8月9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正式会晤,其成果便是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其主要条款有八条:第三,两国尊重各国人民选择他们在其管辖下生活的政府形式的权利;两国主张凡是被强制剥夺主权和自治权的民族恢复这些权利第五,两国愿意在经济领域内促成一切国家之间的最充分的合作,目的在于使所有国家改善劳动标准,发展经济,享有社会安全;第六,在最终摧毁纳粹暴政以后,两国希望见到建立这样一种和平,以使一切民族得以在自己的疆界内安居乐业,保证一切地方的所有居民都可以过无所恐惧、不虞匮乏的生活第八,两国相信,世界上一切国家,基于实际的和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
9、使用武力。大西洋宪章的这些条款宣示了英美两国战争与和平的目标,描绘了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作为战后理想世界秩序的一个展望和设计,它的发布受到世界舆论的赞扬,极大地鼓舞了正在殊死抵抗纳粹、法西斯侵略奴役的各国人民。摘编自朱大伟大西洋宪章构建和平思想的价值探析(1)根据材料,概括大西洋宪章所体现的和平建设思想。(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西洋宪章的历史影响。(12分)答案(1)思想:民族自决和反殖民主义思想;经济合作思想;社会安全思想;和平共处思想。(2)影响: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勇气,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构建了战后世界的和平蓝图,为战后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
10、。解析第(1)问,从材料列举的条款概括。第(2)问,应结合材料中“宣示了英美两国战争与和平的目标,描绘了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以及教材关于大西洋宪章的评价进行分析。9(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军队的部署情况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虽然美国海军主力集中于太平洋,但陆军主力的使用始终受到欧洲战场的限制。法国二战史学者亨利米歇尔写道:“事实上,由于英军和美军兵力不够,唯一对日军作战的陆军就是中国的陆军了。”材料三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
11、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材料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伤亡35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美国死亡40.5万人;英国死亡37.5万人。以上材料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参考资料(1)根据材料一、二可得出什么结论?(4分)(2)材料三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3)根据材料三、四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8分)答案(1)结论: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使其在太平洋战场兵力
12、不足。(2)设想的结局: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军腾出兵力与德国法西斯夹击配合,会使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未出现的原因: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抗击了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3)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解析本题着眼于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联系,属于中外联系比较的思维方式,重点在于掌
13、握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有效信息。第(1)问,关键是根据材料一、二得出中国的抗战对太平洋战场的影响。第(2)问,首先概括材料观点;然后结合史实分析原因。第(3)问,主要是结合材料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10(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维斯特普拉特半岛是一个标志,它见证了弱者抗击强者的历程,见证了爱国主义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在1939年波兰军队抵抗纳粹侵略者的同时,苏联军队也入侵了波兰东部”“我们要牢记谁发动了战争,谁是战争罪人,谁是刽子手,谁是受害者。忘记这些将使波兰、欧洲甚至整个世界重新陷入战争阴影”。波兰总统和总理讲话材料二“今天我们向烈士致敬
14、,并分析研究历史问题,希望1939年的悲剧不要重演。第二次世界大战夺走了我们2700万同胞的生命,每个俄罗斯家庭都有痛苦和损失。我们为战争的胜利和祖父辈们在战场上建立的功勋而骄傲,这种骄傲代代相传,因为俄罗斯和波兰在这场正义的战争中曾经是盟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是世界历史上最可怕的一天。很不幸的是,众多错误的决定导致了历史悲剧,我们应该了解悲剧为何发生,但是了解之后我们还是应该向前看”。普京材料三“9月1日是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遇难者的日子。德国纳粹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应当牢记纳粹给欧洲人民和德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德国总理默克尔讲话(1)材料二中提到“众多错误的决定导致了历史悲剧
15、”,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个“错误决定”的例子。(4分)(2)在对待第二次世界大战问题上,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共同点?又有何不同看法?(10分)(3)根据材料三回答,德波两个昔日敌国能够共同出席纪念活动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有何意义?(6分)答案(1)例子: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法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慕尼黑协定等。(任举两个即可)(2)共同点:都肯定了牺牲烈士的爱国精神;都痛斥德国法西斯的罪行;都表示要牢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不同:波兰政要谴责苏联对波兰的侵略行为;普京强调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强调苏联和波兰是盟国。(3)因素:德国对战争反省深刻。意义:赢得受害国人民的谅解,有利于两国关系的正常交往和德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欧洲的和平稳定。解析第(1)问,从英法美苏对法西斯德国的政策方面举出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事例。第(2)问,在阅读比较两则材料的基础上回答分析共同点;再从两则材料对战争的反思方面概括不同看法。第(3)问,第一小问主要从德国方面分析,第二小问要从和平、发展角度回答。- 6 -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