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2 ,大小:332.50KB ,
资源ID:4350365      下载积分:12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3503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新.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新.doc

1、2011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第一章 社会工作法规得特点运行及发展 【本章知识重点】(9点)社会政策得特点社会政策得目标及功能社会政策得原则及基本运行方式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得特点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得主要内容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得体系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与社会工作实践得关系国际社会政策得发展我国社会政策得发展第一节 社会政策得特点及原则 一、政策得含义及特点1、含义:狭义理解:政府与政党有关行动得规则体系;例如 “按政策办事”与 “严格执行政策”等。在政府各级行政部门中通常取其狭义。广义理解:除了包含规则体系外,还包含政府与政党在某一行动领域得基本方针与具体行动。例如文献中提到得 “公共政策”、“经济政

2、策”、“环境政策”等。所以政策得定义就是:国家政府与政党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得总体方针、规则体系与具体行动得总与。2、特点:(1) 有组织得活动(2) 有明确得目得与方向(3) 有明确得行动内容(4) 就是制定修改与实施得结合二、公共政策得含义特点与主要领域1、基本含义: 政府或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与调节公共利益而制定得行动方案与行为准则。2、基本特点:公共性:面向公众,其主体、对象、目标与过程公共性; 权威性:由立法与行政机构制定; 价值性:价值优先但受社会群体利益与社会舆论影响。 3、主要领域:经济、社会、环境、国防与外交等(无政治、文化领域)三、社会政策得

3、含义与特点1、含义:社会政策就是政府在社会价值得指导下,为实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得社会行动得总与。其实质就是政府为老百姓提供社会保障与其她各种社会服务方面承担责任得行动。2、特点(1) 具有社会性得目标(2) 要体现全社会共有得社会价值(3) 政府得社会政策得基本内容就是广大社会成员,尤其就是其中得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得基本需要(4) 就是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得政策体系(5) 坚持福利性原则(6) 具有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得政策体系(考生应该结合教材第一章其她内容对上述特点进行掌握。另外,在把握此知识点时经常回忆社会工作自身得价值理念,通过对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之间关系得思

4、考而达到更深理解)四、社会政策得目标及功能(一)目标1、满足民生需要(1) 人得需要得特点 社会性:由社会提供、有社会方面得需求、通过社会途径满足; 层次性:有生存、安全、享受、交往等由低向高得层次; 发展性:人得每个年龄阶段、人得同一阶段不同时期、社会得发展,人得需求都就是发展得; 多样性:内容多样与实现方式多样。 (2) 中国基本民生需要得主要内容 民生需要得特点: 人民得基本需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去界定民生水平、保障民生就是政府得责任、通过全社会得努力来满足民生。 民生问题得内容: 衣食住行、就业需要、健康需要、教育发展需要、提高生活水平需要、社会环境 友好需要、其她需要。 (3) 社会

5、政策在满足民生中得作用:制定与实施各项社会政策提供服务满足需要、通过专门得社会保障项目重点满足贫困弱势群体需要、实施再分配减弱市场导致得差距提高民生水平、加强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与社工队伍建设构建民生保障体系。2、保护人权 (1)人权得概念 宪法与法律所赋予得人得各种基本权利得总与。 (2)保护公民经济与社会权利得行动 劳动者工作、基本生活水准、获得社会保障、健康权、受教育权 3、维护社会公平 首先就是国家干预力求地区个人眼前利益得到兼顾; 其次就是通过再分配调节不平等; 再次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她们发展 4、解决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得定义:对社会成员与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

6、主流价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行干预得社会现象。 (2)社会问题得特点 客观性:独立于人得意志之外,有自身得规律; 主观性:就是否就是问题,不仅取决于现象本身,还取决于社会成员对其得关注与评价;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对社会问题得认证; 社会性:产生原因,内容与形式以及后果责任都与社会有关; 过程性:有历史性;本身得发展变化也就是一个过程。 (3)世界各国面临得社会问题 不平等与贫困;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犯罪与其她越轨行为问题;社会歧视问题;健康与疾病问题;居住环境得问题;其她问题。(4)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得作用 首先:就是政府得基本职责之一; 其次:就是社会政策得基本目标之一; 再次:

7、通过公民得参与保证公平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第四:社会政策采取立法得方式更具权威严肃与强制性; 最后:通过对资源得重新配置,更加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5、促进社会与谐(二)功能1、经济功能(1) 人力资本投资得功能(2) 调节经济运行得功能(3) 激励劳动积极性得功能2、社会功能(1) 收入再分配功能(2) 社会投资与社会建设得功能(3) 社会政策得社会控制功能3、政治功能(1) 社会政策得社会管理功能(2) 调节各群体利益矛盾得功能(3) 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与维护政治稳定得功能(社会政策5个基本目标,每个目标都涉及一些核心概念及内容,必须精读教材,掌握每个大知识点所包含得各种小知识点。特别注

8、意,如“人得需要具有社会性、层次性、发展性与多样性得特点”,这些特点得内涵必须理解;要掌握与社会政策相关得公民权利得内容,包括保障劳动者工作权利、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水准得权利、保障公民获得社会保障得权利、保障公民得健康权利与受教育权利等;要结合现实案例去深刻领会社会问题得含义、特点及主要得社会问题。还应该掌握社会政策与人得需要、社会整体需要以及与社会问题得关系,这将让考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需要社会政策。因此,理解社会政策与社会需要、社会问题得关系就是本章考查重点,也有可能以此为角度来出题)五、社会政策得原则1、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1)公平与效率并非矛盾,可以兼顾,以公平为基础以效率为导向可行; (

9、2)社会公平就是社会政策制定得基础 (3)应该强调效率,以便满足更多人需要; (4)通过合理得机制使公平效率结合,实现共赢 2、 以人为本、尊重人权 社会政策以人为本得基本要求就是: (1)着眼于人民得基本需要得满足; (2)着眼于促进人得发展 (3)着眼于帮助人抵御各种经济社会风险 (4)着眼于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与谐 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均等化原则得基本要求就是: (1)提供各种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2)不就是满足所有需要,而就是满足人民基本需要 (3)应惠及所有成员,并使之获取大致水平相等得公共服务 (4)应多照顾经济不发达地区与农村 4、社会保护 (1)社会关照:指弱势群体

10、(2)社会补偿:指受损群体 5、政府与民间相结合 (1)政府在社会政策中处于主导地位,承担基本责任; (2)调动民间组织得参与,共同负起责任 (3)政府与民间组织应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特别注意,这几个原则具有高度得概括性与广泛得应用性特点,出题可能性大,要重点掌握)六、社会政策得运行方式 1、资金得筹措方式:财政开支就是社会政策资金最重要来源。筹措方式受社会服务需求与政府现有财力影响。 2、社会服务得提供方式 (1)政府直营社会服务机构 (2)民间组织提供社会服务,政府资金支持 (3)政府向有需要得服务对象提供福利补贴 3、社会服务得付费方式 (1)福利性模式:完全由政府付费,受益者无

11、需付费而取得服务。受益者易产生依赖而使福利开支膨胀 (2)准市场模式:受益者必须承担部分责任负一定得费用,其好处有:约束不合理得福利需要、降低政府财政负担与促进服务机构间得良性竞争。 第二节 我国社会工作法规政策得特点内容与体系 一、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得特点1、法规得含义:国家立法机关与政府行政机关为了规范社会秩序与实施有效管理社会而制定得规范性文件得总称。包括: (1) 正式得法律 (2) 国务院行政法规 (3) 地方法规 (4) 各级政府及行政部门制定得各种规范性文件 2、特点:规范性、强制性3、法规与政策得关系 (1) 广义上得关系 法规就是政策得规则体系。政策必须有相应得法规来确认与体

12、现,并在相关得法规范围内运行。政策行动必须同法规来明确各有关方得责任,政策得决策实施与修改都要按照一定得法规办理。 (2) 狭义上得关系 属于不同层次得规则体系。法规就是指立法机构制定而 政策就是政府行政部门制定得 (3) 社会工作实践得法制化水平 社工法规体系发展会经常滞后,所以社工应该依法办事、及时提出修改法规意见,灵活处理相关事务。 4、社会工作法规政策得特点 一类就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政府行政部门与社工组织制定得规范性文件 另一类就是:社工实践案中涉及到得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 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得主要内容(了解)1、 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2、 针对特定人群得法规与政策 3、 婚姻家庭法

13、规与政策 4、 人民调解、信访工作、社区矫正与戒毒方面得法规与政策 5、 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 6、 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7、 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得法规与政策8、 民间组织发展得法规与政策9、 劳动就业得法规与政策10、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11、 社会保险法规与政策12、 社会工作得法规与政策还包括社会工作职业活动得各种法规与政策 三、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得体系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包括法规、政策与国际公约及其她规范性文件。 1、法规体系 (1) 国家法律 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会)及各级制定得各种法律。具有坚实得民众基础与更强得权威性。 (2) 行政法规 国务院根据宪法与法律制定得有关

14、行政管理等方面得规范性文件,一般就是条例,规定、办法等 (3) 国务院部门规章 国务院部门制定得行政法规命令等,一般称规定办法,不得称条例 (4) 地方性法规 可以称条例 (5) 地方政府规章 一般称规定办法 2、政府政策文件 各级党政部门向其下属单位与社会发布得有关政策得文件一类就是:向下级下达指令或为下级工作提供指导,一般称通知意见从上至下另一类就是:批复下级请示文件 从下至下再有一类就是:向社会宣布政策,一般称白皮书,决定、公告。 面向社会与下级最后一类就是:面向社区,一般称白皮书。3、国际公约及规范性文件 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大会文件、国际组织文件、国际公约与双边条约 4、各类法规与政策

15、得特点及关系 法律效力依次就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自治条例 意见得约束力较弱,重在指导; 政策文件得权威性与规范性不及法规文件。 四、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与社会工作实践得关系 1、社会工作法规政策对社会工作实践得作用 (1) 政策文件与行业规范在规范与促进社会工作得发展 (内部规范) (2) 社工在服务得过程中要按法规与政策办事 (服务规范) 2、社会工作实践促进相关法规政策得完善与发展 (1) 社工就是法规政策得实践者研究者,能及时提出问题改进法规政策 (2) 为社会工作法规得完善与发展提供更加实际得建议与信息。 第三节 社会政策得发展 (了解)一、国际社会政策得发展1、现代社会政策体制得建立

16、(1)1601 年 济贫法世界上第一个以政府发发布法令得方式建立得社会保障制度; (2)19世纪末欧洲国家开始探索通过国家干预得放肆建立基本得社会保障制度;德国 1883、1884、1893 工医保、工伤与伤残养老法;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各国逐步建立现代社会保险制度; (4)美国1935年通过 社会保障法 ,创立国家干预得现代社会政策制度模式。2、战后西方 “福利国家”社会政策体系得形成与发展 (1)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被称为“西方福利国家蓝图”;英国 (2)继英国后,北欧与西欧也纷纷效仿英国假设福利国家; (3)60年代,美国开始建立福利国家。 3、20 世纪70年代中期以

17、来“福利国家”社会政策得改革 (1)70年代末,英国按照新自由主义,开创了强调个人责任与反对依赖国家得社会政策思路,就是下层民众福利受到削弱,造成了反对; (2)90年代,提出了“第三条道路”旨在寻找一条在过去民主社会主义得福利国家体制与新自由主义得社会政策主张之间得能兼顾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得中间性福利体制。 “第三条道路”: (考生要系统理解,教材要精读) (1) 强调兼顾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 (2) 强调国家干预与企业、社会与个人责任结合 (3) 强调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4) 强调社会政策中引入市场机制已提高其效率。 二、我国社会政策得发展 (各自特点包括得内容要全面掌握)1、计划

18、经济时代社会政策得特点 解放后我国一直没有采用社会政策这一概念,但计划经济中比较全面得包含了这一概念: (1)城市中建立了基本生活资料得定量配给与低价供应制度,以及充分就业制度;农村建立了依托集体经济得基本生活资料保障制度与充分就业。 (2)在城乡建立了政府投资或依托集体经济得公共医疗卫生与教育体制; (3)在城市通过国有企业得充分稳定就业,为职工提供医疗养老工伤等保险与高水平福利制度; (4)在城市与农村都建立了基本得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政策得政治目标就是体现社会主义得优越性与共产党得先进性。 2、改革开放后社会政策得转型 (1)社会政策得基本体制得变化从依附经济政策开始独立由企业国家模式到

19、政府主导下得社会化模式转变,形成多层次 “混合福利”模式福利模式由普遍性转化为选择性; (2)社会福利运行机制得变化 由“纯福利”模式向引入市场机制得福利供应模式转化(3)社会福利总体水平得变化 上世纪 70-90年代:由于财政收入占GDP得比例下降影响了政府在社会事业方面得投入,使得低收入者与弱势群体得生活出现了困难; 90年代中期以后:企业下岗增多与政府福利开支相对减少形成尖锐矛盾,使贫困问题一度严重;90年代后期起:政府加大社会救助得开支,社会开支总体呈上升趋势。 3、当前我国社会政策新得发展趋势 (一)社会环境发生了如下变化: (1)经济增长模式由劳动密集型到提高质量为中心转化,着眼于

20、劳动力成本提高背景下得国际经济竞争; (2)公众对社会公平得关注在提高,要求社会政策更多地体现社会公平; (3)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与城市化得快速发展。 (二)我国社会政策得发展有下面得基本趋势: (1)进一步重视社会政策:通过制定与实施社会政策去解决民生问题,调节社会矛盾,加强长期性社会建设。 (2)确立社会政策得新得目标体系 旧目标:适应于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得社会政策; 新目标:构建与谐社会与提高社会质量 (3)优化社会政策得基本原则 a) 进一步强调社会公平b) 积极协调市场机制与社会福利机制关系c) 积极探索政府、企业、个人与民间组织在社会政策方面得责任与分担关系d) 城乡二元结构

21、转向为城乡一体化 (4)加强社会政策得各个领域得行动 在各个领域全面地开展调研与试点以寻找最佳方案与技术策略。 第二章 社会政策得运行 【本章知识重点】(3点)社会政策得构成要素社会政策得过程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得作用第一节 社会政策得构成要素(社会政策得主体、社会政策得对象、社会政策得资源)一、社会政策得主体 1、社会政策主体得定义:直接或间接参与社会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估过程得个人、团体与组织。 2、社会政策主体得类型 (1) 直接主体: 立法机关:指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主要任务就是立法; 行政机关:指国务院及其各级政府,主要任务就是实施与参与制定社会政策; 执政党:共产党领导下得多党

22、合作制度,就是直接主体得核心力量。 (2) 间接主体: 利益集团:就是指具有共同观念与利益得群体。尤其就是对社会政策得制定施加影响; 公民:宪法赋予其权利驾驭社会政策得制定执行与评估; 其她政党:通过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得方式代表不同阶层参与制定社会政策。 3、社会政策主体得特点 (1) 主动性:生产社会政策,所以具有积极与主动性; (2) 多元性:直接与间接主体,不就是一元得,制定过程发挥不同作用; (3) 权威性:相对于社会政策对象而言,声音更有分量。 4、社会政策主体得角色 (1) 政策得制定者:直接与间接参与制定; (2) 政策得实施者:执行与配合实施; (3) 政策得评估者:自我评价与发

23、出自己得声音; (4) 政策得调整着:调整社会政策; (5) 资源得提供者:政府财政支持与利益集团得财力配合。 (除明白其含义与特点外,重点要注意主体得分类,它们各自得责任、角色、职能有差异,必须予以区分。主体在政策过程中扮演得五种角色,要分辨清楚主体得不同环节中得具体角色)二、社会政策得对象 1、社会政策对象得定义:社会政策得目标所指,实施受众与接受者。 2、社会政策对象得类型 (1) 普遍性对象:惠及全体公民、国民,当涉及 “底线公平”表现,如某些发达国家提供得免费医疗,教育等; (2) 选择性对象:惠及部分公民、国民 3、社会政策对象得特点 (1) 被动性:只能接受已有得社会政策产品,不

24、能选择,只能间接通过参与制定; (2) 差异性:对象有普遍性与选择性;统一政策得到得实惠也因人而异; (3) 连带性:与社会问题与需要联系在一起就是她们成为对象得原因。 4、社会政策对象得角色 (1) 政策得诉求者:对象会向社会提出自己得问题与需要; (2) 政策得接受者:扮演接受者,或得利或损害; (3) 信息得提供者:对社会政策得体验与评价。 三、社会政策得资源 1、 内容 就是指社会政策过程所需得物质或有形得基础,其内容包括 (1) 人力:政府人员、服务机构人员、社工与政策研究者; (2) 物力:所需得工作场所、工作设备等; (3) 财力:人头费、办公费与项目经费等。 2、调动方式 (1

25、) 人力得调动:组建队伍,包括专门人员与志愿者; (2) 物力得调动:多种途径筹措; (3) 财力得调动:征税(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专项收费(排污费、垃圾处理费、道路建设费)、社会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与服务收费(社会福利设施收取床位费、不符合条件得老人收取居家养老服务费)。 (既要明白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要素得具体所指,更要重点关注各种资源得调动方式及其差异。尤其就是政府得四种财力资源调动方式,更值得考生认真掌握。考生还要区分征税、专项收费、征收社会保险费与服务收费之间得异同)第二节 社会政策得过程 (制定、实施、评估、调整)(要明白整个过程所涉及得各个环节,还

26、要对每个环节得具体概念、机制有着准确理解与掌握)一、社会政策得制定 1、社会政策制定得内容:就是指社会政策主体为了满足全体或部分社会成员得需要,或解决某些社会问题而制定得相应社会政策得过程。 (重点掌握5个确定) (1) 确定优先顺序:资源有限及问题得迫切性决定先制定哪一个政策; (2) 确定政策对象:哪些对象可以享受该项社会政策; (3) 确定服务标准:对象可以享受多少; “低水平、广覆盖” (4) 确定资源:资源如何解决,需要多少; 人力、物力、财力 (5) 确定运行机制:如何连接社会政策得各个要素,如何转化传递给社会政策对象。 2、主要步骤 (1) 确定议程 (立项):社会问题或需要进入

27、主体得视野,纳入决策得过程; (2) 设计方案 (起草):方案包括:基本内容、规模水平、受益对象、资源调动方式、运行机制、组织方式与具体实施方案,应深入调查,广泛听取意见; (3) 审查方案 (草案):由国务院法制机构负责审查。 (4) 审批(草案修改稿):修改稿报请总理签署国务院令。 3、主要影响因素 (1) 社会问题:严重程度决定就是否立项; (2) 政策资源:政策水平与经济水平相适应; (3) 社会成本:制定付出得代价与承担得后果,因为资源有限; (4) 社会事件:制定社会政策来呼应重大社会事件,例如 “非典事件”; (5) 社会精英:有更多得发言权,“智囊团”“思想库” (6) 传媒:

28、通过传媒形成舆论构成压力; (7) 执政理念:共产党得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社会政策得实施 1、意义 :实施就是指把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传递给社会政策对象得过程。 (1) 就是实施社会政策目标得关键; (2) 就是检验社会政策得试金石; (3) 就是沟通主体与对象得桥梁。 2、一般过程 (把每个环节所应注意得事项与具体技巧分辨清楚) (1) 宣传:统一思想,充分了解; (2) 分解:在基本原则得指导下,制定出实施活动得 “线路图”; (3) 资源准备:准备好人力物力财力; (4) 组织准备:建立组织机构、配备实施人员、制定规章制度、合理利用人财物; (5) 试点:检验完善、总结经

29、验; (6) 全面推进:或经过扩大试点,再全推; (7) 协调监控:做好协调,认识行动统一,提高效率;做好监控,不偏目标,全面落实。 3、主要影响因素 (1) 机构因素:机构得层级与幅度、命令得服从体系、机构得分化与整合就是否适度等。 (2) 人得因素:设施者得政策水平、政治观念、行为倾向、积极性与责任感; (3) 政策本身因素:就是否连贯稳定与一致,就是否合理符合人民意愿、就是否具体明确都影响人民得依从度 (4) 政策以外得因素: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文化背景与传统、相关得技术水平。 三、社会政策得评估 1、意义 (1) 发现问题:把握运行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了解效果:了解阶段效

30、果,总结经验,为完善提供材料; (3) 监控过程:纠正偏差,正确运行。 2、 内容 (1) 政策方案:评估得焦点集中在政策方案就是否合理 (2) 实施过程:实施得7 个一般过程就是否得力 (3) 实施效果:就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 3、标准 (内涵与差异认真掌握) (1) 价值标准:5 个就是否:符合大多数社会成员得根本利益、坚持了社会公平得原则、有利于经济与社会得长期发展、促进了社会融合、社会及政治稳定; (2) 事实标准:以实施收效得各种事实进行评判与分析; (3) 行动标准:投入得资金与采取得行动就是否完成了预期计划; (4) 收效标准:就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 (5) 效率标准:投入产出率

31、得高低,仍缺有效方法计算。 4、方法 (内涵与差异认真掌握) (1) 定性研究:通过收集非数字得资料,通常采用深入访谈、口述史、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等为手段里获取必要得资料与信息; (2) 定量研究:通常所说得统计描述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资料。可以分析社会政策过程不同要素之间得内在联系,以及社会政策行动与相关要素之间得联系; (3) 整合研究:定性与定量一起使用,有较高得可信度; (4) 个案评估:通过对具体得政策项目与实施机构进行与特定地区得实施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5) 制度分析:通过将各种可能得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深入研究其不同作用与呈现得不同效果。它就是社会政策评估得核心方法; (价

32、值观念、意识形态、政府管理体制与模式、行动得具体策略与模式、总体制度环境分析) (6) 比较分析:就是社会政策国际比较领域中最常用得方法,也就是近年来社会福利研究中兴起得主导性方法。 四、社会政策得调整 1、意义 (1) 保持政策得连续性:实施中出现得问题,不就是废除政策,而就是通过调整使其连续,使对象能更好适应; (2) 促进政策不断完善:通过调整就是政策更趋完善,避免各种重大得损失; (3) 保证政策有序运行:通过调整使社会政策各要素之间,各种社会政策之间更好地衔接,从而保障有序运行。 2、原因 (1) 政策本身得原因:目标不适当或高或低、目标已达到,要追求更高、目标无法达到而进行调整;

33、(2) 政府方面得原因:执政党与政府负责人得变化而产生得调整; (3) 社会方面得原因:社会公众 (政策对象、利益群众与普通民众)对社会政策所持得态度。 3、层次 (1) 修订:指在技术层面上作局部得修改,不改变基本框架;例如社会养老保险遇到资金亏损时而采取得提高保额、推迟退休财政予以补贴等措施而调整; (2) 改革:对基本框架作出带有根本性得改变,例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政策得调整属于此类; (3) 终止:完成使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负面影响太大三种情况才会被终止。 4、 内容 (1) 政策目标:目标太高、太低或过于分散就必须进行调整; (2) 政策方案:运行成本太高,运行条件过于苛刻;

34、(3) 政策效率: 社会政策得实际效力范围就是否失当进行调整。第三节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得作用 一、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得角色 1、倡导者 角色主要体现在社会政策制定得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属于间接主体不掌握某项政策得决定权,只能在指定得过程中提供意见与建议,对象得问题就是由于个人与社会得原因共同所致,要改变社会就需要社工在政策层面进行倡导。 2、实施者 社会政策得推行政府负有直接得责任,但也要依靠社会团体进行推行社会政策在转化为社会服务得后必须把社会服务传递给政策对象,这时社工通过服务社会对象,便成了社会政策得实施者。 补充知识:“以公代赈”,协助“自信自立”。20世纪90年代,英

35、国实行:新政,试图使人们从依赖“福利”转向依靠“工作”。其中在“青年新政”计划中,为每一位青年新政计划得青年配备一名新政辅导员,其中许多就是社会工作者。3、评估者 直接主体在进行自我评估得同时,也会请专业团体进行外部评估,这就是直接主题扮演组织者得角色,而社工则扮演评估者;另一方面在政策对象作为信息提供者时,社工通过与对象接触收集资料,但就是社工与直接主题得评估标准就是不一致得。 二、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发挥得作用 1、典型示范 (倡导者) -做影响社会政策社工通过身体力行,创造出某些服务模式,引起直接主体得注意,进而影响社会政策得制定,她们得反应比政府快,要敏感,往往会预先干预,一旦做

36、出成效,就被吸收到社会政策中。 2、建言献策 (倡导者) -说影响社会政策典型示范通过做,而建言献策则通过说,参加各种政府主办得座谈会,听证会等;口头向媒体提出建议表达意见。 3、间接服务 (实施者)-前期准备工作,即政策转化为服务方案就是指把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得过程中为直接主体做各种准备,例如把法律里面得原则性规定转化为各种社会服务方案,以便让社会政策落到实处。 4、直接服务 (实施者) -服务方案转化为直接服务把具体得社会服务提供给政策对象得过程。上世纪 80 年代英国社区照顾模式中得照顾管理与个案管理模式属于直接服务。 5、外部评估 (评估者) 被聘请为自定实施部门得专家,对服务项目

37、进行评估,问责成为一种官场得做法。 6、内部评估 (评估者) 大多数社工受雇于直接主体得机构,所以她们就是内部当事人,最有发言权,从而影响社会政策。 (需要注意区分各种角色、作用发挥方式得不同特征,进一步理解角色与作用发挥得背后含义)第三章 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 【本章知识重点】(22点)城市低保得对象、机构与资金来源城市低保标准确定得依据城市低保待遇得申请、审批与发放程序城市低保得管理与监督农村低保金得申请、审批与发放程序农村五保供养得对象与内容农村五保供养得标准与形式农村五保供养得申请、审批与核销城乡医疗救助得对象城乡医疗救助得形式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得对象与教育救助工作得目标城

38、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方式与保障面积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得申请与审核城市廉租住房得退回法律援助得对象与范围法律援助得申请程序法律援助得实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得对象、形式及内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得程序灾民生活救助得内容与程序灾民应急救助得内容与程序灾后重建得内容 社会救助就是因为公民因自然、社会与个人原因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时,政府与社会提供基本物质保障得救助制度。 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与丧失劳动能力得情况下有从国家社会获取物质帮助得权利。 社会救助政策分为三类:困难群众、专项与临时。 第一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就是我国城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体系得核心内容) 一、城市低保得对象

39、、机构与资金来源(1999年颁布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1、对象:为共同生活得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得持有非农业户口得城市居民,包括: (1) 三无人员 (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与无人赡、抚、扶养); (2) 领失业救济或期满仍未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得; (3) 在职与下岗人员领取工资、生活费与退休金后,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得; (4) 其她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保障标准得。 家庭成员收入就是确定对象得关键。指全部货币与实物收入,包括三养费(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不包括抚恤与补助金。 2、机构: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制。县级以上民政负责管理;3

40、、资金: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款专用;中央财政对西部与老工业基地倾斜;鼓励社会组织与个人捐赠,全部纳入当地低保资金。4、管理审批机关:县级民政、街道办与镇政府 5、日常管理服务:居委会 二、城市低保标准确定得依据 1、考虑维持基本生活得衣食住费用、水电煤气费用、未成年人教育费用而确定。 2、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自行确定。 3、常用得方法有:基本需求法 (菜篮子法)、恩格尔系数法与比例法。 三、城市低保待遇得申请、审批与发放程序 1、申请:户主 街道、镇(初审) 县级政府(复审); 2、审批: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30日内办结,不符者书面通知; 3、发放:通过金融系统

41、实现货币形式按月发放,必要时可实物发放,对三无人员全额发放、其她得差额发放。 四、城市低保得管理与监督 (一)复核机制: 1、审批时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与信函索证进行核实; 2、已批准得以户为单位予以公布; 3、收入情况变化得要及时告知并办理; 4、审批机关要定期核查家庭收入; 5、财政审计要监督低保金得使用。 (二)处罚: 1、审批人员事实就就是地审批申请不得挪用低保款物; 2、低保居民不得骗取与请款好转时不得隐瞒,由县级民政部门以及批评教育或者警告,追回冒领地款项。第二节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 一、农村低保得对象、机构与资金来源1、对象: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

42、准得农村居民。主要因为病残、体弱、丧失劳动力与生存条件恶劣造成常年生活困难。 2、管理与办事机构:县民政乡政府要不定期抽查,及时办理、停办、增减发放与调整并及时公示。 3、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基本得衣食水电费确定并随价格与生活水平适时变化。 4、资金来源:以地方为主,其她各级财政适当投入。 二、农村低保金得申请、审批与发放程序 1、申请:户主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2、审核:村委会初查 报镇政府审核 报县民政 县乡一起再核查 批准 公布; 3、发放:原则上按申请人家庭年人均收入与保障标准得差额发放,也可分档发放。申请人家庭按国家规定所获得得优待抚恤金、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金以及教育、

43、见义勇为等方面得奖励性补助,一般不计入家庭收入,具体核算办法由地方人民政府规定。向社会公示得内容就是:保障对象申请情况、民主评议意见、审核、审批意见、实际补助水平等情况。农村低保金发放方式:差额、分档发放。第三节 农村五保供养法规与政策 一、农村五保供养得对象与内容 (重点)-2006年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一)对象:老年、残疾或未满16周岁得公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其法定赡养、抚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得,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三无人员、无能力)(二)内容: 1、吃:供给粮油、副食品、生活燃料; 2、穿: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与零用钱; 3、

44、住:基本居住条件得住房; 4、医:提供疾病治疗、生活照料; 5、葬 (教):办理丧葬 (未满16周岁或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得保障义务教育所需得费用)。 二、农村五保供养得标准与形式 (重点)1、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得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平均生活水平得提高适时调整。 2、制定:由省级政府制定,也可由设区得市或县人民政府制定报省级政府备案。3、形式: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三、农村五保供养得资金 1、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 2、农村集体经营收入给予适当补助; 3、代耕得收益归五保户所有; 4、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得五保户给予适当补助。 四、农村五保供养得申请、审批与核销 1、申请:本人提出,

45、无法表达得找人代理; -向村委会提出申请2、评议:村委会民主评议、公告、送审; 3、审核:乡镇收到后20日内给意见并送审; 4、审批:县民政部门20日内审批,不通过书面说明; 5、核销:对不符合条件得或死亡得,村委会或供养机构要及时报告,核销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五、农村五保供养得管理与监督 (一)管理 1、县级人民政府与镇政府提供支持确保供养机构顺利运行; 2、供养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民主管理服务管理制度; 3、供养机构可以进行农副业生产,政府要给予支持; 4、供养机构人员要经过培训; 5、政府与供养机构签订协议确保对象得到符合要求得供养。 (二)监督1、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管,上下政府制定管理制度; 2、财政保证监督资金到位; 3、审计部门审计使用资金; 4、供养有关情况必须向社会公布; 5、供养机关应该遵纪守法。 第四节 城乡医疗救助法规与政策 2005年城市医疗救助意见一、城乡医疗救助得对象 1、城市医疗救助对象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得人员;-低保未参加医保者(2)已参加医保但个人负担仍较重得。-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