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授课日期2015 年 9月 8 日第二周时数2课时课型理论课课 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教 学目 标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小节学习,学生能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理论讲授,学生通过归纳的方法能理解并记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必然性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初步获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同感。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教法与学法由于这门课的理论性
2、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学习,并结合教师所讲内容进行理解归纳和记忆。学情分析(含更新、补充、删节内容)这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课,学习的内容都是学生所不熟悉的,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是比较遥远的。但是,学生有历史基础,所以在课堂结合历史给孩子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内容,学生应该是能理解的。联院的学生基础还不错,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唤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边讲授边提问,学生应该能理解对这门课有个大概的框架性的了解。板 书设 计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1.初步认识阶段(1921-1935)2.正式提出阶段
3、(1935-1938)3.认识深化阶段(1939-1945)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两个过程和目标用理论解决实际将实际经验升华为理论2.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关系1.两大理论成果2.二者的关系教后记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含课外作业)师生活动导入:在2015年9月3日的胜利日上,习近平主义提出了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么,这些理论究竟是指什么呢?这门课是在思想上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课程,学好这门课,我们就能用更加广阔的眼光,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历史发
4、展中的问题,也更能前瞻性地去看待中国的未来。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这门课程。讲授新课: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教师讲授:1.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20世纪初,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先进的中国人在纷至沓来的西方思潮中逐渐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一经传入中国,它就必然要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李大钊在1919年8月发表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就已经认识到: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
5、绕着他的实境。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的主义,拿来做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李大钊的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早领悟。在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反对做“一定公式的奴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随着中国共产党实际地运用它来认识中国革命基本问题,从党成立起,就已经开始了。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程并不是平坦的,更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主要是由于,要使产生于欧洲发达国家的马克思主义适应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要使这种典型的以产业无产阶级为对
6、象的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成为适合于以广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为基本群众,以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为基本条件的中国,这一过程必然是坎坷的。中国共产党人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毛泽东说过:“如果有人说,有哪一位同志,比如说中央的任何同志,比如说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完全认识了,那是吹牛,你们切记不要信,没有那回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内曾经盛行把马克思主义
7、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使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在同这种错误倾向斗争的过程中,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有更多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仅有马克思主义主义还不行,还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就是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杰出的代表。1929年,在福建古田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提出了如何纠正党和红军中存在的主观主义问题。其中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毛泽东提出要教育党员用马列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二是告诫全党同志要注重调查研究,要求党员对社会经济进行调查与研究,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1930年,毛泽东
8、在他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围绕着反对党内教条主义的问题,作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论断。此时,毛泽东实际上已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只是当时还没有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样的概念。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是毛泽东在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提出的。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具体环境,便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特点相
9、结合。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其每一表现必须有中国的特性,具有一定的民族形式。后来,毛泽东又针对中国共产党内各种不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生动地说:“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这里的“香”、“臭”、“活”、“死”都是一种比喻,所谓“臭的”、“死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他们的思想脱离实际,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
10、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判断和制定的具体纲领,不懂得恩格斯一再强调的,社会主义理论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主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所谓“香的”、“活的”马克思主义,就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实事求是,有的放矢,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中国,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3.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虽然是毛泽东明确表述的,但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党的许多早期领袖和革命家,如
11、李大钊、蔡和森、张闻天、邓中夏、恽代英等,也都表达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些思想,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过探索。随着历史的发展,经过延安整风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在1945年5月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明确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报告指出:“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作出了最为杰出的贡献。由此可见,马
12、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全党的提出大致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师:同学们,听完老师刚刚的讲解,你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的三个阶段了吗?生归纳总结二、 教师板书: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1.初步认识阶段(1921-1935)2.正式提出阶段(1935-1938)3.认识深化阶段(1939-1945)师:有些同学可能会产生疑问:马克思主义既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为什么还要将它中国化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底是什么意思?接下来我们结合书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讲授: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
13、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个过程和目标,请同学们结合书本听老师讲解,然后想一想,这两个过程和目标是什么。(继续讲授)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这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要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14、,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老师讲完了,你们知道这两个过程和目标是什么吗?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板书)1.两个过程和目标用理论解决实际将实际经验升华为理论2.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师:知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之后,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既然马克思主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那么为什么一定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教师讲授)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身内在要求。 从理论本性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学说, 它从实
15、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以改变现实世界的实践为目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 最主要、最根本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之深厚的生命力和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的实践中必然具有不同的形式,只有把马克 思主义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国化,才能成功地运用马克思主 义普遍原理解决实践提出的新任务和新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是
16、,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所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以一部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说:“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 而改革开放的伟大设计师邓小平也一针见血地说,邓小平说:“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紧密
17、结合的,是在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又是发展的理论,其发展的深刻内涵,就在于各国共产党人把它的基本原理与时代变化的特征相结合,与处在变化了的时代中的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对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新的回答,得出新的科学的结论,从而不断出现用“新内容、新思维、新语言”写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新版本”。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的一个半世纪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具体实际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始终要坚持的原则。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的基
18、本国情。它包括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程度,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各阶级经济地位、政治态度及其相互关系,当前运动的特点及其规律性。1949年之前的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认清这一特殊国情,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中国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认清这一国情,是解决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因此,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认
19、识和准确把握这一基本国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中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就是不同阶段中国的最大实际。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是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所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以及在这种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中国实际的主要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人的正确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它只能从社会实践中产生,在
20、实践中得到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这些经验加以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会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实际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十分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经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东方文明,有着独具特色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传统。这是一份非常宝贵的历史遗产,代表着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它渗透在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已经成为今天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和中国具体的历史
21、文化相结合。其结果,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本身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从而具有了“中国作风”、“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并且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国历史文化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从而推进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现代化。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时候的中国实际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一定的国际环境之中。因为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来,这个世界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处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和这个世界紧密相连。与此相应的是,任何国家的革命和建设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孤立地发生和存在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22、从属于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中国从属于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当代中国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处在开放的世界之中,中国的经济必然成为整个世界经济或者说全球经济的一部分;中国的民族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中彰显特色,焕发青春等等。因此,所谓中国实际,是指处在一定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中的中国基本国情、社会实践和历史文化。师:老师讲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给我们说一说你收获了什么?生回答。(师相机指导)师:(相机评价)既然说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究竟有哪些理论成果呢?这
23、些理论成果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自己先看后面一部分内容,自己先想一想。提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什么?生回答。师补充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的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提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是什么呢?生回答,师补充讲解。(教师补充讲授)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
24、思想的灵魂,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正是由于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够在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行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将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始终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毛泽东思想既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正确思想,也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25、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成果,比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关系、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等等。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它们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这两大理论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它们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等。教师讲授,并在讲授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相关历史问题,唤起学生的记忆学生归纳总结生作记录学生总结,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生复述3、练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三个阶段(口头回答)学生口头回答4、反馈与评价5、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点。(师生共同回顾)师生共同回顾6、作业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学生记录作业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9 / 9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