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八) [根底运用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________〞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心智的渺小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________,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________,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
2、的境界,________,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 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 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我们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承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B.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感官的有限与我们渺小的心智无福感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C.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D.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我们有限的感官无福接受这天赐
3、的过多福祉吗? C [A项,搭配不当,“发现到……心智〞不搭配;“承受……福祉〞不搭配。B项、D项,成分残缺,缺主语。] 2.以下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B.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 C.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 D.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 A [此题需要注意“视界〞、“俗情〞分别与“开〞、“扫〞搭配,且结合后面的内容“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分析可知,“俗情为之一扫〞在后,综合可知A项正确。]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
4、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应接不暇 无所适从 惊魂甫定 高山仰止 B.应接不暇 无所适从 惊魂不定 仰之弥高 C.目不暇接 手足无措 惊魂甫定 仰之弥高 D.目不暇接 手足无措 惊魂不定 高山仰止 C [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来不及观看或看不过来。应接不暇:景物繁多,来不及欣赏。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结合语境内容“山阴道上〞分析,用“目不暇接〞。手足无措: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无所适从:不知听从哪一 个好或不知怎么办才好。结合“被庄子拨弄得〞分析,用“手足无措〞。惊魂甫定: 经过惊吓后的心情, 才刚刚安定下来。比喻受惊吓后,心神刚恢复过来。惊
5、魂不定: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结合“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分析,用“惊魂甫定〞。仰之弥高: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高山仰止:品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比喻对有气质、有修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结合后面“钻之弥坚〞分析,用“仰之弥高〞。 ]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什么是混响呢?乐器停止发音后,声音并不会马上消失,而是伴有余音,__①__。混响是由于声音在室内反射造成的,__②__,首先考虑到在房间内壁上应用吸声材料。如果内壁是粗糙柔软的吸声材质,那么混响时间会短些;如
6、果内壁是坚硬光滑的反射材质,那么混响时间会长些。__③__,音乐厅的墙壁都设计得比拟粗糙,甚至座椅的材质也会应用吸声材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前文“什么是混响呢?〞可知,应填写“这种现象称为混响〞;第②空根
7、据后面的“考虑到在房间内壁上应用吸声材料〞可知,应填写“所以在音乐厅的室内布置中〞;第③空根据前文“如果内壁是粗糙柔软的吸声材质,那么混响时间会短些〞和后文的“音乐厅的墙壁都设计得比拟粗糙〞可知,应填写“为了防止产生混响〞。 [答案] ①这种现象称为混响 ②所以在音乐厅的室内布置中 ③为了防止产生混响 5.请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围绕“微笑〞进行扩展。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连贯,60字左右。 夏天的一个中午。炎热,喧扰。车子还没有来。百般焦急、无聊之际,忽见一个小男孩朝我微笑,这微笑,___________________。小男孩的微笑融化了我的烦躁,我的心渐趋平静。 [解析
8、] 首先要浏览语段,把握语境,分析此时“微笑〞给人的感受。从语段来看,此时是“夏天中午〞,“炎热,喧扰〞,人物是“百般焦急、无聊〞,而小男孩的微笑“融化了我的烦躁,我的心渐趋平静〞,可见此时小男孩的微笑好比是夏天里的清风,围绕这个来写即可。 [答案] 干净、清澈,就像一阵清风吹过了炎热喧扰的中午,吹过了我烦躁的内心,让周围的空气降下温来,让我如同沐浴在夏日早晨的清凉中。 6.下面是一那么寻物启事的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寻物启事 本人粗心,于2022年4月5日上午8时前后在公园丢掉棕色公文包一只,内有身份证、驾驶证、工作证还有带着瑞士小军刀的钥匙一串。拾到
9、者赶快拨打 150077XXXXX。有酬谢。 此启 李先生 2022年4月5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粗心〞不合语境,丢东西不一定都是因为粗心,可以改为“不慎〞;一般表示时间跨度用“左右〞;“丢掉〞,除了有遗失,还有抛弃的意思,用在此处,不严密,可以改为“遗失〞;“还有〞,表意不简洁,改为“和〞或“以及〞;“赶快〞,不符合寻物启事的文体要求,表述语气不当,可以改为“敬
10、请〞。 [答案] ①“粗心〞改为“不慎〞;② “前后〞改为“左右〞;③“丢掉〞 改为“遗失〞;④“还有〞改为“以及〞;⑤“赶快〞改为“敬请〞或“请〞。 7.下面是世界杯足球赛赛事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5字。 →→→→→→→ → [解析] 结合题干提示“世界杯足球赛赛事流程图〞可知,需要作答的是世界杯足球赛赛事流程包括的阶段,结合要素“32强小组循环赛〞、“16强淘汰赛〞、“8强淘汰赛〞、“4强两两对抗赛〞“胜者进行冠亚军决赛,决出冠军、亚军〞等内容,按照箭头的指向表述即可。 [答案] 世界杯足球赛赛事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阶
11、段:32强小组循环赛,决出16强; 16 强淘汰赛,决出8强;8强淘汰赛,决出4强; 4强两两对抗赛,胜者进行冠亚军决赛,决出冠军、亚军;负者进行三、四名决赛,决出第三、第四名。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 废墟之美 “废墟〞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跟文化和美学不相干的贬义词,甚至?现代汉语词典?对“废墟〞一词的解释也仅仅是“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并没有错;但假设用世界知识来衡量,这样的理解就很不够了。在欧洲,“废墟〞的含义自近代以来有了明显的丰富和扩充,这个词语被赋予了更为深厚的内涵。 “废墟〞的词义变化是从欧洲的
12、文艺复兴开始的。早在15世纪,人们从偶然的废墟挖掘中发现了古代希腊、罗马时代那些生机勃勃的壁画、雕塑等绝妙艺术品,受到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于是决心以古代为典范来复兴文学和艺术。古代那些巍峨的神庙和宫殿,尽管多半都在战火和天灾中沦为废墟了,但它们依然令人肃然起敬,不仅引起人们思古的幽情,更激发人们对艺术创造的热情。从那时起,欧洲人就渐渐养成了对所谓“残缺美〞的欣赏习惯。于是各地残破的古建筑遗址越来越成为文学艺术家描写和表现的对象,“文物〞的意识也在人们心中萌发了。 废墟的美学价值及品位的提升,另一个重要进程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运动。这一历史时期,欧洲工业化运动的弊端已开始显现出来,
13、加上启蒙运动中提出的“返归自然〞的主张,这些都在浪漫主义运动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一些浪漫派作家厌恶工业化的喧嚣,缅怀中世纪的田园生活和情调,创作中喜好远古的题材,追求神奇和神秘,爱好废墟的景象。欧洲常见的古堡遗址很符合他们的审美理想。 第三股推动力量是1820年爱琴海米罗岛上的女性雕塑阿弗洛狄忒,即“断臂维纳斯〞的发现。这尊被认为世界上最美的女性雕塑,多少人想复原她的双臂姿势都以失败告终。“断臂维纳斯〞也由此作为残缺美的经典永远定格,为废墟的残缺美进入美学殿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使保护废墟遗址成为一种文化行为。 有位外国作家在欣赏希腊卫城废墟的时候,发出这样的惊叹:“那种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的
14、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我国有作家旅欧时也兴发类似的惊叹:“看到一座古堡废墟耸立在多瑙河畔,就像看到了600年前塞尔维亚人的智慧和力量。〞美学家朱光潜说:“年代的久远常常使一种最寻常的物体也具有一种美。〞那些遥远年代创造的宏伟的宫殿、陵寝、庙宇、城墙、古桥、古塔等,包含着前人非凡的智慧和巨大的辛劳,不管它毁于兵燹还是天灾,都会引起人们的痛惜,抚残体以思整体,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而这种震撼和共鸣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一见残破的废墟就觉得碍眼,不惜工本修葺一新,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缺乏文化素养的表现。重修伟大的长城废墟这一“石头的史诗〞,修了一段又一段,然后把这些新长城当作旅游点,吸引游人来看
15、这假古董,这是对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导!殊不知这种以假乱真的做法,对那些稍有文物意识的游客来说是倒胃口的。笔者曾屡次陪同来自各地的朋友游览长城,人家往往事先就提出要求:“可不要领我们去看新的长城哦!〞一次我陪两对外国夫妇游览司马台长城,起初我也不知道它是“修旧如旧〞过的,以为是被岁月特赦了的。直到走完最后一个完好的岗楼时,眼前突然出现乱石满地的残破的长城遗迹,大家不约而同喊了起来:“长城在这里呢!〞不顾一切地攀爬了起来。不难理解,人家要瞻仰和领悟的是那尽管残破,却带着岁月沧桑,因而能唤起“悟性的陶醉〞的伟大长城废墟,而不是任何用钱就能换来的崭新建筑。 联系近年来重修圆明园的呼声,特别是20世
16、纪90年代以来无数大拆大建事件,不难看出,关于废墟美的意识在有些人那里还是“0〞! (取材于叶廷芳?保护废墟,欣赏废墟之美?) 8.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中国的长城废墟中凝聚岁月沧桑,如同希腊卫城废墟一样,给人一种“悟性的陶醉〞。 B.废墟遗存往往透露着前人的非凡智慧和巨大辛劳,从而带给后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共鸣。 C.对废墟的认知事关国人审美意识的改良,也有利于“修旧如旧〞文物保护观念的普及。 D.文章既蕴含着历史感兴,也渗透了现实关心,表达了作者对提升民族文化素质的热望。 C [C项,“假古董〞“这一种幼稚型的破坏,是对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导〞,
17、作者通篇都在说废墟本身的价值,应保持废墟原貌,反对“修旧如旧〞。] 9.文章勾勒了欧洲自近代以来理解“废墟〞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历史节点,请分别概括三个节点中人们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解析] “‘废墟’的词义变化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的。〞从此处开始,作者很明显地将时间段分为三个,只要从这三段时间中提取信息即可。 [答案]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从废墟中引发了思古的幽情和创作的热情,生成了残缺美意识。 浪漫主义运动阶段,人们在废墟中寄托了缅怀田园,喜好远古,追求神奇和神秘的审美理想。 1820年“断臂维纳斯〞的发现,使人们深化了对废墟残缺美的认识。 10.本文认为,已成废墟的圆明园遗址不应重修。你是否同意这种意见?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一见残破的废墟就觉得碍眼,不惜工本修葺一新,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缺乏文化素养的表现。〞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反对圆明园重建的。如果同意,从文中抽取相关语句加以发挥即可。如果不同意,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例如)同意。圆明园凝聚着前人非凡的智慧和巨大辛劳,残缺的圆明园能引起人们痛惜,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它带着岁月的沧桑,能唤起人们“悟性的陶醉〞,重修圆明园是对人们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导。 - 5 -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