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科学技术奖推荐书(科技进步奖)一、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杏鲍菇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完成人许忠、许腾龙、王钰、柯丽霞、陶鸿、王祖贵、陶陶、李能树、张显妹、罗翔、主要完成单位(盖章)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荐单位(盖章)芜湖市科学技术局任务来源自主研发、发明专利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研发起止时间起始时间2007年2月完成时间2012年12月组织鉴定单位安徽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2年12月01日所属行业农 业成果应用情况已应用并产生较好效益应用起始时间2009年1月第一完成单位基本情况企业通信地址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六郎镇邮编241111法定代表人许 忠电话0553-851
2、6288手机13805531138联络人许腾龙电话0553-8516299手机18955345288经济类型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合作企业 其他企业企业第一大股东名称及所占份额许 忠 90%科技型企业类别高新技术企业 民营科技企业 创新型(试点)企业年 度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企业销售收入(万元)72690812092366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万元)546891142企业利税情况(万元)总利润上缴 税额总利润上缴 税额总利润上缴 税额利润上缴 税额942.91233.61714.82698.1企业是否设立研发机构是否研发机构名称芜湖县食用菌
3、研究所建立时间2006年9月企业获得的各类科技奖励、质量保证、环境等体系认证、参与标准制定情况获奖情况:2006年研发的纯白金针菇品种筛选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项目于2007年获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研发的杏鲍菇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得2012年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基础上,对杏鲍菇原种提纯、复壮技术再作深入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形成了全球独占许可的二项专利技术,即:一种杏鲍菇的菌株分离方法及其栽培方法(ZL 2008 1 0243834.X)和一种杏鲍菇的培养基及其制作方法(ZL 2008 1 0243835.4)。此外,近三年内还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国家星火
4、计划“农村信息化基地”、中国绿色食品“畅销产品奖”、中国质量万里行“安徽省质量诚信示范单位”、安徽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芜湖市“555”产业创新团队、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野树林”品牌获安徽省著名商标。认证情况:公司自2006年开始有十个产品被国家认证为“绿色食品”。标准制定情况:公司先后制定了杏鲍菇、茶树菇、秀珍菇等十六个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并于2011年5月提出起草了“无公害食品 海鲜菇生产技术规程”安徽省地方标准。二、项 目 简 介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主要内容、特点及应用推广情况:一、本项目课题属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及开发应用领域。一、 主要内容:1、一种杏鲍
5、菇的菌株分离、提纯、复壮方法选出菇形园整,菇膜未破、无病虫害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打破常规选取子实体菌盖和菌柄交接处的菌髓部位,选取子实体特定位置的组织块,切取555的组织,经物理诱变(紫外线照射)后,置于PDA斜面上,25培养10d.,将菌丝尖端移至另一PDA斜面上,25培养 ,获得组织分离株,并经后续研究,选择表现优良,且符合以当地大宗农作物水稻加工的副产品-秸秆和稻壳为主要原材料的栽培料基的菌株。2、一种杏鲍菇的菌株的栽培方法母种分离培养、原种生产、栽培种生产,包括培养料的组成配方、培养料的制作等。 母种分离培养培养料的组分配方:去皮土豆,琼脂粉,葡萄糖,水,值为.;或去皮土豆,麦麸,琼
6、脂粉 ,葡萄糖,水;或在上述配方中再加入磷酸二氢钾,硫酸镁。 培养料制作:去皮土豆洗净后挖去芽眼切成薄片,放入水中或加入麦麸加热至,保温,过滤,取滤液加入琼脂粉使其完全熔化后加入葡萄糖及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镁,并补足原配方中的用水量,保温,过滤;将过滤好的溶液分装至试管内,装入量为试管的,试管口塞好棉塞,用牛皮纸包好塞有棉塞的一端,放入高压灭菌锅,快速升至个大气压灭菌0分钟;或常压下灭菌小时。接种培养:采集六成熟新鲜子实体,并进行表皮消毒,取一小块子实体,在无菌条件下,接入的试管内,在的环境中,015天即可长满菌丝,即为母种。 原种生产 培养料配方:应用方案一:棉籽壳或麦秸或稻草或玉米芯,麦麸或米
7、糠,玉米粉,熟石膏,蔗糖,生石灰,再按上述配料总量加入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各组分皆为重量百分比,值为;方案二(改进型):稻草34%、棉籽壳35%、米糠10%、玉米粉5%、豆粕5%、麦麸10%、生石灰1,各组分皆为重量百分比,值为。应用方案二(改进型)新配方,“野树林杏2号”菌株产量平均提高12以上,杏鲍菇产量超其它对比培养料栽培产量的45%,较采用现行通用培养料栽培的产量提高10.5-12.8。 培养料制作:棉籽壳或麦秸或稻草或玉米芯农作物秸杆使用之前先用水充分湿润,堆积发酵天,将生石灰、熟石膏、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溶于水中,加入米糠或麦麸、玉米粉、蔗糖和发酵后的农作物秸杆搅拌均匀,培养料的含水
8、率为,搅拌好的培养料及时分装至栽培瓶中,并塞好棉塞,用牛皮纸包好塞有棉塞的一端。 灭菌:栽培瓶及时放入高压灭菌锅灭菌,个大气压灭菌小时;或常压灭菌,灭菌小时。 接种:栽培瓶的温度在无菌室或接种箱中接种,每只试管转接瓶原种 培养:将接种后的原种瓶放在干净、干燥、通风、遮光的室内培养,温度控制在-,天菌丝长满原种瓶,达到菌丝浓密、结块性强、无杂菌污染。 栽培种生产 培养料配方:方案一:棉籽壳或麦秸或稻草或玉米芯,麦麸或米糠,玉米粉,熟石膏,蔗糖,生石灰,各组分皆为重量百分比,值为.;方案二:稻草34%、棉籽壳35%、米糠10%、玉米粉5%、豆粕5%、麦麸10%、生石灰1,各组分皆为重量百分比,值为
9、,各组分皆为重量百分比。 培养料制作:棉籽壳或麦秸或稻草或玉米芯农作物秸杆使用之前先用水充分湿润,堆积发酵 天,将生石灰、熟石膏、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溶于水中,加入米糠、玉米粉、麦麸、蔗糖和发酵后的农作物秸杆搅拌均匀,培养料的含水量为,搅拌好的培养料及时分装至栽培瓶中,并塞好棉塞,用牛皮纸包好塞有棉塞的一端。 灭菌:栽培瓶及时 放入高压灭菌锅灭菌,.个大气压灭菌小时;或常压灭菌灭菌小时。 接种:栽培瓶的温度在无菌室或接种箱中接种,每只原种瓶转接瓶栽培种;培养:将接种后的原种瓶放在干净、干燥、通风、遮光的室内培养,温度控制在,天菌丝长满栽培种瓶,达到菌丝浓密、结块性强、无杂菌污染。3、杏鲍菇母种培
10、养基优化及组织分离技术研究从组织分离部位、物理诱变、培养基配方等方面加以研究:大破常规选取子实体菌盖和菌柄交接处的菌髓部位方法,对其它特定部位的组织进行分离技术研究; 以土豆、琼脂粉、葡萄糖等为原料,研发新的母钟培养基料配方技术研究; 研究物理诱变(紫外线照射)的时间和剂量,以及组织分离和物理诱变结合方式和方法。采集六成熟新鲜子实体,并进行表皮消毒,取一小块子实体,在无菌条件下,接入的试管内,在的环境中,015天即可长满菌丝,即为母种。3、 4、杏鲍菇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研究根据生物学特征,从营养、水分、温度、光线、空气、酸碱度(pH值)以及栽培料、栽培方式等多方面加以研究;着重以秸秆和稻壳为
11、主要栽培原料的配方等相关环境因子方面加以量化研究。杏鲍菇子实体形成期,温度低,菇生长的慢、粗大,但失水多,易结球。温度高于18度时,子实体生长快、细长,菇体组织松软,品质差。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因其属恒温结实的菇类,在原基形成期给一定温差外,生长期尽量给予恒温管理。杏鲍菇比较耐旱,袋内的水分多少决定着产量的高低。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在60%左右。出菇阶段,原基形成期间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在采收前,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80%。杏鲍菇在不同阶段对光线需求不同。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
12、,光线较强不利于发菌。在原基形成期,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刺激。杏鲍菇是好气性真菌,但较其它菇类比较耐二氧化碳。在原基形成期,氧气充足情况下才能正常形成。后期管理,根据出菇形状及品种进行调节通气。杏鲍菇菌丝生长的PH值4-8,最适PH值6.5-7.5,出菇阶段PH值5。5、杏鲍菇生产中菌包“弱菌丝”现象技术研究通过对生产试验的大量现象和数据整理分析得知:出现“弱菌丝”现象的根本原因,以及导致“弱菌丝”出现的杂菌繁殖超标温度,因此在杏鲍菇生产过程中,可通过对冷却过程温度和时间控制,来避免“弱菌丝”现象,确保产量和质量的稳定。6、杏鲍菇菌糠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从栽培食用菌品种类别选择入手,进行反季节二次种菇
13、实验,该项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既解决了废菌糠处理难的问题,又降低了菇厂或菇农的生产成本,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二、 主要研究特点及应用情况1、 生产科技结合,以科技促生产为推动芜湖市及全省食用菌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课题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生产与科技推广应用结合,以科技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思路。近4年来,课题组通过课题研究及示范带动,引导芜湖市、安徽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菇农采用我公司的专利技术,引种我公司应用专利技术培育的优质杏鲍菇原种(“野树林杏2号”)。该项目技术研究与示范对菇农增收作用十分明显:自2009年以来,该企业课题组科研人员直接在野树林百菇园组织示范栽培杏
14、鲍菇-2(“野树林杏2号”)新品种累计达425万袋,生产优质杏鲍菇167.88万公斤,示范基地累计增加产品销售收入2012.50万元,累计增加利润达到728.44万元;按四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355万元测算,投入产出(利润)比1:2.05。据初步统计,2010年,公司通过示范科研带动,引导周边菇农、食用菌协会和食用菌生产企业引种公司培育的优质杏鲍菇-2品种(“野树林杏2号”)730万袋,生产优质杏鲍菇276.27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418.15万元,实现利润758.25万元。其中仅南陵县诚信食用菌有限公司、芜湖市罗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南陵县春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南陵县国清实业有限公司、南陵县广
15、农食用菌有限公司、宣城市九连山菇业有限公司和芜湖县食用菌协会7家单位就引种225.95万袋,生产优质杏鲍菇85.27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777.54万元,实现利润241.57万元。2011-2012年两年,引导周边菇农、食用菌协会和食用菌生产企业引种公司培育的优质杏鲍菇“野树林杏2号”2170万袋,生产优质杏鲍菇824.56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7518.81万元,实现利润2332.80万元。其中仅南陵县诚信食用菌有限公司、南陵县国清实业有限公司、南陵县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和宣城市九连山菇业有限公司4家食用菌生产企业就引种129.50万袋,生产优质杏鲍菇62.16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532.75万
16、元,实现利润92.90万元,和2010年相比,年引种量平均增长60.86、年生产量平均增长61.76、年销售收入平均增长50.96、年利润平均增长71.29。公司通过采用生产科研相结合的方式,使项目成果及时得到转化应用,对优化食用菌产品结构,实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发挥了积极作用。2、 利用各种方式,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为加快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公司建立了以课题组为核心,以野树林百菇园为载体,重点以省内外20余家食用菌生产单位为示范点,建立了以芜湖市及省内外62名食用菌栽培技术推广人员为依托的推广服务体系。目前经筛选的优质杏鲍菇原种及栽培种已销售到南陵、宣城等周边地区和浙江、江苏等周边省份,其生产的产
17、品已畅销到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大中城市。3、 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技术培训2009年以来,课题组研究人员结合项目实施,多次邀请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省农科院多名教授专家,到公司开展技术研究指导和应用技术示范等讲座,合计举办培训班74场次,培训农民86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0000余份。4、加快推广应用,注重“三大效益”(1)经济效益自2009年以来,该企业课题组科研人员直接在野树林百菇园组织示范栽培杏鲍菇-2(“野树林杏2号”)新品种累计达425万袋,生产优质杏鲍菇167.88万公斤,示范基地累计增加产品销售收入2012.50万元,累计增加利润达到728.44万元;按四
18、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355万元测算,投入产出(利润)比1:2.05。同时通过改进型培养料基和研发的配套技术投入生产应用,将杏鲍菇的生物转化率由75%提高到105%。(2)社会效益该成果的示范带动将成为芜湖地区食用菌品种结构和栽培技术提升的辐射源,将带动本省及周边省份的优质杏鲍菇栽培技术及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对促进食用菌产业全面升级,实现食用菌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测算,20092012年,该公司累计示范推广优质杏鲍菇-2品种(“野树林杏2号”)3325万袋(含野树林百菇园示范栽培部分,下同),为城乡居民生产优质杏鲍菇1259.77万公斤,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1949.46万元,
19、农民实现纯收入5365.96万元(其中含利润3054.45万元)。(3)生态效益据统计测算,该项技术成果自2009年推广应用以来,已累计消化利用稻草、稻壳和棉杆等农作物副产品500万公斤,有效减轻其直接燃烧产生的烟尘对大气的污染。此外,公司还在应用原专利技术的基础上,继续研发菌糠综合利用技术,使栽培杏鲍菇的菌糠进行二次反季节种菇,种植草菇、茶树菇、秀珍菇等其它菌类品种,使原本属废弃物的菌糠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并将二次利用的培养基作为有机肥料,使废弃的资源全部得到综合循环利用,既实现了废弃物零排放,又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了土壤的通气性,促进了大田农作物生长。由此不难看
20、出,该项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可有效改善当地空气质量和耕作农田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其生态效益十分显著。三、项目详细内容 1、立项背景食用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食用菌人工栽培已经成为芜湖市及全省重要的农业新兴主导产业之一,为当地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品种结构不合理。栽培品种单一,常规品种比重大,珍稀食用菌开发少。二是出菇时间集中,菇农增产不增收。三是适生优质珍稀菌种缺失。目前项目生产区仍没有能充分利用本地大宗农产品水稻加工的副产品稻壳和秸秆的优质菌种。四是生产方式落后。芜湖市食用菌生产目前都是以分散零星的农户家庭作坊式常规栽培为主,
21、先进的栽培技术和优良的新品种得不到很好的推广和普及,产品的品质受栽培户所掌握的技术程度的高低和环境气候的优劣而左右和影响,无法得到稳定的保障,生产总量和单位产量也严重受制于自然气候的影响,无法保障产品的均衡上市,从而造成产品价格高低起伏波动不定,严重影响菇农的正常收益,也使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为促进芜湖市及全省食用菌栽培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优质珍稀食用菌与现代生物集成技术应用于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标准化智能型温室周年生产等领域的研究和推广是很有必要的。为此,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等单位进行了技术研发,旨在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使食用菌生产与市场供
22、应不再受季节和品种限制,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项目对芜湖市及省内外食用菌珍稀栽培品种-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其市场容量和分布规律进行广泛调查和论证,注重开展了以杏鲍菇为主的优质珍稀食用菌的栽培集成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从品种筛选、良种繁育、材料试验、环境调控、栽培管理、技术示范、培训推广、产品保鲜、冷链物流到终端销售,开展了一系列的集成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的高产高效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之路。本项目实施将为芜湖市以及安徽省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广泛的示范带动效益和重要的科技支撑。 (不超过800个汉字)2、详细科学技术内容(1)品种筛选技术路线 组织分
23、离物理(紫外线辐射)诱变存活菌丝接合优质菌丝检出试种栽培测产定性筛选提纯对比试种检测定性中试后确定一级种优良菌种保存。(2)杏鲍菇繁育制种子实体分离:选朵大盖厚,柄短,六成熟的优良杏鲍菇品种,切去菇基部,在无菌箱内以0.1的升汞水浸1分钟,用75酒精棉球擦拭菌盖与菌柄2次,进行表面消毒。接种时,在特定部位挑取一小块组织,经物理(紫外线辐射)诱变,移接到PDA培养基上,置25左右温度下培养5-7天,待组织上产生白色绒毛状菌丝,转管扩大即得到菌种。 本研究对50个不同杏鲍菇菌株进行菌丝生长活力、抗杂菌能力和以水稻秸秆为主要栽培原料的适应性能力测定,选出5个菌丝体活力高、抗杂菌能力强和适应性好的杏鲍
24、菇菌株做出菇试验,进一步筛选,获得一株抗逆性强、适应性好、出菇朵形好、产量高的优良菌株,接着对这株优良菌株菌丝生长的温度、湿度、pH值、碳氮比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根据沿江地区气候特征设计多种不同的栽培模式,研究其配套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并依此确定1-2个优良杏鲍菇母种。(3)繁育制种工艺流程a.母种制作工艺流程:原料配制分装试管灭菌摆斜面接种培菌质检出厂。b.原种、生产种制作工艺流程:配料拌料装瓶灭菌接种培养培菌质检出厂。(4)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路线季节选择菌种繁育培养基配制装袋灭菌无菌接种室内培养控温发菌翻堆检杂开袋通风搔菌催蕾控温控湿遮光通气出菇管理采收加工计算生物转化率。(5)杏鲍菇工
25、厂化周年生产:(a)杏鲍菇工厂化周年生产方案:主要包括原料处理、配料、拌料、机械装袋、灭菌,无菌接种、培菌和出菇,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湿度、空气由专门的设备控制。从接种到采收,一茬的生产周期为55-60天。栽培方式采用袋栽方式、立体床架式栽培。 菇房:分为发菌室,催蕾室和育菇室。菇房宽,4.5M,长10M,高3.9M。各室的门统一开向走廊,廊宽2.5M。墙体安装聚乙烯发泡隔热层。菇架双列向排列,四周及中间留有过道,便于操作和空气循环。发菌室菇床9层,层距0.35M;催蕾室和育菇室菇床5层,层距0.45M,底层菇床距地面为0.25M。 设备:有制冷、通风、喷雾、光照四种主要设备。各室配备1台S
26、HP的制冷机和1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或2室配备1台SHP的制冷机组和2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催蕾室与育菇室的天花板上及纵向二垛墙各安装2盏40W日光灯。各室按装l台45W轴流电风扇,保持室内空气新鲜。(b)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工艺流程: 菇房建设设备配置配料装袋(瓶)灭菌接种培养搔菌催蕾育菇采收。(6)为着力解决杏鲍菇规模化栽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病害,在示范推广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方案:菌丝淡化:选用新鲜优质的培养料,采用合理配方,不随意添加化学物质;拌料后及时袋装灭菌,防止酵母菌发酵而改变培养料的pH值。烧菌(闷堆):及时散堆,疏排菌袋,加强通风,控温发菌。菌袋黄水:选用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
27、“野树林杏2号”);菌袋应堆放在阴凉、通风之处;培养室的发菌温度应掌握在2023;避免阳光直射,尽可能创造适宜的暗室培养环境。菌袋衰败:选用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野树林杏2号”);选用优质培养料,尤其要坚持使用石膏而不应以碳酸钙代替,更要避免使用以碳酸钙掺假的劣质麸皮;加强后期管理。菌袋入棚后,在较热的天气还需加强遮阴、通风散热,防止后期烧菌。V畸形菇:选用经严格出菇试验,保持优良种性的菌种;菇棚的分布与朝向,充分考虑通风方便,管理上更应加强通风换气;第1潮菇的催菇应视品种和菌袋含水量而定,容易出菇的品种提倡自然出菇,降温保湿催蕾。不易出菇的品种或含水量不足的菌袋,通过地面泼水、空间喷雾,提高
28、环境湿度,以利出菇;开袋7天后控制环境温度;菇蕾形成后生产过程中,应弱光培养,并保持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含量,促使形成盖小、柄长、色白的优质商品菇。该技术由本项目单位自主研发而成,并获得国家两项发明专利。3、发现、发明及创新点(技术创新、应用创新)(不超过400个汉字)(1)品种创新:通过诱变、提纯,选育出适应本地及周边省份以水稻秸秆为主要栽培料的优质杏鲍菇“野树林杏2号”。(2)技术创新 采用创新型定位组织分离和物理诱变相结合的方法,对杏鲍菇不同部位的组织进行分离培养,经过11000个样本对比试验,发现杏鲍菇特定位置的组织经过物理诱变,提纯复壮的菌株品质优良。经研究发现了一种新途径和方法,其技
29、术创新应用价值巨大。 根据的研究方法,进一步研究出适合该品种的秸秆加米糠等作为培养基重要原料的新型栽培料配方应用方案二(改进型)。根据和的研究方法,进一步研究出配套的杏鲍菇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以及智能化工厂集成栽培配套技术。(3)应用创新:建立选育、栽培、推广体系;建立科研、开发、服务、集约化规模栽培体系;建立“科研+企业+基地+示范点+农户”应用推广创新服务体系。建立高校与企业相结合的产学研合作示范推广体系。4、保密要点(不超过100个汉字)组织分离位置和物理诱变相结合方法、培养基配方属本项目保密要点。5、与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根据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最新报告显示:国内已有部
30、分单位通过对杏鲍菇不同部位组织分离、接种于不同培养基,比较得出最佳的组织分离部位及培养基配方,培养基配方多包含有棉子壳、麦麸、玉米粉等。相比之下,本项目实施内容关键技术要点是:采集成熟度6成的新鲜子实体,并进行表面消毒,取特定部位的一小块子实体组织,经过物理诱变后,至无菌条件下培养,成功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栽培种,即:杏鲍菇-2(“野树林杏2号”)。同是配套研发出适合该品种的栽培原料,其生产原料配方有两种:(1)稻草77%,米糠15%,玉米粉5%,熟石膏1%,蔗糖1%,生石灰1%,PH值控制在6.5-7,该配方杏鲍菇-2达到390g/袋;(2)稻草34%、棉籽壳35%、米糠10%、玉米粉5%、豆粕
31、5%、麦麸10%、生石灰1。应用该配方,“野树林杏2号”菌株产量平均提高12以上,杏鲍菇产量超其它对比培养料栽培产量的45%,较采用现行通用培养料栽培的产量提高10.5-12.8。中试栽培面积5000平方米,试生产栽培面积6万平方米,实现单个菌株平均产量412克/袋,生长期缩短11-13天。该品种尤其适合沿江水网化平圩区栽培,其推广应用可大量消化利用水稻加工产生的副产品稻壳和秸秆。加之其它配套技术的成功应用,使该项技术成果完全达到生产实际应用水平,并已经在2009年至2012年间的生产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目前,本项目所述杏鲍菇菌株组织分离和物理诱变相结合的方法,及其配套研发
32、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及技术,国内未见文献报道。6、应用情况项目通过杏鲍菇菌种培育技术与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应用,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优质菌种供给规模化,较好地促进食用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食用菌产品的升级,提高了食用菌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企业和种植户的收入。自2009年以来,该企业课题组科研人员直接在野树林百菇园组织示范栽培杏鲍菇-2(“野树林杏2号”)新品种累计达425万袋,生产优质杏鲍菇167.88万公斤,示范基地累计增加产品销售收入2012.50万元,累计增加利润达到728.44万元;按四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355万元测算,投入产出(利润)比1:2.05。据初步统计,
33、2010年,公司通过示范科研带动,引导周边菇农、食用菌协会和食用菌生产企业引种公司培育的优质杏鲍菇-2品种(“野树林杏2号”)730万袋,生产优质杏鲍菇276.27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418.15万元,实现利润758.25万元。其中仅南陵县诚信食用菌有限公司、芜湖市罗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南陵县春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南陵县国清实业有限公司、南陵县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宣城市九连山菇业有限公司和芜湖县食用菌协会7家单位就引种225.95万袋,生产优质杏鲍菇85.27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777.54万元,实现利润241.57万元。2011年,引导周边菇农、食用菌协会和食用菌生产企业引种公司培育的优质
34、杏鲍菇-2品种920万袋,生产优质杏鲍菇万349.61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3187.91万元,实现利润985.61万元。其中仅南陵县诚信食用菌有限公司、南陵县国清实业有限公司、南陵县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和宣城市九连山菇业有限公司4家食用菌生产企业就引种64.5万袋,生产优质杏鲍菇30.96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76.12万元,实现利润83.60万元,比2010年增长60.24。2012年,引导周边菇农、食用菌协会和食用菌生产企业引种公司培育的优质杏鲍菇-2品种1250万袋,生产优质杏鲍菇474.95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4330.90万元,实现利润1347.19万元。其中仅南陵县诚信食用菌有限公司
35、、南陵县国清实业有限公司、南陵县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和宣城市九连山菇业有限公司4家食用菌生产企业就引种65万袋,生产优质杏鲍菇31.2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56.63万元,实现利润92.90万元。据统计测算,20092012年,累计示范推广优质杏鲍菇-2品种3325万袋(含野树林百菇园示范栽培部分,下同),为城乡居民生产优质杏鲍菇1259.77万公斤,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1949.46万元,农民实现纯收入5365.96万元(其中含利润3054.45万元)。公司通过采用生产科研相结合的方式,使项目成果及时得到转化应用,对优化食用菌产品结构,实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发挥了积极作用。项目组将通过建立绿色杏鲍
36、菇袋装、智能化温室、工厂化等立体栽培模式,并通过高产高效栽培、生物防病的综合技术、加之经过筛选的杏鲍菇抗病力强,有效地减轻化学药物投入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同时应用秸秆作为培养基原料,减少因其焚烧对大气及周围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对项目区生态良性循环、发展绿色农产品等方面将发挥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获得显著生态效益。7、该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单位:万元(人民币)项目总投资额355回收期(年)2.5年年 份利 润税 收创收外汇(美元)节支总额2009942.920101233.620111714.820122698.1201371.0合计72819.4各经济指标的计算
37、依据(以公司年生产120万公斤工厂化生产项目为例):(一)经济效益分析1、产品成本分析计算依据:本项目消耗的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主要消耗电、水、煤),按照目前到场市场价格计算,土建工程按20年折旧,机械设备仪器按按10年折旧,无形资产按10年摊销,递延资产按5年摊销,不计残值和清理费用。2、产品单位售价与盈利预测(1)产品单位售价产品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鲜品定价为12元/公斤,干品定价为120元/公斤。(2)盈利预测按上述产品价格经测算,2013年达到设计产量60,企业直接销售收入(下同)为1026万元,税前利润为407.23 万元,增值税金及附加106.30 万元,税后利润为305.42 万元
38、。2014年达到设计产量80,销售收入为1368万元,税前利润为576.43 万元,增值税金及附加141.73 万元,税后利润为432.32 万元。2015年达到设计产量100,销售收入为1710万元,税前利润为745.59 万元,增值税金及附加177.14 万元,税后利润559.19 为万元。(二)风险性分析此外,对该项目进行风险性分析,按设计生产能力测算的盈亏平衡点系数为20.13%,即生产规模产量达到242吨(鲜品),即可保本,表明项目抗风险能力极强。从以上数据可以测算出,该项目投资利润率高,所得税后净现值高,内部收益率远大于10%的目标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较短,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强。从经济
39、上看,该项目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经济效益明显,在生产实际应用中切实可行。单位财务专用章: 2013年3月12日 8、社会效益项目通过杏鲍菇菌种培育专利技术与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的示范推广及应用,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优质菌种供给规模化,较好地促进食用菌产业结构调整和食用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和种植户的竞争力。水稻是我国主要大宗农作物,每年生产量达数十亿吨,其加工产生的副产品数量庞大。该项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可大量利用当地农作物加工副产品,生产可食用的高品质的珍稀食用菌,既可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又可开劈第二食品来源渠道,这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据统计测算,2
40、0092012年,该公司累计示范推广优质杏鲍菇-2品种3325万袋(含野树林百菇园示范栽培部分,下同),为城乡居民生产优质杏鲍菇1259.77万公斤,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1949.46万元,农民实现纯收入5365.96万元(其中含利润3054.45万元)。本项目技术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将成为芜湖地区及安徽省优质食用菌栽培生产中品种结构调整及栽培生产方式转变的辐射源,将带动本地区以及周边省份优质食用菌栽培生产技术升级,为我省食用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发展新模式,可促进农业增效,菇农增收,对实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将发挥重要作用。四、本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获奖时间奖 项 名 称奖励等级授奖
41、部门(单位)2012年12月杏鲍菇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进步二等奖芜湖市人民政府本表所填科技奖励是指: 1、各县、区人民政府设立的科技奖励; 2、经市科技行政部门批准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励。五、申请、获得专利情况国 别申 请 号专 利 号项 目 名 称中国ZL 2008 1 0243835.4ZL 2008 1 0243835.4一种杏鲍菇的培养基及其制作方法中国2008 1 0243834.XZL 2008 1 0243834.X一种杏鲍菇的菌株分离方法及其栽培方法六、主要完成人情况第一完成人姓 名许 忠性 别男民 族汉出生地安徽芜湖出生日期1964年2月党 派中共党员工作单位
42、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单位类别民营科技企业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安徽省芜湖县六郎镇野树林百菇园 241111联系电话0553-8516288家庭住址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六郎镇住宅电话0553-8516277电子信箱ahysljy手 机13805531138毕业学校安徽大学文化程度大专学 位专科专业、专长园艺学、食用菌栽培毕业时间1986年7月职务总经理职称高级农艺师类别农学曾获奖励荣誉称号情况1、2005年被省科协表彰为“安徽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优秀理事长”;2、2006年被芜湖县人民政府表彰为“十五”期间“科技创新先进个人”;3、2006年被省食用菌协会授予“安徽省食用菌行业突出贡献者”;4、20
43、06年被国家科技部表彰为“全国星火科技致富能人”;5、2007年被省政府授予“安徽省劳动模范”;6、2008年被团省委授予首届“安徽青年优秀创业奖”;7、2009年被市人民政府授予市首届“555”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8、2010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芜湖县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9、2011年被芜湖市委宣传部授予首届“创新创业新锐人物”;10、2012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533”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7年至今主要学术技术贡献该同志系本科研项目的主持人,负责项目的申报、立项、结题、鉴定管理工作,负责项目总体研发方案的设计,并负责杏鲍菇的组织分离、物理(紫外线辐射)
44、诱变及提纯复壮的具体研发工作。 近年来,该同志申报国家专利17项,获得专利授权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获省级科技成果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科教兴农奖3项;县级科技进步奖3项、科技创新奖1项。在CN刊物上发表食用菌合成培养基循环利用技术研究(食用菌技术与信息2011.3);杏鲍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食用菌技术与信息2012.12);棉子壳与鸡粪栽培金针菇技术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10.11);蔬菜大棚冬季轮作杏鲍菇栽培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10.12);利用平菇菌渣栽培鸡腿菇的配方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9.21);纯白金针菇袋装栽培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10.10)等专业论文17篇。本人签名 2013年3月12日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第二完成人姓 名许腾龙性 别男民 族汉出生地安徽芜湖出生日期1988.4党 派中共党员工作单位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单位类别民营科技企业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安徽省芜湖县六郎镇野树林百菇园 241111联系电话0553-8516299家庭住址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六郎镇住宅电话电子信箱wh_ansen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