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7 湖南省岳阳市 2018 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化学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解析】A.汽油挥发,只是分子间隔变大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误;B.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 正确;C.胆矾破碎,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误;D.干冰升华,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误。【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2.【答案】C【解析】地壳中含量排前五的元素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索,故 C 正确。【考点】地壳中各元素
2、含量。3.【答案】A【解析】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紧挨,故 A 正确;B.塞紧橡胶塞时,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橡胶塞,以免压破试管,故 B 错误;C.配制氯化钠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简内进行,故 C 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的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及时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免造成液滴飞溅,故 D 错误。【考点】实验基本操作。4.【答案】C【解析】A.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 A 错误;B.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 B 错误;C.表示由两种单质和一种
3、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 C 正确;D.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 D 错误。【考点】原子微观示意图、混合物的判断。5.【答案】D【解析】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能闻到酒香是因为酒精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选 D。【考点】分子的性质。6.【答案】D【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 A 错误;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 B 错误;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 C 错误;D.铁丝在氧 2/7 气中燃烧的现象为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故 D 正确。【考点】实验现象的描述。7.【答案】A【解析】钾元素通常显+1 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设碘
4、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320 x ()(),解得5x,故 A 正确。【考点】化合价的计算。8.【答案】C【解析】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保护气,如用于食品的防腐,故 A 正确;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虽消耗了氧气,但生成了新的气体,影响氧气含量的测定,故不能用硫代替红磷,故 B 正确;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氧气大约占 21%,故 C 错误;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能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的排放,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故 D 正确。【考点】空气的有关知识。9.【答案】C【解析】在元素周期表单元格内,位于最下面的数字为元素的相对原子
5、质量,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且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A.硒字中有“石”字旁,故属于非金属元素,故 A错误;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故 B 错误;C.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34,故 C 正确;D.硒原子的核外有 34 个电子,故 D 错误。【考点】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示意图。10.【答案】B【解析】A.图中小木条能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只有可燃物能燃烧,故 A 错误;B.图中小木条先燃烧,小煤块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 B 正确;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而没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
6、不燃烧,是因为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由此实验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 C 错误;D.图示烧杯中的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放在空气中的蜡烛正常燃饶,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 D 错误。【考点】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11.【答案】A【解析】A.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 A 正确;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故 B 错误;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25C H OH,故 C 错误;D,碱溶液一定呈碱性,但显碱
7、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 3/7 盐溶液,故 D 错误。【考点】化学推理的思维方法。12.【答案】D【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2a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丙乙,故 A 错误;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明显,故乙中含有少量的甲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故 B 错误;C.1a 时,乙的溶解度为40 g,将30 g乙加入50 g水中,只能溶解20 g,故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故 C 错误;D.3a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a,甲和乙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固体,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3a 时丙为饱和溶液,且此时丙的溶解
8、度大于2a 时乙物质溶解度,当温度降至2a 时,丙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丙乙,故 D 正确。【考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3.【答案】B【解析】只有丙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丙最不活泼,用甲制的容器不能盛放丁盐的水溶液,说明甲比丁活泼,用乙制的容器可以盛放丁盐的水溶液,说明丁比乙活泼,因此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丁乙丙,故 B 正确。【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14.【答案】C【解析】A.点燃后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纤维,产生特殊气味的是涤纶,可以鉴别,故 A 正确;B.组内四种物
9、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白色沉淀或放出气体,该溶液为424(NH)SO溶液,与424(NH)SO溶液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溶液为KOH,产生白色沉淀的为2BaCl溶液,与424(NH)SO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HCl,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 B 正确;C.铁粉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粉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加稀盐酸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 C 错误;D.3CaCO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 D 正确。【考点】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15.【答案】D【解析】A.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
10、液中,逐渐滴加碳酸钾溶液至过量时,碳酸钾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溶液酸性减弱,pH升高,后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此反应过程中溶液pH不变,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碳酸钾溶液时,碳酸钾溶液显碱性,pH 继续升高,故 A 错误;B.加热等质量的两份氯酸钾,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只是反应速率不同,但是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故 B 错误;C.一定量的硫粉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点燃并充分反 4/7 应,硫完全反应,剩余硫粉质量为零,故 C 错误;D.向一定量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镁粉至过量时,镁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反应过
11、程中溶液质量减小,后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铁,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减小,最后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变,故 D 正确。【考点】图象分析。16.【答案】(1)3He(2)25P O【解析】(1)元素符号可表示 1 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可在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3 个氦原子可表示为3He。(2)化合物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则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25P O。【考点】化学用语。17.【答案】(1)(2)(3)【解析】(1)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电极。(2)氯化钠溶于水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常用于消除公路积雪。(3)熟石灰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2、。【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18.【答案】(1)煮沸(2)蛋白质(3)C(4)322NaN2Na+3N 撞击【解析】(1)日常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瘦肉中富含的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3)A.霉变食品中含有致癌物,霉变的花生、大米蒸煮后仍不可食用,故 A 说法科学;B.亚硝酸钠有毒,不可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醃制食物,故 B 说法科学;C.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故 C 说法不科学。(4)汽车经撞击后,30 毫秒内引发3NaN迅速分解生成两种单质,根据原子守恒这两种单质应为2NaN、,即反应物是3NaN,生成物是2NaN、,条件是撞击,所以反应方程式为
13、322NaN2Na+3N 撞击。5/7【考点】化学与生产、生活。19.【答案】(1)导电性(2)2H(3)AC【解析】(1)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所以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铜具有导电性,所以可用来制导线。(2)反应前:1 个硅原子,4 个氯原子,反应后:1 个硅原子、4 个氯原子和 4 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X 中含有 4 个氢原子,故 X 的化学式为2H。(3)A.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故 A 正确;B.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防发生触电,故B 错误;C.点燃甲烷前,先检验气体纯度,以免不纯时发生爆炸,故 C 正确;D.住房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
14、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 D 错误。【考点】合成材料,金属的性质,安全措施,质量守恒。20.【答案】(1)2CO(2)3 2232NaOH+Cu(NO)Cu(OH)+2NaNO(合理即可)(3)复分解【解析】(1)D 为蓝色沉淀说明 D 是氢氧化铜,D 能与 E 反应,说明 E 是酸(可以是盐酸或硫酸等),C 能制取氢氧化铜,可以是碱和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而 D、E 是碱和酸,所以 C 是盐,假设是硝酸铜,A 和B 只能一个为单质,一个为氧化物,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因此 A 是一氧化碳,B 是铜,C 是硝酸铜(或其他可溶性铜盐),
15、D 是氢氧化铜,E是酸;因为 A 和 G 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 G 是二氧化碳;F 既能与酸(E)反应又能与二氧化碳(G)反应,则 F 为氢氧化钙,H 能与二氧化碳(G)相互转化,则 H 为碳酸盐,可以是碳酸钠。(2)若 C 是硝酸铜,D 是氢氧化铜,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硝酸钠,反应方程式为3 2232NaOH+Cu(NO)Cu(OH)+2NaNO。(3)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考点】常见物质推断。21.【答案】(1)酒精灯(2)A E(或 F)6/7 424222KMnOK MnO+MnO +O (3)D C 把气体通入澄清的
16、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解析】(2)装置 A 的试管口有棉花团,因此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3)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2CO,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要先除杂质后干燥;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考点】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22.【答案】【实验探究】I 23222HCl+Na CO2NaCl+H O+CO 酚酞溶液不变
17、色【解析】【实验探究】由资料可知,硅酸钠溶液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硅酸白色沉淀,实验现象表明加盐酸后除有白色沉淀生成外还产生气泡,则证明有硅酸钠和23Na CO的存在,即猜想 I 不成立。有 气 泡 管 出,是 因 为 碳 酸 钠 和 稀 盐 酸 反 应 生 成 了 二 氧 化 碳,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2322Na CO+2HCl2NaCl+H O+CO。若猜想 II 成立,说明不存在氢氧化钠,则滴加酚酞溶液后酚酞溶液不变色。【反思交流】(1)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影响检验氢氧化钠,所以不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考点】化学实验探究。23.【答案】(1)2
18、8(2)20:3【解析】(1)1 个 DDT 分子是由 14 个氯原子、9 个氢原子和 5 个碳原子构成的,则 1 个 DDT 分子是由 28个原子构成。(2)DDT 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5)(1 9)609203:。【考点】化学式的计算。7/7 24.【答案】解:设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x,消耗的水的质量为y。2222H O2H+O364324.8 g364x324.8 g324.8 g=0.6 g,=5.4 gyxyxy通电 实验结束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7 g1002.7 g+52.7 g-5.4 g 答:(1)负极产生的氢气质量为0.6 g。(2)实验结束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4。【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生成的氢气和消耗的水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考点】化学式的计算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