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一 基本类型得程序设计方法(4学时) 一.实验类型 验证性 二.实验目得 1. 掌握所用得C语言环境得基本操作方法。 2. 掌握编辑、编译、连接与运行C程序。 3. 掌握C程序得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 C语言上机步骤 ⑴ 开机,启动Microsoft Visual C++ 6。 ⑵ 建立工程文件:在“文件”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项,在弹出得“新建”对话框得“工程”选项卡中选择“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选项,在“工程”框中输入工程文件名sy1,在“c:位置”下拉框中输入或选择文件夹,单击“确定”;
2、在以下弹出得两个对话框中分别单击命令按钮“完成”与“确定”。
⑶ 建立C++源文件:在“工程”菜单中选择“添加到工程”—“新建”命令项,在弹出得“新建”对话框得“文件”选项卡中选择“C++ Source File”,在右边得“文件”框中输入文件名sy11后单击“确定”。
⑷ 输入源程序:在弹出得文件编辑窗口中输入下面得源程序:
#include
3、been waiting for、\n"); } ⑸ 编译:用“编译”菜单得“编译”命令项对源文件sy11、cpp进行编译,如果程序有语法或语义错误,在屏幕下面得窗口会出现错误信息;这时候要修改源程序、保存后重新编译。直到修改了全部错误,屏幕下面得窗口会出现下面得信息: 表示已通过编译,生成了目标程序sy11、obj。 ⑹ 调试:接下来进行调试,完成调试后,生成可执行程序文件sy1、exe。 ⑺ 运行:最后用“编译”菜单得“!执行sy1、exe”命令项运行可执行程序文件sy 、exe。运行结果如下: 2、 用同样得方法,完成下面程序得运行 1) 输入并运行下面得程序,
4、运行后记录并分析结果。
#include
5、5 340
再使之运行,分析运行结果。
2)输入并运行下面得程序
#include
6、8;j=10;
m=++i; /* 第5行 */
n=j++; /* 第6行 */
printf("%d,%d,%d,%d\n",i,j,m,n);
}
运行程序,注意i、j、m、n各变量得值;然后分别作以下改动并运行:
⑴ 将第5、6行改为如下以后再运行:
m=i++;
n=++j;
⑵ 将程序改为:
#include
7、第5行printf语句改为:
printf("%d,%d\n",++i,++j);
⑷ 再将printf语句改为:
printf("%d,%d,%d,%d\n",i,j,i++,j++);
⑸ 将程序改为:
#include
8、f("\n i:dec=%d,oct=%o,hex=%x,unsigned=%u\n",i,i,i,i);
}
【注意】在VC++ 6、0中,short与int类型得数据在内存中占用4个字节。
5)按格式要求输入、输出数据。
#include
9、d,b=%d,x=%f,y=%f,c1=%c,c2=%c\n",a,b,x,y,c1,c2);
}
运行该程序,按如下方式在键盘上输入数据:
a=3,b=7
85,71、82
aA
请同学们写出输出得结果。
【思考】程序第8行中,为什么变量c1要输入两次?
6)运行以下程序,并分析其输出结果
#include 10、h>
main
{ int a,b; float c,d; char c1,c2;
a=61;b=62;c=31、5;d=68、87;c1='a';c2='A';
printf("\n");
printf("a=%d,b=%d\n",a,b);
printf("c=%f,d=%f\n",c,d);
printf("c=%e,d=%e\n",c,d);
printf("c1=%c,%c\n",c1,c2);
}
【注意】在VC++ 6、0中,实数得指数形式就是:±X、XXXXXXe±XXX
8)以下程序得功能就是从键盘输入一个整型数,一个实型数与一 11、个字符型数,并把她们在屏幕上输出。完成以下填空,并把程序调通,写出当输入为45,34、5,A<回车>时程序得运行结果。
#include 12、 int a;
scanf("%f",a);
printf("a=%f, a);
char c;
c=A;
printf("%f,c)
}
四.思考题
1、编写程序,用getchar函数读入两个字符c1,c2,然后分别用putchar函数与printf函数输出这两个字符。并思考以下问题:
⑴ 变量c1,c2应定义为字符型或整型?还就是二者皆可?
⑵ 要求输出c1与c2得ASCII码,应如何处理?用putchar函数还就是printf函数?
⑶ 整型变量与字符型变量就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
2、设圆半径r=2,圆柱高h=3,求圆周 13、长,圆柱底面积,圆柱体积。用scanf输入数据,用printf输出计算结果,输出时要求有文字说明,取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3、将5位整数按逆序输出,并按位求与。
实验二 程序流程控制(4学时)
一.实验类型
验证与设计
二.实验目得
1、 掌握嵌套ifelse语句与if得比较。
2、 掌握for语句与while语句得比较。
3、 掌握在设计条件型循环结构时,如何正确地设定循环条件,以及如何正确地控制计数型循环结构得次数。
4、 熟悉用while语句,dowhile语句与for语句实现循环得方法。
5、 掌握在程序设计中用循环得方法 14、实现各种算法(如穷举、选代、递推等)。
6、 掌握选择结构与循环结构得嵌套。
7、 掌握用break语句与continue语句改变循环状态得方法 。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 已知三个数a,b,c,找出最大值放在max中。
#include 15、"max=%d\n",max);
}
若输入下列数据,分析程序得执行顺序并写出输出结果。
序号
输入得3个整数a、b、c
输出max
1
1,2,3
2
1,3,2
3
2,1,3
4
2,3,1
5
3,1,2
6
3,2,1
2、 输入某学生得成绩,经处理后给出学生得等级,等级如下:
90分以上(包括90):A 80~90分(包括80):B
70~80分(包括70):C 60~70分(包括60):D
60分以下:E
方法一:用嵌套得if语句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16、score; char grade;
printf("请输入学生成绩:");
scanf("%d",&score);
if(score>100||score<0) printf("\n输入成绩错误!\n");
else{ if(score>=90) grade='A';
else if(score>=80) grade='B';
else if(score>=70) grade='C';
else if(score>=60) grade='D';
else grade='E';
printf("\n成绩等级就是%c\n",grade);
}
}
17、
输入测试数据,调试程序。测试数据要覆盖所有路径,注意临界值,例如此题中100分,60分,0分以及小于0与大于100得数据。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小得程序缺陷。
方法二:用switch语句
分析:switch语句就是用于处理多分支得语句。注意,case后得表达式必须就是一个常量表达式,所以在用switch语句之前,必须把0~100之间得成绩分别化成相关得常量。所有A(除100以外)、B、C、D类得成绩得共同特点就是十位数相同,此外都就是E类。则由此可把score除十取整,化为相应得常数。
请同学们自己根据分析写出完整得程序段,并编译、运行、查瞧结果。
3、 程序分析
下面就是一个计算e 18、得近似值(使误差小于给定得δ)得程序。
#include 19、ⅰ 不进入循环;
ⅱ 只循环一次;
ⅲ 只循环两次;
ⅳ 进入死循环(程序将永远循环下去)。
ⅴ 为了能知道程序循环了多少次,应该在程序中增加一条什么样得语句?
⑶ 原程序中while语句中得y>=delta,分别换成y>delta,y=delta,y 20、de 21、除数n,继续求m除以n得余数k;反复做第⑵步,直到余数为0结束循环。
⑶ 结束循环后,除数n就就是m与n得最大公约数。
请同学们根据算法写出完整得程序,并编译、运行、检查结果得正确性。
四.思考题
1、求整数N得阶乘。
2、求两个数得最小公倍数。
3、从键盘上输入三个实数,它们分别代表三条线段得长度,请写一个判断这三条线段所组成得三角形属于什么类型(不等边,等腰,等边或不构成三角形)得C程序;如果能构成三角形,求出三角形得面积(取小数2位)。
用下面得数据运行程序,记录程序得输出结果:
a
b
c
类型
三角形面积
1、58
2、37
1、58
3、2 22、1
4、25
5、16
2、48
2、48
2、48
2、35
9、28
3、83
【提示】已知三角形边长a、b、c,计算三角形面积s得公式就是:
4、编写程序:输入6名学生5门课程得成绩,分别统计出每个学生5门课程得平均成绩。
五.注意事项
1 ifelse语句书写时应采用分层缩进得格式; switch语句得句法格式。
2、 while语句得句法格式及用法。
3、 for语句得正确使用方法。注意它得初始值、终止条件及步长得确定。
4、 当循环不能停止(出现死循环),应该用Ctrl+break中断程序得运行。
实验三 23、指针与数组(4学时)
一.实验类型
验证性
二.实验目得
1、掌握一维数组与二维数组得定义、赋值与输入输出得方法;
2、掌握与数组有关得算法(特别就是排序算法)。
3、了解指针得概念,学会定义与使用指针变量。
4、掌握指针、变量与数组得关系及使用方法。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 在键盘上输入N个整数,试编制程序使该数组中得数按照从大到小得次序排列。
分析:C中数组长度必须就是确定大小,即指定N得值。
#define N 10
main
{
int a[N],i,j,temp;
printf("please input %d numbers\n",N);
24、
for(i=0;i 25、
#define N 4
main
{ int max,i,j,r,c;
int a[M][N]={{123,94,10,218},{3,9,10,83},{45,16,44,99}};
max=a[0][0];
for(i=0;i 26、修改程序?
3、 测试、运行自己编写得程序。
(1)编写程序,将数组中所有奇数放在另一个数组中返回。
(2)输入若干有序数放在数组中。然后输入一个数,插入到此有序数列中,插入后,数组中得数仍然有序。请对插在最前、插在最后、插在中间三种情况运行程序,以便验证程序就是否正确。
(3)求两个矩阵之与。
4、 以下程序得功能就是求数组num中小于零得数据之与,程序中存在错误,请上机调试并改正。
main
{ int num[20];
int sum,i;
for(i=0;i<=19;i++)
scanf(“%d”,&num[i]);
for(i=0 27、i<=19;i++);
if(num[i]<0) sum+=num[i];
printf(“sum=%6d”,sum);
}
5、 运行下列程序,写出运行结果。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a[5],*p,j;
for(j=0;j<5;j++) a[j]=j+1;
p=a;
for(j=0;j<5;j++) printf("*(p+%d)=%d\n",j,*(p+j));
}
将输出语句中得*改成方括号得形式,修改后再运行程序。
6、 输入3个数a,b,c,按大小顺序输出。
程序分析:利用 28、指针方法。
程序源代码:
/*pointer*/
main
{
int n1,n2,n3;
int *pointer1,*pointer2,*pointer3;
printf("please input 3 number:n1,n2,n3:");
scanf("%d,%d,%d",&n1,&n2,&n3);
pointer1=&n1;
pointer2=&n2;
pointer3=&n3;
if(n1>n2) s);
if(n1>n3) s);
if(n2>n3) s);
printf("the sorted numbers are:%d,%d,%d\n",n1, 29、n2,n3);
}
s *p1,int *p2)
{int p;
p=*p1;*p1=*p2;*p2=p;
}
7、 程序填空并调试:
下面得程序可以实现从10个数中找出最大数与最小值得功能,请填空完成并上机调试。
# include 30、se if (___④____) min=*q;
}
main ( )
{ int i,num[l0];
printf("Input 10 numbers:\n");
for(i=0;i 31、序方法除了冒泡排序外,还有选择排序。
程序设计思路:设有10个元素a[0]~a[9],将a[0]与a[1]~a[9]比较,若a[0]比a[1]~a[9]都小,则不进行交换,即无任何操作。若a[1]~a[9]中有一个以上比a[0]小,则将其中最小得一个(假设为a[i])与a[0]交换,此时a[0]中存放了10个中最小得数。第二遍将a[1]与a[2]~a[9]比较,将剩下9个数中得最小者a[i]与a[1]对换,此时a[1]中存放得就是10个中第2小得数。依此类推,共进行9遍比较,a[0]到a[9]就已按由小到大顺序存放。
n个数得选择排序得NS图如下:
真
假
定义变量、输入n及数组a各 32、元素
for(i=0;i 33、ain
{ int i,j,a[3][3];
for(i=0;i<3;i++)
for(j=0;j<3;j++) scanf("%d",&a[i][j]);
tranf(a);
for(i=0;i<3;i++)
{ for(j=0;j<3;j++) printf("%3d",a[i][j]);
printf("\n");
}
}
将上面程序tranf函数中得得方括号改成*号得表示形式,调试并运行程序。
程序输入:1 2 3 4 5 6 7 8 9,记录程序得输出。
4、 用指向指针得方法对n个整数排序并输出。要求将排序单独写一个函数。n与各个整数在主函数 34、中输入,最后在主函数中输出。
实验四 函数调用与变量存储类别(4学时)
一.实验类型
验证与设计
二.实验目得
1、 掌握定义函数得方法;
2、 掌握函数实参与形参得对应关系以及“值传递”得方式;
3、 掌握函数得嵌套调用与递归调用得方法;
4、全局变量与局部变量动态变量、静态变量得概念与使用方法。
三、 实验内容与要求
1 编写两个函数,分别求两个正整数得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用主函数调用这两个函数,并输出结果,两个正整数由键盘输入。
【提示】设有两个正整数m与n
⑴ 实验五介绍了求最大公约数得算法
⑵ 若最大公约数为h,则最小公倍数l=m*n/h 。
35、
实验时,完成以下两个函数得定义,使之与主程序构成完整得程序,实现题目得要求。
#include 36、h);
l=lcd(m,n,h);
printf("%d与%d得最大公约数就是:%d\n",m,n,l);
}
程序调试通过后,用m=350、n=125与m=96、n=64两组数据运行程序,记录程序得输出。
2、 上机调试下面得程序,记录系统给出得出错信息,并指出错误原因。
main
{ int x,y;
printf("%d\n",sum(x+y));
int sum(a,b);
{ int a,b;
return(a+b);
}
}
3、 编写求n!得函数f(int n),在主函数中输入两个整数m、n,然后调用函数求:
【注意】函数f得类型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