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兽医病理学名词解释家畜病理学:是一门通过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动物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基本规律的学科。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和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使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淤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发绀:在可视黏膜和皮肤发生淤血时,由于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得淤血部位呈蓝紫色的一种表现。心力衰竭细胞:在肺淤血时,可吞噬肺泡腔中的红细胞,将血红蛋白分解
2、为含铁血黄素的一种巨噬细胞。肺褐色硬化:长期的左心衰竭和慢性肺淤血使肺间质结蹄组织增生,肺组织被结蹄组织取代而硬化,加上大量含铁血黄素的沉积使硬化的肺组织呈棕褐色,故称肺褐色硬化。槟榔肝:慢性淤血时,肝小叶中央静脉和窦状隙淤血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区肝细胞因淤血性缺氧而发生脂肪变性呈现灰黄色,所以在肝脏切面形成暗红淤血区和灰黄色脂变区相间的纹理,眼观形似槟榔花纹,故称“槟榔肝”。破裂性出血:是指因心脏或血管壁破裂引起的出血。渗出性出血(漏出性出血):是指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通过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漏出到血管外。出血性浸润:是指漏出性出血时,在组织器官出现的弥漫性出血。血栓形成:
3、是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血栓:是指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凝固成的固体质块。血栓的机化:是指血栓形成后12d,开始从血管壁向血栓内长入由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肉芽组织,并逐渐取代血栓的过程。血栓的钙化:是指血栓形成后,如没有被溶解吸收或完全机化,在其中可发生钙盐沉积使血栓变为坚硬的钙化团块的过程。栓塞:是指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栓子:是指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局部缺血:由于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称为局部缺血,又称局部贫血。梗死:是指由
4、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的坏死。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水中毒:是指由于体内水含量过多引起的低钠血症。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盐中毒:是指由于体内盐含量过多引起的高钠血症。又称高渗性体液容量过多、高容量性高钠血症。脱水:细胞外液容量减少。低渗性脱水: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均降低,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渗透压升高,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脱水热:细胞外液容量减少,使皮肤水分蒸发减少,影响散热,细胞内脱水引起分解代谢的增强,以增加内生性水,同时使产热增加,产生脱水热。等渗性脱水:体液中的钠与水按
5、血浆中的比例丢失,细胞外液容量降低,渗透压不变。萎缩:发育成熟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过程。全身性萎缩:是指在病因作用下,全身各组织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变性:是细胞和组织损伤时所发生的一类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增多。细胞水肿:是指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内水分增多,胞质内出现微细胞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的一种病理变化,又称水变性。颗粒变性: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内出现细小颗粒的一类细胞变性。水泡变性:由颗粒变性发展而来,变性细胞内水分明显增多,胞质内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细胞呈空泡状,又称空泡变性。脂肪变性:是指细胞胞质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细胞本身存在小脂
6、滴)虎斑心:心脏发生脂肪变性时,在心内外膜下和心肌切面可见灰黄色条纹或斑点,与正常暗红色的心肌相间,呈虎皮状斑纹,故称“虎斑心”西米脾:脾脏局灶型的淀粉样变,淀粉样物质沉着于白髓部位的中央动脉壁与淋巴滤泡的网状纤维上,且此脾脏的切面出现半透明灰白色颗粒状病灶,外观如煮熟的西米,俗称“西米脾”。火腿脾:脾脏弥漫型的淀粉样变,淀粉样物质大量弥漫地沉着于脾髓细胞之间和网状纤维上,呈不规则的团块或条索,淀粉样物质沉着部位的淋巴组织萎缩消失,眼观脾脏切面出现不规则的灰白色区,与残留的固有暗红色脾髓互相交织呈火腿样花纹,俗称“火腿脾”。坏死:是指活体内部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坏疽:是组织坏死后,受到外界环
7、境的影响或腐败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变化。肥大:是指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增强的过程。假性肥大:是指器官内实质组织发生萎缩,而间质组织增生导致器官的外形增大代偿:是指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动物体内某组织、器官的代谢、功能发生障碍或结构遭到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的组织、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的变化来进行替代、补偿的过程。再生:指组织器官的一部分遭受损伤后,由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增殖来修复损伤组织的过程。肉芽组织:是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机化:是指机体内的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栓及血凝块等病理产物,由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的过程。包裹形成:不能完全被机化
8、的病理产物或异物,由肉芽组织包裹的过程。肺肉变:肺泡腔被结缔组织填塞,病变部肺脏质地变实,失去正常肺组织的弹性和呼吸功能,在颜色和质地上犹如肌肉,称为肺肉变。干酪样坏死:炎症:是动物机体对致炎因素的损伤所产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局部应答性反应。败血症:是指病原生物侵入血液循环,大量繁殖,持续存在,产生毒素,与代谢产物共同引起患畜以防御功能衰竭为基本特征的严重中毒症状和全身病理变化。菌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液,但不在血液中繁殖的现象。毒血症:指病原菌产生的细菌毒素、机体有毒代谢产物和组织坏死时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全身剧烈中毒的病理现象。脓毒败血症:由化脓菌引起的伴有全身组织器官多发性脓肿的
9、败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是指由于体内固定酸增多或碱性物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NaHCO3浓度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病理过程。呼吸性酸中毒:是指由于CO2排出障碍或CO2吸入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病理过程。代谢性碱中毒:是指由于体内碱性物质摄入过多或酸性物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NaHCO3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病理过程。呼吸性碱中毒:是指由于CO2排出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降低为特征的病理过程。缺氧:是指当组织细胞供氧不足或其利用氧的过程发生障碍时,机体的代谢、功能以及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低张性缺氧: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PaO2降低、C-O2减少
10、和组织细胞供氧不足所造成的缺氧。血液性缺氧:是指由于Hb含量减少或其性质发生改变,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或Hb结合的氧不易释出,导致组织细胞供氧不足所造成的缺氧。又称等张性低氧血症。循环性缺氧:是指因组织器官的血流量减少,使组织细胞供氧不足所造成的缺氧。又称低动力性缺氧。组织性缺氧:是指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过程发生障碍而引起的缺氧。又称氧化障碍性缺氧。发热:是在内生性致热原的作用下,使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升高而引起的一种高水平的体温调节活动。黄疸:是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或胆汁分泌与排泄障碍,导致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巩膜、黏膜、皮肤以及骨膜、浆膜、实质器官出现黄染的病理过程。肝硬变:也称肝硬化,
11、是肝组织严重损伤后,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而导致的肝脏变硬变形。假小叶:肝脏正常结构破坏,小叶间和汇管区增生的结缔组织,将肝组织分割成含有数量不等肝细胞的区域称为“假小叶”。乳斑肝:寄生虫幼虫在肝脏移行时,肝组织破坏后,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花纹。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或/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并伴有红细胞形态改变和运氧障碍的病理过程。神经胶质瘤:星形胶质细胞大量增生。卫星现象:增生的小胶质细胞围绕在变性的神经细胞周围。噬神经元现象:神经细胞坏死后,小胶质细胞也可进入细胞内,吞噬神经元残体。胶质小结:在神经细胞出现灶状坏死、崩解形成的软化灶处,小胶质细胞呈小灶
12、状增生,形成胶质小结。血管周围管套形成:在脑组织受到损伤时,血管周围间隙中出现围管性细胞浸润(炎性反应细胞),环绕血管如套轴状。肝功能不全:某些致病因素严重损伤肝细胞和枯否细胞,导致肝脏形态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进而引起水肿、黄疸、出血、继发性感染、肝性脑病等一系列症状的病理过程。呼吸功能不全: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肺通气和肺换气)发生严重障碍,使机体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的病理过程。心功能不全: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肾功能不全:各种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及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
13、肾脏不能排出机体的代谢产物和毒性物质,不能重吸收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病理过程。过热:是指动物体温调节发生障碍、产热与散热失衡、散热过程发生障碍等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发热激活物:凡能刺激机体产生和释放内生性热原引起发热的物质。内生性致热源:某些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高的物质。肿瘤:是在体内外致瘤因素的作用下,机体的细胞异常分裂、增殖、分化形成的新生物。渗出:是指炎症过程中,随着血流变慢和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液的液体成分可通过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或到达组织器官表面的现象。组织损伤:发炎组织的物质代谢障碍和在此基础上引起的局部组织、细胞发生变性、
14、坏死或凋亡。白细胞渗出:是指在炎症过程中外周血白细胞主动通过微血管壁进入炎区的现象。白细胞浸润:炎症过程中渗出的白细胞在炎区内聚集的现象。变质性炎症:是指炎症内组织和细胞变性、坏死或凋亡的变质性变化很突出,而渗出和增生过程比较轻微的一类炎症。渗出性炎症:指发炎组织以渗出性变化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变质和轻微增生过程的一类炎症。增生性炎症:指以细胞或间质增生过程占优势,而变质和渗出性变化轻微的一类炎症。趋化作用:是指在炎症过程中,白细胞在某些化学刺激作用下所进行的单一方向运动。炎症介质:指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产生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创伤愈合:是指创伤造成组织缺损的修复过程。休克
15、: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的,以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为特征,并由此而导致的各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生理性再生:在正常生命活动中,不断衰老、死亡的细胞被分裂新生的同种细胞补充,以保持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再生。病理性再生:是指组织在病因作用下发生损伤,由邻近细胞再生而修复的过程。修复:是指组织损伤后的重建过程。化生:是指已经分化成熟的组织为了适应环境条件的改变或理化刺激,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完全转变成另一种成熟组织的过程。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或机体对体内体外环境或持续性有害刺激所做出的应答。贫血性梗死:是指梗死灶内含血量
16、少,颜色灰白的梗死,或称白色梗死。多发生于血管吻合支少,组织结构致密的实质器官,如肾脏、心肌。出血性梗死:是指梗死灶内含血量多,颜色鲜红的梗死,或称红色梗死。多发生于血管吻合支多,组织结构疏松的器官,如肺脏、脾脏、肠道。血管的再通:是指在机化过程中,由于血栓干燥收缩及部分溶解,血栓内部或与血管壁之间可出现裂隙,当内皮细胞向其中间生长并被覆于表面后,即形成新的血管,血液通过后使血栓阻断的上下游血流得以部分沟通的现象。出血性素质:是指有全身性各组织器官出血倾向时的疾病。出血点:漏出性出血时,在皮肤、黏膜、浆膜和实质器官呈现的点状出血。出血斑:漏出性出血时,情况比较严重,呈现的斑块状出血。血肿:破裂
17、性出血时,较多量血液流入组织间隙,形成的局限性血液团块。积血:是指破裂性出血流出的血液进入体腔内。出血:血液流出心血管之外。外出血:血液流出心血管之后流出机体外。内出血:血液流出血管之后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钙化:坏死物质出现钙盐沉积。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基因调控下的自主有序的死亡过程,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体液:构成动物机体的水分与溶解在其中的各种溶质的总称。渗出液:通常是指蛋白质含量高、密度大于1.018kg/L的水肿液。漏出液:通常是指蛋白质含量少、密度小于1.012kg/L的水肿液。低钾血症:血钾浓度低于正常范围。高钾血症:血钾浓度高于正常范围。低镁血症:血清镁浓度低于正常范围。高镁血症
18、:血清镁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局部性萎缩:是指由局部因素作用于局部组织器官引起的萎缩。废用性萎缩:组织器官因功能减退或活动受到限制,持续时间较长引起的萎缩。压迫性萎缩:组织器官受到机械性压迫导致的萎缩。缺血性萎缩:局部组织器官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萎缩。神经性萎缩:支配局部组织器官的神经受损导致的萎缩。内分泌萎缩:内分泌功能低下或消失导致激素作用的靶组织、靶器官萎缩。气球样变:严重的水泡变性,胞核肿大,淡染,出现空泡,悬浮于中央或偏于一侧,胞质疏松几乎成透明状,小水泡融合成大水泡,此时细胞像充满气体的气球,即称气球样变。透明变性:是指在间质或细胞内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病理变化。黏液样变性:是指结缔组织中出现类粘液的积聚。淀粉样变性:是指一些器官的网状纤维、小血管壁与细胞之间出现淀粉样物质沉着。病理性钙化:在软组织中出现固体性钙盐的沉积。钙化病:广泛的转移性钙化。脂肪浸润:是指脂肪细胞出现于正常情况下不含脂肪细胞的组织器官间隙中淀粉样物质:是一种结合黏多糖的蛋白质,电镜下是纤维原纤维相互交织成的网状结构,与淀粉遇碘时的反应相似,故称为淀粉样物质糜烂(溃疡):皮肤和黏膜的坏死灶腐离脱落后留下的缺损,浅的为糜烂,较深的为溃疡。应激反应: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