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上)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一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1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1.2 m/s B12 m/sC1.2 cm/s D1.2 km/s2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A频率高 B音色好 C响度大 D速度快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4在
2、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新奇、美观B为了寻欢作乐C为了清洁房顶D为了解暑降温5下列图象中,属于某种金属熔化的是()ABCD6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如图,则试管里的水()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无法确定7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8用一只读数是“39.5”的体温计去测一正常人的体温,测量前没有甩温度计,若当时的气温是
3、18,测量后体温计的读数为()A37B39.5C18D36.8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湖边的景物,在湖中形成的“倒影”B用凸透镜看地图C太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出现树的影子D小孔成像10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 25cm 处,物体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11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 2 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12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
4、的夜景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 50mm,则通过照相机所成实像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A大于 100 mmB小于 50 mmC等于 50 mm D大于 50 mm 小于 100 mm二、填空题(作图题每小题二、填空题(作图题每小题 2 2 分,其余每空分,其余每空 1 1 分,共分,共 2222 分)分)13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 A 的长度为cm14 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镜,它对太阳光的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15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它们飞行时发出声音的不同我们能够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发
5、出声音的不同16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前方 2 米处,以 1m/s 的速度靠近镜,1 秒后人的像与人相距m,像的大小17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现象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和蓝光18如图中,OA、OB 和 OC 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界面的边是空气,折射角为度192011 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较少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需要热量20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光由空气折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1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是眼,需要选用进
6、行矫正22 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小明的距离,同时(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23完成图中透镜的光路图24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出物体 AB 的像三、实验题:三、实验题:(每空每空 1 1 分,共分,共 2323 分分)25如图是小华对水沸腾现象进行的实验探究,当温度升高到 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了 6min 为止通过实验得到下表数据时间t/min温度 t/9092949698999999999999012345678910(1)
7、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如图 1 所示,小华在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出现的不当之处是:、(2)其中水沸腾时的气泡现象如图2 中的图所描述一样(选填“A”或“B”),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热量,温度将(3)图 3 是实验过程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水温是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的大气压应该是(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26小明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 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 A 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 B 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 B 的位置,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
8、(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 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 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如果把蜡烛 A 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 B 去与蜡烛 A 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 A像的大小(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3)如果在蜡烛A 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是cm,组装器材时,应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2)当把点燃的蜡烛
9、放在图乙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 如果将蜡烛远离透镜,要想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3)当把蜡烛移到离透镜 25cm 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的像(填“放大”或“缩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致的是(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时,小明将透镜向上移动,则屏上的像将向(选填“上”或“下”),小明再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屏上的像(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屏上像的亮度(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四、论述与计算题(共四、论述与计算题(共 1919 分)分)28已经测
10、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 6min,问:(1)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9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为 2.5,那么:(1)它的飞行速度为多少?(2)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 1700km,这架飞机从广州到北京需要多长时间?30 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迅猛发展,动车具有动力集中、提速快、效率高等优点(1)以动车车次 D3018 为例,此趟列车具体行程见下方时刻表,该动车从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2)途中动车以 72km/h 的速度匀
11、速行驶,用了 2min 完全通过长 2000m 的隧道,求这列动车的长度多少米?(3)动车过隧道时,动车全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秒?车站上海南京合肥武昌到站时间始发站12:0213:1916:11发车时间09:5012:1113:21终点站里程/km0301457841八年级(上)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八年级(上)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1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1.2 m/s B12 m/sC1.2 cm/s D1.2 km/s
12、【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识记人步行的速度、骑自行车的速度等,这些总是出现在估计题目中【解答】解:人步行的速度是 1.2m/s故选 A2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A频率高 B音色好 C响度大 D速度快【考点】9F:响度【分析】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生活中有时人们把声音的高低和大小弄混,要注意理解【解答】解:题中的“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即响度大,不是音调高故选 C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
13、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99: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9H:音色;9N:声与能量【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听到声音的条件包括声源、介质、人耳;声音的利用包括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通过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所以 A 正确;B、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不同的,我们就是靠音色来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
14、声音,所以 B 正确;C、听到声音的条件必须满足:一要有发声体振动产生声音,二要有介质传播声音,三要有良好的听觉器官 除此以外,声音的频率还必须在 20Hz20000Hz之间,声音要有一定的响度,只有具备这几个条件,我们才能听到声音所以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C 不正确;D、外科医生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这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所以 D 正确故选 C4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新奇、美观B为了寻欢作乐C为了清洁房顶D为了解暑降温【考点
15、】1K:蒸发及其现象【分析】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它们在进行时都需要吸热【解答】解: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在此过程中水要蒸发,且蒸发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致使宫殿里的温度降低故选 D5下列图象中,属于某种金属熔化的是()AB CD【考点】1C: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分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金属是晶体,其次再根据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时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表现在图象上就是晶体熔化图象中,有一段线段呈水平,而非晶体则不断升温因此对照各图加以分析即可【解答】解:A、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
16、固的图象不符合题意B、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C、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D、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符合题意故选 D6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如图,则试管里的水()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无法确定【考点】1I:沸腾及沸腾条件【分析】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解答】解:如图:大烧杯中的水吸收火的热量
17、,能达到沸点,达到沸点后,水的温度还低于火的温度,还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烧杯中的水能沸腾开始时试管中的水低于烧杯中的水的温度,能在烧杯中吸收热量,达到沸点后,由于在同一大气压下,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水沸点相同,试管中的水无法再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能沸腾故选 C7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要判断矿泉水瓶的外壁“出汗”的形成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就需要知道什么叫“出汗”,它是什么状态的,它又是由哪种状态形成的,然后结合六种物态变化
18、的定义就可以判断出它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解答】解:矿泉水瓶“出汗”指的是矿泉水瓶外壁上有水,水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到比较冷的矿泉水瓶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故选 B8用一只读数是“39.5”的体温计去测一正常人的体温,测量前没有甩温度计,若当时的气温是 18,测量后体温计的读数为()A37B39.5C18D36.8【考点】18: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体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解答】解:由于体温计的构造特殊,液泡上方有一缩口,体温计里面的液体未经下甩不会自动下来,用后再次使用必须用力向下甩正常人
19、的体温低于 39.5,里面的液体只会上升不会自动下来,所以体温计的示数仍为 39.5故选 B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湖边的景物,在湖中形成的“倒影”B用凸透镜看地图C太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出现树的影子D小孔成像【考点】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
20、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湖边的景物,在湖中形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用凸透镜看地图,属于光的折射的应用,故 B 符合题意;C、太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出现树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 B10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 25cm 处,物体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
21、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物距 u=25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 A11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 2 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像的大小由物距大小决定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像变小(2)首先判断出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所成像的性质,再判断出物体从 2 倍焦距外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物距的变化,从而可以判断出像距和像的
22、变化【解答】解:物体从 2 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所以成实像,而移动时,物距逐渐变小,则像距逐渐变大,像逐渐变大故选 C12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夜景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 50mm,则通过照相机所成实像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A大于 100 mmB小于 50 mmC等于 50 mm D大于 50 mm 小于 100 mm【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凸透镜成像,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vf【解答】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的焦距是50mm,胶片和镜头之间是像距,2fvf,所以实像到镜头的距离
23、大于 50mm 小于 100mm故选 D二、填空题(作图题每小题二、填空题(作图题每小题 2 2 分,其余每空分,其余每空 1 1 分,共分,共 2222 分)分)13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 A 的长度为2.13cm【考点】66:刻度尺的使用【分析】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首先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完整,然后认准分度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记录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1mm,被测物体的起始刻度值为:4.00cm,终了刻度值为:6.13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13cm故答案为:1mm;2.13cm14 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
24、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对太阳光的会聚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考点】B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解答】解:因为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会造成树叶燃烧,造成火灾;故答案为:凸透镜,会聚15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它们飞行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我们能够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 20Hz20000Hz,低于
25、 20Hz 和高于 20000Hz 的声波是听不到的,根据蜜蜂和蝴蝶的振动频率判断是否能听到声音,从而判断能否感知到音色是辨别声音的依据【解答】解:蜜蜂振动频率是 3004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能感知到蜜蜂飞过;蝴蝶振动频率是 56Hz,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不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感知不到蝴蝶飞过,因此我们能够听到蜜蜂飞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主要原因是它们飞行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钢琴和小提琴发声时,振动物体的材料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故答案为:音调;音色16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前方 2 米处,以 1m/s 的速度靠近镜,1 秒后人的像与人相
26、距2m,像的大小不变【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像距等于物距,物像对称;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解答】解: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前方 2 米处,以 1m/s 的速度靠近镜,1 秒后人与 镜面之 间的 距离为:2m1m/s1s=1m,则像与 人的 距离为1m+1m=2m;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与距离无关,故像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2;不变17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绿光和蓝光【考点】AP:光的色散【分析】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
27、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解答】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就是光的三原色,它们分别是红光、绿光、蓝光故答案为:色散;绿光18如图中,OA、OB 和 OC 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界面的左边是空气,折射角为60度【考点】AK: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将发生反射和折射,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具有对称性,在界面的同侧,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不对称,分别在界面的两侧【解答】解:由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故 N
28、N是法线,MM是界面,则 CO 是入射光线,OB 是反射光线,OA 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BON=30,折射角为AON=60由于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界面 MM右边是玻璃,左边是空气故本题答案为:左;60192011 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较少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2)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解答】解: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答案为:液化;放出20光在真空中
29、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由空气折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会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考点】A4: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真空中的要小【解答】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需要记住的,是 3108m/s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故光由空气折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会减小故答案为:3108;减小21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是近视眼,需要选用凹透镜进行矫正【考点】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解答此题应明确以下两点:近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
30、,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远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解答】解:由图可知: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需佩戴凹透镜矫正,所以此人应佩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故答案为:近视;凹透镜22 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减小(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小明的距离,同时增大(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31、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像变大时,像距也变大,而物距变小【解答】解:当照完合影后,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时,照相机所成的像变大了,像距也要变大,物距变小,故照相机到小明的距离变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变大故本题答案为:减小;增大23完成图中透镜的光路图【考点】B6:透镜的光路图【分析】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根据图示作出折射光线【解答】解: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由此作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4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出物体 AB 的像【考点】AH: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
32、、B端点 AB 的像点 A、B,连接 A、B即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解答】解:先作出端点 A、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B,用虚线连接 A、B即为物体 AB 的像,如图所示:三、实验题:三、实验题:(每空每空 1 1 分,共分,共 2323 分分)25如图是小华对水沸腾现象进行的实验探究,当温度升高到 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了 6min 为止通过实验得到下表数据时间t/min温度 t/9092949698999999999999012345678910(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如图 1 所示,小华在实验中使用
33、温度计时出现的不当之处是:视线未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2)其中水沸腾时的气泡现象如图 2 中的A图所描述一样(选填“A”或“B”),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温度将保持不变(3)图 3 是实验过程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水温是98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的大气压应该是低于(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考点】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分析】(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沸腾前,气泡在
34、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3)根据沸腾时的特点结合实验数据判断水的沸点;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沸点为100,并且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解答】解:(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如图 1 中,使用温度计时出现的不当之处是:视线未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2)读图 2 可以看出,A 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大,是水沸腾时的现象;B 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小,是沸腾时的现象;由水沸腾的特点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温度将保持不变(3)由图 3 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示数为 98,所以水的沸点为 98,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沸点
35、为 100,此时的沸点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因此当时的大气压低于 1 个标准大气压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视线未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2)A;吸收;保持不变;(3)98;低于26小明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 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 A 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 B 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 B 的位置,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某同学发现看到蜡
36、烛A 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 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不能(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如果把蜡烛 A 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 B 去与蜡烛 A 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 A 像的大小不变(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3)如果在蜡烛 A 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会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实验中既能看到物体 A 的像,又能看到蜡烛 B,要采用透明的玻璃板研究物像的大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把蜡烛 A 的大小用蜡烛 B 来代替;(2)在实验中玻璃板起到平面镜的作
37、用,在镜面前的物体亮度越大,则其成的像越清晰;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等大分析解答;(3)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解答】解:(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 A 的像和蜡烛 B 重合,既能观察到 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B 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选用大小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用蜡烛 B 代替蜡烛 A,来比较物像的大小;(2)若将另一侧的蜡烛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更不容易发生反射,所以像会更不清晰;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如果把蜡烛 A 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 B去与蜡烛 A 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 A 像的大小不变;(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
38、实像,不能接收虚像,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如果在蜡烛 A 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会承接到像,从而验证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大小;(2)不能;不变;(3)不会;虚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是10.0cm,组装器材时,应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将蜡烛远离透镜,要想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3)当把蜡烛移到离透镜 25cm 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填“放大
39、”或“缩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致的是照相机(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时,小明将透镜向上移动,则屏上的像将向上(选填“上”或“下”),小明再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屏上的像完整(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屏上像的亮度变暗(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通过甲图所示的现象,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即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直线上;(2)由图乙可得到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成像情况;根据物近像远
40、像变大,知光屏移动情况;(3)凸透镜成像时,当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4)根据过光心的光方向不变分析透镜向上移动后像的像的移动情况;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解答】解:(1)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40.0cm30.0cm=10.0cm;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光具座上的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由图乙知,烛焰到凸透镜距离为 63.0cm50.0cm
41、=13.0cm,物距大于一倍而小于两倍焦距,所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将蜡烛远离透镜,即物距增大,要想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即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3)当把蜡烛移到离透镜 25cm 处时,即物距大于两倍焦距,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在使用时,与这种成像情况一致的;(4)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若凸透镜向上移动后像也会向上移动;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答案为:(1)10.0;同一高度;(2)放大;靠近;(3)缩小;照相机;(4)上;完整
42、;变暗四、论述与计算题(共四、论述与计算题(共 1919 分)分)28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 6min,问:(1)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6A:速度的计算【分析】(1)已知同学步行的速度以及从家门到校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 S=vt 即可计算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2)根据路程和骑车到校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1)v步=1.2m/s,t步=15min=900s,由得 S=v步t步=1.2m/s900s=1080m(2)S=1080m
43、,t骑=6min=360s;v骑=3m/s答: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 1080m;该同学骑车的平均速度是 3m/s29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为 2.5,那么:(1)它的飞行速度为多少?(2)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 1700km,这架飞机从广州到北京需要多长时间?【考点】93:声速;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已知声速的大小和超音速飞机飞行速度的马赫数,可求飞机的飞行速度,还知道两地的距离,根据公式 t=可求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的时间【解答】解:(1)它的飞行速度是 v=2.5340m/s=850m/s,(2)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 s
44、=1700km=1.7106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 t=2000s33.3min答:它的飞行速度是 850m/s,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 33.3min30 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迅猛发展,动车具有动力集中、提速快、效率高等优点(1)以动车车次 D3018 为例,此趟列车具体行程见下方时刻表,该动车从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2)途中动车以 72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 2min 完全通过长 2000m 的隧道,求这列动车的长度多少米?(3)动车过隧道时,动车全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秒?车站上海南京合肥武昌到站时间始发站12:0213:1916:11发车时间0
45、9:5012:1113:21终点站里程/km0301457841【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首先求出动车在南京到武昌间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 v=求出速度;(2)依题意可知火车过隧道时火车实际行驶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隧道长,即 s=s隧道+s车,则由速度公式 v=求火车的长度;(3)根据题意求出火车全部在隧道内的路程,然后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t=即可求出列车全部在隧道内的时间【解答】解:(1)由动车时刻表可知,南京到武昌的路程为 s=841km301km=540km,所用时间 t=16:1112:11=4h,动车在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135km/h;(2)动车行驶时间 t=2min=120s,动车的速度:v=72km/h=20m/s,动车行驶的路程:s=vt=20m/s120s=2400m,动车完全通过隧道,则有 s=s隧道+s车,所以动车的长度:s车=ss隧道=2400m2000m=400m(3)动车全部在隧道的路程:s=s隧道s车=2000m400m=1600m,则列车全部隧道内的时间:t=80s答:(1)动车从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135km/h;(2)这列动车的长度是 400m(3)动车过隧道时,动车全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 80 秒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