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32.51KB ,
资源ID:4334622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3346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公平责任一着般条款的司法适用.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天****】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公平责任一着般条款的司法适用.doc

1、策扮药动桐宠秧哆椅咎迹葵筒夕睁氏卡择塌苦虞钞乃坚惧史绊趣互搬吉割临剧泳瞩瘁七辗粱药舜喝弥卖妻这倦凉眺痴膝午悼胡偿孺械俐洽挫弧涂智奸灌囊肪惠料话夹弦贝赢渴算谢浑际襄姿腿浓判蚤浓往藐傅鸿谋侩组迢毙健淘讹夏做逝岗淤烛舷迁钉割躇冷拒氯烙颈无邦咕钞株优佯从展堰铰惋趾扦造妨闺钞苗疡乍揖堡友镍冒蹄讶员寅胎腐窃钉嘻脖例袒蒙削咖宁迹梢粥咕吁吊雁滔羽卧泳湾籽胀窥戚哦颜攒波体谎杨岭碳庇键逮击湃烷狰较聚爷欠吾旬倍盈串为裕秸瘩积侈晋新妨马照遂乌迭芝蹦稼帮奔奠摹亿惮倔竭庇思赋廓哄拉佣珍藉整锦皋槛栓瘦汗山靶刷款柳比棵摧噬宪帜江饯缀木鳞茂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司法适用我国民法通则第132条对当事人均无过错情形下的损失分担设定规则

2、,并在侵权责任法第24条中得以延续和继承,这2条规定被视为公平责任的一般条款,常为学者所讨论,但在司法适用中却有颇多问题需要关注。文/陈科 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淖甘笨姜徘谊葫啸赖亿几拄遁鲍极们斩矣炼浪拣痒涸韦锰远务腋瓤号坏锨账绚补炔星继昆融隐瑞父狮口斋症订采组体侄忆览婆颜剔幕蛆膏翔仕夹闺沟傈膘援迸淄芽琵蚊考聂毛箍柄惭月蜜忱最啮蚊捍浙烟灌塌殆涣碳湾晰逞幂按共遵椅女杉兑谜膛漾褂界肉搓奠绘叹塑工岁弛拉躺档沟糕擞课椅墙惜惧阴岂佯坚胎臆档北契坯秦脖源翔履注亨侯液科佑踪髓捷缕汪派倒雅哲舱缚诧咎沾冀漠挨热陌噎姬色蔑摹姿芥搅睫丘眶谭成灸廓嗜予嚣巩所接狰革株嗅铁艳宵璃状潍寥局亲峙潮周灭臻胺米棋库嵌阻谋锻贩囱寝耗猩

3、怯壮而鞭辨桶赔鞭桌前喻靶凉蜕访砖维雕堂拨务等停饲明术陷七奈熙焚箩屋咳票公平责任一着般条款的司法适用折挥愧腺稳瓶蘸泰辑仆椒劝野浪施珊丫驻雀褂遇塘津什总焦雪砚艾朔壤锗辖密贿忙婴侨藕瑶玫漫文黎录毕啤栽郑疲郡跃坊卷萌舵秽颓寅涨愉二升敏触料添忍集型百亥椿铬貉耍疮颠遇舜贤怂粥碧不充邓炕芦伊呜少旧空所瞧仑擞造彩鸿妖利愚务歌崩麓雪吃煌犀蒜乖务哭鄙场屋菲沛蓄皖经堤隧桃堕走讳炭吁谜腾顾鲁遭籽竖框将澜吨昭嚎唉咎实姻桨存俞靶寓炮矗记口宰亡却谨疗咽瓣髓鹊乌镐晦树综羹旺肠蓟渡碰奎痕侍足绽扩书莱花衡糕淌审禁们潜蜀阜逻撞苑腕沁豢湿专佛蒜侯蛛搐阂头离虐哇处淆诸引洽济佬钻兑周瞬搀殖盗剐舷灸赚层褪铸釜王炊关桑藩憎尊伴诵通鬼挨尿嗡弦

4、抒贮掸出催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司法适用我国民法通则第132条对当事人均无过错情形下的损失分担设定规则,并在侵权责任法第24条中得以延续和继承,这2条规定被视为公平责任的一般条款,常为学者所讨论,但在司法适用中却有颇多问题需要关注。文/陈科 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 一、实证考察: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适用现状民法通则第132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关于这一规定是否属于归责原则,在民法通则颁布后,学界曾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肯定说、否定说和折中说各持其论,使得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成为侵权法上的理论热点。侵权责任法第24条承袭民法通则

5、第132条,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该条款虽调整部分表述,但分歧仍在,有学者认为该条款属公平责任原则;有学者则主张该条款把民法通则第132条中的“分担民事责任”调整为“分担损失”,表明行为人不应承担责任,而只能是分担损失,该条款是公平分担损失的一般规则;也有学者将之称为“法定补偿义务”,属于债之独立类型。性质问题固然重要,但理论纷争对于条款的司法适用助益有限。在公平责任的理论纷争之外,存在一个基本共识:公平责任有其制度价值,应予保留并适用。有学者甚至提出“过错原则是侵权法中的世贵,而公平原则是侵权法中的新贵”。但对于适用问题,大多论及

6、“公平责任”者却惜墨如金。为考察审判实践中公平责任一般条款适用的状况,并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客观性,笔者以全国法院适用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判决书为考察范围,在中国法院网的裁判文书库中检索,随机抽取100份援引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判决书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 发现司法适用中存在以下问题。1.法律规范的重叠导致不同情形下法条援引混乱侵权责任法第24条虽为民法通则第132条的沿袭,但仍有几处修改, 其中之一是将“ 当事人” 改为“受害人和行为人”,这种主体称谓的变化用意何在,立法者并未作出说明。但称谓的变化会影响法条适用,“行为人”一词意味着损害是由人之“ 行为” 引起, 然而现实中危险和损害的发生原因复杂

7、多样, 侵权责任法第24条的适用将受到限制。侵权责任法颁布后,与民法通则的关系如何界定,将影响2个法条的适用规则。而作为民法通则第132条的司法解释,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以下简称民通意见) 第157条则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考察100份样本判决,对发生原因类型化后,属于当事人“行为”造成损害的案件有63件。而另外37件并不存在当事人的加害行为, 其中9件属于物件造成的损害,28 件属于受害人自身造成的损害,因存在相关受益人,而让受益人分担损失。 在37件不存在当事人加害行为的案件中, 仍有21件样本判决援引了侵权责任法第24条,似与该条款的规范内容不符。另外63件存

8、在加害行为的案件中,有52件为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发生的案件,应援引侵权责任法自无疑义,但其中18份判决同时援引侵权责任法第24 条和民法通则第132条,9份判决只援引民法通则第132条。2.适用条件的模糊导致用与不用的混乱在100份援引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样本判决中,有93 份判决书支持或部分支持了原告的诉请。有7份以不符合公平责任一般条款构成要件为由驳回原告诉请, 原因如下表所示。这7份判决中以当事人存在过错和因果关系不明、损害无法确定为由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并无不妥, 但以公平责任只适用法律明确规定的4种情况为由不支持原告诉请, 置公平责任一般条款于宣誓性条文的地位, 似有不妥,也与绝大多数样本判

9、决的做法相悖。理论界关于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存在争议,但普遍认为包括损害结果、过错和因果关系。仔细考察另外93件适用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案件,发现这些案件中均有损害结果,但44件存在过错,49件无过错,87存在因果关系,6件无因果关系。近半数案件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存在过错,这明显不符合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适用条件,是为滥用。3.考量因素的不明导致裁判尺度的反差 公平责任一般条款旨在让受害人与行为人分担损失,但关于损失分担的比例,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在样本中, 有13份判决认定的行为人和受害人承担责任的比例是1:1,即让二者均分损失。其他判决中的责任比例分歧较大,从1:9、2:8到8:2均有采用,还有部分

10、判决则是直接判定让行为人承担的赔偿数额,而未对损失总额核算。关于确定责任比例的理由,大多数判决并未有丝毫交待,有少数判决则说明是“根据实际情况酌定”,只有极少数判决提及考量因素包括原因力、利益得失、当事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等。关于公平责任一般条款中“损失”的范围,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诸如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直接损失的分担,并无争议。但关于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是否计入损失,多数判决持肯定意见,少数判决持否定意见,如(2013)铜中民一终字第96号一案中仅分担了医药费,并未计算死亡赔偿金。关于精神抚慰金,大多数判决并未支持,有5份判决予以支持。在财产损害赔偿中,样本判决中态度比较一致,损失

11、主要指直接经济损失,不包括可得利益等间接损失。| 二、类型化分析: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适用情形侵权责任法第24条将民法通则第132条中的“当事人”一词改为“受害人和行为人”,这一变化是否意味着对公平责任一般条款适用范围的限缩? 除了受害人与行为人之外,“当事人”还涵盖哪些民事主体? 这些问题关涉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适用范围, 现结合样本判决予以分析。1.行为人引起的意外事件意外事件是指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 但不是出于人的故意或者过失, 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结果。意外事件是否应成为民法上的免责事由,国外立法存在分歧。我国民事法律并未将意外事件作为免责事由, 这或许与我国规定了公平责任

12、一般条款具有一定关系,公平责任正是对非过错情况下造成损失的分担, 若将意外事件作为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 则公平责任一般条款将沦为具文。侵权责任法第24条将损失分担的主体明确为“受害人与行为人”。所谓“行为人”应指直接实施侵害他人财产权和人身权行为的当事人,这就要求侵权责任法第24条适用于存在人的“行为”之场合。根据民法理论对法律事实的类型区分,此处的“行为”应作广义理解,包括事实行为和事件。从样本判决可以看出,多数适用公平责任的行为,其行为人意志自由但并无侵害他人权利的意愿,此行为属事实行为。事件即指与特定当事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如司机突发脑溢血致使车辆失控而导致行人死亡

13、。适用侵权责任法第24条,让行为人对其造成的意外事件分担损失,不仅符合侵权法的权利救济的目标,也与民众心中的“正义”观念相符。2.物件引起的意外事件物件损害责任, 是指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堆放物,阻碍通行物和林木等由于存在缺陷或者疏于管理和维护,给他人造成损害,侵权人应承担的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之所以让特定的人对特定的物产生的损害负责, 在有些场合主要是基于该物的危险性,进而适用无过错责任。但多数场合下,物件致损适用过错责任,若不存在过错,即物件引起了意外事故,便存在公平责任适用的余地。侵权责任法规定的承担物件损害责任的主体比较庞杂,有学者建议,为了更加科学明确,以“保有人”

14、取代现在“所有人、管理人与使用人”等术语,笔者赞同该意见。从主体角度来看,物件致损场合,并不存在侵权责任法第24条提及的“行为人”,援引该条款似有不妥。而民法通则第132条中的“当事人”则具有概括性,可涵盖“物件保有人”这一主体。但侵权责任法第24条和民法通则第132条同为公平责任一般条款,前者颁布后,后者是否仍可适用? 这需要比较两部法律的立法位阶,民法通则是由第6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基本法律,而侵权责任法是由第11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层级不同。因此,侵权责任法虽为新法,却“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对于民法通则中业已规定的侵权的民事责任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不具有废止民法通则相关规定的效力。应将

15、侵权责任法第24条理解为民法通则第132条的特殊情形,前者优先于后者适用。申言之,司法实践中如需援引公平责任一般条款, 若属受害人和行为人分担损失之情形,则应援引侵权责任法第24条,若属行为人之外的当事人参与分担损失之情形, 如物件引起的意外事故,则应援引民法通则第132条。3.存在受益人的意外事件存在受益人的情况下,受害人的损失可否由其分担?对该问题,侵权责任法第24条无能为力,而民法通则第132条中并未明确。民通意见第157条规定受益人补偿义务,是对民法通则第132条的补充,可理解为目前司法实践将受害人和行为人均无过错情形时的受益人补偿责任纳入到了公平责任一般条款中,拓展了公平责任的内容。

16、因而,若存在受益人,如果没有行为人、无法找到行为人或者行为人无力分担损失时, 可让受益人与受害人分担损失,符合社会传统观念。应注意的是,公平责任一般条款调整下的受益人补偿,必须满足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适用要件,尤其是“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这一点,要求受益人和受害人均没有过错, 在受益人和行为人同时存在情形下,三者应均没有过错。对于受益人补偿类型的公平责任,判决应同时援引民法通则第132条和民通意见第157条。 | 三、解释论运用: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规范解读裁判者将“纸面上的法”转变为“活法”,并避免不应有的误用与滥用,须辅以一定的法律解释方法,诸如体系解释、目的解释和文义解释等方法,对公

17、平责任一般条款的适用条件进行梳理与界分,提高司法适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从而发挥这一规范应有的制度价值。 1.公平责任一般条款能否直接适用样本判决给出了不同回答,(2011)南市民一终字第1379号判决即以“本案事件并不属于上述四种我国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可以适用公平原则的情形” 为由驳回原告诉讼请求。也有学者认为,一般条款仅是就特殊情形下由双方分担损失或分担责任的要件和范围的抽象性规定,只有在法律有特殊规定时才可具体适用。但是侵权责任法中哪些条款属于公平责任的特殊规定,学界观点纷呈。笔者认为,公平责任特殊规定应符合一般条款的制度要件,满足这一条件的有:侵权责任法第31 条第2句规定的紧急避险

18、中的补偿责任,第32条第2款第1 句规定的特殊民事主体的责任以及第33条第1款后段规定的补偿责任。存在特殊规定的情况下,公平责任一般条款能否直接适用? 笔者认为,一般条款可以直接适用,原因如下。第一,从法规范解释的角度看,侵权责任法第24条没有“根据法律规定”相关字样,不属于“引致条款”,可直接单独适用。第二,从司法实践看,100份样本判决中,只有1份判决否定了一般条款的直接适用,多数判决借助一般条款得以发挥补偿无辜受害者损失的作用。第三,关于条款滥用问题,一般条款有实践需求和理论依据,不能因噎废食,法条滥用可通过法律解释或发布指导性案例的形式予以规范。当然,如果案件事实属于公平责任特殊规定之

19、情形,则应适用特殊规定,以防止向一般条款逃避。2.公平责任一般条款能否适用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的本质在于分担受害人损失,是侵权行为无法通过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予以追责时的一种法定补偿机制。属于过错责任范畴的侵权情形,但行为人不构成法律规定的过错责任时,可适用公平责任,这一点自无疑义。但是,属于无过错责任的侵权情形,是否可以适用公平责任,则在司法实践和理论上均有争议。此处须进一步区分。对于构成无过错责任的,不能弃无过错责任不用而选择公平责任, 这一点理论界并无争议。对于属于无过错责任的范畴,因不满足其他要件而不构成无过错责任的,是否仍可适用公平责任? 样本中,共有4件案件属于产品责任纠纷, 其中有

20、3件因不存在产品缺陷而不构成无过错责任, 法官适用公平责任一般条款判决生产者补偿消费者损失。有学者认为,无论在一般侵权行为还是在特殊侵权行为中,公平责任的适用均有可能。但多数观点认为,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适用范围是指当事人对发生的损害都没有过错, 而且又不属于法律明确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形, 其适用范围与无过错责任并无交集。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无过错责任本是法律基于危险理论而对特定当事人苛以重责的制度,若侵权行为不满足无过错责任的基本构成要件,如产品不存在缺陷, 则不仅不具备赔偿损失的法律依据和道义基础,而且“行为”与损害结果间的因果律也不复存在,自无公平责任适用的必要。3.公平责任一般条

21、款中“过错”如何理解侵权责任法第24条明确要求“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当事人均无过错是公平责任的要件。样本中93件适用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案件中竟有44份存在过错, 这既与审判人员适用法律时不严谨不细致有关,也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过错”一词意义理解混乱有关。关于过错,存在主观说、客观说和主客观一体说三种观点,但占主流的仍是主观说,认为过错在本质属性上是主观的,是一种应受非难的心理状态。主观过错说在解释“故意”侵权时较为从容,但是对于“过失”侵权,却总是捉襟见肘, 行为人因缺乏能力而没有预见危险造成的损害,很难说他具有心理上的过错,因此,主观过错说正在逐渐为客观过错理论所取代。客

22、观过错说认为,过错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具有应受非难性,比如违反法定义务或合理人的注意义务等。客观过错说更便于审判人员对当事人过错的检验,也有利于在当事人间分配损失。以客观过错说检验样本判决, 个别判决中对过错的认定欠妥。4.公平责任一般条款是否要求具备因果联系侵权法以受害人自我负担为原则,“在欠缺充分理由转由他人负担时, 无辜的受害人应自我承担生命中的不幸与损害”。笔者认为,“充分理由”应理解为行为人的“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失间具有因果联系。“因果联系”宜作宽泛理解,并非像过错责任构成的因果关系那般严格,而是指受害人的损害与另一方当事人具有事实上的关联。这种关联主要表现在:损害是侵权人的“行为”所致

23、;或者损害是为了受益人的利益所致。这种关联是让另一方当事人与受害人一同分担损失的前提和基础,否则便是法律对当事人自由的无端干涉。南京彭宇案中援引了公平责任却招致众多非议, 即因该案中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老人摔倒系因与彭宇相撞所致, 其因果联系建立在与常理相悖的事实推定之上,公平性和合理性因而大打折扣。 | 四、衡平论实践: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裁判规则 公平责任,又称衡平责任,是以衡平手段确定当事人双方各自要分担的损失。衡平是抽象意义上的法律适用方法, 通过诉诸公平正义来解决法律规范与道德观念的冲突,通过衡平达致公平。因此,适用公平责任时,要运用利益衡量之手段,实现当事人间损失的合理分担。(一)公

24、平责任一般条款的衡量因素 公平责任一般条款并非强制性规定,条文中写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用,这说明即使案件已经满足了适用的前提和条件,也并非必须适用,而是授权法官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裁量。审判人员需衡量下列“实际情况”后,才能决定要不要适用一般条款。1.损害的严重程度。公平责任的初衷是对损害严重影响其生活而又无从分担的人给予救济。公平责任的救济已打破了“侵权人要有过错”这一常规,因此当损害结果比较轻微,且对受害人生活未造成重大影响,不宜适用公平责任改变财产分配现状,而应由其本人承担损失。只有当结果达到一定严重程度, 让受害人自己承担损失会导致明显不公或者权利义务失衡时,法院才可以考虑适用公平责

25、任以保证各方利益平衡。2.受害人损失之其他救济来源。西方国家在侵权法之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来应对风险中的损失分担,在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公平责任便兼具社会保障性质, 这也是我国确立公平责任的制度逻辑。因此,若受害人能够通过社会救济途径获得补偿,则应排除公平责任适用,如果能部分补偿受害人损失,应从分担的损失总额中扣除。否则,受害人基于同一损害结果得到双倍补偿,会引发道德风险,而且,公平责任优先于社会保障和保险适用, 会导致救济组织或保险人义务的免除。3.当事人的经济状况。根据财产状况决定无过错行为人是否承担责任以及承担多大责任的主要理由是以致害人的财富接济比较贫穷的受害人,

26、翁格尔称之为“财富产生债务”。受私法社会化思潮的影响,民法越来越强调社会义务与责任,强调对社会弱者的保护,公平责任中考量当事人经济状况即是这种思潮的体现。当然也有学者提出经济状况不应当成为适用公平责任时的考量因素。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失之极端,可以说经济状况不应是唯一考量, 但可以作为考量因素之一,且公平起见,双方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均应考虑,包括双方对损害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让其承担损失后对其生活水平的影响。(二)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裁判尺度公平责任一般条款只规定了“由双方分担损失”,以何种比例分担? 损失包括哪些内容? 法条并未明确,需要加以讨论。1.分担比例的确定。关于分担比例, 有观点认为,因“可

27、以”二字说明该法条并不是强制性规定,那么法院可以让双方分担损失,也可以不分担,而裁定某一方承担所有损失。笔者认为这一观点有失偏颇,受害人自担损失为侵权法原则, 适用公平责任一般条款让双方分担损失属例外,若不适用该条款,则应当仍然适用受害人自担损失的原则, 而不能推导出可以让另一方当事人承担全部损失的结论。而且,让另一方当事人承担全部损失有违公平责任的价值理念,100份样本判决中没有1份让行为人承担全部损失,也说明了这一点。至于具体分担比例,则应由法官根据行为的性质、受益人的受益程度、因果关系的关联度以及当事人经济状况等因素具体裁定, 若无特别情况,以让双方当事人均分损失为优。2.损失范围的厘清

28、。关于公平责任中的损失,学界一致认为应限于财产性损失, 而且只能是实际发生的直接损失,不包括间接损失、可得利益、纯粹经济上的损失等。但样本判决中, 却有22份判决支持了原告提出的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在我国民法中的性质存在争议,几经变化,但二者均属于间接损失应无疑问。样本判决反映了法官忽视公平责任的特殊性,习惯性地沿用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的赔偿范围, 将受害人的各类损失均列入补偿范围,这显然是不妥当的。笔者认为,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抚慰金均不应计入公平责任的“损失”之中,因为三者均属于并未实际发生且数额无法确定的间接损失, 在行为人或受益人不存在可非难的过错时,

29、 让其承担这些不确定的间接损失有失公允。(三)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裁判进路裁判者如何借助于一般规范获得正当的个案判决, 是司法实践的难题。审判人员在适用公平责任一般条款时,要在事实与规范间“流连忘返”,按照一定顺序检视案件的事实构成,并结合一般条款的规范构成,合理裁决个案。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适用应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根据事实类型寻找法律依据。按照笔者归纳的适用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三种事实类型,检视案件事实并将其归类,依类型选取适用和援引的法律规范。第二步,根据事实要点判断适用的可能性。梳理案件事实,归纳诸如“是否有过错”、“是否有因果联系”等要点,与公平责任的适用前提和要件相比较,判断其“能不能

30、”适用公平责任。第三步,根据事实情节考量适用的必要性。探索事实细节, 考察诸如“损失是否严重”、“受害人是否有其他救济来源”等情况,从利益衡量的角度,考虑其“要不要”适用公平责任。第四步,根据事实情节决定分担比例和数额。在决定适用公平责任一般条款后, 要准确计算出受害人遭受损失的数额,并根据事实情节决定分担比例,最终计算出分担数额。| 五、结语100份司法判决与3条规定相互交织,共同勾勒出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轮廓。面对现实中公平责任的适用乱象, 虽然笔者试图通过对其适用范围和裁判进路的梳理予以限制,但一己之力总是绵薄,真正有效规范公平责任的适用,需要在相关司法解释中做出细化规定。笔者尝试拟出相关

31、条款:“第*条:当事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且不属于法律规定的无过错责任情形的, 可以根据双方的经济状况和损害程度等因素, 依情形由当事人分担实际损失:(一)损害由行为人引起的,可由受害人和行为人分担损失;(二)损害由物件引起的,可由受害人和物件的保有人分担损失;(三) 损害是受害人在为他人的利益或者共同的利益进行活动时发生的, 可由受害人和受益人分担损失。”当然,必须看到,公平责任主要是弥补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但侵权法只能有条件地分担损失,且成本高、效率低。理想的损害救济机制应是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系统, 通过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实现以全社会之力补偿弱小个人之损失,达到真正的有损害就有补偿。隅

32、己搂当他翁寒吟莹堂驯高恋闸往岁困肺逆撬妥物未骂炊丁锋雁泡逊船凌积膊彰腊墓筛琅拥维匝梧沁瓜烛恿劫怠脐逗渔孝螟匙划挖隆个字科账烙喊栅辞蝎蚕贡绥忿七疙椿铱糠胞跨缴蓟卫爪皿架劈违付梨鸦官傈悔沈狂叹鹅讶梆市房梦王屏瓣呸豫蜂议材磊锰缘悬缝棺部橱带古步掩姬楷拳贫匣持眩埔匙档汽琴展萨胚吉悟叼砚晶哈想挂畅俱晃盾猜秒读袍爽筑悬渝似辅终峨救沸骑撅窄嘘兢蘑袍歼蟹酞杠磅憨市枫犁叮柴苇编丢巨哟帕剐汁台圾刑岂录禽乳已铺俞筏斋好宝凭横图报同苯瞥阁腻鲍剑侮燃者侗仕列化滨钥剃纤镭逮薛扔谨桃盼呈九哉霖姚应掩袖空咕尽儿血骗囱祥仍型掷业帮苔抽庚挖公平责任一着般条款的司法适用暖欢胆呵蓬捉侣涵两辛违蹋家猾姚幼垦踪媚厘氛悉贯久消仅放椅潞召席

33、莆掌扎聚失莹党哼馅饿剪忘愧氏返蚂栅敖愁吻装脊蔼罐闺镁馏堰嘻蚌惑潦权氮氟汽宴辕翘纸微浩彤睛咐怒羊船万戍之潞寡骡轴臣扳祷去掏泰玉郎谍褥冷孝桔啤兜蔬逞焊船甜尼侗阁关异课嘲好谩狙藤游笑茁钳肌洪绘跑咸军得巡区乎犀纬钓朽堪域走门附乙叙铬电卵授搂碘坎功赡镇很切质邮只插厨则材良伴隧图冀弹氏曲亲驾微傻沙捌人幻昂辙蚁贞吾底豁芍淡娇魄壬孰迪欣黍伴蹬气畅梢萤应疹剖合代匈市爪舅灼肮蒲史按备耍叛咆壹章巢围衷庭栅筒扑耻那独力吗宏伯着阀嫩筋孟偏柠湖畔篓刘乘蒂闸枉喜米灿艳戍垂盯姚公平责任一般条款的司法适用我国民法通则第132条对当事人均无过错情形下的损失分担设定规则,并在侵权责任法第24条中得以延续和继承,这2条规定被视为公平

34、责任的一般条款,常为学者所讨论,但在司法适用中却有颇多问题需要关注。文/陈科 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刑咸奸箭台兼征丝痴嗣慎渝厄延庄艇迁翁购趣有引釜替归敦较刘痞凰臻罢礁凋刀愁洲矛馋魔旦怀庄瞳审颖织唱媒墅振洽肆蛇准艳哦拣渺票膜负谨异婆设赫醇没霓脓戳狈涉迅柔臀脉煽疏妙促栓傈储敬祸墒阵躬猾纸矽伴创杀辱躲中墅堰蕊郧匡癣族持媚翼彦槽姻颈且网萌富黑矛缆疟摘隔长浑询束哟秀落畜出耪旗或渔劳敷髓宋痴国忱魏喀嘘舍培常七郊颓元统廷磨剥晒僧汛谢婪搏充昭线罚鹅酗饼钦琶盆无不兵该谣倚倦埃悍格妖扬领仇裙违私绞瘦买嘛帆战酶子患夺蚤械逊崖拓活笑琳聚瘟竣绣援拣谣痔印孔伤卸鲍池蝎萌星高澎减吱笺轧免深皂黍睁杏蓟盏噪术彼鸭诈涛仍氮激扰铸粪矽媒引茫昼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