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中 国 历 史七 年 级 下 册教 案邓文胜宁远县琵琶中学 2017年2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过程与方法 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
2、制的兴起及影响。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引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的事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一、隋的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下列目标: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人 物:杨坚(隋文帝)定 都:长安(今西安)统一全国时间:589年作用: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大趋势。2、为了巩固统治,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1)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币制和
3、度量衡。(2)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加,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二、 开通大运河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下列目标。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1、时间:从605年开始。2、主持修建的人物:隋炀帝。3、挂图展示;(1)大运河以_为中心,最北端到_,最南端到_;(2)它分_ _、_、_ 、_四段,沟通了_、_、_、_、_、五大水系。(3)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不利于中央集
4、权,选官只看重门第,不重视才能。 2、确立: 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八法选拔官员;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确立。 3、意义:(1)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2)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下列目标;1、 隋朝灭亡时间:618年2、 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合作探究:讨论秦朝与隋朝的相似之处。小结课文。作业布置:学法大视野第二课。教学后记: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唐太宗
5、、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 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
6、价唐太宗。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 一、知识储备,复习测评 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 ) A、重新统一南北B、设三省六部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 2、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 ) A、通济渠B、永济渠C、邗沟D、江南河 3、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 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 4、阅读下列材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汴河怀古请回答:(1)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7、? (2)诗中的“此河”全长有多少?地位如何? (3)请写出“此河”的三点四段分别是什么? 二、明确目标,提出任务 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你是否知道在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做出了哪些贡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学习目标: 1、知道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2、理解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 三、自读文本,预习评价 (一)、自主学习第一节,完成下列目标:1、找出唐朝建立时间:618年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2、 唐太宗任用的名臣有哪些?(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8、谁是著名的谏臣?(魏征)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开创了贞观之治?(1)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2)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3) 推行改革措施: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官吏政绩;经济上,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4) 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正是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使得在他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P、8材料研读。(二)自主学习第二、三节,完成下列目标:1、谁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她改国号为什么? (周)她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唐朝经济持续发展?(1、大力发展科举
9、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2、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2、“开元盛世”是哪个皇帝在位时的统治? (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的局面是如何出现的?(1)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宋璟)(2)实行改革:A、整顿吏治,裁撤冗员B、发展经济,改革税制;C、注重文教,编修典籍。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小结课文。布置作业:学法大视野第二课作业。 第三课 盛唐气象教学目标:1、知道唐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归纳唐初经济发展特点。2、掌握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了解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3、直到唐朝的
10、社会风气。4、了解唐朝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唐朝以吐蕃交往的史实,了解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及代表作。教学难点:根据唐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引导归纳唐初经济发展的特点。教学时数:一课时。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财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杜甫思考:杜甫的忆昔描写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繁荣景象,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当时到底繁荣到什么程度?(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备课导学案,完成自学。三、合作探究(一)经济的繁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
11、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财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杜甫(1)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2)杜甫的诗放映了哪一个行业的繁荣景象?经济的繁荣农业学习与探究1、思考:农业经济繁荣的表象是什么? A、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C、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2、想一想:使用筒车和曲辕犁的好处是什么? 经济的繁荣手工业 1、思考:手工业繁荣的表象是什么?A、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B、制瓷业: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P、12图片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
12、都城长安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即使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P、13图片。学习与探究从唐初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归纳唐初经济发展特点?民族交往与融合学习与探究1、 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表现:(1)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2) 唐朝时,汉族和北方一些少数民族杂居、通婚,很多少数民族人士在朝廷中担任了重要职务。(3)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天可汗”。 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是谁说的?体现了
13、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他被个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天可汗)开放的社会风气唐朝的社会风气有什么特点?结合图片说明P、15多彩的文学艺术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朝流传下来的诗歌一共有5000多首。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生活时代诗歌特点 李 白盛唐时期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被称为“诗仙”。 杜 甫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白 居 易唐朝中期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唐朝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请把下列表格填好。艺 术 家 代 表 作作 品 特 点颜真卿颜氏家庙碑端正劲美、
14、雄浑敦厚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方折峻丽、笔力险劲阎立本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送子天王图落笔雄劲、风格奔放课堂总结:作业布置:学法大视野第三课内容。教学后记: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2、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找出两者的共同之处。3、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教学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教学时数:一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家都喜欢看西游记?你一定知道孙悟空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吧。其实,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只有唐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你知道在他身上究竟发生了哪
15、些故事吗?西游记中关于唐僧的描述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有哪些不同?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本课。探究新知:一、遣唐使阅读本节,思考探讨:1、日本遣唐使来华目的:学习中国先进文化。2、遣唐使团的地位和成员构成有什么特点?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鉴真东渡阅读、探讨:1、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谁?2、鉴真对中日文化交流有什么贡献?他有那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三、玄奘西行阅读、探讨:1、玄奘西游的时间:贞观初年。2、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3、玄奘的重大贡
16、献有哪些?A、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B、根据他的口述,他的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课堂小结:唐朝国家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往提供了机会。陆路和海陆交通比较发达,为中外相互交往创造了条件。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达到别人的尊重和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情况下,只有对外开放,相互交流,才会进步。作业布置:学法大视野第四课内容。教学后记: 第五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教学目标1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了解安史之乱的影响。2知道黄
17、巢大起义,了解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3知道唐朝灭亡的史实;4知道五代十国,了解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局面。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影响;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影响。教学时数:一课时导入新课:杨贵妃非常喜欢吃新鲜荔枝,唐玄宗下令从四川、广东一带,飞马运送到长安,不惜跑死许多人和马。于是,就有了唐朝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宠幸杨贵妃给唐朝政治带来了什么直接影响?它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探究新知:探究点一、安史之乱1、爆发原因(背景):A、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朝政腐败;B、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C、节
18、度使势力膨胀,集军权、行政权、财政权于一身。D、安禄山势力过于强大,威胁中央政权。2、基本情况:时间:755年人物:安禄山、史思明过程: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结果:763年,被平定。3、安史之乱的影响: 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B、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C、节度使权势过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阅读课文、探究新知二:1、黄巢起义历史背景:(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税繁重,生活困苦。 (2)连年灾荒,无以为生,被迫起义。起义领导人:黄巢经过:P、24相关史事影响:黄
19、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2、唐朝灭亡时间:907年,建立后梁。人物:朱温。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离探究新知三: 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哪些政权?南方的区又出现了哪些政权?2通过五代十国的更迭分析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四、课堂小结唐朝盛极一时,最后由于唐玄宗奢侈腐败导致王朝衰败,直至灭亡。我们应该从唐玄宗的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戒骄戒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作业布置:学法大视野
20、第五课内容。教学后记: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得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力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看图P、28赵匡胤本是后周禁军统帅,负责京师安
21、全。960年被派北上抵抗辽军。当军队行至开封以北陈桥驿时,谋士和将领们拿出预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称皇帝,这样,赵匡胤就当上了皇帝。这就是“黄袍加身”的故事。当上皇帝以后的赵匡胤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特点?宋初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政策?探究新知: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阅读本节、合作探究; 时间:960年 1、北宋的建立 人物:赵匡胤事件:陈桥兵变定都:开封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和他的继任者按照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是,并没有统一中国。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五代十国
22、时期,个个都是短命王朝,最长的是吴国,存在45年,最短的是后周,只存在10年。宋太祖当上皇帝后,为了这个事,日夜不安,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杯酒释兵权。请大家讲一讲故事经过。思考:宋太祖为什么要这么做?背景: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政局稳定,宋初统治者牢记这个教训,为了稳固统治,宋太祖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措施:(1)兵权:A解除禁军将领兵权,控制军队;B、控制对军队的调动;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缺点: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军队战斗力削弱。(2)相权: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3)A、地方政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并频繁调动;在各
23、州府设置通判,分散知州权力; B、地方财权: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权归中央。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特别是加强了皇权。二、重文轻武的政策阅读本节、合作探究:1、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2、内容;(1)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是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弊病:严重束缚统军的指挥权。(P、31材料研读) (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影响:P、31第二段内容。3、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重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
24、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但也导致军队战斗力削弱弊端的出现。思考:课后活动内容。小结课文:宋朝时期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文化。从宋太祖立国,到逐步加强君主权力,重文轻武,开创了繁盛的经济文化时代。但也因为重文轻武,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时代,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作业布置:教学后记: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辽、西夏、北宋三个并立的政权,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2)了解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之间的交融。(3)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学生提高透过历史现象发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创设探究情景,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归纳并表达
25、观点,提高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逐步养成论从史出的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是双向的,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辽、西夏、北宋三个并立的政权;正确认识民族交融。2.难点:北宋与辽、北宋与西夏之间的关系及原因。教学时数:一课时探究新知导入新课:北宋的版图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政权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契丹族和党项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如何?合作探究: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展示挂图:P、29辽、宋、夏形势图2、北宋、辽、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学生分组制表,5分钟完成。民
26、族契丹族汉族党项族政权辽北宋西夏时间10世纪初960年11世纪前期建立者阿保机赵匡胤元昊都城上京东京兴庆重大事件澶渊之盟陈桥兵变宋夏议和重要举措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定值官制、军制、法律、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强化中央集权、收兵相权、财权二、辽与北宋的和战阅读本节、探讨些列问题:1、辽与北宋的关系如何?(有和有战)2、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辽太宗占领了幽云十六州。3、列举北宋时期,每一个皇帝与辽的关系。(1)宋太祖时:由于他采取了先南后北的方针,所以与北方的辽关系还不错,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到了宋太祖晚期,双方保持友好关系,互通使节。(2)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他雄心勃勃,想一举统一北方,可惜,
27、打了几次战争,都失败了,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大家想一想:宋太宗为什么会失败?(宋朝的重文轻武的政策)(3)宋真宗时:发生了潮州之战,订立澶渊之盟。A、澶州之战:具体经过:请个同学来讲一讲。辽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河南濮阳),威胁都城开封,朝廷一片恐慌,为了鼓舞士气,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来到澶州城下,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这次战役之后,辽也没有力量再进攻北宋,北宋也没有力量打败辽军,收复失地,双方势均力敌,于是,就决定议和,签订了澶渊之盟。B、澶 内容:宋辽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渊 作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宋辽保持着和平。 之 评价:对辽: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
28、,还得到了“岁币”。盟 对北宋: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沉重的负担。 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讲,促进了宋辽边境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交融,也促进了我国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宋夏冲突2、宋夏议和: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作用: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课堂小结:宋与辽、西夏之间既有战争,也有友好往来,和平交往是当时民族关系的主流。宋与辽、西夏的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但不能把它们之间的战争与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相提并论。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密切往来,对于奠定祖国辽阔边疆,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进步和我国多民族国家
29、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作业布置:学法大视野第七课内容。 第八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金国的建立,以及灭亡北宋的史实。2. 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3. 通过对民族战争性质的分析,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4.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习和思考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宋金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2. 补充岳飞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岳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南宋高宗和秦桧的所作所为得出正确的人生观。2.通过进一步对岳飞事迹的了解,加深对岳飞的崇敬之情。重点难点教学
30、重点: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岳飞?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导入新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赛外声。沙场秋点兵”。(醉梦里挑灯看宝剑,梦醒时听见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美餐,让乐器凑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这是南宋抗金将领辛弃疾描写的南宋抗金军队的情景。金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又是如何灭掉北宋的?南宋与金的关系如何?三、讲授新课 (一)女真族的崛起阅读本节、思考:1、请一个同学来讲一讲女真勃兴的经过:生产发展统一抗辽建立政权。2、金的建立:时间:1115年 人物:阿骨打。3、为了巩固统治,金太祖采取了
31、哪些措施?(P、38)(二)金灭辽及北宋阅读本节,完成下列目标:1、金灭辽时间:1125年2、金灭北宋时间:1127年3、思考、讨论:(1)曾不可一世的辽为何会走向灭亡?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虑祸患能使人或者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使人或者国家走向灭亡。)。我们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2)女真抗辽与金进攻辽、进攻北宋的战争性质是否一样?为什么?女真抗辽是正义战争,女真攻辽、攻北宋是非正义战争。强调宋金战争、辽金战争属于民族间的战争,如兄弟打架一般,不同于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3)引导学生小结:何为正义战争?何为非正义战争?为反抗民
32、族压迫、奴役、掠夺,符合人民利益和社会要求的民族战争正义、进步战争;凡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对其他民族进行奴役与掠夺、阻碍社会发展、违背人民利益的战争非正义、反动战争。过渡: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起来了,南宋与金的关系如何?(三)南宋的偏安阅读本节、讨论:1、南宋建立时间:1127年 人物:赵构 定都:临安(杭州)2、看书上P40岳飞像,根据本课知识回答岳飞抗金成果。(P、39)。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特别是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3、思考:(1)岳家军为什么能打胜战?教师归纳:岳飞抗金是正义的,得到人民和北方义军的支持;岳飞的军事指挥才能;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2)思考::岳飞的结局怎样?为什
33、么宋高宗和秦桧要杀害岳飞?讨论后回答: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危及自己的统治,所以,就在抗金军队乘胜追击之时,要岳飞版师还朝,连下十二道金牌,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同时,向金议和。4.宋金达成和议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1)利用地图让学生明确双方划定的分界线,古代历史上大多数南北分裂以淮河为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对峙”是什么意思?就是并存相对而立之意,双方敌对状态并未解除,只是没有大的战争,反映了宋金双方政治、军事力量基本处于均衡状态。(2)评价和议内容:和议是平等的吗?和议对宋而言,意味着什么?(屈辱:称臣、献
34、金、割地)虽然在和议中宋很屈辱,但却换来了和平,获得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相对安定的和平局面,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消极影响是加重了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教师讲述: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四、课堂小结思考:人们为什么至今冲劲和怀念岳飞?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课后作业:学法大视野第8课内容。教学后记: 第九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于完成于南宋之时
35、。2、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束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旺;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国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 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荒地
36、,到五代及以后,江南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今天 ,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板书课题。二、授课师:讲古代的经济,主要从三方面来分析,即农业、手工业、商业。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探究从五代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一、农业的发展阅读本节、思考探讨: 1、 (1)南方战乱少,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发 加了南方劳动力。 展 (2)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原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因 (4)政府的重视、扶持。引入优良品种占城稻。2、农业发展的表现: (1)粮 (水稻) 引进并推广越南优良品种占城稻。 食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
37、首位。 作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物 出现了“苏湖梳,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作物 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江淮流域。二、手工业的兴盛过渡: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阅读本节、合作探究:表现:纺织业 A、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的丝织业发达。 B、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 制瓷业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造船业 A、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B
38、、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C、南宋制造的海船,规模大,还配有指南针。三、商业贸易的繁荣阅读本节、合作探究;表现; 1、市镇的发展:(1)地位: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 表现: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城市可以沿街开铺,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2、海外贸易:(1)地位: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2)表现:广州、泉州是世界闻名的大商港,朝廷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3)作用: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纸币的出现:(1)原因: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
39、易量的增长,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2)名称、时期、地点: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3)地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南宋时纸币与铜钱并行使用。问:宋代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小结课文: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2、政府重视、扶持。3、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布置作业:学法大视野有关内容。教学后记: 第十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2元朝的建立,文天祥的抗元斗争。3、认识成吉
40、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拉近历史,形成知识迁移,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元朝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好! 很高兴和大家一同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首先,请欣赏歌曲。提问: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大家猜一猜: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成吉思汗)它赞美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传奇式的英雄
41、人物?(铁木真,也就是毛主席称之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属于我国哪个少数民族?(蒙古族)在历史上,这个民族创造了怎样的辉煌历史?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学习新知、合作探究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阅读本节、了解蒙古族的一些基本情况,并思考、探讨:请学生讲述后,教师归纳: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生活在蒙古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善骑射,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12世纪时,各部落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不断混战,人民渴望统一,结束战争。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称为成吉思汗。1、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的人物、时间。(铁木真、1206年)(P、48成吉思汗像)(板书)2、成吉思汗巩固统治的措施:(板书)(相关史事)A、军事方面:建立一支护卫部队精锐部队。B、行政方面:建立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平时生产、战时作战、军民结合、全民皆兵 抗日战争时期也是这样:地道战一手拿锄头、一手拿钢钎,用游击战打击敌人,搞得敌人昏头转向。)建立司法机构。C、文化方面:创制蒙古文字。作用: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壮大。过渡:蒙古族统一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雄心勃勃,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大家看书上P、39图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