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一讲:绪论一、什么是中国当代文学?“当代文学”是相对于“现代文学”而言的,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迄今仍处在继续发展过程中的文学。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在总的性质方面有所区别:现代文学是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倾向的文学,当代文学是在社会主义语境下发展的,市场经济对文学的影响巨大。 当代文学是现代文学的延续发展。“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的提法和划分,并不一定科学与合理。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三、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第一、题材内容不断扩大,无限广阔第二、人物形象的塑造多姿多彩第三、表现形式与手法日益多样化第四、形成了一支层次丰富、老中青结合的作家队伍 四、当代文学的作家队伍构成 由现代时期
2、跨越而来的文坛老将,如赵树理、周立波、丁玲、老舍、曹禺、艾青、郭沫若、贺敬之、汪曾祺等。 建国后成长起来的作家,如梁斌、吴强、杨沫、杜鹏程、茹志鹃、李准、王蒙、刘绍棠、高晓声、谌容、张洁、张贤亮等。 经历过上山下乡运动的一代作家,如王安忆、梁晓声、阿城、铁凝、张抗抗、史铁生、舒婷等。 6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一代作家,如苏童、余华、格非、韩东、陈染、林白、徐小斌、海男、棉棉、卫慧等。第二讲19491976文学思潮一 、文学的“转折”(一)40年代的文学界: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 毛泽东 延安(1)讲话的主要内容:为群众问题 如何为群众问题(2)讲话的历史意义 规范指导了解
3、放区的文艺创作,带来了文艺创作的新气象。 促进了解放区文艺的大众化、民族化,带来了解放区文艺的新形式。 加强了文艺思想的统一和创作方法的统一,使文艺更好的服务于大众、服务于战争的需要。 解放后成为中共制定文艺政策的法典,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二)左翼文学界的“选择”40年代后期的文学界,左翼文学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派别,并且社会政治的转折和文学方向的选择形成了同步状态。1、确立“文艺新方向”在文学界的的主导地位2、作家和文学派别进行了类型划分二、三次文代会(一)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北平)l 1、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l 2、总报告:郭沫若为建设新中
4、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l 3、中心议题 :文艺队伍的团结与发展广泛的统一战线 l 解放区(延安)左翼作家文学风格:明朗的、歌颂的反映民间大众意识l 国统区(重庆、上海)民主主义作家文学风格:悲凉、阴郁、讽刺、揭露反映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 l 4、意义:实现了解放区和国统区两支队伍的大会师;l 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l 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l 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二)第二次文代会(1953年9月23日10月6日,北京)l
5、1、背景:l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l 文学艺术内部的变革l a.作家文艺队伍发生大的变化,出现了作家、作家群的大规模更替和位置上的转移;l 一部分作家文学写作的“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如沈从文、朱光潜、废名、萧乾、师陀、李健吾、穆旦、郑敏;l 意识到自己的文学观念、生活体验、艺术方法与新的文学规范的距离和冲突,或放弃继续写作的努力,或呼应“时代”的号召,适应、追赶形势;现代作家至此存在着广泛的自我反省行为;l 来自解放区的作家和革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在四五十年代之交,开始写作的作家,成为创作的主力。l b.庸俗化、机械化地理解与政治的关系,出现
6、了严重的概念化的创作倾向2、中心议题l 总结经验教训,以创作问题为中心议题,鼓励作家创造更多更好的作品,确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文艺的新任务;提出进一步学习掌握社会义现实主义的方法;l 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确定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评的准则;l 把塑造新英雄人物形象确定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 (三)第三次文代会(1960年7月22日8月13日) l 1、背景:l 从国际看,与苏联的公开论战进入战备状态;中国思想文化界掀起“反修”斗争;l 从国内看,“反右倾机会主义”之风突然从天而降。 l 2、大会主要报告l 周扬副主席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道路:l 认为1958年大跃进以来的文学艺术取得辉煌成
7、就;l 重申“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l 再次强调“双百方针”但同时提出“放百花”、“锄毒草”的问题;l 肯定了解放以来几次所谓的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思想运动。l l 第三次文代会召开后不久,中国进入调整的时期,所以这次大会的局限性和逆向作用,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三、建国初27年对外国文学遗产的接受1.在50年代,对“国际革命文艺”、尤其是苏联文学被置于“榜样”的地位。 1952年周扬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国文学前进的道路一文中指出:“摆在中国人民,特别是文艺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积极地使苏联文学、艺术、电影更广泛地普及到中国人民中去,而文艺工作者则应当更努力地学习苏联作家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技
8、巧,特别是深刻地去研究作为他们创作基础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2.对外国文学的“接受”是有一定范围的。 思想艺术上的“典型化”程度,对劳动者的同情程度,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的揭发程度,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是对待外国文学经常使用的标准。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文学,被作为反动的或腐朽的思想艺术倾向而加以否定,他们的作品几乎没有得到翻译和介绍。3.文革期间,彻底与“旧文化”决裂,激进派在空白的地基上创建“真正的无产阶级文学”。 四、“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 “中心作家”: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政权更迭而使文学出现了重大转折,现代文学的一批重要作家迅速边缘化,而继承延安文学传统的作家和四、五十
9、年代之交开始写作的青年作家,经历以“新文艺方向”为标尺的筛选后,成为了五、六十年代文坛的“中心作家”。如郭沫若、柳青、粱斌、周立波、贺敬之、郭小川等。 五六十年代“中心作家”文化性格的新特征:1.就作家的出身、生活经验、作品取材的区域性而言,出现了从东南沿海向西北、中原的转移,文学出现了从重视学识才情、文人传统到重视政治意识、社会政治生活经验的倾斜,从较多注意市民、知识分子到重视农民生活的变化。2.“中心作家”大多把文学看作是服务于革命事业的一种独特的方式,作品表现出明确的目标感和乐观精神。3.“中心作家”普遍学历不高,写作准备不足,生活经验集中于农村、战争和革命运动,创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
10、。4.“中心作家”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收入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相比普遍较高。五、三次文艺批判运动(一)1950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二)19541955年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三)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六、“双百”方针“双百”方针:1956年5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具体内容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文艺界贯彻这一方针,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形成了“干预生活”和“人道主义”的创作潮流。到了1957年下半年,文艺界开始反右斗争,百花齐
11、放的局面结束。在“双百”方针影响下出现的两股文学思潮:(一)干预生活小说: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选诗歌:流沙河草木篇、郭小川望星空 戏剧:海默洞箫横吹(二)人道主义小说:邓友梅在悬崖上、陆文夫小巷深处、宗璞红豆戏剧: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岳野同甘共苦七、文艺政策调整时期的三次会议新侨会议:1961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周恩来发表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座谈会议上的讲话,随后,中央制定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即文艺八条。 在创作和批评方面、在文艺队伍建设和文艺工作领导方面,提倡发扬艺术民主,尊重艺术自身规律。广州会议:1962年3月,在广州召开话剧、歌剧、儿童
12、剧创作座谈会,周恩来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正确评价和对待知识分子,改善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大连会议:1962年8月,中国作协在大连 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 讨论文艺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 提出“现实主义深化”和写好“中间人物” 的理论思想。八、左倾思想升级和阶级扩大化对文艺的进一步伤害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把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和绝对化,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康生、江清、姚文元、林彪等直接插手文艺,策划了许多冤案。1963年12月和1964年6月,毛泽东对文艺工作作了两个批示,全面否定文艺界的成绩,认为“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
13、”,“最近几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在文汇报上发表了评新编历史剧,点燃了“文化大革命”。九、革命样板戏革命样板戏:原指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推出的一批优秀作品,是广大文艺工作者智慧的结晶。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将之窃为己有,指定一个写作班子按照“三突出”模式加工改造,最后定型为八个“样板戏”:现代京戏红灯纪、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海港,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样板戏主题政治化,人物类型化,结构模式化。基本内容不离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主要人物为不食人间烟火的救世主和精神导师。艺术上打磨精致,唱段优美动听,但对生活高度净化和美化,显
14、得苍白贫血。 十、建国27年文学精神的整体特征(一) 文学观念上,属于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文学理论体系,奉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美学观。但在具体操作中,注重内容判断,而忽视审美分析。(二)创作方法上,采用现实主义,具体为革命现实主义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有时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艺术价值标准是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但在具体操作中,注重思想性与倾向性,忽视真实性与审美性。(三)文学方向上,提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其目的是为了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四)思想内容上,着眼于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生活以及实现新中国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斗争,以歌
15、颂为主,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服务,但在操作中却演化为题材决定论。(五)人物表现上,刻画以工农兵为代表的新人物,尤其是英雄人物,要求尽可能回避英雄人物的缺点,但在现实中,却被机械的理解为“三突出”。(六)文学形式上,采用接近中国大众审美趣味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但在现实的创作中,却一味的拔高古典形式,反对“五四”新文学所开创的文学形式和内涵。第三讲十七年的小说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十七年小说在题材上以革命历史斗争题材和农村变革题材为主。1. 革命历史战争题材。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治斗争史、革命战争史,充满激情的歌颂革命,缅怀战友。长篇小说:梁斌红旗谱、曲波林海雪原、吴强红日
16、、杨沫青春之歌、杜鹏程保卫延安、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短篇小说:茹志鹃百合花、峻青黎明的河边、孙犁山地回忆、路翎洼地上的“战役”、王愿坚党费。2.农村题材A.写土地改革后农民观念变化。马烽一架弹花机、赵树理登记、谷峪新事新办B.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短篇小说:李准不能走那条路、秦兆阳农村散记、康濯春种秋收;长篇小说:柳青创业史、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C.描写大跃进时期农村的现状。李准李双双小传、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鹃静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此时期也出现工业题材小说。周立波铁水奔流、艾芜百炼成钢,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草明乘风破浪,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3.突破“禁区”的小说 1956
17、年,由于“双百”方针的提出,文艺界出现了空前的活跃景象,许多作家敢于正视现实,独立思考,创作的题材领域也有所拓展,出现了一批干预生活和爱情题材的作品,主要是短篇小说,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反响。 A干预现实的作品: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选、刘绍棠田野落霞、白危被围困的农庄主席、耿简爬在旗杆上的人。这些小说贴近现实、针对性强、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健康甚至阴暗的东西,如官僚主义、革命意志衰退、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逢迎领导、欺压群众、强迫命令等进行了揭露、针砭和讽刺,具有批判的锋芒和积极的意义。B表现人情人性的作品: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邓友梅在悬崖上,宗璞红豆,丰村美丽,陆文夫小巷深处。这些小说写
18、“家务事、儿女情”,写悲欢离合,借以拨动人们的“情弦”,歌颂高尚的情操,歌颂新社会;抓住爱情生活所特有的内容,揭示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大胆探索人物内心的隐秘;鞭挞自私和丑陋的灵魂,批判旧世界,发人深思,对50年代前期颇为流行的概念化、公式化的作品是一个强有力的冲击。此时期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受到人们的普遍好评的作品是八个长篇。 “三红一创”:红旗谱红日 红岩创业史 “青山保林”: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红岩: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这部小说自1961年出版以来,印数已超过352万册。江姐、许云峰等英烈坚贞不屈的事迹代代流传。红日: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消灭了蒋介石的74师及其师长张灵甫,吴强
19、的小说红日写的就是这段“战史”,是一部纪实与虚构兼备的不可多得的战争小说。红旗谱:梁斌以大革命失败的前后十年为历史背景,以雄健豪放的笔触勾画了这部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绘制了中国共产党旗帜下的农民英雄谱。贫农朱老忠和他的死对头地主冯老兰令人印象深刻。山乡巨变:周立波描绘了湖南清溪乡农民们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巨变,时代特色鲜明,南国的风情民俗赋予了小说特殊的韵味。青春之歌:林道静的成长代表着一个“小资”的知识分子在向共产党靠近的过程中从软弱到坚定的必然经历,杨沫用革命、爱情、理想谱写了这首飞扬的青春赞歌,曾是一个时代年轻人的必读书。保卫延安:杜鹏程多写重大题材,这部小说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
20、保卫战。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二、重点分析作品 农村题材小说:创业史 革命战争题材小说:林海雪原 突破“禁区”的小说:干预生活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人性人情红豆 三、创业史分析作者简介: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吴堡县人。青年时代参加革命活动,1938年赴延安,解放后担任过陕西长安县委副书记。3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1953年,柳青离开北京,举家迁到陕西长安县皇甫村,安家落户达14年之久。在皇甫村的岁月,柳青创作了创业史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的部分章节。 主要作品: 创业史种谷记铜墙铁壁狠透铁。故事梗概:分两部,下部未完成.写两代农民创业立家的故事。小说
21、主题:作者通过梁家两代人不同创业道路及其结局,概况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历程,反映了他们要求改变苦难命运的强烈愿望,指出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共同富裕的集体化道路,农民才能够彻底翻身,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人物形象分析:梁生宝:梁生宝是作家刻划的一个理想的农村新人形象,是农村大变革中涌现出来的既踏实肯干又公道热情的基层干部的典型。粱生宝性格顽强坚毅,忠厚善良,坚持走集体致富的道路。在他身上处处体现着农民式的质朴与革命者为理想而献身的热忱。带有明显的英雄化、理想化色彩。梁三老汉:是一个具有传统美德和狭隘小生产者观念的旧中国农民的典型。苦大仇深,思想保守,狭隘自私,但又勤劳善良,热爱
22、土地,体现出农民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中国老一代农民的代表。作家着重从精神上、心理上揭示他从旧的创业道路向新的创业道路迈进中的复杂历程,这一历程在他与梁生宝的矛盾过程中得到了生动的表现。粱三老汉形象表现了“几千年来个体农民的精神负担”在新的时代如何得到升华的深刻主题。蛤蟆滩三大能人:郭世富:中农的代表,顽固维护私有制,对封建主义还存有幻想的落后农民典型。是改造的对象。姚士杰:富农的代表。仇恨新社会政权,阴险狡诈,妄图扼杀新生政权的敌对阶级代表。是专政的对象。郭振山:农民中的两面派,幕后支持农村合作化,落后的农民干部典型。是争取的对象。艺术特点:1.结构复杂,气势恢宏;2.善于将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23、与哲理性议论结合起来塑造人物群像;3.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在矛盾冲突中突出和展示人物性格。局限:政治理念过重,有图解政治之嫌;对人物主要采取阶级分析法,人物的丰富性和矛盾性展示不够。四、林海雪原分析曲波(1923-),山东蓬莱人。15岁高小毕业后参加了八路军。1945年担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1946年冬,带领一支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与国民党在牡丹江一带的残匪周旋,经过半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歼灭了顽匪。1950年曲波因重伤转业到地方工作,以顽强的毅力写作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林海雪原被称为新武侠小说。之后,曲波又创作了长篇小说山呼海啸、桥隆飙。艺术特色:1.成功地塑造了英雄群像。如足智多谋的指挥员
24、少剑波、孤胆英雄杨子荣、卫生员小白鸽等形象。在整个英雄的群像中,杨子荣这个人物塑造得尤为成功。作者通过他智识小炉匠、只身入虎穴、活捉座山雕等一系列行动的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刚毅的意志和惊人的胆魄,能说善辩的雄才大略和机智灵活的斗争艺术和崇高的精神世界。2.故事情节具有传奇色彩。 “奇袭奶头山”、“智破威虎山”和“调虎离山捣匪巢”三次大战的描写。五、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分析1.主题思想:小说发表于1956年,是较早反映社会主义体制下人民内部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小说揭露和描写了多种类型的官僚主义主义。组织部长李宗秦是个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僚主义者。组织部第一副部长刘世吾是一个革命热情衰退,似乎看
25、透了一切,对错误采取冷漠麻木态度的官僚主义主义者。韩常新是个浅薄的官僚主义者。麻袋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王清泉是个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作风简单粗暴的官僚主义者。 2.刘世吾形象及意义 刘世吾是一个颇有深度的官僚主义者形象。他有一定的革命经历,工作能力很强,“一下决心,就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出色。”但是,他对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错误缺点,却麻木不仁。他的口头禅“就那么回事”,表现了他看透一切、极端冷漠、不思进取的人生态度。作品的深刻之处在于,通过刘世吾形象引发思考: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涉世的深入,如何永远保持年轻时的单纯、热情、朝气,这是刘世吾形象的另一方面的典型意义。3.林震的性格特征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林
26、震是一个有理想、有朝气、富于原则性和正义感的青年党员干部。他满怀热情地踏入社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复杂现象,他感到困惑,并引发了他的思考和斗争。林震在作品中还有结构上的作用。作品是以林震到组织部后的所见所闻所经历所遭遇为结构线索的;是以他为视角,通过他的眼光,刻画了一系列官僚主义者,尤其是塑造了颇有深度的刘世吾的形象。六、红豆分析宗璞(1928-),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代表作: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中篇三生石,长篇东藏记(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红豆的来源,象征意义倒叙手法爱情与阶级性的矛盾矛盾的生成机制: 江玫(父亲是大学教授)、萧素(人民、大众、学生运动、卖血)
27、、父亲、母亲、齐虹(父亲是资本家)第四讲 十七年散文一十七年散文概述(一)19491956年为第一阶段:通讯、报告得到了空前发展。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巴金生活在英雄们中间、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二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柳青王家斌、华山童话的时代、臧克家毛主席向着黄河笑,杨朔石油城。缺陷:题材不够广泛,体裁过于单一,存在较多的概念化倾向。以歌颂为主,较少干预生活、沉潜生命人生的作品。 (二)19571966年,是十七年散文创作的第二阶段:当代散文的活跃时期。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题材更为广泛,思想较为深刻,艺术较为精湛,作品数量多,出现了风格
28、日臻成熟的作家和艺术趋于圆熟的作品。 杨朔海市,秦牧花城,刘白羽红玛瑙集,巴金倾吐不尽的感情,冰心樱花赞,吴伯箫北极星,碧野情满青山,方纪挥手之间,峻青秋色赋。 (三)60年代初期,出现了杂文短暂的繁荣。北京晚报开辟以“燕山夜话”为题的杂文专栏,由邓拓主持,其后,前线杂志和人民日报先后开设了“三家村札记” (邓拓、吴晗、廖沫沙主持)和“长短录”专栏(夏衍、吴晗、廖沫沙、孟超、唐弢撰稿)。这些杂文针砭时弊、尖锐活泼、坚持真理、旗帜鲜明,敢于触及社会中的一些矛盾,与歌颂性的散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邓拓一个鸡蛋的家当小结:十七年时期的散文由于受到“左”的文艺理论和“左”的僵化观念的影响,作家基于统一的
29、思想表现模式,限制了散文创作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主要体现为豪言壮语式的歌颂,缺少真情的抒写,整体艺术成就不高。二杨朔的散文杨朔(1913-1968) ,山东蓬莱人。1937年参加革命,从事革命文艺工作。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新华社特派记者。抗美援朝期间,他曾赴朝鲜前线,著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抗美援朝结束后,杨朔主要从事外事工作,同时致力于散文的创作。代表作有荔枝蜜雪浪花香山红叶茶花赋海市等散文名篇。杨朔散文的特征:1)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 2)注重诗境的创造。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在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
30、营造意境时,常在谋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劳创造而无所求的特点,来寄情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3)结构精巧。常常大处着眼,小处落笔,采取寓大于小、寓远于近的艺术表现方法。初看常有云遮雾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转之后,曲径通幽,豁然展现一片崭新天地,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4)语言精美,音韵和谐,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局限:散文思想内容过于时代化;刻意追求诗境,惯用象征、比附,艺术表现有雷同倾向(见景入境抒情升华点题);缺少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三秦牧的散文 秦牧: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古战场春晓土地潮汐和船花城社稷坛抒情等散文是他的代表作。 秦牧散文特点:1)散文言近
31、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新生活,鞭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讲明道理时,绝不枯燥。2)散文题材广泛、融知识性、思想性、抒情性于一体。谈古论今、旁证博引,显示出深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如土地。十七年间,秦牧提出了散文题材与表现形式多样化,散文知识化、艺术化等主张3)散文真正具有“形散而神不散”,表达方式没有固定格式,潇洒自然,语言流畅讲究,文笔游走灵活,联想奇妙,思路开阔,感情自然流露。4)语言流丽酣畅、凝练生动,具有“林中漫步”和“灯下谈心”的行文风格。不足:过于强调知识性,有些冗杂拖沓之感;强调哲理,表现出说教气。四刘白羽的散文刘白羽(1916):现代著名作家,北京
32、通州人。在散文、报告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都有所成就。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出版的散文集有红玛瑙集秋窗偶记冬日草平明小札刘白羽散文选。他的散文基调是歌颂光明、歌颂英雄的人民,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风格激越、刚健,闪耀着时代的光彩。刘白羽散文的特点:1.散文的基调是歌颂光明、歌颂英雄的人民,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2.善于使用对照手法制造波澜,结构错落有致。 3.融情于景,借以抒写壮怀激烈的诗情,是刘白羽散文的基本特色。4.雄浑豪放,是刘白羽散文的基本风格。 第五讲 十七年戏剧 一、十七年戏剧概述(一)戏曲改革1.当代戏曲改革 19491957年间,戏曲改革主要历史任务是进行戏曲的推陈出新
33、; 19581966年间,戏曲改革的历史使命是京剧现代戏的革命;进入新时期,戏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则是戏曲的“戏曲化”和“现代化”。2.戏曲的推陈出新 第一次戏曲改革发生在1949-1957年间,主要内容和成就是传统剧目的“推陈出新”,即“改戏”。 在剧目上,把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剧清除了舞台,纯洁和净化了戏曲舞台; 对一些剧目的思想进行改造,抑浊扬清;一批话剧改造者加盟戏曲队伍,新的戏剧理念的传播,提高了传统戏曲的艺术水准。出现了如京剧白蛇传、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昆曲十五贯等。3.京剧现代戏的革命 19581976年戏曲改革主要成就是京剧现代戏的重大突破,使京剧现代戏成为一种新样
34、式而得到观众承认。革命现代京剧对传统形式的改革: A.吸收融合了话剧的写实观念,采用写实布景,打破了“随意赋形”的传统舞美体制;B.把话剧的分场、分幕用于戏曲,戏曲的情节更为集中,使戏曲的时空不固定原则发生了变革;C.打破了京剧的脸谱化,依照生活真实地刻画人物;D.改变了传统戏曲“千部一腔”的音乐体制,歌剧和交响乐被引入京剧,新唱腔、新板式和人物主题音乐运用于现代京剧。E.出现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京剧现代戏。F.弊端是:话剧加唱的模式流行;京剧现代戏“样板化”一统天下。(二)当代话剧的变革“第四种剧本”:1956年出现了当代话剧创作的第一次高潮,涌现出岳野同甘共苦、杨履方布谷鸟
35、又叫了、海默洞箫横吹等较有影响的话剧。这些剧本一方面突破 “人性”、“人道主义”的禁区,大胆描写人的爱情、道德和复杂内心世界;另一方面突破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大胆干预生活,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被称为“第四种剧本”。“第四种剧本”是相对于三种主流剧本(表现先进和保守斗争的工厂剧本;入社和不入社斗争的农村剧本;我军和敌军斗争的部队剧本。)而言的。19581962年间,出现了历史剧创作的高潮。如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则天,田汉的关汉卿文成公主,老舍的神拳,曹禺的胆剑篇等。其主要内容:一是为历史人物翻案;二是以发掘历史精神鼓舞今人;三是总结历史经验以警后人;四是歌颂历史人物。1962年后,出
36、现了“社会主义教育剧”的繁盛。图解阶级斗争的如夺印,为错误思想张目的如千万不要忘记年轻的一代。 (三)当代歌剧的发展歌剧发展的两种倾向:1.倾向于话剧,音乐采用西方歌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结合,如白毛女;2.完全倾向于西方歌剧。1957年后,掀起了歌剧的一个高潮,出现了红霞洪湖赤卫队刘三姐红珊瑚江姐等作品。这些歌剧们的特征是: 情节结构倾向于戏曲,具有传奇色彩; 歌唱、说白与表演并重; 音乐大多采用民歌和传统戏曲形式; 内容和英雄形象为人民所熟知,便于流传。 弊端是把“戏曲化”成为了歌剧的唯一道路。二、老舍的话剧茶馆茶馆是当代话剧的经典作品。创作于1957年,一直到1979年,人们才认识到它的价值
37、。1980年,茶馆应邀到西欧演出,被西欧戏剧界人士誉为“远东戏剧的奇迹”,西德曼海姆民族剧院为茶馆的演出升起了五星红旗;1983年,茶馆在美国演出,被美国人誉为中国的推销员之死(美国剧作家阿瑟密勒的名作),轰动了美国。主要艺术特色:(一)茶馆艺术构思独特。1.采取反描法,描绘了三个时代三个社会;2.使用侧面透露法,选择茶馆这个窗口来透视整个中国半个世纪的社会面貌;3.人像展览法来结构戏剧。主要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从壮年到老年,贯穿始终;次要人物二德子、唐铁嘴、刘麻子、宋恩子、吴祥子则父子相承;其它人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二)艺术结构上采用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座标式结构,每一幕穿插一个怪
38、异的事件。(三)茶馆人物众多,性格鲜明,使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人物。三、田汉与关汉卿田汉(1898-1968),湖南长沙人,著名戏剧家。1916年随舅父留学日本,后参加少年中国学会。现代时期的作品有话剧咖啡店的一夜获虎之夜苏州夜话名优之死顾正红之死回春之曲等。与聂耳、冼星海合作创作了大量歌曲,其中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新中国的国歌。与夏衍、阳翰笙等参加艺华影片公司,编写拍摄了许多电影。解放后创作了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十三陵水库畅想曲等,整理了戏曲白蛇传谢瑶环等,在历史剧的创作和改编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文革”中惨遭残害,病死狱中。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古代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
39、基人。主要的杂剧有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为民请命是关汉卿的政治主题;“铜豌豆”性格则是该剧的精神主题。 采用了“戏中戏”的结构和话剧加唱的形式。遗憾的是将关汉卿过于政治化和革命化,戏剧呈现出浓烈的观念色彩,对关汉卿作为“风流才子”和“杂剧班头”的表现不够。第六讲 十七年时期的诗歌一 十七年诗歌队伍构成情况十七年时期中国诗人的构成主要是三类:一类是诗坛主力。郭小川、贺敬之、闻捷、蔡其矫、严辰等。他们来自解放区,五、六十年代进入创作旺盛状态。二类是1949年以前已经成名的诗人。郭沫若、臧克家、艾青、田间、李季等。他们总体特点是调整诗风,以适应新的时期。三类是一些青年诗人登上文坛。李瑛、雁翼、顾工、公
40、刘、白桦等。 二十七年诗歌的总体特色十七年的诗歌可以用“战歌”和“颂歌”来概括,诗歌通常被喻为号角、锣鼓、旗帜等。政治抒情诗十分繁荣,诗歌风格豪放、明朗、欢快、激越。 1.缺乏丰富多彩的诗歌流派,个性化严重衰退。 2.极端推崇民歌体,把民歌体作为新诗发展的方向。 3.竭力推崇所谓崇高美和诗歌的社会功能。三、十七年诗歌创作的发展演变A.50年代初期,诗人处于思维调整期,有审美价值的诗歌作品不多,主要是颂歌。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标志着一个颂歌时代的开始: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啊,/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巨人终于诞生了。郭小川致青年公民、贺敬之放声歌唱、胡风时间开始了
41、、郭沫若新华颂、臧克家有的人具有代表性。B.1957年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诗坛出现短暂的生气,出现一些触及时弊,干预现实的作品。如流沙河草木篇、郭小川望星空、艾青养花人的梦等。草木篇仙人掌: 她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着,繁殖着儿女草木篇藤: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做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C.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是由毛泽东提倡,各级党委组织、发动的一场群众性诗歌创作运动。提倡“人人写诗歌,村村出诗人”,违背了诗歌创作的规律,作品数量多但成就低。“跃进歌声飞满天,
42、歌成海洋诗成山。太白斗酒诗百篇,农民只需半袋烟。”郭沫若,周扬整理了红旗歌谣D.50年代末60年代初叙事诗创作繁荣。叙事诗主要写历史。一是写民间的历史和传说,如民间整理的阿诗玛、嘎达梅林、格萨尔王传长诗,李季菊花石。一是写革命斗争风云,如郭小川将军三部曲、闻捷复仇的火焰、李冰刘胡兰、臧克家李大钊等。E.60年代阶级斗争扩大化后,政治抒情诗主导了诗坛潮流,诗歌变了“战歌”,标语化、口号化、政治化,政治抒情诗一统天下。政治抒情诗:作为独立形态的诗歌体式,政治抒情诗在50年代初中期已出现,这概念则大约在五、六十年代之交出现。1963年开始,政治抒情诗成为主导潮流,诗人直接对政治现实进行歌唱。政治抒情
43、诗虽然有一些优秀作品,如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厦门风姿。但大多数作品是激昂的情绪、大批判式的诵吟、口号式的语词。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是郭小川和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特点:(1)诗人以阶级”或“人民”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抒情主人公是时代的代言人,站在时代的最高点。(2)诗歌内容是以社会上的重大题材作为抒情对象(3)一般都是长待,夹杂政治议论,多采用阶梯式的形式,多用排比,宣传鼓动性强。四、郭小川的诗歌郭小川(19191976),河北丰宁县人,共和国第一代杰出诗人。从1955年发表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开始,进入创作旺盛期。50年代写有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等叙事诗和抒情诗望星空。60
44、年代创作了厦门风姿乡村大道青纱帐甘蔗林祝酒歌西出阳关,形成雄浑而深遂的艺术风格。“文革”期间,创作了团泊洼的秋天秋歌,心怀隐忧,深沉而悲慨。 郭小川诗歌的总体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光彩。作为一名“战士诗人”,郭小川的诗歌始终响应时代脉搏,从中可以“看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听到时代前进的声音”。闪耀着哲理的火花。郭小川善于将对社会人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凝炼为哲理性主题,许多诗立意深刻、发人深省。诗歌形式多样。继承感物言志的诗歌传统,对各种诗歌体式进行了尝试,灵活自如地运用了楼梯式、自由体、新辞赋体等形式。望星空分析: 政治抒情诗 望星空写于1959年。全诗分四章,前两章写“我”瞭望辉煌的天空,对人间的不够美好和自己的渺小,不免感到迷惘和惆怅,但又尽量勉励自己要“沉着镇定”,不许“这般激荡”。后两章写“我”迈进刚落成为人民大会堂,认识到原来的想法错了,怀着自豪的感情挺起了胸膛,决心和同志们一起,用自己的双手“把广漠的弯窿、变成繁华的天安门广场”。诗人面对广袤无垠的宇宙星空和“大跃进”中的现实社会,思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诚实地袒露自己复杂矛盾的心情,宣传人定胜天的革命信念,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浪漫主义精神。 诗歌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前半部分。诗人以宇宙星空为参照物,对自我心灵世界进行了一番严厉的自制和审视:“说什么:身宽气盛,年富力强!怎比得:你那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说什么: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