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3 ,大小:111.50KB ,
资源ID:434395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注册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3439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开通VIP折扣优惠下载文档

            查看会员权益                  [ 下载后找不到文档?]

填表反馈(24小时):  下载求助     关注领币    退款申请

开具发票请登录PC端进行申请

   平台协调中心        【在线客服】        免费申请共赢上传

权利声明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可先查看【教您几个在下载文档中可以更好的避免被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平台进行协调解决,联系【微信客服】、【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0574-28810668;投诉电话:18658249818。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测试A级理论复习资料.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人****来】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9-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测试A级理论复习资料.doc

1、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测试A级理论复习资料 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测试A级美术基础知识测试内容与要求 一、通识部分(80%) 注:中国画、西画、书法、设计、摄影考生均需掌握。 (一)鉴赏基础: 1.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和功能。 美术种类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按功能分为实用性、欣赏性、实用性和欣赏性混合的三大类。 【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地域看,绘

2、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不同类别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不同,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 【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雕塑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从制作工艺来分,雕塑可分为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坯体上把多余部分删削、挖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联接、构成为所需要的形体,如泥塑、陶塑等。从题

3、材来分,雕塑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列性雕塑。从表现形式来分,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圆雕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从四面八方观赏的立体雕塑。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 【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以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实用工艺美术是整个工艺美术的主体和基础,包括衣、食、化、行、用的工艺品类,实用价值是这类工艺品的主要价值,审美价值是作为辅助价值存在的。这类工艺品包括经过装饰加工的茶餐具、灯具、木器家具、绣花制品、草竹编织品等等。陈设欣赏工艺品是

4、指那些以摆设、观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这类工艺品以审美为其首要价值,手工技艺性很强,实用价值已不明显或完全消失,如玉器、金银首饰、象牙雕刻、景泰蓝、漆器、壁挂、陶艺等。 【建筑艺术】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是人类用砖、石、瓦、木、铁等物质材料在固定的地理位置上修建或构筑内外空间、用来居住和活动等的艺术。建筑艺术则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 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

5、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2.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3.了解美术图象的类别及其特征。 4.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美术鉴赏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鉴赏内容 1.欣赏中外经典绘画作品,了解其作者及作品内涵。 2.欣赏不同类别的现代设计作品,了解其不同手法与形式。 3.欣赏现代广告艺术作品,了解和分析作品的创意和方法。 4.欣赏中国传统工艺

6、美术作品,了解其造型特点与内涵。 5.欣赏我国书法、篆刻的代表作品,了解其作者及风格特点。 6.欣赏现实生活中的优秀雕塑作品,了解雕塑语言的特征。 7.欣赏建筑经典作品、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形式美,了解其风格特征。 8.了解中外美术史中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注:重点掌握的鉴赏内容如下: ●中国部分: 岩画艺术 仰韶文化彩陶……………………………………………………新石器时代 青铜工艺………………………………………………………………商、西周、春秋 《击鼓说唱俑》…………………………………………………… 汉 秦始皇陵兵马俑……………………………………………………

7、…秦 龙门石窟(奉先寺)…………………………………………………唐 敦煌彩塑与莫高窟壁画…………………………………………魏晋、唐、元 《韩熙载夜宴图》(中国画)………………………………(五代)顾闳中 步辇图…………………………………………………………(唐) 阎立本 《清明上河图》………………………………………………(北宋) 张择端 《溪山行旅图》………………………………………………(北宋) 范 宽 《千里江山图》………………………………………………(北宋) 王希孟 《墨葡萄图》…………………………………………………(明) 徐 渭 《兰亭序》………………………………

8、……………………(东晋)王羲之 《祭侄文稿》…………………………………………………(唐)颜真卿 北京故宫(建筑)…………………………………………… 明、清 中国民居和园林建筑 民间剪纸 民间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新疆曾出土了距今一千五百余年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对猴团花)。在后来也可通过染缬、华胜、吉州窑和定窑的装饰图案、皮影、蓝印花布、小品刺绣、绘画作品中见其略影。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南宋已出现了专业民间剪纸艺人。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

9、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 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    一、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  二、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   三、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  四、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 “文人画”和“元四家”的绘画艺术 “文人画” 的绘画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重要风格流派。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等多种艺术的结合,作者多属具有较深厚、较

10、全面的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文人画”的称谓最先由明代董其昌提出,并对其历史传承关系作了初步阐述:“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家黄子久、王叔明、倪云林、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和中国画家陈师曾对文人画的艺术特点、画家的身份及历史渊源又作了较深入的研究。陈师曾的关于文人画特质的论述,即“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空善”的理论,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沿革: 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有着一

11、个相当长的演进过程。早在两晋时代,一些画家在创作上表现出来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诸如王□的“画乃吾自画”思想,宗炳的“畅神”说,王微对创作中感情成分的强调,以及顾恺之的“形神”理论等等,都应看作是文人画的滥觞。到了唐代,王维隐居辋川以后,体现着他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水墨画,具有了更鲜明的文人画特色。五代的董源、巨然在山水画创作上追求平淡天真和笔墨情韵,又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艺术规范。到了北宋,文同、苏轼、米芾等人更在创作实践和理论批评上为文人画广为张目,影响所及,使文人画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艺术思潮,开始从院体画与画工画中分化出来。但文人画的鼎盛期是在元代,众多的文人士大夫滋生了厌

12、世和逃世心理,将绘画作为个人进行精神上自我调节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赵孟□、柯九思强调以书入画,钱选提出“士气”说,倪瓒鼓吹“自娱”思想,更多的画家则是将具有象征意义的梅兰竹菊(史称“四君子”)作为自己的表现题材,用以标榜个人的志节情操。这样,画家的主体意识被进一步强化,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在创作中也就得到了更突出的表现。延至明代,文人画已上升为画坛的主导地位,并直接影响到了清代绘画的基本格局和审美取向,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绘画体系。朱耷、石涛及扬州八怪突破四王的篱绊,开创了新局面。文人画又经赵之谦、吴昌硕影响到现代的齐白石、潘天寿等人。   特征 ;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

13、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间组合不但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本元素,而且是重要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欣赏对象。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所形成的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要能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心手相应,气力相合,迹虽断而气连,笔不周而意周。在色彩和水墨上,文人画更注重水墨的运用,讲究墨分五色。王维之所以受到苏轼、董其昌的极力推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后期创作中开水墨画的先河。文人画家所以重水墨而轻色彩,这同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有直接关系,即

14、传统绘画一直不曾把真实地再现事物的表象作为创作目的,而是把揭示事物的内在神韵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基于这种宗旨,又形成了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即摒弃华艳,唯取真淳,讲究绘事后素、返朴归真、大巧若拙等等,这些都成为文人画家在艺术上的自觉追求。文人画特色和体系的形成,又与文人士大夫将绘画视为精神调节手段有关,创作对这些画家来讲,起到的不过是一种精神舒络的作用,这样,不为物役,不被法拘,以最简单的工具(笔、墨、纸),最概括的语言(黑、白、灰3色),传达出最深切的感受,就成为创作中的必然的选择。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特征,又决定了文人画在题材选取上有趋同倾向,即山水、花鸟、尤其梅兰竹菊等成为传统的表现题

15、材。相对来讲题材是比较狭窄的,为了克服这一局限,题款在创作中起到了深化主题、丰富意蕴的重要作用。相同的题材,通过具有不同含意的题款,可以揭示出每个画家(或同一个画家不同作品)的不同的创作用心和艺术追求。 文人画的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文人借描绘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写心灵感受。文人画重意,文人画重简,文人画重墨趣. “元四家”的绘画艺术   元四家的划分、提法在明代中期以前并不统一。明王世贞在其《艺苑卮言》中,屠隆在其《画笺》中,张丑在其《清河书画舫》中,都称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吴镇为元四家。明董其昌《画旨》云:“元季四大家以黄公望为冠,而王蒙、倪瓒、吴仲圭与之对垒”。董

16、论既出,殆成定论,后人称元四便以董说为准了。         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们的生活阅历不尽相同,师承也不完全一样,因此艺术风格各有差异,但都要受时代所驱遣,得艺术传统所养育,因此四人的艺术又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主要表现在:   1.强调绘画的文学化,使作品的文学趣味得到进一步加强。元四家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他们在绘画创作中,自觉追求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借助于笔墨,寄寓文人士大夫淡泊避世的人生理想和态度。中国绘画中一贯讲求的“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到这里不再放在客体对象上,形似与写实也被放到了很不显眼的位置。同时,表现主观意兴成

17、了主要目标。倪云林云:“余之画,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清閟阁集》),黄公望云:“画不过意思而已”。(《写山水诀》),吴镇:“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馀,适一时之兴趣。”(《画学心印》)王蒙云:“无心在玄化,泊然齐始终”。(王蒙自题《泉石闲斋图》)(《六艺之一录》卷401)这种以“意兴”为主的绘画,与历来所强调的“成教化,助人伦”的绘画功能,距离越来越远了。   2.与文学趣味一致,并且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和以书入画。元四家的绘画以及整个元代绘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就是说,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而且在于或更在于

18、描绘本身的线条、色彩,也即所谓笔墨本身。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景物)的相对独立的美。它不仅是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形式结构中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线条本身的流动转折,墨色本身的浓淡位置,就是画家心灵轨迹的显现,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力量、意兴、气势、时空感,构成了重要的美的境界。画师、书法家、诗人,一身兼三任,从此便成了中国画家追求的目标。   3.与此相辅而行,画上题字作诗蔚然成风。宋人开始写一线细楷,决不过分侵占画面,以元四家为代表的元代画家则大不相同,画面上的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十字数十行,占据了很大画面。这一方面既是书、画两者以同样的线条美来彼此配合呼应,另一方面又是通

19、过文字所明确表达的含义加重画面文学趣味和诗情画意。这种用书法文字和朱红印章来配合补充画面,成了中国艺术的独特传统,它们或平衡布局,或弥补散漫,或增加气氛,或增强变化,方正的红色印章在一片水墨之中,就象少女头上的簪花一样,更增添了鲜明和优雅。所有这些都极为深刻而灵活地增强了绘画艺术的审美因素。   以上几点不仅是元四家绘画艺术的共同特点,也是中国文人画的共同特点,在这共性之中,元四家艺术又有各自面貌、特点。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早年在浙江做过小官,后因章闾案受累入狱,思想情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狱后入全真教,出世思想占据主导,游历名山大

20、川,寄情于山水之间。晚年隐居富春山。黄公望在书法、音律、诗文方面都有较高的涵养和造诣。晚年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他是元代最负盛名的山水画家,被称为“元四家”之冠。   他在学习传统,宗法董源、巨然,师承赵孟頫的基础上,十分注意融前人之法,自立门庭。注重观察自然和写生练习。对于家乡的虞山和后来徙居的富春山景色都进行过深刻的观察体验。   他的山水画艺术大致有两种风格类型,一种为浅绛,山头多岩石,点线兼并,笔势雄伟而潇洒。这类风格的作品《富春山居图》为代表,此图也是传世作中最著名的作品。这是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79岁的画家移居浙西富春时为无用禅师所作的一幅画。据说画家苦心经营,用了三、

21、四年还“未得完备”。画卷描绘富春江两岸峰峦平坡、丛树村舍、渔舟小桥种种景色。在表现技法上师法董源的湿笔披麻皴,但汰其繁皴,趋向简淡,侧锋、中锋交互为用,湿润的披麻皴与长短干笔皴擦浑为一体,在坡峰之间还用了近似米点的笔法。用淡墨画山石,用浓墨点横苔,点线相间,浓淡交错,若淡若疏,笔法随意潇洒,画面明净疏朗,秀润清爽,充分发挥了笔墨意趣,体现了中国画线条和墨色的审美价值。此画后来被誉为山水画的典范。《富春山居图》卷,全长636. 9厘米,高33 厘米,是被称为元代画坛魁首的黄公望(公元1269 —1354年)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富春山居图》卷,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萃聚于笔底,满纸空灵秀逸,笔简意远

22、后人誉之为“画中之兰亭” 黄公望山水画的第二种风格是作水墨,皴纹极少,笔意简远。他81岁所作的《九峰雪霁图》是这类风格的代表作。此图现存故宫博物院。画家用极为简练的线条,勾画了雪后的山峦,然后采取借地为雪的办法,用淡墨烘染出天空和水,借以衬托出雪后的山峰,茅屋、寒林,意境萧索荒寒。黄公望的代表作还有《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等。黄公望在其山水画理论著作《写山水诀》中说:“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个字。”“画一窠一石,当逸墨撒脱,有士人家气,才多便入画工之流矣。”他的山水画平淡简远,意境幽深的风貌正体现了他的美学追求。   黄公望的山水画创作,给明、清画坛以巨大的影响

23、不少人在他的艺术中吸取养料,以滋养自身的艺术。也有人辗转临摹专仿,曾出现“家家一峰,人人大痴”的现象。就笔墨技巧的灵活多变而论,黄公望被推为元四家之冠是当之无愧的。 王蒙(1298~l。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浙江吴兴人,赵孟頫的外孙。他从小得赵孟頫指教,诗、书、画全能,精工山水,兼善人物。与黄公望、倪瓒关系密切,曾得黄公望教益。王蒙生在元代末期,当时社会动乱,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张士诚据吴,他曾在张氏政权中任理问,后弃官隐居黄鹤山中,明朝建立以后,他出山为官,官至泰安知州,后因胡惟庸案受累入狱,死在狱中。   王蒙一生沉浮不定,他有过安稳舒适的日子,也有过近三十年芒鞋竹

24、杖,“高卧青山而望白云”的隐居生活。王蒙的经历,也可以说是中国大多数文人自我运行的轨迹。他的山水画多表现高人逸士的隐逸生活,并流露出成仙得道的出世思想情绪。《葛稚川移居图》、《夏山高隐》、《青卞隐居图》、《林泉清集》等,都是这种思想情绪的反映。王蒙的山水画风格独特,具有“纵横离奇,莫辨端倪”的磅礴气势。在构图上,回环重叠,结构繁复,松林杂树茂密深秀,远山层峦叠嶂。在表现技法上,有的以笔见长,有的以墨取胜,最有特色的是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搭配得体,交相辉映的一类。他画山石用细如牛毛,层次繁密的“解索皴”,再加上用破笔点成的苔痕,苍苍茫茫,“望之而郁然深秀。”《青卞隐居图》(纸本、水墨现藏上

25、海博物馆),是他的代表作。描绘浙江吴兴县西北卞山碧岩胜地景色。图中重山复岭,密林浑溪,山坡草堂数间,有倚床抱膝的隐士,草庐位置在左边一角,极具幽致。画法上先用淡墨勾石骨,由淡而浓,层层加深。湿笔而后再用干笔皴擦,皴法用解索皴和牛毛皴,较少渲染。山上树木干用双勾,树叶用浓淡点子点出,山顶也用墨点点苔。整个画面气势雄伟,繁而不迫塞,苍郁华滋,具有江南草密林茂的特色。 用最简洁单纯的艺术语言,表达出避世隐逸;超凡脱尘的人生理想,幽然淡润的处世态度,把山水画作为情感的归宿和依托,这是元代山水画家所共同的追求和特点。最能直接体现这种追求和特点的大概是元代四大家之一的倪瓒了。   倪瓒(130l~13

26、74),字元镇,号幼霞,别号有云林子等,无锡人。他的山水画作品,面貌单纯,个人风格十分鲜明。多表现太湖一带的景色,布局具有高度的程式化特征,一般为三段式布局;近处山坡一两垛、上立茅屋,草亭一两间,空荡无人,傍列树木三五株;中景空白以示水面;远处山包一两座。在表现技法上,笔墨简略,善用偏锋,以示淡若疏,随意为之的线条,描绘山石树木,表现空寂、荒冷的境界。   倪瓒在创作上有感而发,吟咏性情,不尚实用,轻视形似,但求其神。他的作品艺术形式平易近人,朴实无华,但内含精深,笔笔见工。倪瓒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境界的形成,除了这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政治的原因以及山水画自身演变的规律外,与他自身经历,艺术气

27、质、性格有密切的关系。倪瓒出身在无锡富豪之家,虽早年丧父,但因其长兄是元代道教的上层人物,享有种种特权,家境仍然不错。生活在富裕家庭,又受其长兄影响,倪瓒养成了不同寻常的处世态度,清高自傲,洁身自好,养尊处优。1328年,大哥倪昭奎突然病故,随之生母,老师相继去世,这一连串的不幸不仅使原有的特权沦丧殆尽,而且渐因于输纳官租,人不敷出。他的情绪、心境随着家境的败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无忧无虑;一变为满腹悲愤。晚年弃家,隐遁山林,或来往于泖湖间,寄情于自然,陶醉于吟诗作画,用自己冷漠的心境去观照世界,以泄胸中盘郁,以求精神慰籍,所谓“聊以自娱”也。那作品中荒寂、冷漠、萧疏的境界,正是他傲慢而

28、苦闷,孤独而冷淡心境的真实写照。   他的传世作有《松林亭子》、《虞山林壑图》、《渔庄秋霁图》、《梧竹秀石图》等。倪瓒的艺术为后人普遍推崇,连乾隆皇帝也对他大加称赞。“元四家,独云林格韵大超,世称逸品。”(《石渠宝集》卷二《乾清宫·御临倪瓒<平林秀石图>》)。 同是生活在元末乱世,性情孤峭的吴镇,以不同于前面三位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他们共同的人生理想和心境。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魏塘人。曾在村塾中教书,在杭州等地卖卜。一生生活贫寒,少与达官贵人往来,多交结和尚道士,隐逸文人之流。他在世时,其画并不为人赏识,至明末被列为元四家后,身价才突然高起来。吴镇画学

29、董、巨,兼融泼墨之法,挥洒自如,墨色浑厚,具有苍茫淋漓的气势。世人有黄、王、倪三家皆重笔,吴特重墨之说。传世作有《双桧平远》、《渔父图》、《双桧图》、《松泉图》等。《渔父图》(上海博物馆藏),借“渔父词”来表达他愿作烟波渔父、隐逸避世、放浪江湖的思想感情。构图境界宽阔,笔墨泼辣,一气呵成,既抒发画家奇崛豪放的强烈个性,又不失幽深宁静的气氛。吴镇也善画墨竹,其笔下墨竹挺劲豪迈,墨色变化丰富。吴镇画竹虽师文同,但变刻板拘谨为简率潇洒,自谓“驰骋于法度之中,逍于尘垢之外。从心所欲,不逾准绳。”(《竹谱》)。 通过元四家绘画艺术的审视,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印象,黄画空灵潇洒、王画苍茫浑厚,倪画简淡荒疏

30、吴画沉郁湿润。四家各具特色,相映生辉。 “浙派”与“吴门画派”的绘画艺术 浙派绘画是明代前期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明代中后期浙派衰弱,其优势位置被吴门画派取代。浙派绘画由于其开创者画家兼学者戴进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故得名。浙派绘画有重要旁支江夏画派,代表人物是江夏(今属湖北武汉)的吴伟。浙派与明代宫廷绘画(院体派)曾呈双峰之势,自宣德至正德年间,两派并列雄踞当时中国画坛,代表了当时中国绘画的主流。   戴进山水以马、夏为主,并能“变南宋浑厚沉郁之趣,成健拔劲锐一体”。他的山水画与南宋画家相比措景丰富,较元人多生活实感,大多构图剪裁精当而境象恢宏,造型明快而富于质感,笔墨劲健而

31、法度严谨,格调洒脱而清爽隽秀。山水画之外,戴进也工人物、花鸟,其人物画和花鸟画在取材与画法上较少新意,但是极见功力。当时宫廷内外追随戴进者甚众,因为戴进籍贯浙江,故称这一派为浙派。   浙派另一位大师是吴伟,吴伟“源出于文进”,但“笔法更逸”,用水更多,气魄更大,布景造型也更简括整体。吴伟也擅长人物,精于元人白描、南宋简笔与唐吴道子用笔。 戴进的直接继承者有其子戴泉、婿王世祥、弟子方钺、夏芷等,均为浙江人,故他的传派世称“浙派”。受戴进影响,江夏人吴伟笔墨更为纵放,被称作“江夏派”。 在“浙派”的影响下,成化、弘治时期宫廷内外的画风多倾向于粗笔水墨,以挺拔豪放取胜,风行百余年,直至沈周、文

32、徵明为首的“吴门画派”崛起而告衰落。吴门画派是我国绘画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画家群体和绘画流派。自明代中叶诞生之后,它就不断发展、演变,直至今天还盛而不衰。沈周、唐伯虎、文徴明、仇英,这四名画家被称为“明四家”。他们都是苏州人士,他们的艺术思想和绘画风尚,带来了中国画坛上的深远影响:以他们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几乎制约了明清400年来画风的主要倾向。“明四家”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题画诗,诗的内容多是表述画意,诗书画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有感而发的文人画。他们绘画技巧和风格对当时、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明清的绘画,特别是山水画和水墨写意花鸟画,有很大发展。在揭示自然物象的美和通过山水花鸟画艺术以寄情寓

33、性以及对笔墨的状物抒情的追求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吴门画派是一个既有文人画家,又有职业画家、画工的群体,它的出现,振兴了文人画,推动了明代绘画深入发展。“明四家”沈、文、唐、仇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就是当时绘画美学思想和艺术成就的最高体现。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苏州画坛,“明四家”的流风余韵至今依然绵延不绝。苏州国画院就是“新吴门画派”的发祥地和大本营。它传承有序,真正继承了吴门画派的传统绘画精神,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又在艺术观念、绘画题材和风格上有所创新。“新吴门画派”在传承与创新绘画艺术观念上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无论是维新还是怀旧,无论是水乡情结还是园林意象,表现的都是

34、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和情感,而不是重复古代文人画家的思想。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华嵒、闵贞、边寿民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   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仅据今人所编《扬州八怪现存画目》记载,为国内外20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及研究单位收藏的就有8000余幅。他们作为中国画史上的杰出群体,已经闻名

35、世界,把徐渭的泼墨手法发挥到顶峰。   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李鱓、李方膺、高凤翰、李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见,或试画,或授职。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钤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南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罗聘尝三游都下,“一时王公卿尹,西园下士,东阁延宾,王符在门,倒屣恐晚;孟公惊座,觌面可知。”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近现代名画家如王小梅、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任渭长、王梦白、王雪涛、唐云、王一亭、陈师曾、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扬州八怪”的作品影响而自立门户。他们中

36、多数人对“扬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评价。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在扬州当地还流传这一种说法:“扬州八怪”是指扬州地区的“丑八怪”。由于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不被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所认同,而且他们追求的就是自然,就是真实、现实,他们就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都搬到他们的书画作品之中,甚至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出来。这种行为使得统治者的利益受损,说他们都是画坛上不入流的“丑八怪”,扬州八怪因此而得名。 ●外国部分 岩画艺术……………………

37、……………………………………西班牙、法国 西方建筑的三种基本柱式(建筑) 《罗马万神庙》……………………………………………… 意大利 《泰姬陵》……………………………………………………… 印度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 古希腊 《加莱义民》………………………………………………………… (法)罗丹 《斜靠的女人体》……………………………………… (英国)亨利·摩尔 《行走的人》………………………………………………… (瑞士)贾科梅蒂 《夜巡》………………………………………………………… (荷兰)伦勃朗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38、………… (法国)达维特 《自由引导人民》………………………………………… (法国)德拉克洛瓦 《格尔尼卡》……………………………………………………… (西)毕加索 《神奈川冲浪图》………………………………………… (日本)葛饰北斋 《伏尔加河的纤夫》(油画)…………………………………(俄)列宾 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品 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 现代主义(立体主义、野兽派、抽象主义、德国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二、专项部分(20%) (三)书法(书法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 1.了解楷书、行书、篆书、隶书及草书的风格特征。   楷书:其一,整齐一律。楷书章法的整体感,

39、首先是整齐,字的排列形式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等距,给人一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这种形式最适合严格意义的楷书。结字的宽窄、长短不同的造型产生局部参差变化,便整齐一律而不呆板拘谨的楷书不会出现不和谐或单调之弊。   其二,多样统一。赵体楷书的最大特点是带有行书的成分,笔法多变,因字赋形,不刻意布置,在多样性、变化性中有着十分和谐统一的关系。给人的感受是静中有动,字中融情。一件书法艺术品首先感染人的是其整体效果,而整体是由无数个局部构成。因此,在布置章法时,不应该忽略每个字的细节,诸如字的造型、长短、欹正的变化,轻重的节奏感等,都需要慎重地考虑,严密地设计,并且要坚持不懈地经过较长时期磨练,始能

40、自由地进行章法处理,表现出一种似乎没有设计的设计美,达到书法艺术的较高境界。   行书:(1)减省点画 (2)笔势流动(增加勾挑与牵丝、改变书写笔顺)(3)用笔灵活(4)体态多变   篆书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三比二。   二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由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出的部分则可以耸起。   三是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均匀,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方中寓圆,园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四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左右上下对称,这是篆书不同于其他书体的重要特征。

41、有独体对称,有字的局部对称,还有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隶书 隶书的特点   隶书有着较高的艺术性一定的实用功能,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上手,因此而广受硬笔书法爱好者喜爱。近几年来,笔者对硬笔隶书用功较多,今不揣浅陋,将在临帖创作的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阐述如下,以期和大家共同进步。   一、笔法特点   成熟时期的隶书行笔分提按顿挫和轻重徐疾,硬笔隶书的用笔较毛笔隶书又可简化不少,如不必刻意追求藏锋用笔,收笔亦无须回锋,具体略分为以下数种细述。   点画:隶书的点有多种,大致包括竖点、横点、竖点、横点、撇点、挑点及捺点等,书写时多宜落笔重而收笔轻。   横画:隶书的横画一般

42、有平横和磔横两种,横起笔时用力稍重可调艺笔尖从多角度切入,平横一般较短较直,收笔较轻,长横收笔时要逐渐加力然后提起,同一字中横画多时可作些俯仰的变化。   竖画:隶书的竖画与楷书的竖画相比一般不出锋,只是须依字形,作品的布局作些轻微的向背变化即可。   撇画:隶书的撇可分为直撇、弯撇、回锋撇等。起笔稍重,多宜变换角度,然后向左下徐行,到收笔处渐渐下按,最后或出锋或驻锋收笔。具体的长短曲直随字而定。  捺画:捺画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捺画的写法与长横有类似之处,且行笔角度不同。   折画:折的种类较多,在此不一一列出,依其形状及用笔分为方折和圆折,方折有时可取笔断意连的形式。   钩画:隶

43、书中钩的种类也较多,但用笔大多类似,楷书中基向的钩在隶书中在隶书中有些常被省略,右向的钩常被波磔之笔替代。   二、结体特点   总的说来,隶书的结体有以下一些特点:   1、字形扁阔 体势开张   从大多数成熟时期的汉碑可看出,隶书的字形多呈扁方,波磔飞动,向背分时,这样就形成了典型的隶书特点。   2、横平竖直 笔画匀称   和楷书相比,其实隶书是更注重横平竖直的,尽管汉碑风格多样,但几乎都有着这个特点,但其外表的平稳和笔画匀称也是相对的,人们常常有意进行不平稳的处理。   3、内紧外松 自然茂密   隶书常常突出字中的主笔, 有些汉碑中的一些字的笔画甚至作了夸张性的

44、变长,如《沈阙碑》中的“沈”字的横画;《石门颂》中的“命”字、“涌”等字的竖画。   三、章法特点   硬笔隶书可借鉴毛笔作品的幅式,当然,硬笔书法在幅式及装帧上有着自身的优势,作者可以尽情发挥创造性,设计新颖的幅式章法。   1、字距小 行距大   隶书扁方的字形及其内紧外松的形态决定了其上下字距松,左右行距紧的独特的布白形式,这有助于表现隶书体势开张,横向取势的特点。   2、排布整齐   钢笔隶书一般在方格或竖条格中创作,给人纵成列横成行的美感,熟练后也可直接在无格的纸上创作。  3、落款得当   隶书作品可用行草落款,以调整隶书谨严的布白,以免板滞,款字的大小要与正文相

45、称,可比正文略小。也可以用隶书落款,这样可使用权作品的风格显得比较统一,对直接从隶书开始学书,而行书功底不太好的作者也可达到扬长避短之效。   4、钤印合理   完整的书法作品一般都需钤印,隶书作品中的印一般不宜太多,总的来说,要与款字大小协调,风格一致。   为了便于初学者较快地掌握硬笔隶书的写法,更好地将临帖和创作结合起来,现将一些偏旁及部首归纳如下并举部分字例。需要指出的是,这样列出的目的在于帮助初学隶书的朋友们了解其一般的写法,切莫生搬硬套,而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习硬笔隶书,宜从法度严谨的汉隶入手,临习时可依个人喜好选择一种深入地学习其笔法结体,待有较好的功底后再从简书帛书

46、等中多方涉猎。   草书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 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年内草三大阶段。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 章草是 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

47、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 今草,是章草去尽 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 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 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 大草或狂草。 2.了解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轨迹。 甲骨\金文\小篆\隶\楷书\草书\行书,楷书有颜\

48、柳\欧\赵,行书:王羲之\苏\黄\米\蔡等等. 3.了解传统的笔法、字法和章法。 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往往还有一个稳定性现象。书法就是这样,当历史进入公元四世纪时,也就是东晋时期,各种书体已经成熟,一直到现在,1600多年再没有出现新的书体。自唐代开始,每个朝代都以各自的风格、特色,在技法、理论、思想等方面,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宝库,积累了成熟的经验、法则和标准。应该说,这些丰富的积累为我们今天的继承提供了资源,为我们的评审提供了参考的依据。具体说,在评判作品的继承性方面,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是字法,即字形结构是否到位。到位的标准是什么?以行书为例,那就是王羲之及其东晋时期的优秀作品,还包括

49、初唐的虞世南、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如果真的把王羲之吃透了,我们会发现宋之米芾、黄山谷及其以后的赵孟頫、董其昌、王铎、傅山等,在字形构造上,还确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由行书推广开去,我想,各种书体结构是否到位,均以其历代经典为标准。八届国展的评选是分书体进行,当代各种书体的代表性、权威性人物原则上应该参加进来。我相信他们心中这杆秤是有准的。   二是笔法。笔法的标准就是丰富,藏与露、方与圆、点与线、缓与急等等。古人讲:中锋立骨架,侧锋见精神。一味的方笔或一味的圆笔,一样的速度,都是单调的,都会影响神采,这叫无笔,没有笔。   三是墨法。墨色随书写而变化,由重而轻,由浓而淡,由实而虚,每次蓄墨

50、不同,反复而形成节奏,惟此方可谓之有墨。若笔笔蘸墨,字字蘸墨,我们称之为无墨。   四是章法。章法除了传统的分行布白之外,通篇要顺,没有障碍,没有闯公堂大闹的,没有打横炮的,顺则气贯。反之则认为不顺,不顺就不是好的章法,就要丢分。   这四点是继承书法本体技法上的标准。由于艺术的形式和技巧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尤其书法,在很大程度上形式即是内容,所以其继承性更明显,传统的经典的形式和技巧,必然成为评委评审标准的重要依据。 ( B 级 ) 一、通识部分(80%) 注:中国画、西画、书法、设计、摄影考生均需掌握。 (一)鉴赏基础: 1.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和功能。 2.了解中国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