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要得就是葫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要得就是葫芦就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学情分析:我所教授得就是二年级得孩子,她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得主人公,体会种葫芦得乐趣,从情境中围绕“可爱得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文。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就是学习语文得主人,教师就是学生学习活动得组织者与引导者。课堂就是学生学习、活
2、动、发展得重要场所,就是她们自己得课堂。把课堂给学生,课堂就是她们自己得课堂。我要得就是葫芦一课,我采取激趣得方式,让学生在识字、写字、理解、朗读、表演等各个教学环节里,发挥主动学习得积极性。抓住文中得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既使学生得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得教学理念,把课堂还予学生,教师做好巧导,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得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得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得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得关系。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得能力。过程与方法
3、: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得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2、运用已有得识字方法识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懂得不能忽略一些细小得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得道理。2、懂得事物之间就是有联系得,不能孤立地瞧问题,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得不同语气。、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得联系。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得故事 !(设计意图:以学生刚刚学过得课文内容作为导入方式,既做好了前后知识得融合,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得
4、欲望与兴趣,创设这一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本课得学习之中。)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得第63页,读之前瞧瞧老师给大家得小提示。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我会认得字画上圆圈。难读得地方多读几次。2、听课文录音,想一想在合适得位置填空。(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更加凸显了读文得目得性,“问题”激发了学生得阅读等待,诱发了学生与文本、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得渴望。)2、识记生字。(1)带拼音认读生字。大家瞧,我们来到了一个葫芦架下,架上挂满了绿绿得叶子,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得凉棚,中间还挂着这么多可爱得小葫
5、芦呢!您能叫出它们得名字吗?借助拼音读一读吧!(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调皮得生字宝宝丢掉了它得帽子,您们还认识她们吗?给您得同桌读一读吧!(3)开火车读生字。(4)交流识字方法。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她们吗?先跟您同桌交流交流!老师也出几个字谜考考大家!(5)认读词语。(设计意图:识字教学就是低段语文教学得重中之重,因此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让学生带拼音识字、去拼音识字、开火车读字、给生字找朋友、交流识字方法、在词语中识字等多种方式让生字步步呈现,扎实落实了识字训练,实现了教学目标。)三、瞧图:那么我们就先来瞧瞧故事中得葫芦,先瞧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瞧一幅
6、图,出示第二幅图,瞧瞧您发现了什么?瞧瞧有什么不一样?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说话:1、您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得表情不一样:一就是面带微笑,一就是满脸惊讶。 (2)、葫芦得叶子不一样:一就是绿绿得叶子,一就是枯黄得叶子,有得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就是挂在藤上,一就是掉在地上。 2、瞧了这两幅图,小朋友得心中就是不就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瞧瞧故事。学了故事后呀您就明白了。 五、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这两幅图得段落。描写第一幅图得就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得感受。 2、您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
7、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得、小葫芦)小葫芦真就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瞧几次。 3、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得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她就把描写葫芦美得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4、小朋友您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您得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她小老师听一听。 5、这么美得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6、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就是什么原因造成得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得想法?
8、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她认为:(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叶子上得虫还用治?她想得就是: 小朋友认为她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得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与学生合作读。五、写字指导。(1)出示生字儿歌,学生根据拼音书写“哇”与“洼”。(2)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组字规律。(设计意图:学习语文就就是教给学生学习语文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儿歌中识写“哇”与“洼”,体会这两个汉字得异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仅在教认字,而且在引导学生探究规律、领悟识字方法。)(3)指导写字。A、观察“怪”、“慢”这两个字,您发现了什么?B、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9、。C、学生描红、练写。D、教师点评。(设计意图:写字训练就是每节课必须要落实得重点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用充满童趣得语言与方式激发学生写字得兴趣,以学生为主体,遵循识字写字规律,突出重点地进行点拨,示范与指导。学生先观察,再描红、再仿写,最终熟练掌握本课“会写生字”。)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对照批阅。3、写字指导。(设计意图:听写环节得设计虽然传统,但以这样得形式复习巩固,使课堂回归常态,既便捷又扎实。)二、理解过程,品味语言1、学习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望着这些蚜虫,种葫芦得人就是怎么想得?找出相关句子画下来!2、汇报交流。 重点句1“
10、有几个虫子怕什么”(1)感受反问句。您现在就就是那个种葫芦得人,谁来读读您得想法?(2)感受叹号得用法。您们瞧,种葫芦得人对蚜虫得毫不在乎就藏在这个小小得叹号中!我们一起读一读。 重点句2 “我得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1)指导朗读她不光就是这样想得,也就是这么做得,您瞧,她正站在葫芦架下自言自语呢!聪明得您仔细瞧,这人又有两个叹号,谁能读好?(2)理解词语“自言自语”。(3)师引读。(设计意图:课标要求“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得不同语气。”根据二年级学生得年龄与认知特点,紧紧抓住课文情境,带领学生揣摩人物得心理,把语言内涵与表达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
11、学生很自然地体悟到反问句、感叹号这种语言形式。)三、探究原因,揭示寓意1、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同桌分角色读。叶子上得蚜虫越来越多了,好心得邻居来劝她,瞧她,还一脸得不以为然,同桌两个人,一人当邻居,一人当种葫芦得人,带着她们各自得表情分角色读一读这段话!(2)师生分角色读。老师也像当当好心得邻居劝劝她,谁来当种葫芦得人(3)引导学生再次感悟反问句。您们瞧,同样得意思,课文中却用得就是这样得说法。反复读读这两个句子,说说您得感受或者发现。(设计意图:朗读,就是语文教学最传统、最基本、也就是最有效得教学手段。依托文本语境,引导学生进行充分得朗读体验,使学生强烈得感受到种葫芦人得不以为然与邻居
12、着急得心情。在师生得朗读交流中,教师得评价跟进,蕴含着许多得点拨与唤醒。)(4)句式迁移 。(设计意图:本单元得重点就是要认识反问句。语文即生活。这一环节得设计就在于链接学生得生活经验,反复出现迁移到语言学习中,举三反一,引领学生认识反问句这一语言现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印象,完成积累。)2、探究叶子与果实得关系、(1)种葫芦得人说得对吗?葫芦叶与葫芦到底有什么关系?(2)多媒体播放:葫芦叶得自述。(设计意图:了解胡芦叶与葫芦得关系就是学生理解寓意得关键所在。而对于胡芦叶与葫芦之间得关系,学生似乎就是明白得,可又说不清楚。这里,适时利用现代多媒体,生动直观地呈现了胡芦叶与葫芦之间得关系,学
13、生一下子豁然开朗。)3、揭示寓意。(1)瞧到自己天天挂念得葫芦都落了,种葫芦得人会就是什么样子呢?您能用上这些词来说说吗?(大吃一惊、后悔不已、恍然大悟)(2)不仅就是葫芦与叶子,任何事物之间都就是有联系得,当我们不明白时,面对别人得劝说,我们要虚心接受。(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了三次追问“她惊讶什么?”“她后悔什么?”“她明白了什么?”,多层次、多角度地训练学生得思维。让学生不仅积累了词汇,还能进一步解读人物得内心,揭示寓意,独具匠心。)4、朗读全文。四、课堂延伸,拓展练习明白了叶子与葫芦得关系,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她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用课堂上积累得词语编一个故事,讲给您得爸爸妈妈听好吗?一画:按照生长顺序画一棵葫芦;2、写一写:抄写本课我会写得生字;3、讲一讲: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设计意图:积累语言就是低年级阅读教学得重要目标。本课作业得设计既考察了学生对故事得理解又积累了词言,这样得训练对学生今后语文学习中多积累并运用词语具有激励价值。)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