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管理学知识点公共管理学重点(一) 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第一章一、什么是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组织,在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在维护、增进与分配公共利益,以及向民众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中所进行的管理活动。本定义的主要内涵:强调了公共管理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管理的区别。突出了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所涵盖的范围不同。指出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在管理的主体上以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不同。公共管理实施的方法与过程与公共行政有所不同。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切入点研究途径,主要有两条:公共政策途径 (Public Policy Approach) 企业管理途径 (Business
2、Management Approach)公共政策途径(P途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具有互补性; 重视个案研究,以实务工作者的经验为素材; 以任命官员为教学研究对象,重视高层管理者与学术界的沟通。企业管理途径(B途径)公私部门无本质区别,在管理上亦无分别; 个案研究与量化研究、 试验设计相结合; 过程取向,强调组织设计、人事、预算等问题; 培养具有文官资格的公共管理者。对僵化的官僚体制的批判 官僚制与民主制的冲突 对公务员的非人性化要求官僚制并没有预想的高效率 关注投入和操作程序忽视产出与效果在对传统行政管理理论批判的基础上逐步出现的新公共行政运动这是依据二班资料进行选择性增删,原稿已在群里上传。
3、可下载看下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改革潮流,开始取代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成为主流。又称“管理主义”、“企业型政府理论”、“后规制型组织理论”、“后官僚制理论”、“新保守主义”。这种反传统的潮流很快占据上风,使持这种观点的政治人物上台执政。如撒切尔、里根等。这种改革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缩小政府规模和缩减财政规模。2、减少政府部门的权力。3、改变行政组织的结构。4、将部分政府职能和任务交由市场来承担。5、国有资产私有化。6、缩减社会福利,更多的公共产品改为有偿提供。这种理论和改革产生的背景:1、政府规模和财政规模多年来无休止的膨胀,社会不堪重负。2、由凯恩斯主义兴起的政
4、府对经济干预并未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3、由福利主义造成的社会负担过重和社会生产率下降。4、官僚制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使政府成为公众和媒体抨击的对象。5、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时代和不断出现的重大的科学技术发展。6、一些新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出现,“保守主义”势力抬头。7、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第二章电子政务: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了解)2.1 公共管理的外部环境1.全球化信息社会 2.知识经济
5、3.全球化1.全球化的概念里斯本小组:“全球化涉及的是组成今天世界体系的众多国家和社会之间各种联系的多样性。它描述的是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世界部分地区所发生的事件,所做出的决策和行动,可以对于遥远的世界其他地区的个人和团体产生具有巨大意义的后果。”2全球化的理论(1)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观点(2)批判的全球化观点(3)转型主义的全球化观点3对于全球化的态度“不能因为全球化包含有单一化、一体化、集中化和国际化的内容,而忽视其相反的多样化、碎裂化、分散化和本土化因素,反之亦然。把这种理解应用到现实的政策中,要求我们既不要以全球的一体化进程为由去消除我们的民族特色,也不要以我们的民族特色为由去阻挡国际
6、化的潮流。” 2.2 西方发达国家公共管理的内部环境A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在理想的条件下即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市场经济仍然是有缺陷的 1市场失灵 2福利政策的实施 由于福利政策改变了官僚制政府与个体公民之间的传统关系,使个体公民依附于官僚制政府,进而使公民社会的独立性成为问题,从而在根本上破坏了国家、市场与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最终改变了西方的社会结构 福利政策的实施使大政府应运而生,也直接导致了政府职能急剧扩张、机构规模急剧膨胀、财政开支居高不下 3政府失灵4普遍的财政危机B 过度的官僚化1理论解释 2官僚化 3国家行政化的出现C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后工业社会是丹尼尔贝尔用来指称20世
7、纪50年代以后出现的,特别是70年代以后将会(他写书的时候)迅猛发展的以知识和信息为中心的社会。 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的主要区别 D 人民的不满 “后唯物主义问题寻找政府有效管制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人民对官僚制政府不满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异质性逐渐加大,难以整合 其次,道德、价值层面上难以谈判的问题剧增,使政府难以处理再次,政府的谈判伙伴减少。与利益集团进行谈判以达成协议,是各国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有效办法,例如与工会就工资、福利等问题进行谈判 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 第一节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一、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1、定义 萨缪尔森的定义:纯粹的公共产品是指这样一种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
8、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3、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1)非竞争性:某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排斥和妨碍他人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减少他人消费该种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包括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2)非排他性:在技术上无法将那些不愿意为消费行为付款的人排除在某种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在技术上虽然可以排他,但排他的成本很高,以致于有经济上不可行。(3)效用的非可分割性。公共产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 纯粹的公共产品并不多见。多见于混合产品二、公共产品的判定在考虑经济中的各种物品时,根据两个特点对物品
9、分类是有用的:物品有排他性吗?可以阻止人们使用这些物品吗? 物品有竞争性吗?一个人使用这种物品减少了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享用吗? 排他性(Excludability) 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特性。法律承认并行使私人产权。 竞争性(Rivalry) 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举例寿命四种类型物品私人物品 公共物品 共有资源 自然垄断6物品类型 私人物品 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公共物品 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共有资源 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自然垄断 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的物品有无非竞争性具有排他性吗?私人产品,市场能有效提供技术上可排他吗?排他成本很高吗?纯粹公
10、共产品,意味着市场失灵,通过财政预算来提供属于有竞争性/非排他性产品,如公共资源等,需明确产权属于排他性/非竞争产品,如不拥挤的桥梁等是否是是 否否竞争性?是 否是 私人物品 冰激凌蛋卷 衣服 拥挤的收费道路 自然垄断 消防 有线电视 不拥挤的收费道路 否 共有资源 海洋中的鱼 环境 拥挤的不收费的公路 公共物品 国防 知识 不拥挤的不收费的道路 排他性?搭便车问题搭便车者( free-rider ):得到一种物品的收益但避开为此支付的人。搭便车问题由于不能排除他人享受公共物品的利益,那些付费的人希望其他人也能付费。搭便车问题阻止了私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11解决搭便车问题A当总收益大于成本时,
11、政府可以提供公共产品。 b政府通过收税来提供公共产品,可以使每个人受益。c根据情况的不同,一些物品可以在成为公共物品与成为私人物品之间变换。 12 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国防 基础研究 反贫困 公共卫生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三种方式 :1、中央政府直接经营。 在西方国家,造币厂和中央银行是由中央直接经营的。 2、地方政府直接经营。这里所说的地方政府指中央政府以下的各级政府。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地方政府直接经营一些保健事业、医院、自然资源保护、实践法律条款的司法工作、街道、住宅、警察、防火、供水、下水道、煤气、博物馆等等。 3、地方公共团体经营。日本的“自然垄断性”的公共物品几乎全部是由国有企业来提供的。
12、日本的国有企业是由地方公共团体来经营的。地方公共经营的这些企业可从事有利于地方居民福利的任何事业,其“法定事业”有七项“自来水、工业水、铁路、汽车运输、地方铁路、电气、煤气。 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六种形式 1.签订合同 2.授予经营权 3.经济资助 4.政府参股的方式主要有四种:收益分享债券、收购股权、国营企业经营权转让、公共参与基金。 5.法律保护私人进入 6.社会自愿服务 第四章 公共管理、政府与政府再造一、政府职能的基本理论 1、政府职能的含义和特点 政府职能是指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发挥什么作用等问题。也就是职权范围、职责深度、职权方
13、式。它既包括政府的行政职责,也包括政府的行政职能,是行政职责和行政职能的辩证统一。 一些观点守夜人管得最少、最有效、化钱最少的政府就是好政府政府是社会必要的祸害政府并不能解决问题,政府本身才是问题(美国前总统里根)让政府不再骑在我们的头上,让政府的手远离我们的钱包(美国前总统里根的竞选口号)行政职能的特点 阶级性。 服务性。 多样性。 动态性。 2、政府职能体系的构成 (1)政府基本职能体系政治职能 政治职能主要是指保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保卫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产不受侵犯,维护国家的政治秩序等方面的职能。 政治职能主要包括 保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维护社会治安
14、。 界定和保护产权。 经济职能 政府作为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以积极手段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宏观经济调控。 区域性的经济调节。 国有资产管理。 微观规制 。组织协调全国的力量办大事 。文化职能 文化职能是指领导和组织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包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对科学、教育、文化等事业进行规划管理等,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质,铸造可以使国民致力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柱。 社会职能 制定社会保障的有关法律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筹集、管理和发放社会保障基金。 操办各种社会公益服务事业。大力开展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强生态保护。环境保护。控制人口增长,使之保持
15、在适度状态。加强社区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能力。 3、政府运行职能体系 (1)计划职能。 (2)组织职能。 (3)控制职能。 政府职能的界定(世界银行)目的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小职能提供纯粹的公共产品保护穷人国防、法律与秩序、财产所有权、宏观经济管理、公共医疗卫生反贫穷计划、消除疾病中型职能解决外部效应规范垄断企业克服信息不完整问题提供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公共事业法规保险(医疗卫生、寿命养老金)金融法规、消费者保护再分配性养老金、家庭津贴、失业保险大职能协调私人市场活动再分配促进市场发展、集中各种举措资产再分配三、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管理与企业自主经营 )1、不
16、同理论视角下的政府与企业关系 盛行于16、17世纪的重商主义,为适应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和新兴商业资本对外扩张力要求,主张通过立法、财政等国家干预手段,引导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能够多卖少买,最大限度地增加本国金银财富的占有量。为了实现贸易顺差,晚期重商主义进一步扩大了政府管制企业的范围。 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认为企业比政治家、立法者更了解经济的变动规律,更了解投资的最大利益,他们会自动实现资本在各产业间的最优配置。因此,一个国家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放任自由,政府对企业应奉行不干预政策,以便提供尽可能宽松的企业经营环境,让“经济人”自主地从事其所选择的经营活动,追求各
17、自利益的最大化。政府的理想角色就是充当企业自由经营的“守夜人”,其职责不是直接干预企业,而是为企业的自由经营提供一个宽松而又安全的环境。 凯恩斯主义 该理论独辟蹊径,以“失业”作为理论的出发点。认为失业源于资本主义经济内在机制所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摆脱困境的有效途径是放弃传统的企业自由经营论,让政府参与经济生活,并实行有力的政府干预政策,弥补有效需求不足。 新自由主义 他们反对凯恩斯主义,极力主张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范围和程度。他们以持久性收入假设反对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认为扩张型货币政策不会对企业行为和人们的收入水平发生重大影响。他们还以“理性预期假说”、“自然失业率”假设反对凯
18、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和失业理论,认为政府解决就业的能力是有限的。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市场不是万能的,同样政府也不是万能的。 第五章公共组织4.1.1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公共组织应包括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个人或私人利益,其行为不会直接地或显而易见地影响其他组织或个人,如经济组织;但有一些组织其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公众,其行为对其他组织或个人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类组织就是我们所称谓的公共组织。4.1.2 公共组织的特点公共组织区别于私人部门即企业组织的
19、最大特点是其公共性 公共性具体表现 社会性 服务性 非营利性民众参与性公开性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正规性:有根据国家法律注册的合法身份独立性 :既不是政府机构的一部分,也不是由政府官员主导的董事会领导非营利性:不是为其拥有者积累利润自治性:有不受外部控制的内部管理程序志愿性:无论是实际开展活动中,还是在管理组织的事务中均有显著程度的志愿参与公益性:服务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第六章 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督公共管理权力与公共责任1.1 公共管理责任概述(一)公共管理责任(行政责任)的内涵行政责任是指政府作为国家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通过实施国家行政管理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政府责任即政府社会回应力、政
20、府的义务和法律责任的整体概括。 (二)公共管理责任理念发展的历程 1政府无责任阶段2政府有限责任阶段 3政府完全责任阶段1.2 公共管理责任的性质*民主政治性 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责任,体现了民主制度的发展。政府从不负责任,到负完全的责任,是由于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义务性承担政府管理责任的过程,是一个为公民服务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政府的义务性 制度性公共管理责任在国家整体政治制度中,政府机关和行政官员的行为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在现实中与政治法律过程中的其它国家机关及其官员发生相互制约的关系公共管理主体的责任都是通过行政法规的形式制度化、固定化、合法化,并以此作为追究政府行为责任的依据公共管理责
21、任是一个制度化了的控权体系 1.3 公共管理责任的种类(一)公共管理的法律责任 宪法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 、行政诉讼法律责任 、行政赔偿法律责任 (二)公共管理的政治责任在民主政治之下,政府的一切行为、政府官员的一切行为须以民意为归依,统治者的权力建筑在被统治者的同意基础上,这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所在,民主政治与传统专制的最大区别之一在于政府要承担政治责任 (三)公共管理的行政责任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自当符合法定的目的,不滥用职权,不容假借权力,以图本身的利益或图利他人或加害于人;行政机关和公职人员自当合理行使裁量权,避免行政失当 (四)公共管理的道德责任公共管理的道德责任是指政府及其工作
22、人员依法行使公共权力、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时必须承担的道义上的责任 建立“权责一致”的公共管理体制所谓权责一致原则,是指在一个组织中的管理者所拥有的权力应当与其所承担的责任相适应的准则。权责对等原则的内涵应包括如下几方面:1管理者拥有的权力与其承担的责任应该对等2向管理者授权是为其履行职责所提供的必要条件3正确地选人、用人4严格监督,检查(一)公共管理中的权力 政府权力既有公共性,又具有自利性。公共性是第一位的,自利性是从属的第二性的: 1政府权力的公共性 2政府权力的自利性(二)公共管理权与责的一致政府行政权力界限 1政府权力的公共性政府产生、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公共目标、公共服务以及创造
23、具有公益精神的意识形态等 政府行使权力的公共性是政府的第一属性,政府因为其公共目标而成立,这也正是政府权力公共性的起源,虽然不同时代、不同背景对政府权力公共性的外部特征有不同的要求,但实现正义、提供公共物品却是所有政府权力公共性中的共同内容 2政府权力的自利性政府行政权力的自利性是指政府并非总是为着公共目的而存在,政府在公共目的的背后隐藏着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这一特性称为政府行政权力的自利性在对待政府行使权力的公利和的自利这对矛盾时,关键的是要界定合理的自利、防止自利的扩张 政府行政权力界限一是行使权力的范围是有界限的,不可超越权限行使。行政权只能行使行政管理事务,而不应向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伸手
24、;党的干部就要管好党的事务,并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不应直接行使行政权或司法权二是行政权力的作用是有界限的,不是所有的方面都需要国家权力干涉 第七章 公共企业1.公共企业的涵义公共企业就是指:持续存在的,以为社会提供具有公共性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其主要经营活动的,且具有一定营利目标的,受到政府特殊管制措施所制约的,组织化的经济实体,而不论这些经济实体是否存在与国家或政府之间的资本联系 3.公共企业与国有企业公共企业与国有企业划分的依据不同。国有企业是相对于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而存在,划分的依据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同,而公共企业是相对于提供私人物品的私人企业而言,其最大的特征是在于它的公共
25、性。公共企业的利益目标主要是对公共利益的追逐。然而,公共企业的利益目标不是单一的,在追求公共利益目标的同时,也含有与私人企业营利性质相似的利润和效率目标。国有企业的利益目标中包含着对公共利益的追逐为主和对利润的追逐为主两种形态。公共企业不包括任何纯政府性质的、行使国家权力和政府职能的组织体,因而,公共企业是一种企业,是完全符合企业特征的经济实体。公共企业在接受政府的政策安排的广度和方式上大大减少。由于公共企业的产权多元化,产权较少或无产权归属于政府的公共企业,在公共利益受到保障的前提下,经营权得到完全的放松。 3.2.1 公共企业的功能1.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基础产业和公共基础设施 国家重
26、大科学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 社会保障2.宏观调控功能 在某些重要产业发挥主导作用和弥补市场缺陷的调节作用 对一部分有宏观意义的微观主体利益关系提供制度安排和协调服务 3.2.2 公共企业的作用领域1.公用事业2.公共服务3.竞争性企业4.管制机构第八章 公共政策5.2.1 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和建构是公共政策过程的起点,也是现代政策分析的中心环节。公共政策问题泛指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往往是产生社会紧张状态的原因。公共问题不等于就是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问题只是诸多公共问题中的一部分。公共问题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是:公共问题促使人们行动,特别是向政府及公共
27、部门提出、同时该问题又在政府及部门的权限范围之内,在特定时期被列入政府政策议程。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公共性。公共行特征超越了个人特定的环境和范畴,与人类整个的社会生活、制度和全部历史有关,同时也与既定社会中的大众的价值、观念和利益相关。公共政策问题的一般特征:选择性、动态性和时效性。 5.2.2 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与建构1.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基础,而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则是政策分析的基础和起点。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是在特定的“政策问题情境”中,了解与政策问题相关的社会变化过程中的权力关系、利益群体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因素,从而对问题的性质、领域、范围和程度作出基础性判断。 2.公
28、共政策问题的建构是对政策问题的理性分析;政策问题的建构需要对政策问题进行分类。 3.政策问题的建构有四个相互衔接的步骤:问题搜索、问题界定、问题详述和问题感知。整个过程是在认识或“感知”问题情势的前提下,搜索出问题网。 5.2.3 公共政策议程1.公共政策议程的含义:公共政策议程是由一定的政策行为主体提出并促成其最后确定,这一过程就是政策议程的建立过程。 (1)科布在区分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基础上依据政策诉求主体的不同提出了建立政策议程的三种模型:外在创始型、政治动员型和内在创始型。(2)金登在1984年提出的议程建构的三大源流:问题溪流、政策“原汤”(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这三大源流彼此独立
29、,具有各自的动力机制和特点。政策议程的多源流分析及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九章 政府绩效管理一、绩效管理综述什么叫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组织、领导和职员全部参与进来,考核者和考核对象通过沟通的方式,将组织的战略、职能、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以及职员的绩效目标等管理的基本内容确定下来,在持续不断沟通的前提下,考核者帮助考核对象清除工作过程中的障碍,提供必要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与考核对象一起共同完成绩效目标,从而实现组织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特点1.系统性: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步骤。无论是在理论阐述还是管理实践当中,都会遇到这样一个误区:绩效管理=绩效考核,
30、做绩效管理就是做绩效考核表。这种误区使得许多组织在操作绩效管理时省略了极为重要的目标制定、沟通管理等过程,忽略了绩效管理中需要掌握和使用的技巧与技能,在实施绩效管理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障碍,组织的绩效管理水平也处于低层次徘徊。 2.目标性(有什么优缺点,如何在公共部门使用MBO)绩效管理也强调目标管理(MBO),目标+沟通的绩效管理模式被广泛提倡和使用。只有绩效管理的目标明确了,考核者和考核对象的努力才会有方向,才会更加地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绩效目标的实现,更好地服务于组织的战略规划和远景目标。3.强调沟通 沟通在绩效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制定绩效要沟通,帮助考核对象实现目标要沟通,年终评估
31、要沟通,分析原因寻求进步要沟通,总之,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持续不断沟通的过程。离开了沟通,绩效管理将流于形式。绩效管理目的绩效考核:功能与作用功能鉴别功能 帮助功能 验证功能 激励功能 选拔功能作用绩效考核是合理使用人才的基础 绩效考核是岗位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 绩效考核是激励员工奋进的动力 绩效考核是实施人才培训的依据 绩效考核是组织完成各项工作目标的重要手段 组织协调确定考核目标 S M A R T 目标要制定周详且可实现的量化目标,SMART目标方法确保将所有的要素都囊括其中。明确的(SPECIFIC):明确,清晰;例:“增加每日处理的通话”可评估的(MEASURABLE):量化,一种可供比
32、较的标准、获得具体成果的方式;例:“(增加)到每班次处理160次通话。”有行为导向的(ACTION-ORIENTED):执行,运作,创造成果;例:“增加签定的合同数量”切实可行的(REALISTIC):实际,可实现,精确,可行;例:“从现有水平(每天100张)增加到每班次签定150张合同”受时间和资源限制的(TIME- AND RESOURCE-CONSTRAINED):有计划,受时间控制,活动期限,可允许使用资源的程度或最后期限 例:“到这个季度为止。”政府绩效的含义“绩 效 ”一 词,一般解释为成绩、成效,含有成绩和效益的意思,它最早用于社会经济管理方面,后来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又有广泛应用
33、。政府绩效是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业绩、效率;它体现了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的管理能力。政府绩效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政治绩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绩效最经常地表现为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或社会秩序的供应是一种政府制度安排,这是政府核心能力之一。政府制度安排的能力越强,政治绩效就越容易体现。2、经济绩效经济绩效表现在经济持续发展上,国民经济不仅仅是在量上扩张,而且在结构合理的前提下有质的提升。良好的经济绩效还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程度较高、政府能供应推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3、社会绩效社会绩效是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是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34、。社会全面进步内涵丰富,包括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社会公共产品应及时到位,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犯罪率低,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有序,贫富差距缩小,社会群体、民族之间和谐相处,没有激烈的对抗和尖锐的冲突。4、文化绩效文化绩效主要指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互补与渗透,以及文化的繁荣与整合。政府绩效体系中,经济绩效是政府绩效的主要指标和外在表现,在整体体系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国外政府绩效评估的方法与实践3E/4E法为了有效地控制政府财政支出,节约成本,20世纪60年代,美国会计总署率先建立了以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为主体
35、的“3E”评估方法。 由于这种方法过度地偏向经济性等硬性指标,忽视了公平、平等、民主和福利等软指标的评价,这种方法受到了众多学者和公民的质疑。在随后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中,加入了公平(Equity)指标,发展为“4E”绩效评估法。1、经济 ( EC ONOMIC)/成本标准这种衡量只是说明花去了多少钱,或是否按程序花钱。当然,成本衡量能很好地体现出预算和成本之间的差距。然而,成本本身并不能衡量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因而单一使用成本衡量不能满足绩效评估的要求;2、效益 ( EFFECTIVENESS)/质量标准效益衡量是看情况是否得到改善,即用来衡量提供服务的影响和质量,看服务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它关心
36、的是目标和结果。效益可分为两类:一是改变现状的程度;二是行为改变的幅度。每一项服务都有明确或含糊的指向顾客的目标。这些目标可作为界定效益衡量的基础。例如,娱乐和图书馆服务,就业、健康和社会服务部门等,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应包括以下内容:实效、可获得、礼貌和公平;3、效率 ( EFFICIENCY)/生产力标准效率指为产生特定水平的效益所付出努力的数量,简单地说就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被称为生产力。反过来,投入与产出的比率被称为效率或单位成本,其实它们是同一概念。4、公平 ( EQUITY)公平标准指的是效果(如服务的数量或货币化的收益)和努力(如货币成本)在社会群体中的不同分配,它与
37、法律和社会理性密切联系。公平作为衡量指标时,关心的是“接受服务的团体和个人是否受到公平的待遇,需要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是否能够享受更多的服务”。由于政府行为的高度复杂性,“3E”和“4E”评估法在实践中遇到了评价指标数据采集和量化测定的极大困难。 我国政府效绩存在问题.对策自己整理第十章 公共危机管理危机的定义解文说字:危险机遇;国外文献: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 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国家预案: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
38、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危机的综合分类类型危机事件示例自然灾害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高温、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事故灾难民航、铁路、公路、水运、轨道交通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工矿企业、建筑工程、公共场所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和供气等城市生命线事故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核辐射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
39、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经济危机资源、能源和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金融信用危机和其他严重经济失常、经济动荡等涉及经济安全的突发事件 危机的特点高度不确定性(原因、后果、影响因素)高度的危险性对生命财产等有形或无形的财富的威胁高度的紧迫性事件的独特性(多样性)水灾、地震、恐怖袭击信息不全、信息不准、信息不及时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四级响应机制 颜色 威胁程度确认与响应红 特别重大(I级) 规模极大,后果极其严重,影响超出本省范围,需要动用全省的力量甚至请求中央政府增援和协助方可控制,其应急处置工作由发生地省级政府统一领导和协
40、调,必要时(超出地方处理能力范围或者影响全国的)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橙重大(II级) 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市以内或是波及两个市以上,需要动用省级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黄较重(III级) 后果严重,影响范围大,发生在一个县以内或是波及两个县以上,超出县级政府应对能力,需要动用市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 蓝一般(IV) 影响局限在基层范围,可被县级政府所控制危机的生命周期前兆阶段:危机发生前各种危机先兆出现紧急阶段:事件演变迅速,出人意料 相持阶段:事件进入相对平稳阶段,仍有恶化的可能解决阶段:事件得到完全解决二、 中国转型期危机的特点及原因中国目前危机事件的特点: 1频次增加
41、各种安全事故、群体事件、自然灾害等发生的次数在不断增加;2规模变大 重大生产事故、重大群体性事件等;3暴力性加强 藏独分子暴乱事件、疆独分子袭警事件;4波动方式多元 单一领域多元领域;地方国家区域;5国际化程度提高:SARS、禽流感、吉化事故、拉萨暴乱、汶川地震中国转型期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1人与自然关系失调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也加剧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破坏程度,且灾害地域分布不均匀;2许多传统的传染病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3社会转型带来利益矛盾和价值冲突4经济体制转轨带来社会运行体系失范转型期制度漏洞和管理真空造成生产
42、事故频发,自然灾害应对不力,带来生命财产重大损失:全球化带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体系建设“一案三制” 预案 体制 机制 法制一案三制是我国危机管理体系的核心预案 国家总体预案、25个专项预案、80个部门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应急预案法制 已有相关法律35件、行政法规36件、部门规章55件2007年8月31日,全国人大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并于2007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体制 组织体系:领导机构、办事机构、专家顾问组 机制 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恢复重建、调查评估第十一章 政府再造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
43、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当代西方公共部门管理改革(“政府再造”)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和持久性的特点。这场改革涉及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改革的内容涉及公共管理尤其是行政管理的体制、过程、程序及技术等各个方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来概括,也可以分成若干不同的类型。劳伦斯R琼斯(Lawrence RJohnes)和弗雷德汤普逊在面向21世纪的公共管理体制改革(1999)一书中涉及了新公共管理改革的五个“R”(即公共部门管理改革的五个战略): (重构)、(重建)、(重塑)、(重组)、(重思)。他们说,这五个R提供了
44、理解构成新公共管理的分散概念的一个框架。他们力图以一种合理和有顺序的方式安排这五个概念,以便用于知道现实的组织革新和变迁,并认为进行这样一种系统改革的时间不少于5年,10年更合适。他们对公共部门管理体制改革的五个阶段(五种战略)作如下的总结:1重构(Restructuring)查明组织的核心能力(或权能);消除组织中任何不能增加其服务价值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妨碍绩效的规则;将一切不属于核心能力的事情承包出去;工具:全面质量管理(TQM)、价值链分析、基于成本的活动(ABC)。2重建(Reengineering)改变而非固定现有的流程;将计算机以及其他信息技术置于运作的核心;由下而上而非由上而下进行
45、组织建设;以过程而非职能为基础进行组织设计,并确定其在组织图中的适当位置;以改善服务质量为焦点,并减少循环时间和成本;工具:现代数据基础、专家系统和信息技术;团队、标杆技术。3重塑(Reinventing)发展出一种战略计划过程;确定一种服务或市场战略;使组织走向一种新的服务提供模式和市场;工具:战略规划,市场研究,目标成本网络和联盟。4重组(Realignment)将组织的行政和责任的结构与它的市场和服务提供战略结合起来;将组织的控制报酬结构与其行政和责任的结构结合起来;将使命中心放在前位;仅仅对于哪些提供特殊服务的组织(如临时的人事机构和财务机构),功能专门化的活动(包括人事和财务管理)才是核心使命;如果一个单位不履行核心使命,那么应将其视为支持性中心。工具:基于绩效的组织,多分支结构,责任预算和审计,转移价格、高效力的诱因等。5重思(Rethinking)加快观察、定位、决策和行动周期的速度,以改善绩效和更快学习;授权于一线工人,以此评估服务绩效,并提供服务提供和战略的反馈;建立一个学习、教学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