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圆的认识圆的认识说说 课课 说课流程说课流程 说说资源开发资源开发说教学设计说教学设计说教学模式说教学模式说学情分析说学情分析说教材分析说教材分析说板书设计说板书设计说课堂评价说课堂评价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地位作用地位作用 圆的认识圆的认识 编排思路编排思路教教材材分分析析 “圆的认识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直线图形和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直线图形和面积的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面积的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
2、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来说,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圆”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
3、 ,帮助学生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帮助学生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画圆,再次感受圆的特征。画圆,再次感受圆的特征。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圆的认识圆的认识教教学学目目标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情感与态度情感与态度 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体会圆的特征,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理解在同圆或等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中直径与半径之间之间的关系
4、的关系。了解、掌握多种。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学会用圆规画圆。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的特征,同时获得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的特征,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三)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难点圆的认识圆的认识重重点点难难点点重点重点 难点难点 感知并
5、了解圆的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和用圆基本特征和用圆规画圆规画圆。认识圆的特征,认识圆的特征,画出指定位置和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大小的圆。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学学情情分分析析圆的认识圆的认识心理特征心理特征 认知状况认知状况 从从心理特征心理特征来说,六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想象来说,六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都迅速发展。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能力和表现能力都迅速发展。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运用直观生动的图像,引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运用直观生动的图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和
6、机会,让学生发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从认知状况认知状况来说,本课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来说,本课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但是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因此学生学习中可能会产生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因此学生学习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时应将
7、节奏放缓,考虑全局。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时应将节奏放缓,考虑全局。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教教学学模模式式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生成问题生成问题自主探究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灵活应用灵活应用内化提高内化提高回顾反思回顾反思总结升华总结升华三、教学模式三、教学模式三、教学模式三、教学模式圆的认识圆的认识教教学学模模式式教法教法 学法学法 以以“设疑、演示、操作、尝试法设疑、演示、操作、尝试法”为主,采用教师引为主,采用教师引导下,集中讲授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演示与学生导下,集中讲授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演示与学生尝试相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尝试相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辅
8、助教学的功能。以以“实践实践认识认识再实践再实践再认识再认识”为主线,为主线,采用了尝试法与操作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采用了尝试法与操作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四、教学设计四、教学设计圆的认识圆的认识教教学学设设计计情境感知情境感知 诱发动机诱发动机 自主探究自主探究体验成功体验成功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应用实践应用回顾反思回顾反思总结升华总结升华四、教学设计四、教学设计四、教学设计四、教学设计出示课件,带出示课件,带学生进入美妙学生进入美妙的圆的世界。的圆的世界。引导学生说出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圆,生活中的圆,丰富学生的感丰富学生的感知。知。情境感知情境感知诱发动机诱发动机(3 3分钟)分钟)教教学
9、学设设计计第一环节第一环节 生活中的圆美丽的圆美丽的圆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圆,使通过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圆,使他们体会到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以此来他们体会到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结合激发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结合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广泛分布,更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广泛分布,更感受到圆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感受到圆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第二环节第二环节尝试画图尝试画图掌握方法掌握方法 自主探究自主探究体验成功体验成功(1616分钟)分钟)教教学学设设计计 在在“做做”中探究中探究 内化知识内化知识再度画圆再度画圆 四、教学设计四
10、、教学设计 1 1、画圆、画圆(1)分组尝试画圆,看谁的方法多?)分组尝试画圆,看谁的方法多?(2)说说怎样用圆规画圆?注意什么?)说说怎样用圆规画圆?注意什么?(3)交流方法:定长、定点、旋转。)交流方法:定长、定点、旋转。(4)练习用圆规画圆。)练习用圆规画圆。(一)尝试画圆,掌握方法(一)尝试画圆,掌握方法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画圆的辅助工具,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一为学生提供画圆的辅助工具,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一定的启发。对于圆规的使用学生已有一定的掌握,让他们在不定的启发。对于圆规的使用学生已有一定的掌握,让他们在不断操作中悟出画圆的技巧并进一步规范自己的画圆方法,这时断操作中悟出画圆的
11、技巧并进一步规范自己的画圆方法,这时的感触和记忆才应该是最深刻的。的感触和记忆才应该是最深刻的。2 2、剪圆、剪圆(1)边剪边体会,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边剪边体会,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图形有什么不同?(2)交流)交流: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不好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不好剪。剪。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圆与其它平面初步感知圆与其它平面图形不同图形不同,亲身体验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亲身体验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二)在(二)在“做做”中探究中探究1 1、折圆、折圆要求:将圆片对折后,打开,换个方向,再对要求:将圆片对折后,打开,换个方
12、向,再对折,再打开,将折痕描下来。折,再打开,将折痕描下来。(1 1)认识圆心。)认识圆心。(2 2)认识半径。)认识半径。(3 3)认识直径。)认识直径。让学生把圆心、半径和直径标在圆中,并让学生把圆心、半径和直径标在圆中,并用语言描述概念。用语言描述概念。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板演和语言描述找到学生在对于这通过学生的板演和语言描述找到学生在对于这些概念理解上的不足,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些概念理解上的不足,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圆心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O 认识圆心认识圆心认识圆心认识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r半径圆心 认识半径认识半径认
13、识半径认识半径直径 d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认识直径认识直径认识直径认识直径 2 2、探究圆的特征:、探究圆的特征:(1 1)猜想:圆可能会有哪些特征?)猜想:圆可能会有哪些特征?(2 2)验证:)验证:折一折折一折 画一画画一画 想一想想一想 量一量量一量 议一议议一议(3 3)交流汇报。)交流汇报。o同圆内,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同圆内,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圆的特征圆的特征圆的特征圆的特征r ro同圆内,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同圆内,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d d圆的特征圆的特征圆的特征圆的特征odrr圆的特征圆的特征圆的特征圆的特征odrrr圆的特征圆的
14、特征圆的特征圆的特征odrrr圆的特征圆的特征圆的特征圆的特征odrrd=r+rd=2rd=2r圆的特征圆的特征圆的特征圆的特征r=r=-d d2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观察,从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观察,从而引出圆心、半径、直径。学生在画一画、量一量、折而引出圆心、半径、直径。学生在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过程,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补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补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圆的一些特征,便水能力。最后让学生自己
15、归纳概括出圆的一些特征,便水到渠成了。到渠成了。(三)内化知识,再度画圆(三)内化知识,再度画圆1 1、画一个比刚才画的大一点的圆画一个比刚才画的大一点的圆。2 2、画一个比刚才画的画一个比刚才画的小小一点的圆一点的圆。3 3、画一个半径是画一个半径是2 2厘米的圆。厘米的圆。讨论:讨论:画的圆的大小都不同,为什么?画的圆的大小都不同,为什么?画圆时,圆规的脚尖其实就是什么?画圆时,圆规的脚尖其实就是什么?圆规两脚张开的大小与圆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圆规两脚张开的大小与圆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再次画三个大小不同的圆,以及对问通过让学生再次画三个大小不同的圆,以及对问题的思考
16、,感悟得出: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题的思考,感悟得出: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四、教学设计四、教学设计出示拓展性习出示拓展性习题,达到知识题,达到知识的进一步深化。的进一步深化。布置基础练习,布置基础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巩固所学知识,灵活应用知识解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决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应用实践应用(1818分钟)分钟)教教学学设设计计第三环节第三环节基础练习:基础练习:1、我能找: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我能找: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什么?2、我能填: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关系的练习。、我能填:在同一个圆内,半径
17、和直径关系的练习。3、我能说: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我能说: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发展提高:发展提高:讨论: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的?车轴为什么要装在中心?讨论: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的?车轴为什么要装在中心?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一是加深理解、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另一方通过练习一是加深理解、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体会数学与生活的面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意识和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意识和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学
18、习数学的信心。实际应用:实际应用:老师带领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你能帮老师画一个直径是老师带领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你能帮老师画一个直径是1010米的圆吗?米的圆吗?说说遗憾说说遗憾的地方。的地方。分享收获。分享收获。回顾反思回顾反思总结升华总结升华(3 3分钟)分钟)教教学学设设计计第四环节第四环节四、教学设计四、教学设计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利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学习能力的养成,同时让学生体验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学习能力的养成,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课件播放圆的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圆之美。到成功的欢乐。
19、课件播放圆的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圆之美。五、板书设计五、板书设计1 12 2 圆的认识圆的认识画圆画圆:(1 1)定长()定长(2 2)定点()定点(3 3)旋转)旋转圆心(圆心(0 0)-定位置定位置半径(半径(r r)-定大小定大小-无数条无数条-相等相等直径(直径(d d)-无数条无数条-相等相等(同圆或等圆中)同圆或等圆中)d=2r r=dd=2r r=d r rd do o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条理清楚,简单明了,突出教学重点,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简单明了,突出教学重点,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六、课堂评价六、课堂评价圆的认识圆的认识 课课堂堂评评价价组内互
20、评组内互评即时评价即时评价赏识评价赏识评价看学生能否准确的掌看学生能否准确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握本节课的内容。看学生能否提出问题和分看学生能否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有条理地表述自析问题;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否做到己的思考过程,能否做到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看学生能否主动积极看学生能否主动积极参与,他人合作交流,参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否建立自信。能否建立自信。七、课程资源开发七、课程资源开发圆的认识圆的认识 资资源源开开发发文本资源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信息技术资源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搜集生活中搜集生活中圆的图片圆的图片感受圆所包含感受圆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文化内涵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以上材料弥补了资源的不足,丰富了教材内容,以上材料弥补了资源的不足,丰富了教材内容,同时也让教材内容直观化,体现了课标中资源与人们的同时也让教材内容直观化,体现了课标中资源与人们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结构紧密相关的教育理念生活体验和知识结构紧密相关的教育理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