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性瘫痪(tnhun)第一页,共一百四十页。第一节 概述(i sh)第二页,共一百四十页。脑瘫定义(dngy)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指从受孕开始到出生后1年以内各种原因(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导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控制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癫痫(dinxin)、感知觉障碍、语言及精神行为异常。第三页,共一百四十页。小儿(xio r)脑瘫的三要素小儿CP概念的核心内容为三个要素(yo s)发育性非进行性永久性第四页,共一百四十页。小儿(xio r)脑瘫的核心内容1、发育性脑瘫是脑组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损伤,指各种原因作用在
2、末成熟的、正在生长发育中的脑组织上,而不是作用在已发育成熟的脑组织上。2、非进行性由于CP脑病变是非进行性的,故临床症状也是非进行性的,病情以不再向前(xin qin)发展为特点。第五页,共一百四十页。小儿(xio r)脑瘫的核心内容3、永久性CP不是一过性的疾病,如患脑炎时可呈现运动障碍,但其可随脑炎治愈而消失,患CP时如不及时治疗则可导致永久性的运动障碍,甚至造成残疾。如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中轻症化、正常化,这就是(jish)可以变化的含义。第六页,共一百四十页。CP的典型(dinxng)姿态第七页,共一百四十页。第八页,共一百四十页。脑瘫的发病(f bng)情况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患,近
3、20年产科和新生儿医疗保健虽有极大发展,但脑瘫的发病率却无明显(mngxin)的变化。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为1.84.9,我国脑瘫(CP)的发病率为1.86.0、04岁肢体残疾儿童约62万,并以每年4.6万的速度递增,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产生极大影响。第九页,共一百四十页。脑瘫的原因(yunyn)出生(chshng)前因素(52%)1、孕母感染病毒,如风疹、流感、弓形体病、巨细胞包涵体、梅毒2、理化因素:放射线、过量吸烟、酗酒、有机汞、CO3、孕母患病及用药:母重度贫血、糖尿病、妊毒症、服用不适宜的药物(激素等)4、胚胎期脑发育异常、前置胎盘、胎盘老化、早剥、羊水混浊第十页,共一百四十页。脑瘫的原因
4、(yunyn)围产期因素(33%)1、早产儿:约有2025%患儿出生体重2500克,包括早产、小样儿、多胎、胎龄愈小发病者愈多,出生体重在1500克以下的极小(j xio)未成熟儿及胎龄在32周以下者发生CP的危险性最大。2、核黄疸:血清胆红素20mg/dl,持续黄疸和重症黄疸。3、窒息:阿氏评分6分,窒息时间10分有诊断意义。第十一页,共一百四十页。脑瘫的原因(yunyn)4、异常分娩脐带绕颈、脱垂、胎头吸引、产钳造成颅脑外伤或通过产道(chndo)难产发生颅内出血5、新生儿低血糖3天内血糖低于30mg/dl,3天后血糖低于40mg/dl第十二页,共一百四十页。脑瘫的原因(yunyn)出生后
5、因素(yn s)(12%)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急性脑病、脑血管障碍3、呼吸障碍、心跳停止、持续惊厥4、头部外伤第十三页,共一百四十页。脑瘫的早期(zoq)表现0-6个月或0-9个月患儿的主要表现1、易激惹,持续哭闹或过分安静,哭声微弱,哺乳吞咽困难,易呕吐,体重增加不良。2、肌张力低下,自发运动减少(jinsho)。3、身体发硬,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4、反应迟钝,不认人,不会哭。5、大运动发育落后,如:不会翻身,不会爬,拇指内收握拳不会抓握。6、经常有惊厥发作。第十四页,共一百四十页。脑瘫的分型及临床(ln chun)表现(2006)1、痉挛型主要损伤部位在锥体系,各型中发病率最高,占7
6、0%。特别是肌张力,肢体活动受限,肢体被动运动时抵抗力大且僵硬感,腱反射亢进,踝阵挛。2岁后巴氏症()。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张力,手指屈曲呈握拳状,拇指内收,紧握掌心中,下肢以伸肌、内收肌张力,大腿外展困难,扶站时双足下垂、内翻、足尖着地足跟不能踩平;走路时踮足剪刀样步态,痉挛症状常在用力,激动时加重,安静入睡时减轻;重者出现肌腱(jjin)孪缩,关节畸形,损害部位在大脑皮层运动区和锥体束。第十五页,共一百四十页。第十六页,共一百四十页。第十七页,共一百四十页。2、手足徐动型约占20%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统,以不随意运动为主要指征,主要表现为不自主、不协调的、不协调的、不规则的、不能控制的、无目的
7、的动作,面部常有怪异表清,反复出现舌尖节律性伸出与缩回动作。紧张兴奋时不自主运动,安静时,入睡(rshu)后消失。第十八页,共一百四十页。第十九页,共一百四十页。3、强直型此型很少见,是针对痉挛型中一组有四肢呈僵硬状态的患儿而言。由于全身肌张力显著,肢体僵硬,活动(hu dng)减少,做被动运动时,其四肢无论屈伸都有抵抗,肌张力呈铅管状或齿轮状,腱反射不亢进,常伴有严重智力低下。第二十页,共一百四十页。第二十一页,共一百四十页。4、共济失调型(少见)5%表现为以平衡功能障碍为主征的病型,表现为小脑症状,步态不稳、摇晃、行走时两足间距加宽,四肢动作(dngzu)不协调,上肢常有意向震颤,指鼻不稳
8、,肌张力 第二十二页,共一百四十页。第二十三页,共一百四十页。5、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呈软瘫状,肌肉松弛无力,自主运动少,肢体被动运动时抵抗力小仰卧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似仰翻的青蛙俯卧位时,头不能主动偏向一侧,易致口鼻堵塞而发生(fshng)窒息第二十四页,共一百四十页。第二十五页,共一百四十页。6、混合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型混合的CP多见混合型有:痉挛型手足(shuz)徐动型,手足(shuz)徐动型失调型,手足(shuz)徐动型痉挛型失调型,失调型痉挛型第二十六页,共一百四十页。按瘫痪部位(bwi)分类1、单瘫:指一个肢体的瘫痪2、双瘫:是四肢瘫的一种类型,指两侧下肢(xizh)重于
9、两侧上肢的瘫痪3、偏瘫:指一侧上、下肢的瘫痪4、三肢瘫:指三个肢体的瘫痪5、四肢瘫:指四肢都发生的瘫痪第二十七页,共一百四十页。第二十八页,共一百四十页。脑瘫的分型及临床(ln chun)表现(2014)痉挛(jn lun)型四肢瘫(spasticquadriplegia)痉挛型双瘫(spasticdiplegia)痉挛型偏瘫(spastichemiplegia)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共济失调型(ataxic)混合型(mixed)第二十九页,共一百四十页。脑瘫的脑部影像学表现(bioxin)1.临床确诊脑瘫患儿的头部CT异常率约在80左右,MRI的异常率在90左右。2.CT和MR
10、I常见有脑部发育畸形性病变:3.常见:各种畸形(如巨脑回)、脑灰质异位、透明隔缺如及透明隔囊肿、结节性硬化等。4.少见:新生儿颅内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no yn)等。5.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脑部缺氧、缺血所致的脑瘫。6.多数病例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相一致,也发现少数病例不相一致。第三十页,共一百四十页。第三十一页,共一百四十页。脑瘫诊断(zhndun)1、在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2、在新生儿期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fnsh)异常。4、常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等障碍。5、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所致
11、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6、其他辅助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如头部CT、MRI、B超、EEG、SPECT、脑血流彩色多谱超声、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等。第三十二页,共一百四十页。脑瘫运动障碍的主要脑瘫运动障碍的主要(zhyo)(zhyo)特点特点1.肌张力(zhngl)异常2.反射异常3.姿势异常4.运动发育落后第三十三页,共一百四十页。脑瘫运动障碍要点(yodin)1、运动发育迟缓:运动发育落后表现在粗大运动和(或)精细运动两方面,CP患儿存在程度不等的运动障碍,所以(suy)可有运动发育迟缓,轻者粗大运动发育尚可,但有精细运动发育障碍者需注意。2、姿势
12、异常:CP患儿异常姿势多种多样,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姿势分静止与活动时两种。静止时姿势异常,如紧张性颈反射姿势,角弓反张姿势、偏瘫姿势等。活动时姿势异常以张力低下型、共济失调型与痉挛型为最明显,如舞蹈样手足徐动,痉挛性偏瘫步态,小脑共济失调步态等。第三十四页,共一百四十页。第三十五页,共一百四十页。3、反射异常包括二部分内容,一是某月龄该消失的反射继续存在,二是反射样式异常。反射样式异常可通过Vojta七项姿势反射(拉起反射,立位或腋下悬垂反射,仰卧位悬垂反射(Landau反射),侧位悬垂反射(Vojta反射),Collis水平反射,倒位悬垂反射(Peiper反射),Colli
13、s垂直反射)来检查,所谓姿势反射指婴儿身体的位置在空间发生变化时,所采取的应答反应及自发动作,每一个婴儿都具有(jyu)一定的姿势反应性,姿势反应性异常必然导致姿势和运动异常,即导致CP。第三十六页,共一百四十页。第三十七页,共一百四十页。第三十八页,共一百四十页。第三十九页,共一百四十页。第四十页,共一百四十页。第四十一页,共一百四十页。4、肌张力异常、肌张力时肌肉松驰无力,易受重力影响而下垂,被动活动时没有抵抗的感觉。、肌张力时肌肉发紧发硬,被动活动时有折刀样或齿轮状抵抗感觉,肌张力时有明显姿势异常,如交叉腿即是双下肢内收肌张力亢进(kngjn)所致。、肌强直是肌张力明显亢进并持续存在,类
14、似抽搐,是重症CP的表现,如去大脑强直。、肌张力不协调指伸肌张力不平衡,往往造成手足徐动。第四十二页,共一百四十页。第二节 评定(pngdng)方法第四十三页,共一百四十页。评定(pngdng)原则1.进行身心全面评定2.重视患儿的能力及潜在功能3.正确判断原发损伤和继发障碍4.判定是否存在癫痫、智力、视觉、听觉、言语障碍等。5.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6.将评定贯穿于康复过程(guchng)的不同阶段。第四十四页,共一百四十页。脑瘫的功能障碍评定脑瘫的功能障碍评定(pngdng)(pngdng)目的:客观准确(zhnqu)地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等,为康复
15、治疗计划的制定打下牢固的科学基础。方法:仪器、徒手注意事项:至少应在治疗前、中、后各进行1次;并根据评定的结果制定、修改康复治疗计划并对康复治疗效果作出客观评价。第四十五页,共一百四十页。评定(pngdng)内容1.身心状况评定:身体、心理2.发育评定:发育商3.智力评定:智商4.运动发育、功能评定:5.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姿势、关节(gunji)活动度评定)6.反射发育评定7.其他评定(语言、ADL)第四十六页,共一百四十页。(一)身体状况评定(pngdng)一般状况(zhungkung)评定心理与精神状态第四十七页,共一百四十页。生长(体格状况)评定生长(体格状况)评定通过对患儿体格发育
16、的评定可以看出患儿比同年龄小儿发育差别的程度和发育滞后的时间,明确是否畸形(jxng),孪缩等情况,包括营养、体重、身高、头围、臂围、胸围及坐高小儿体重估计:出生前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出生后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6*0.7+(月龄6)*0.52岁以上:体重(KG)=年龄*2+8 其个体差异不应超过平均数+-10%,低于15第四十八页,共一百四十页。(二)发育发育(fy)(fy)评定评定baly婴儿婴儿(yng r)(yng r)发育量表、发育量表、DDST、GESELL第四十九页,共一百四十页。Bayley婴儿(yng r)发育量表适用于230个月婴幼儿,包括3个
17、分量表:运动量表:测查大运动和精细动作;智力量表:测查婴儿视觉、听觉对刺激物的反应、手眼协调能力、语言感受和表达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行为记录:24个项目,用于记录婴儿的情绪、合作性、对父母和实验员的反应、兴趣(xngq)和注意的广度等三部分。第五十页,共一百四十页。丹佛发育(fy)筛查量表美国丹佛学者弗兰肯堡与多兹编制,是目前美国托儿所、医疗保健机构对婴幼儿进行检查的常规测验。检查对象:出生6岁的婴幼儿,由104个项目组成,分为四个能区:个人(grn)-社会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发育大运动第五十一页,共一百四十页。DDST的结构(jigu)能区意义项目举例个人与社会行为反映儿童对周围人应答能力和
18、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应答性微笑、开始认生、用杯子喝水、脱外衣、容易与母亲分开、会扣扣子细动作与适应行为反映儿童的精细运动能力和反映儿童对外界事物分析和综合能力视线跟踪、两手在一起、拇指与示指钳小丸、自发乱涂、模仿画垂直线、模仿搭桥语言反映儿童听觉、发声、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对铃声有应答、学样发音、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说出姓名、理解介词、说反义词大运动反映儿童头的控制、坐、爬、站、走、跑、跳、独足站立及身体平衡能力俯卧抬头、翻身、自己坐、独站、倒退走、踢球、独脚跳、脚跟对着脚尖走第五十二页,共一百四十页。发育(fy)筛查v我国常用的发育(fy)筛查量表(1)丹佛发育筛查试验第五十三页,共一百四十页。发
19、育(fy)筛查步骤1.准确(zhnqu)计算患者年龄2.划年龄线3.测查年龄线上项目,向前(左侧)测查,直至3项通过(F);向后测查(右侧),直至3项不通过(P)。无机会记录N.O.,拒绝记R。4.找出某能区有两个或多个项目迟缓(A);某能区有1个项目迟缓,但通过年龄线的项目均失败(B)能 区(Attribute)个人-社会细动作-适应性语言(yyn)大运动F FP PN.O.第五十四页,共一百四十页。丹佛发育筛查测验(cyn)(大运动能区)第五十五页,共一百四十页。第五十六页,共一百四十页。两个(lin)能区(应人和言语能)有两项或更多迟长项目一个能区(动作能)有两个或更多迟长另一个能区(言
20、语能)有一项迟长并在同一能区通过年龄线的项目(xingm)都失败 异常(ychng)第五十七页,共一百四十页。言语(yny)能区有两项迟长物 能 区 有 一 项 迟 长,同 一(tngy)能区中通过年龄线的项目都失败 可疑(ky)第五十八页,共一百四十页。在言语能区有一项迟长,在年龄线上的所有(suyu)项目都通过拒绝项目过多,若误评为失败,则细动作应物能区便当作有一项迟长,年龄线上的项目均不及格;粗动作能区误认为有两项迟长,似评为异常,造成结果失实。因此(ync),无法测定。正常(zhngchng)无法判定 第五十九页,共一百四十页。第六十页,共一百四十页。第六十一页,共一百四十页。第六十二
21、页,共一百四十页。Gessell 发育(fy)量表适用于4周3岁的婴幼儿测试内容:适应性行为、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行为用发育商(DQ)表示(biosh)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程度第六十三页,共一百四十页。发育(fy)筛查v其他(qt)发育筛查绘人试验(shyn)(Drawing a-person Test)50项只能筛查量表第六十四页,共一百四十页。(三)智力(zhl)评定CP者有些智力正常,其中有些是高智能儿,对有些不正常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智力测验、个人既往史、作业评定(pngdng)、现场观察、家长或老师介绍情况等。韦氏智力发育量表(学龄前3-7岁、学龄期6-16岁)、图片词
22、汇测试(3岁3个月-9岁)、瑞文测试(5-75岁)第六十五页,共一百四十页。(四)运动(yndng)发育与运动(yndng)功能评定第六十六页,共一百四十页。运动(yndng)发育评定(1)粗大运动功能: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2)精细运动功能:5M:能伸手抓握物品6M:将一物品从一手倒换到另一手中9-10M:能用拇指和食指去拿一个(y)小纸团1Y左右:没有形成左右利手(2岁才可看出)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0-18月)、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0-7岁)第六十七页,共一百四十页。Peabody量表(PDMS-2)专门测试儿童运动发育的评价量表,用于评测儿童的运动能力(
23、nngl),有相配套的运动训练方案。适用范围:06岁由6个分测验组成:反射、姿势、移动、实物操作、抓握、视觉-运动整合结果以粗大运动商、精细运动商和总运动商表示。第六十八页,共一百四十页。运动功能(gngnng)评定GMFM88(粗大(cd)运动功能)共有88项,内容分为五个能区,每项原始分为3分,总原始分为264分A.卧位与翻身能区:计17项,总原始分为51分。B.坐位能区:计20项,总原始分为60分。C.爬和膝立位能区:计14项,总原始分为42分。D.立位能区:计13项,总原始分为39分。E.行走与跑、跳能区:计24项,总原始分为72分。第六十九页,共一百四十页。GMFM量表功能区分为五个
24、功能区:原始反射的残存(cncn),姿势反射的建立及卧位运动爬与跪位运动坐位运动及平衡反应的建立站立位运动走跑跳及攀爬第七十页,共一百四十页。粗大(cd)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主要测定儿童粗大运动(yndng)功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发生变化的情况,具有正常运动(yndng)功能的儿童在5岁以内能完成所有项目。p脑瘫评定的标准方法脑瘫评定的标准方法p可用于脑瘫的疗效可用于脑瘫的疗效评估评估第七十一页,共一百四十页。评分标准每一项都为4级评分,具体标准如下(rxi):0分:完全不能进行要求的动作1分:可完成动作的一部分,完成动作的10%以下2分:部分完成动作,可完成1动作的0903分:可全部
25、完成第七十二页,共一百四十页。评分(png fn)结果计算方法1.各能去百分比的计算方法各能区百分比=(能区所得总分能区原始分100%2.例如:卧位翻身能区得分为(fn wi)17分,除以该能区的原始分51分,得0.33,再乘以100%,最后得33.3第七十三页,共一百四十页。3.总百分比=每个能区的原始(yunsh)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后再除以5例如:卧位翻身能区得分30分,除以51再乘以 100%为58;坐位能区得分为25分,除以60再乘以100%为41;爬与膝立位能区得 分为8分,除以42再乘以100%为19;立位能区得分为2分,除以39再乘以100%为5;行走与跑、跳能区得
26、分为0分;58+41+19+5+0=123再除以5,总百分比为24.6第七十四页,共一百四十页。测试(csh)要求时间要求完成一次评估要花45-60分钟,如果一次完成测试有困难,可以分成多个部分(b fen)进行,必须在一周内完成。场地要求测试房间要足够大,温度适宜。测试过程要求逐项测试测试时的尝试与指导减少被测试情绪给分要求没有尝试去做的动作均记0分,任何跳过的项目记0分第七十五页,共一百四十页。测试(csh)间隔时间小于1岁的孩子,至少3个月一次,最好每个月一次。1-3岁的孩子,3个月一次。3-6岁的孩子,接受康复治疗(zhlio)者3个月一次,观察者6个月一次。6岁以上的孩子,一年一次。
27、第七十六页,共一百四十页。第七十七页,共一百四十页。第七十八页,共一百四十页。第七十九页,共一百四十页。第八十页,共一百四十页。第八十一页,共一百四十页。第八十二页,共一百四十页。精细(jngx)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适用于03岁脑瘫患儿,量表分为5个方面,45个项目。A.视觉追踪(7项)B.上肢关节活动能力(8项)C.抓握能力(8项)D.操作能力(10项)E.手眼协调(xitio)能力(12项)每项为03分。原始分满分为135分,通过查表可以换算具有等距特性的精细运动能力分值,得分范围0100分第八十三页,共一百四十页。(四)MMT肌力(j l)评定第八十四页,共一百四十页。(四)姿势
28、与肌张力(zhngl)评定姿势评定(pngdng):从前面、侧面、后面分别进行观察 姿势运动模式有无异常:静态(站、坐、卧)、运动(行、跑)第八十五页,共一百四十页。肌张力(zhngl)评定1、静止性肌张力观察判定肌肉状态。触诊了解肌肉硬度。固定肢体近端关节,被动摆动远端关节,观察摆动幅度大小。关节伸展(shnzhn)度的检查。1)硬度 2)摆动度 3)关节(gunji)伸展度 第八十六页,共一百四十页。姿势性肌张力具体方法:利用四肢的各种姿势变化,观察四肢肌张力变化。利用各种平衡反应观察躯干(qgn)肌张力。转动小儿头部,发生姿势改变时观察肌张力变化。第八十七页,共一百四十页。运动性肌张力身
29、体运动时,观察主动(zhdng)肌或拮抗肌之间的肌张力变化。利用主动或被动伸展四肢,检查肌张力的变化。锥体系损伤折刀现象,上肢屈肌明显,下肢伸肌明显。锥体外系损伤铅管样运动,活动时肌张力突然增高。第八十八页,共一百四十页。肌张力异常的姿势(zsh)表现肌张力低下(dxi)蛙位姿势对折姿势第八十九页,共一百四十页。W姿势(zsh)倒U字姿势(zsh)第九十页,共一百四十页。外翻或内翻膝反张第九十一页,共一百四十页。肌张力(zhngl)增高头背屈角弓反张(jio gng-fnzhng)下肢交叉尖足非对称性姿势第九十二页,共一百四十页。改良(giling)Asworth痉挛评定第九十三页,共一百四十
30、页。关节伸展(shnzhn)度评定方法(1)头部侧向转动试验正常时下颌可达肩峰,肌张力高时阻力增大(zn d),下颌难以达肩峰。(2)臂弹回试验使小儿上肢伸展后,突然松手,正常时在伸展上肢时有抵抗,松手后马上恢复原来屈曲位置。第九十四页,共一百四十页。(3)围巾征将小儿手通过前胸拉向对侧肩部,使上臂围绕(wiro)颈部,尽可能向后拉,观察肘关节是否过中线正常:新生儿不过中线,46个月小儿过中线异常:肌张力低手臂像围巾围在脖子上,无间隙肌张力高肘不过中线第九十五页,共一百四十页。第九十六页,共一百四十页。(4)腘窝角小儿仰卧位,屈曲大腿使其紧贴到胸腹部,然后(rnhu)伸直小腿,观察大腿与小腿之
31、间的角度。正常4个月后该角度应大于90度第九十七页,共一百四十页。(5)足背屈角小儿仰卧位,检查者一手固定小腿(xiotu)远端,另一手托住足底向背推,观察足从中立位开始背屈的角度。肌张力增高时背屈角减小,降低时足背屈角增大。正常412个月龄位020度。第九十八页,共一百四十页。(6)足跟耳试验小儿仰卧位,检查者牵拉足部尽量靠向同侧耳(c r)部,骨盆不离开床面,观察足跟与臀部的连线与桌面的角度。正常4个月龄后该角度应为90130度第九十九页,共一百四十页。(7)股角(内收角)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膝部使下肢伸直并缓缓拉向两侧,尽可能达到最大角度,观察两大腿(dtu)之间的角度。肌张力增高时角
32、度减小,降低时角度增大。正常时4个月龄后应大于90度。第一百页,共一百四十页。关节(gunji)伸展度若小儿各关节活动范围大于表中角度,提示肌张力偏低;小于表中正常角度提示肌张力增高(znggo)。足背屈相反,大于6070肌张力增高,小于6070提示肌张力减低。年龄大的患儿可采用Ashworth痉挛评定法。第一百零一页,共一百四十页。(五)反射发育(fy)评定原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延髓和桥脑。原始反射缺如、减弱(jinru)、亢进或残存,都是异常的表现。第一百零二页,共一百四十页。分类(fn li)脊髓水平 一般在妊娠28周至出生后2个月内出现并存在,包括屈肌收缩反射、伸肌伸张反射、交叉性伸展
33、反射、Moro反射、抓握反射等。脑干水平 大部分中脑(zhngno)水平反射在出生时出现并且维持至出生后4个月,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等。第一百零三页,共一百四十页。中脑水平 大部分中脑水平的反应在出生时或出生后46个月出现(chxin)并维持终生,包括各种调整反应。大脑皮质水平 出生后421个月出现并终生存在,皮质束水平的反应,包括保护性伸展反应和各种平衡反应。第一百零四页,共一百四十页。握持反射(fnsh)出生后即出现,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肌张力低下不易引出,脑瘫患儿可持续存在(cnzi),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也可一侧持续存在(cnzi)。(1)
34、检查方法:将手指或其它物品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2)反应:小儿手指屈曲握物。(3)存在时期:04个月第一百零五页,共一百四十页。拥抱(yngbo)反射、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亢进时下肢也出现反应。检查方法:小儿(xio r)呈仰卧位,拉小儿(xio r)双手慢慢抬起,当肩部略微离开桌面(头并未离开桌面)时,突然将手抽出。第一百零六页,共一百四十页。反应:分为两型。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躯干伸直,拇指及示指末节屈曲,呈扇形(shn xn)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态。伸展型:又称不完全型,可见小儿双上肢突然伸
35、直外展,迅速落于床上,小儿有不快感觉,多见3个月以上的婴儿。第一百零七页,共一百四十页。第一百零八页,共一百四十页。放置(fngzh)反应又称跨步反射,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1)检查方法:扶小儿呈立位,将一侧足背抵于桌面边缘。(2)反应:可见(kjin)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缘侧下肢抬到桌面上。(3)存在时期:02个月。第一百零九页,共一百四十页。脑干踏步反射(fnsh)、步行反射(fnsh)u臀位分娩、肌张低下、屈肌张力较高时减弱(jinru);痉挛型脑瘫亢进并延迟消失。(1)检查方法:扶持小儿腋下呈直立位,使其一侧足踩在桌面上,并将重心移到此下肢。(2)反应:负重侧下肢屈曲后伸直(shn z
36、h)、抬起,类似迈步动作。(3)存在时期:03个月。第一百一十页,共一百四十页。侧弯反射(fnsh)、躯干内弯反射(fnsh)u肌张力低下难以引出,肌张力增高可持续(chx)存在。p检查方法: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p反应:婴儿出现躯干(qgn)向刺激侧弯曲。p存在时期:06个月。第一百一十一页,共一百四十页。对称性紧张性迷路反射(fnsh)、前庭脊髓反射(fnsh)头部在空间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肢肌张力的变化。持续存在(cnzi)影响自主抬头的发育。p检查方法: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p反应:俯卧位时身体(shnt)以屈曲
37、姿势为主,头部前屈,臀部凸起。p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仰。p存在时期:04个月。第一百一十二页,共一百四十页。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fnsh)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小儿头于正中位、对称性运动(yndng)、手口眼协调等运动(yndng)发育。p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的头转向一侧。p反应:小儿颜面侧上下肢因伸肌张力增高而伸展,后头(hu tou)侧上下肢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屈曲。p存在时期:04个月。第一百一十三页,共一百四十页。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fnsh)p检查方法:小儿呈俯悬卧位,使头前屈或背屈。p正常反应(fnyng):p头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p头背屈时,上肢伸展,下
38、肢屈曲。p存在时期:48个月。第一百一十四页,共一百四十页。立直反射、矫正反射、调整(tiozhng)反应身体在空间发生(fshng)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功能: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展的基础。中脑(zhngno)水平第一百一十五页,共一百四十页。颈立直反射(fnsh)检查方法(fngf):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头部向一侧转动。反应:小儿的肩部、躯干、骨盆都随头转动的方向而转动。持续:0-6个月第一百一十六页,共一百四十页。躯干(qgn)立直反射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两下肢向一侧回旋成侧卧位。反应:此
39、时小儿头部也随着躯干(qgn)转动,并有头部上抬的动作。第一百一十七页,共一百四十页。躯干(qgn)翻正反射检查方法:如上述方法,使小儿转成侧卧位。反应:小儿主动(zhdng)回到仰卧位的姿势。出现:4-6月消失:18个月第一百一十八页,共一百四十页。迷路(m l)立直反射检查方法:用布蒙住小儿双眼,检查者双手扶住小儿腰部,使小儿身体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倾斜。反应: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儿头部仍能保持直立(zh l)位置。第一百一十九页,共一百四十页。视觉(shju)立直反射检查方法:双手抱起清醒、睁眼的小儿,放于检查者的膝上,然后将小儿身体向前、后、左、右倾斜。反应:无论身体如何(rh)倾斜
40、,小儿头部仍能保持立直位置。第一百二十页,共一百四十页。降落伞反应(fnyng)、保护性伸展反应(fnyng)检查方法:检查者双手托住小儿(xio r)胸腹部,呈俯悬卧位状态,然后将小儿(xio r)头部向前下方俯冲一下。反应:此时小儿迅速伸出双手,稍外展,手指张开,似防止下跌的保护性支撑动作。第一百二十一页,共一百四十页。反射出现(chxin)及消失时间第一百二十二页,共一百四十页。坐位(zu wi)平衡反应前方6个月左右出现,侧方7个月左右出现,后方10个月左右出现,终生存在(cnzi)检查方法:小儿于坐位,检查者用手分别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推动小儿,使其身体倾斜。反应:出现头部和胸部立
41、直反应的同时,分别出现两上肢迅速向前方伸出;倾斜侧上肢立刻向侧方支撑、另一侧上肢有时伸展;两手迅速伸向后方做支撑动作。保持身体的平衡。大脑皮质(d no p zh)平衡反应第一百二十三页,共一百四十页。跪位平衡(pnghng)反应出生后约15个月左右出现,维持一生。检查方法:小儿取跪立位,检查者牵拉小儿的一侧上肢,使之倾斜。反应:头部和胸部出现调整,被牵拉的一侧出现保护反应。对侧上、下肢(xizh)外展,伸展。第一百二十四页,共一百四十页。立位平衡(pnghng)反应前方12个月左右,侧方18个月左右,后方24个月左右出现,终生存在。检查方法:小儿于站立位,检查者用手分别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
42、推动小儿,使其身体倾斜。反应:小儿为了维持平衡(pnghng),出现头部和胸部立直反应以及上肢伸展的同时,分别出现腰部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弯曲以及脚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迈出一步。第一百二十五页,共一百四十页。Vojta姿势(zsh)反射异常Vojta姿势反射指婴儿身体的位置在空间发生变化时,所采取的应答反应及自发(zf)动作.每一个婴儿都具有一定的姿势反应性,姿势反应性异常必然导致姿势和运动异常。Vojta七项姿势反射即牵拉反射、立位悬垂反射、俯卧悬垂反射、侧位悬垂反射、倒位悬垂反射、Collis水平反射、Collis垂直反射。例牵拉反射头颈极度背屈呈角弓反张姿势或5-6月下肢应屈曲而患儿
43、下肢伸直并内旋、交叉、棒状直立,视为异常。第一百二十六页,共一百四十页。1)拉起反射(fnsh)(Vojta-Tr)6W6W内内 7W-3M 4-6M 7-9M 9-12M7W-3M 4-6M 7-9M 9-12M出发姿势:仰卧位,头正中诱发:检查者以拇指伸入婴儿手掌,其余4指握住腕部,将小儿从床上拉起,使躯干与床面呈45角。第一百二十七页,共一百四十页。2)俯卧(f w)位悬垂反射(Vojta-L)0 0-6W 6W 7W-6M 7-8M7W-6M 7-8M 出发姿势(zsh):俯卧位诱发:以手掌支撑婴儿胸部将婴儿水平托起。第一百二十八页,共一百四十页。3)立位悬垂(xun chu)反射(V
44、ojta-Ax)0-3M 0-3M 4-7M 8-12M4-7M 8-12M出发姿势:垂直位或俯卧位诱发:检查者在小儿(xio r)背后,用两手支持腋下将婴儿垂直提起。第一百二十九页,共一百四十页。4)侧位悬垂(xun chu)反射(Vojta-Vo)0-10W 11-20W 4-7M 7-9M 9-10M0-10W 11-20W 4-7M 7-9M 9-10M出发(chf)姿势:侧卧位诱发:用两手支撑婴儿躯干迅速提起并向侧方倾斜于水位。第一百三十页,共一百四十页。6)倒位悬垂(xun chu)反射(Vojta-P)0-6W 0-6W 7W-3M 4-6M 7-12M 9-14M7W-3M 4
45、-6M 7-12M 9-14M出发姿势:5个月前婴儿仰卧位、5个月以后俯卧位。诱发:用两手握住婴儿大腿急速(j s)倒立提起。第一百三十一页,共一百四十页。7)Collis倒位垂直(chuzh)反射(Vojta-Cv)0-6W 0-6W 6-12M6-12M出发姿势:仰卧位诱发(yuf):使婴儿头部向着检查者,握住一侧大腿迅速提起。第一百三十二页,共一百四十页。ZKS ZKS分度分度 VojtaVojta反射异常数目反射异常数目 发生发生CPCP的比率的比率 极轻度极轻度1-31-37%7%轻度轻度4-54-522%22%中度中度6-76-780%80%重度重度7+7+肌张力异常肌张力异常10
46、0%100%ZKS分度与Vjta姿势反射异常数目及CP发生率间的关系(gun x)比较第一百三十三页,共一百四十页。其他:ADL、语言(yyn)评定ADL进食(jnsh)更衣个人卫生(洗漱)入厕移动社会交往第一百三十四页,共一百四十页。言语功能(gngnng)评定语言障碍是脑瘫常见合并症之一,不利于患儿的交流、交往和社会心理发展。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正确评定十分困难,语言和言语康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也缺乏统一标准。1.发音障碍:患者头部变化多,有些不能控制呼吸,发声困难2.构音障碍:多由于发音器官痉挛及言语中枢受损引起3.语言发音迟缓(chhun):主要为智力迟缓(chhun)所致4.口吃等第一百
47、三十五页,共一百四十页。脑性瘫痪(tnhun)的康复治疗原则原则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婴幼儿大脑发育快、代偿和可塑性强综合康复根据年龄特点(tdin),选择不同康复目标和康复策略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第一百三十六页,共一百四十页。康复(kngf)治疗方法(1)运动疗法(2)作业疗法(3)言语治疗(4)物理因子疗法;(5)药物治疗(6)传统医学康复(kngf)疗法(7)手术治疗(8)辅助器具及矫形器(9)小儿脑瘫的心理康复(10)小儿脑瘫的教育康复(11)小儿脑瘫的社区康复(12)小儿脑瘫的社会康复第一百三十七页,共一百四十页。结结 论论脑瘫的评定方法(fngf)和工具很多,评定的内容
48、也很细致全面,但也有较多的重复交叉。至今,还没有找到一套国际公认的权威性的科学的评估模式。对目前已有的评估工具和方法的运用,各个机构用法不一,缺乏全面综合协作,因此科学合理的评估模式的研究应成为今后脑瘫儿童功能评定的研究重点。第一百三十八页,共一百四十页。思考题1、简述脑瘫的定义及发病原因。2、脑瘫的临床分型及各型的特点。3、脑瘫的评定内容有哪些?4、简答脑瘫三要素和诊断(zhndun)要点。第一百三十九页,共一百四十页。内容(nirng)总结脑性瘫痪。3、窒息:阿氏评分6分,窒息时间10分有诊断意义。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型混合的CP。5、四肢瘫:指四肢都发生的瘫痪。正常:新生儿不过中线,46个月小儿过中线。肌张力增高时背屈角减小,降低时足背屈角增大。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fnsh)。反应:此时小儿头部也随着躯干转动,并有头部上抬的动作。3.语言发音迟缓:主要为智力迟缓所致。4、简答脑瘫三要素和诊断要点第一百四十页,共一百四十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