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7世纪上半期,围绕征税问题,英国议会与国王之间斗争激烈。英国议会与国王斗争的实质在于( ) A.国王能否随意征税 B.议会是否长期召开 C.国王是否遵守法律 D.国王与议会的地位 解析:A、B、C三项均属于国王与议会在具体问题上的斗争,不符合题目中“实质”的限制条件。 答案:D 2.史学界认为1628年《权利请愿书》的提出有重大的意义。这主要是指( ) A.议会对王权提出了公开挑战 B.标志着议会与国王彻底决裂 C.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D.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解析
2、《权利请愿书》援引大量史实说明英国人民自古就拥有各种权利,谴责国王侵犯民权,违反国家法度,这是议会对王权的公然挑战。 答案:A 3.1641年议会向国王呈送的《大抗议书》中说:“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国(议)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有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样(项)权力是违反法律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国王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同意擅自征税 B.国王的行为违背了《权利法案》的规定 C.反映出资产阶级对政治权力的要求 D.君主立宪政体由此确立 答案:C 4.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
3、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 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题干材料中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表达了贵族往昔权力的失去,而不是“开始没落”,故排除A项;依据所学知识,英国在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后来议会的权力逐渐超过国王的权力,故在1649年之时,“议会拥有绝对权力”还不能成立,故排除C项;“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D项。 答案:B 5.在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期间,查理二世曾对一个议员在议会辩论中的发言非常不满,但他又不敢公开逮捕这个人,因此只好雇了一个刺客去撕裂了这个人的鼻子。查理二世不敢公开逮捕这个议员的原因是( ) A.查理二世害怕引起议员报复 B.查理二世慑于《人身保护法》的法律限制 C.查理二世受《权利请愿书》的法律限制 D.查理二世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去逮捕他 解析:在议会反对王权的斗争中,议会通过的《人身保护法》规定对每个被捕的人,应该事先宣布其罪状。这是对滥用王权的限制,因此B项正确。 答案:B 6.右面这幅漫画的出现预示着法国(
5、) 饱受压迫的法国第三等级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社会矛盾尖锐,大革命即将爆发 C.统治者即将着手社会改革 D.人民群众敢怒不敢言 答案:B 7.1789年7月14日,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制宪会议成为法国革命的领导机关,它对法国旧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其改造主要是适应了( ) A.大资产阶级的需要 B.工商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C.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D.中小资产阶级的需要 解析:当时,在法国制宪会议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因此A项正确。 答案:A 8.有人认为:“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的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8
6、9年瘟疫’的‘暴发户’。”这里所指的“1789年瘟疫”是( ) 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拿破仑发动的对外战争 D.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 解析:A项发生在1792年,C项发生在1799—1815年,D项发生在1804年。 答案:B 9.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路易十六被称为“国家的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效忠国家和法律。这表明( ) A.法国人民推翻王权成立共和国 B.法国的封建势力被彻底根除 C.国王权力受到三级会议的制约 D.法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解析:1791年的法国处在君主立宪派的统治之下,路易十六“必须宣誓效忠国家和法律”,这
7、表明路易十六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限制。 答案:D 10.1794年初法国大革命面临的危机基本解除。这时埃贝尔派主张继续加强恐怖政策,丹东派主张实行宽容政策,罗伯斯庇尔派镇压了这两派人。在当时的情况下( ) A.埃贝尔派的主张有利于革命的深入 B.丹东派的主张有利于维护革命成果 C.罗伯斯庇尔派的做法有利于巩固革命政权 D.三派的主张或措施都是有害的 解析:危机基本解除以后,“恐怖政策”已经过时;此时必须建立资产阶级正常的政治和经济秩序,丹东派的主张与此相符。 答案:B 11.恩格斯曾评论说:“对德国来说,拿破仑……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最能支持拿破仑“是革命原理
8、的传播者”这一观点的典型史实是他( ) A.建立督政府 B.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颁布《民法典》 D.打退反法联盟 解析:“革命原理的传播者”即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的思想,不在于他打败几次反法联盟,而主要在于他把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民法典》带到了他的军队所到之处,用法律形式确定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故选C项。 答案:C 12.近代法国某场革命正在发生时,一个银行家陪同奥尔良公爵前往市政厅,失口说出了新王朝的秘密:“从今以后,银行家要统治国家了。”这场革命所建立的政权是( ) A.督政府 B.拿破仑政权 C.波旁王朝 D.七月王朝 解析:七月王朝代表大资产阶级即富有的
9、金融贵族的利益,奥尔良公爵就是七月王朝的国王。 答案:D 13.“(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它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 ) 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B.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 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 答案:A 14.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
10、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这说明作者( ) 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B.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 C.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D.反对大规模社会变革 解析:“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反映了作者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故选C项。 答案:C 15.“(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解析:根据材料“
11、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可以判断,这部宪法是在共和派和君主派的妥协下颁布的,这符合法国政体的特点,故选C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0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摈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它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 ——列宁《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报告》 材料二 读下图: 材料三 英国没有专门的宪法法典,实行不成文宪法,其宪法体系包括历史上制定的各种宪法性质的文件,如《大抗议书》《人身
12、保护法》《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 (1)依据材料一的观点,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4分)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资产阶级是通过哪些斗争形式来完成其革命任务的。(12分) 参考答案:(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 (2)斗争形式:①议会斗争——要求限制王权,并提出掌握政权的要求,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取得对革命的领导权;②武装斗争——通过组建“新模范军”等新型军队,进行了马斯顿荒原战役和纳斯比战役等,打败了王军,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③法律建设——运用法律手段限制王权,巩固革命成果。如《人身保护法》
13、《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法案。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人阿瑟·扬在亲临法国大革命初期的国民议会现场后,有如下评论:“旁听席上的群众被允许以鼓掌和其他表示赞许的声音来干预辩论,这样做太欠雅观,也很危险,因为他们既然可以表示赞许,也就可以表示反对,既然可以鼓掌,也就可以发出嘘声。据说,他们已经这样做了,而这样是会压制辩论,影响议事的。” ——摘编自《1787—1789年法国游记》 (1)民主有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在材料中有何反映?(6分) (2)分析这两种形式的民主各自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8分) 解析:第(1)问的解题关键是理解“直
14、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概念。第(2)问需要在详细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后才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但可以从如下角度去思考,而且要注意辩证地看待每一种民主形式。直接民主具有感性决策的特点,更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使民主思想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接受,但同时也容易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间接民主具有理性决策的特点,能够为新旧制度的更替提供制度保障,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革命成果的巩固,但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向纵深发展,可能导致革命的不彻底。因此要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回答。 参考答案:(1)群众干预具有直接民主色彩;国民议会是间接民主。 (2)直接民主:人民主权原则和平等观念获得广泛认同;动员群众,形成革
15、命的根本动力;行之过当,社会秩序不稳。 间接民主:取代旧制度,建立了基本的民主制度;确立统治秩序,巩固革命的基本成果;行之不当,不利于革命的推进。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主体制和随之而来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根据近代早期的英国法律,表达对政府的批评言论,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会受到惩罚。英国殖民者将上述法律带到了大西洋彼岸。1735年,纽约报纸发行人彼得·曾格,因发表批评纽约总督威廉·科斯比的言论,而受到指控,罪名是煽动诽谤。但是,曾格的律师成功地说服陪审团判曾格无罪,理由是曾格所发表的情况属实。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 1791年,美国宪
16、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人民知情的权利”,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如果把民主体制理解为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那么,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而这也是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 ——摘编自梅尔文·乌罗夫斯基《人民的权利 ——个人自由与权利法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新闻出版自由权利得以确立的历史条件。(9分) (
17、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是美国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的原因。(6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英国殖民者将上述法律带到了大西洋彼岸”“‘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及“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的信息,从传统、思想影响以及案例归纳和宪法要求等角度综合归纳答案。第(2)问根据材料中“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及“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等信息,可以从民主政治实施条件、民主监督以及政务公开等角度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1)条件:有追求自由、民主的传统;
18、受启蒙思想影响;通过典型案例打破“因言获罪”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载入宪法。 (2)原因:实施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促使政务公开和透明。 19.克伦威尔和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代表人物,后人对他们的认识褒贬不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克伦威尔)没有真心实意地努力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只图填个人欲壑,无所不为,丑态百出,终于导致了封建王朝的复辟。这样,还能说克伦威尔是真正的革命者吗?他还能算是一个矛盾人物吗? ——蒋孟引《论克伦威尔》 材料二 在拿破仑统治区,人身依附关系、等级制度、贵族和僧侣的特权均被取消,代之而起的是资产阶级的平等、宗教自由……
19、实行行政集中化并设立了新式的、各司其职的政府部门以取代封建特权和由此而产生的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这一切大大激发了人们对年轻的天才皇帝的敬慕。 ——摘编自[德]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作者评价克伦威尔的史实依据。(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备受德意志地区人们敬慕的原因。(3分) (3)分别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在认识历史人物活动方面的不足之处。据此,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核心观点:克伦威尔不是真正的革命者。史实依据: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2)拿破仑发动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当地的封建势力;确立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原则;实行行政集中化,改变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3)不足:材料一:着眼于人物的局限性而忽视其进步性。材料二:只看到人物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而没有看到其局限性。正确方法:应该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并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 9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