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6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根底稳固 一、选择题 (2022年河南洛阳八中期末)以下图是世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城市化Ⅱ阶段,主要出现( ) A.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B.逆城市化现象 C.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D.城市人口比例缓慢上升 2.以下国家中处于城市化Ⅲ阶段的是( ) A.埃及 B.中国 C.印度 D.德国 解析:此题组考查城市化进程及特点。第1题,根据城市化经历的过程可知,图示Ⅱ阶段是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速度快,城市规模快速扩大,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C、D错,A对;逆城市化出现在第Ⅲ阶段。应选A。
2、第2题,第Ⅲ阶段城市化开展到成熟阶段,该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开展速度慢,兴旺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应选D。 答案:1.A 2.D (2022年河北深州市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城市蔓延〞是指原来主要集中的中心区的城市活动扩散到城市外围,城市形态呈现出分散、低密度、区域功能单一,形成了具有城市远郊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所带来的新型城市空间形态特征。据此完成3-4题。 3.“城市蔓延〞现象存在的国家的特点是( ) A.以第一、二产业为主 B.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兴旺 C.劳动力极为短缺 D.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 解析:根据材料,“城市蔓延〞是指原来主要集中的中心区的城市活动扩散到城市外
3、围,故出现“城市蔓延〞的国家或地区主要是经济兴旺区域或兴旺国家。该类区域一般具有以第三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兴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机械增长率较高,青壮年劳动力可能会短缺。据此分析选B。 答案:B 4.“城市蔓延〞产生的影响是( ) A.城市土地利用率降低 B.城市活动逐步集中 C.城区公共效劳设施完善 D.居民居住条件恶劣 解析:由于“城市蔓延〞是指原来主要集中的中心区的城市活动扩散到城市外围,故“城市蔓延〞会导致中心区的城市活动向外扩散,城市活动不再集中,因此,城市中心会逐渐衰败,城市土地利用率降低,城区公共效劳设施的利用水平下降,城郊之间的交通完善,居民
4、移到郊区环境优美的地方居住,居民居住条件变好。据此分析选A。 答案:A (2022年湖北孝感七校联考)以下图为不同年份我国两城市人口分布构成示意图。读图,答复5—6题。 5.图示甲、乙两城市处于城市化的 ( ) A.城市化初期阶段 B.郊区城市化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6.以下选项中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 A.甲、乙两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均增大 B.甲、乙两城市远郊区人口数量大致相同 C.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小于乙城市 D.甲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小于乙城市 解析:此题组考查城市化进程的判断和城市化特
5、点。5.由图知甲、乙两城市老城区和远郊区人口比例都在下降,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例上升,说明人口向郊区迁移,是城市化中期阶段,即郊区城市化阶段,B正确;城市化初期阶段人口应向老城区迁移,A错;逆城市化阶段人口应向远郊区迁移,故C错;再城市化阶段人口应由远郊区向老城区迁移,D错。6.由图知甲、乙两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均增大,A正确;甲、乙两城市远郊区人口比重大致相同,但人口基数不一定相同,故人口数量不一定相同,B错;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大于乙城市,C错;比照甲、乙两图,可知甲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大于乙城市,D错。 答案:5.B 6.A 读下表,答复7—8题。 7.19
6、80—2022年( ) A.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B.兴旺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开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趋缓 C.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一直大于农村人口数量 D.开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兴旺国家 解析:通过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1980—2022年开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兴旺国家。 答案:D 8.开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A.城市环境污染,住房紧张 B.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C.工业产值减少,居民收入降低 D.农村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解析:开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较快,易产生城市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问题。 答案
7、A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下面左图为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右图为世界局部国家城市化进程图。 材料二:下表是世界特大城市的开展趋势表。 (1)对照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可知,目前英国处于城市化的__________时期(填左图序号),未来开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 印度处于城市化的__________时期(填左图序号),未来开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60—2000年兴旺国家和开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上的差异和原因。 (3)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兴旺
8、国家的城市化速度趋缓,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中心城区萎缩、中小城镇迅速开展的现象。请分析原因。 解析:第(1)问,首先读出英国和印度目前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水平),再结合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确定其所处的时期和开展趋势。第(2)问,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的开展程度和工业化水平直接相关,在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速度时,应从其工业化和经济开展程度入手。第(3)问,该现象属于城市化过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答题时可根据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来组织答案。 答案:(1)③ 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 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城市化进程加快 (2)开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比兴旺国家快。原因:兴旺国家
9、城市化水平已较高,局部大城市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开展中国家经济开展迅速,人口增长过快,城市化速度加快。 (3)随着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居住、就业条件逐渐恶化,城市居民陆续外迁;市中心地租昂贵,局部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区向边缘区迁移,城市外围人口增加;兴旺国家为减轻中心城区的压力,建设了卫星城和工业区。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2022年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高三1月模拟)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右图为我国某超大城市都市区不同组成局部在都市开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化率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Ⅱ阶段都市边缘区( ) A.经济增长一直靠承接核心区工业外迁
10、 B.人口大量涌入,用地明显紧张 C.用地向外扩张不明显 D.既有低密度的高级住宅,也有外来人口聚居社区、低级住区 解析:读图可知,根据城市化进程可判断,Ⅰ阶段为城市化、Ⅱ阶段为郊区城市化、Ⅲ阶段为逆城市化、Ⅳ阶段为再城市化。郊区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商业和制造业相继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城市用地明显扩大,但因都市边缘区土地面积大,不会造成用地明显紧张,故A、B、C错。郊区城市化阶段伴随着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城市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乡村区域的城市化过程,故Ⅱ阶段都市边缘区既有低密度的高级住宅,也有外来人口聚居社区、低级住区。选D。 答案:D 11.我国东南沿海局部城市现在提
11、前进入Ⅲ阶段,原因可能是( ) A.城乡二元体制的打破 B.核心区房价的回落 C.农村土地升值空间大 D.边缘区根底设施的完善 解析:Ⅲ阶段为逆城市化阶段,该阶段是少数经济高度兴旺、城市化趋于饱和的国家或地区,投资方向从大城市转向小城镇与乡村地区,出现了城市人口减少、经济衰落的现象。我国东南沿海局部城市现在提前进入Ⅲ阶段,原因最可能是农村土地升值空间大,投资回报率更高,选C。 答案:C (2022年广西十校调研)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的人口与就业分布时空变化明显。读上海1990年和2022年不同区域人口比重与就业比重关系图,答复12-13题。 12.上海市远郊人
12、口就业比重增速较快,主要原因是( ) A.制造业的外迁 B.中心城区环境污染减少 C.郊区农业的开展 D.中心城区地价下跌 解析: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升、环境污染加剧,为了减少城区污染、获取廉价土地,制造业逐步向远离中心城区的郊外迁移,使得郊区人口就业时机增多。 答案:A 13.据图推测,1990-2022年上海市( ) A.中心城区空心化明显 B.郊区失业率上升 C.就业呈现分散化趋势 D.远郊区人口老龄化加速 解析:1990-2022年上海市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和就业比重下降,是人口和制造业外迁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中心城区因
13、人口过度集中而带来的压力,但现阶段中心城区还未出现明显的空心化;制造业向郊区扩散,使郊区就业时机增多;远郊区就业时机增多,使就业呈现分散化趋势;远郊区制造业的开展需要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入,会减缓远郊区人口老龄化过程。 答案:C 从国际开展经验来看,城市化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第二阶段是城市区域不断向郊区扩展和城市群的出现,第三阶段是所谓的“逆城市化〞。2022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到达了51.27%,首次超过50%,这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据此答复14—15题。 14.目前,我国大量形成“都市一小时经济圈〞,这说明目前我国城市
14、化处于( )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高级阶段 解析:“一小时经济圈〞的形成说明城市群的出现。我国的城市群开展迅速,尤其是我国东部地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更加明显,说明我国城市化目前处于第二阶段。 答案:B 1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兴旺国家城市化的速度开始逐步低于开展中国家,主要原因是( ) A.兴旺国家农业产值增加 B.兴旺国家逆城市化现象加剧 C.开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提高 D.兴旺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率下降 解析:二战后,广阔的开展中国家经济开展迅速,尤其是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化的开展。 答案:C
15、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中国社科院发布首部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开展报告?。该蓝皮书指出,我国虽然一直以来是农业大国,但近年来快速的城市化使得人口结构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变化。去年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在统计学意义上,我国已成为“城市化〞国家。 材料二:以下图为我国近几年城市化率变化图。 材料三:下表为某年份我国局部省级行政区城市化率排名与当年局部省区人均GDP数量及排名表(除港、澳、台外)。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我国近年来城市化率的变化趋势及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省区的地区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
16、因。 (3)有关上海市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城市根底设施完善 B.经济开展水平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迁入率高 (4)由材料三可知新疆人均GDP居第14位,但城市化率较高,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解析:城市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某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第(1)题,由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我国城市化率的变化趋势是加速增长,这与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开展密切相关。第(2)题,据表中数据可知,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与当地社会经济开展水平高有关。第(3)题,上海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已有近16年呈负增长。第(4)题,新疆城市化率较高与当地自然环境恶劣,人口集中于绿洲中的城市有关。 答案:(1)变化趋势:加速增长。根本原因: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开展。 (2)特点: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原因:东部沿海地区工农业根底好,商贸业兴旺,社会经济开展水平高。(3)C (4)新疆大局部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条件对人口和城市的制约作用十分显著,使新疆的人口集中于自然条件优越的绿洲城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