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俗文化开辟农村学校教育新阵地内容摘要:阴平镇中心小学充分挖掘当地农村乡土教育资源,积极把民俗文化引进学校教育体系之中。对在阴平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工艺特产、地方风味等民俗文化进行了搜集、整理。以民俗物品为纽带,以课程教学为主阵地,以社团活动为主要内容,通过民俗文化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升华情感体验,感悟生命真谛,发展个性特长。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学校的办学特色已初步形成。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
2、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阴平镇作为一个鲁南特色名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6500年的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女娲始祖文化;拥有名振天下、扬威不屈运河支队、文峰大队英勇抗战的红色文化;拥有鲁南地区规模最大、风景秀丽的万亩枣园生态文化;拥有传统毛笔、粉皮制作、柳琴戏曲、大鼓说书等非物质遗产文化等。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工艺特产、地方风味等民俗文化,体现出一方水土的独特性和地方性,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具体的时空范围。在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情况下,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他们对母体文化的亲近感,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基
3、于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具有鲜明特色的阴平民俗文化就这样走进了学校的视野,民俗文化教育就这样被纳入了学校教育体系之中。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探索:一、民俗器物走进校园在阴平中心小学,一间古朴风格的展室吸引着众多师生前来观看,这就是学校的“民俗文化展室”。走入室内,只见四周的墙上挂着草帽、蓑衣、红肚兜、年画、剪纸;书架上摆放着虎头鞋、虎头帽、布老虎、绣花鞋、鞋垫、梳子、篦子、锭子;桌子上摆着陶罐、耧、汽灯、镰刀、风箱、斛斗在这里,日渐消失的传统器物又“重出江湖”。从远古到今天,从生活用品到生产用具,它把本土历史的积淀真实、形象地展现在参观者面前。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发动家长、教师、学生、收藏爱好者,深入农户
4、、文物市场搜集民俗器物,采用租借、购买等方式,搜集整理了近千件民俗物品,陈列在学校民俗文化展室里。包括家庭常用物品,农作物耕种物品、民间艺术品等。“民俗文化展室”的建立,激发起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通过参观民俗文化展览馆,学生看到过去、珍惜现在、研究历史的发展。学校美术社团的学生还可以将这些作为临摹的版本,进行临摹。除了这间民俗展室,学校还在校园墙壁、走廊,设有阴平教育史、阴平民俗苑、阴平民俗文物文化长廊等内容。用大量文字、图片、实物介绍了阴平地区的悠久历史文化。二、民俗艺人请进校园我校利用“六.一”儿童节和“民俗文化节”,从阴平周边村镇请来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到我校为师生们现场表演和进行知
5、识讲座。运河大鼓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发展史,相传是在明末清初,由运河两岸的渔鼓艺人在演唱的基础上经加工、润色、提高演变而来的。我们有幸邀请到运河大鼓丘祖龙门派的第18代传人孙业稳老人,孙业稳老人为师生们表演了一段经典前段“翻十字”,老人的声音是如此的铿锵有力、韵味十足,带着鲁南口音的大鼓唱词浑厚立体,像从丹田发声,带着绵里藏针的功夫,特别像是高级音响表现的效果。深深的打动了全体师生们。捏糖人艺人胡安国捏糖人的技艺堪称一绝,灵巧的双手捏出了动物、山石、花鸟等多种艺术品,令学生们大开眼界。捏面艺人徐浩也给我们表演了他的传统技艺,令人叫绝。民俗艺人的绝技,不仅宣传了民间文化,弘扬了民间艺术,更重要的
6、是陶冶了师生的性情,使地方文化走进校园,进入课堂,扎根学生心间。三、民俗课程进入课堂为将民俗文化教育推向深入,我们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深入挖掘阴平民俗文化。师生们走村串户,采访村里的长者,听他们讲述阴平民间故事、相关传说、鲁南风俗习惯;走进运河古城,聆听运河号子、拉魂腔,挖掘童谣,记录歌词。通过“看、谈、演、记、录、选、编”的形式,师生们共整理了8本厚厚的调查资料集。 我们遵循“批判继承”和“贴近生活”的原则,将最适宜学生学习的,独特而优秀的阴平民俗文化筛选出来进行学习和融合,并对收集到的一些关于迷信活动和陈规陋习的资料进行梳理剔除。目前,学校共编辑了红土埠文化、阴平民俗游戏、家乡三本民俗文化校
7、本教材。在平时的课堂上,我校老师有意识地将民族知识渗透进去,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让阴平民俗文化与学科教学能真正融合。在音乐课上,我们把运河号子、运河大鼓加入到欣赏环节,让学生感受歌曲和地域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语文课上,我们把当地方言纳入拼读环节,让学生感受方言的表现力;在体育课上,我们把民俗游戏纳入教学内容,如抽陀螺、踢毽子、跳房子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四、民俗社团走进社区学校组建了民俗文化研发小组,对相关民俗节日、风俗习惯进行探究,做社会调查,开发校本教材。参观毛笔厂、观看石泉粉皮制作流程,让老人们为学生讲解阴平的民俗历史、风俗习惯、让学生们了解阴平地区古老的风俗
8、、人情、节日等民间文化。比如,婚娶的过程、宴席的规矩、节日的程序、传统美食的做法等等。甚至学生们还了解到一些失传的民间技艺。大大丰富了孩子们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今年2月,在镇广场举行的“阴平镇首届文化艺术节”活动中,我们学校民俗社团精心准备民俗文化展板、地方风俗图片、民俗服装、泥人、刺绣都纷纷摆上场,博得不少观众的青睐。在社团活动日,老师带领民俗社团学生走进敬老院,走进村庄,表演民俗节目,讲解民俗知识,弘扬民俗文化。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农村小学把民俗文化引进校园,就是对陶先生教育思想的具体实
9、践。通过民俗文化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在特长养成教育中体验、感悟生命的真谛,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我校将以阴平民俗文化为抓手,以民俗文化育人,以民俗文化塑人,进一步弘扬传统美德,唱响时代主旋律,把特色教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校真正成为精神的圣土,文明的摇篮。 五、创设民俗特色环境,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优秀民俗文化艺术教育的推进,最重要的是要在学校中形成浓郁的民族文化艺术的氛围,赋予艺术以生命与思想,使学生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校园的墙壁会说话。我们学校在校园的整体布置上处处体现个
10、性化的具有乡土气息的文化。校门口的宣传橱窗内,用上了具有本地象征意义的羊岩山的照片。校园的走廊和楼道内张贴着民俗氛围浓郁的图片。这些强化了学生对于本校的文化认同,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民俗文化中的精神力量。班级的布置会唱歌。每个班级可以根据近期活动的内容,布置相应的民俗环境。黑板报、对角、橱窗等地方都可以利用起来。学生在布置中会对民俗文化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布置后,会醉身于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民俗艺术文化氛围中。在校园文化里把民俗文化情景化,凸现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人文氛围。 发现人,培养人,“以人为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农村小学民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通过民俗文化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在特长养成教育中体验、感悟生命的真谛,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 4 -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