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基基础一、 判断(1对2错)1通过特殊的施工方法将建筑物荷载传递到较深土层的基础称为深基础。12力学性能满足建筑物的承载和变形能力要求的地层称为天然地基。13抗变形能力要求是指该地层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相应的安全储备。24承载能力要求是指该地层承受建筑物荷载后不能产生过量的沉降和过大的不匀称沉降。25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16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基础。27地基是连接上部结构与地基的结构构件,地基基础应符合上部结构使用要求。28通过特殊的施工方法将建筑物荷载传递到较深土层的基础称为深基础。19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和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壳形态不断
2、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110地质作用按照动力来源的不同,可划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及工程地质作用。111矿物是指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112岩石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凝聚而成的自然地质体。113岩浆岩是由风化作用或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机械搬运、沉积、固结形成的岩石。214组成土的物质只有固相、液相两种状态。215由风力搬运形成的土,称为残积土。216土的颗粒越均匀,极配越好。217粉土是粘性土,其塑性指数大于10。218土的三项基本物理指标是指密度、比重和含水量。119土的类别和所处的状态是鉴别建筑物地基优劣的主要依据之一,但不
3、是选择基础方案和基础类型的主要依据之一。220组成地壳的岩石,根据其成因分为花岗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是构成建筑物地基的基本物质。221由土体自重产生的应力称为自重应力,由建筑或地面堆载及基础引起的应力叫附加应力。122土中自重应力随深度呈线性减少。223土的自重应力不会引起地基变形,唯有新沉积的土或人工填土,需考虑自重引起的变形。124基础底面给地基的压力,称为基底压力,方向向上。225土的压缩变形实质上是土中孔隙体积变小的结果。126在测限条件下,土的竖向应力与竖向应变之比,称为变形模量。227分层总和法计算结果与沉降观测比较,对于软弱地基,理论计算值比实测值大。228正常固结土的前期
4、固结压力大于现覆盖土重。229正常固结土的前期固结压力等于现覆盖土重。130填土的重度越大,则主动土压力越小,而填土的内摩擦角越大,则主动土压力越大。231挡土墙墙背受到墙后填土的自身重力或外荷载的作用,该作用称为土压力。132基底压应力图形是均匀分布的应力图形。133同一土层的自重应力按直线分布。134地下水位的升降不会引起地基中土的自重应力的变化。235增加地基埋深可提高黏性土的地基极限荷载。136朗肯、库仑土压力理论都属于极限状态土压力理论。137库仑土压力理论只适用于挡土墙墙背垂直光滑、墙后填土面水平的情况。238库仑土压力理论只适用于黏性填土。239假设基底压力大小保持不变,若基础的
5、埋置深度增加,则基底的附加应力将减少。140同一种土,其抗剪强度值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同。141库仑土压力理论假定墙后的填土是理想的散粒体。142土体剪切破坏面通常发生在大主应力面上。243土的压缩模量越小,其压缩性越大。144地基土的强度破坏是剪切破坏,而不是受压破坏。145勘测的方法可分为钻探、掘探和物探等。46勘察的目的是为查明并评价工程场地岩土技术条件和它们与工程之间关系。147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分为三级,即甲级、乙级和丙级。148扰动土样的原状结构已被破坏,只能用来测定土的颗粒成分、含水量、可塑性及定名等。149桩基础按桩的制作方式可分为预制桩和端承桩两大类。250端承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
6、由桩侧阻力承受。251端承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152上部结构、地基及基础在传递荷载的过程中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253地基承力是指满足地基强度和稳定的前提下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值时地基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15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155无筋扩展基础系指由砖、毛石、钢筋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256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计算主要包括确定基础底面积、基础高度和基础底板配筋。157高承台桩基是指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地基土接触的桩基。258低承台桩基是指桩身上部
7、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与地面不接触的桩基。259桩在荷载作用下,桩相对周围土体产生向下的位移,土对桩侧产生向上的摩阻力,称之为负摩阻力。260群桩的承载力等于各单桩之总和,沉降量却大于单桩的沉降量,这就叫群桩效应。261端承群桩的承载力等于各单桩的承载力之和,群桩的沉降量也与单桩基本相同。162摩擦群桩的承载力等于各单桩的承载力之和,群桩的沉降量也与单桩基本相同。263通常将不能满足建(构)筑物对地基要求的天然地基称为特殊地基。164软土地基具有变形特别大、强度高的特点。265膨胀土在天然状态下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因此是一种较好的天然地基。266山区地基与平原地基相比,具有地基性质不均匀问题和场地
8、稳定性问题。167一般单层厂房可不进行地基基础抗震验算。1687层以上且高度在25m以上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需要进行地基基础抗震验算。269基坑工程是指在基坑开挖时,为了保证坑壁不致坍塌以及使周围不受损害所采取的工程。170支护结构是指基坑围护工程中采用的围护墙体以及内支撑系统等的总称。171以天然土层作为地基持力层的浅基础,基槽开挖后应进行验槽工作,这是工程勘察工作的第一个环节。272桩基检验分为桩的施工参数检验和基桩检测两大类。1二、单选1力学性能满足建筑物的承载和变形能力要求的地层称为(天然地基)。2下列关于地基说法有误的一项是(力学性能满足建筑物的承载和变形能力要求的地层称为人工地基)。
9、3下列关于基础概念说法有误的一项是(桩基础是浅基础的一种结构形式)。4通过特殊的施工方法将建筑物荷载传递到较深土层的结构是(深基础)。5由风化作用或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机械搬运、沉积、固结形成的岩石是(沉积岩)。6岩石经风化后未被搬运而残留于原地的碎屑堆积物是(残积土)。7河流的流水作用搬运到河谷坡降平缓的地带沉积起来的土是(残积土)。8由风力搬运形成的土是(风积土)。9关于土的特征描述错误的一项是(土通常是由固体颗粒、水组成的二相体系).10关于土的组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土粒越均匀,土的级配越好)。11关于土的物理性质指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确定三相比例指标仅需要做密度试验)。12工程用土中,粒径
10、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是(碎石土)。13土的渗透变形主要有管涌、流砂、接触流土和接触冲刷,但就单一土层来说渗透变形主要是(管涌、流砂)。14地基规范划分砂土的密实度指标是(标准贯入锤击数)。15粘性土软硬状态的划分依据是(液性指数)。16若土的颗粒级配曲线平缓则表示(粒径分布不均匀)。17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中需通过实验直接测定的指标为(土粒比重、含水量、密度)。18土的含水量w是指(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的质量之比)。19砂土的结构通常是(单粒结构)。20下列土性指标中哪一项对粘性土有意义(塑性指数)。21(砂质粉土)土中最容易发生流土。22渗透试验可分为常水头试验和变水头试验(常水
11、头试验可适用于砂土)。23下列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石灰岩)。24用以衡量土透水性大小的指标是(渗透系数)。25土中的水中,(重力水)能够传递静水压力。26表征土软硬状态的指标是(液性指标)。27下列各组岩石中,全部是岩浆岩的是(安山岩、玄武岩、花岗斑岩)。28关于土中应力说法有误的一项是(地基的变形一般是因自重应力的作用引起)。29当仅有一层土时,土中自重应力与深度的关系是(线性增加)。30土的重度为20KN/m3,地面以下10m处的自重应力为(200Kpa)。31土的重度为20KN/m3,地面以下1m处的自重应力为(20Kpa)。32基底面积为A的基础受中心荷载F作用,基础及回填土总重量为G
12、,其基底压力P为(p=(F-G)/A)。33关于地基变形相关概念叙述有误的一项(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的应变与应力的比值称为变形模量)。34前期固结压力等于现覆盖土重的固结土是(正常固结土)。35前期固结压力大于现覆土重的固结土是(超固结土)。36黏性土具有抗剪强度的原因是黏性土本身具有(摩阻力和黏聚力)。37土粒的矿物成分、形状、大小及颗粒级配与抗剪强度关系说法有误的一项是(土粒形状不规则的比圆卵形的摩阻力小,则抗剪强度就小)。38关于土的抗剪强度测定方法说法有误的一项是(测定土的抗剪强度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三轴剪切试验)。39土压力的单位是(kN/m).40作用在挡土结构上的土压力,按结构的位
13、移情况和墙后土体所处的应力状态,分为(静止土压力、被动土压力、转动土压力)。41静止土压力Eo,主动土压力Ea,被动土压力Ep三者的大小关系是(EpEoEa)。42朗肯土压力理论的适用条件是(墙背竖直、光滑、墙后土体为半无限体)。43挡土墙的墙型、断面尺寸和构造说法有误的一项是(仰斜墙主动土压力最大,而俯斜墙主动土压力最小)。44下列各因素可以使土坡土中剪应力增加的是(在土坡上加载)。45下列各因素可以使土坡抗剪强度降低的是(粘性土的蠕变)。46建筑物施工速度较快,地基土的透水条件不良,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宜选用(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砂土的抗剪强度仅由内摩擦力组成)。4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孔隙水压力会使土体产生体积变形)。49室内侧限压缩试验的ep曲线平缓,说明土的(压缩性小)。50土的重度为20KN/m3,地面以下5m处的自重应力为(100Kpa)。51土中自重应力起算点位置为(天然地面)。52土体压缩变形的实质是(孔隙体积的减少)。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