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9 ,大小:13.07MB ,
资源ID:4326606      下载积分:12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3266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2018年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丰****】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2018年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doc

1、物理资料 2018 年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193 班 -1- 物理资料 第一讲、机械运动.- 3 - 第二讲、声现象.- 5 - 第三讲、物态变化.- 7 - 第四讲、光现象.- 9 - 第五讲、透镜及其应用.- 11 - 第六讲、质量与密度.- 13 - 第七讲、力.- 15 - 第八讲、力与运动.- 17 - 第九讲、压强.- 19 - 第十讲、浮 力.- 21 - 第十一讲 功和机械能.- 23 - 第十二讲、简单机械.- 25 - 第十三讲、内能及内能的利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27 - 第十四讲、电路.- 29 - 第十五讲、电 流.- 31 - 第十六讲、电 压.- 33 -

2、第十七讲、电 阻.- 35 - 第十八讲、欧姆定律.- 37 - 第十九讲、电功和电热.- 39 - 第二十讲、生活用电.- 41 - 第二十一讲、电与磁、信息的传递 .- 43 - -2- 物理资料 第一讲、机械运动 【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 3误差和错误。 4长度的测量方法。 【知识结构】 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

3、(mm)、纳米(nm)。 1 Km=1000 m;1 dm=0.1m;1 cm=10-2m;1 mm=10-3m;1mm =10-6m;1 nm =10-9m 常考的物理长度估测 课桌的高度约 0.75 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 18 cm,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 2030 cm,一支铅笔 长度约 20 cm,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 1.5 m,教室每层楼高约 3 m,一张纸的厚度约 0.1 mm (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特殊的测量方法:长度的测量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用积累

4、法测微小长度,比如细铜 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用尺规配合法测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 (棉线)法测量地图上铁路长度、圆的周长;用滚轮法测量操场的周长、从家到学校的距 离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 1h= 60 min= 360 s. (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 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常考的时间估测 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 0.4 s;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 50 s;普通中学生跑完 10

5、0 m 用时约 15 s;脉搏 1 min 内跳动的次数约 75 次. 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 的改变叫机械运 动) 2.参照物 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 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考点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 v=s/t,国际单 位是米每秒(m/s)。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区别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3- 物理资料 特点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 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 求速

6、度 用 v=s/t 求速度 用 V=s/t 求路程 s 内的平均速度 常考的物体运动的速度的估测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自行车的行 驶速度约为5 m/s. 【链接中考】 1单位换算:8.5m cm; 36000nm km 15cm3 m3。 2如图 1 所示,用刻度尺测量 A、B 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 木条 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 cm。 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测量中误差和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小 D使用精密仪器 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4把一根刻

7、度尺均匀但不准确的直尺跟标准直尺进行比较,当两尺零刻度线对齐时,不准确尺的 30.00cm 刻度线正好与标准尺的 29.50cm 刻度线平齐,由上面读数可知标准尺的分度值是 。若用不准确的直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 15cm,则用标准尺测得笔盒的长度为 cm。 5.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 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 1 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 s、速 度 v 与时间 t 的图像,正确的是( )图1 6. 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车窗B铁轨 C路边的树 D在车内走动的乘

8、务员 7.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 汽车(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8.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交警部门在校园和校园附近安 放了图所示的四个标志,其中表示限速 5 公里的是( )9.一座大桥长 1.6Km,一列长 200m 的火车以 15m/s 的速度通过此桥,火车完全通过此桥所需的 时间为多少? 【教学反思】 -4- 【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声音的传播 3声速及有关计算 4乐音的三要素 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第二讲、声现象 物理资料 【

9、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结构】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2.声音的传播 (1)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2)介质: 固体 、 液体 、 气体 均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 (1)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种类 有关。 (2)大小:15空气中声速为 340m/s 。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 大于 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 在气体中的传播 速度。即: V 固V 液V 气 。 人能听到

10、声音的条件: 1.物体发生振动且声波频率范围在 20Hz20000Hz 之间; 2.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响度要足够大,声源距人耳不能太远; 3.有良好的听觉器官。 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 音色 、 响度 和 音调 。 名称 概念影响因素 相关关系 音调响度音色考点三 声音的 高低 。 声音的 大小(强弱), 常用分贝(dB)表示。 声音的品质。 噪声及噪声的控制 发声体的频率。 发声体的振幅及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由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和发声体的 发声方式决定。 频率大,则音调 高 ; 频率小,则音调 低 。 振幅大,则响度 大; 振幅小,则响度 小。 不同的人,不同的

11、乐器, 发出的声音一般音色 不同 。 1.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噪 声是指 妨害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5- 物理资料 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 (1) 在声源处减弱 ;(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 在人耳处减弱 。 考点四 声的利用 1.超声波(频率高于 20 000Hz 的声音) (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2)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 2.次声波(频率低于 20 Hz 的声音) (1)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2)应用:预

12、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3.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如:回声定位,B 超。 (2)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如:超声波碎石。 【方法提示】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 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 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 5噪声的控制方法。 【链接中考】 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 而产生的。 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 的,响度是反映

13、声音 的,我们通过声 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 空气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 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 5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 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 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 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 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 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

14、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 一条来回弯曲的曲线。 7.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能模仿单田芳、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 主要模仿声音的 选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 ).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 过传播的. 8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 4 s 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 该处深度是多少 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 1500 m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 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15、? 【教学反思】 -6- 物理资料 第三讲、物态变化 【考点聚焦】本部分涉及到的考点有: 1 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 3晶体的熔点,并会查熔点表。 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6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知识结构】 考点一 温度及其测量 1.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常考的温度估测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100 ,人的正常体温是 37 左右,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 1825 . 2.温度计 (

16、1)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使用方法: 估:估计被侧物体的温度。 选: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接触容器底或侧壁。 读: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 考点二 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熔化时需要吸热。 2.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物体凝固时需要放热。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非晶体熔点和凝固点 有没有 熔化 过程 熔化条件 凝固条件 熔化 图像 凝固 图像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物质 处于固

17、、液共存状态。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物质先变稀,最 后成为液体。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举例海波、水晶、石英、食盐、各种金 沥青、玻璃、松香、石蜡 属-7- 物理资料 考点三 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汽化需要吸热。 (1)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和沸腾的比较: 异同点 蒸发沸腾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不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 必须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同缓慢的汽化现象 剧烈的汽化现象 点温度降低 温度保持不变 相同点 1都是汽化现象 2都使液体变为气体 3都要吸收热量 2.液化:

18、 物质从气 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会大大地缩小,便于储存 和运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或二者兼用。 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通常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 都随气压减小而降低,随气压增大而升高。液体沸腾时温度要达到沸点并且还要继 续吸热。 考点四 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 冰、 樟脑丸、钨等。如用久的白炽灯灯丝变细,就是由于灯丝升华的缘故。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放热。自然界中的霜的形成,就是由于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物体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时可以相

19、互转化的,物体在发生物 态变时通常几个过程交织在一起,在分析问题时要依据具体情景合理分析。如:用久 的白炽灯玻璃泡内会发黑。其原因是电灯通电发光时,在高温下灯丝发生升华成为 钨蒸汽;灯灭时温度降低,钨蒸汽遇冷凝华为钨粉附在玻璃泡的内表壁。故发生的 物态变化过程是先升华后凝华。具体情况见下面的物态变化循环图: 【方法提示】 1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升华、凝华。 2日常生活中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1)一看二清。观察它的 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2)三要。(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 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 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

20、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 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运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图像判断物态变化和吸放热过程。 4自然界中,常见自然现象和三态变化关系。5汽化两种方式的比较。 6升华、凝华现象同其它物态变化的比较。 7巧记物态变化特征,灵活运用和解释有关现象。 【链接中考】 -8- 物理资料 1云、雾、雪、霜、露、雹、冰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 ,由水蒸气凝华形 成的是 ;由水凝固形成的是 。2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 ,使水温降 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 ,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3如图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图象,

21、从图中可以看出 80的萘是 A. 固态 B. 固、液共存状态 C. 液态 D. 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可能 第四讲、光现象 【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光的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的反射定律,会完成反射光路图 4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 【呈现形式】 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对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实验 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对反射现象和反射光路可以通过作图题进行考查。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可以通过 实验或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知识结构】 考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自行 发光 的物体叫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 均匀 介质中是沿直

22、线传播的。 3.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为 310 8 m/s;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等于真空中的速度。 4.用 光的直线传播 可解释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等。 考点二 光的反射 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 反射 。 2.光的反射定律 (1)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 内。 (2)异侧: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法线 的两侧。 (3)等角: 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 。 3.光的反射类型 (1)镜面反射: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反射后 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的 。 (2)漫反射: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反射后 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23、 。 4.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考点三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光的反射 。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虚实:成的像为 虚像 。 (2)大小:像和物的大小 相等 。 (3)距离: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4)对称:像和物关于 平面镜 对称。 考点四 光的折射 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河水变浅,游泳者看岸边的灯变高。 1. 光的折射定律 (1)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内。 (2)异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法线 的两侧。 (3)角不相等:定性:空气其他透明介质。变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 。 2.可逆性:

24、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考点五 光的色散 物体的颜色 -9- 物理资料 1.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 光的 色散 。 2.光的三基色是 红 、 蓝 、 绿 ;颜料的三原色是 红 、 黄 、 蓝 。 3.透明体的颜色由 它透过的色光 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 它反射的色光 决定。 考点六 看不见的光 1.光谱:把 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人眼看不见的光:在红光之外是 红外线 ,应用:红外线夜视仪、电视遥控器 在紫光之外是 紫外线 。应用:验钞机、紫外线灯等. 物体的颜色 白色物

25、体可以反射各种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在什么颜色的光的照射下就呈现什 么颜色;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不论什么颜色的光照到黑色物体上,物体都呈现黑色;除了黑、 白色物体,其他颜色的物体只有在白光和本色光的照射下呈现物体本色,在其他颜色光的照射下,物 体都呈现黑色 【方法提示】 1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 该类问题的解释掌握三点(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什么物 体;(3)说明出现什么现象和结果。例如:影子的形成。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因而 当光在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正对准物体传播的光就会被挡住,在物体背光的一侧产生了与物 体相似的暗区,这就是影子

26、。 2有关反射面的转动:当反射面绕入射点转动时,注意法线也随着转动,且法线转过的角度同 界面转过的角度相同,法线始终与界面垂直,弄清该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判断平面镜的成像图是否正确 (1)观察各像点是否用虚线连接。因成的是虚像,应当用虚线表示; (2)连接对应的物点与像点,观察它们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物、像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 等。 4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问题 (1)类型:已知物和镜画像;已知像和镜画物;已知物和像画镜 (2)注意:物用实线,像及物像连线用虚线,镜面要打斜线。 (3)具体作法:根据反射定律作图:从物点任意画两条光线射向平面镜,根据反射定律作其 反射光线,两条反

27、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即为虚像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性) 这里重点介绍利用对称法作光路图,就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光路。平面镜成像的特 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 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利用对称法可以方便地解决四种类型的平面镜作图题: (1)确定虚像的位置;(2)确定观察范围或光照范围;(3)确定光路;(4)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在作图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对称法的核心是平面镜的成像规律,从根本上讲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 用。 【链接中考】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海市蜃楼 B.小

28、孔成像 C.手影游戏 D.穿过森林的阳光 2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若 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30 度,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 .3.一竖直水井深 10m,月球到地球间的距离是 3.810 5m,则月亮在井中的像离水面 m.在 猴子捞月的故事中,猴子始终捞不到月亮,原来是因为 .4.如图 1 所示,请作出三角形的像 - 10 - 物理资料 5.如图 2 所示中,作出 S 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经反射面反射后经过 P 点 6.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 3 所示,这时的时刻应该是多少?请简述 的判断方法,并请动手试一下. 【教学

29、反思】 图2 图3 图1 - 11 - 物理资料 第五讲、透镜及其应用 【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2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 4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呈现形式】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是填空题和简答题的最好物理模型。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在作图题中 经常出现,特别是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路图,同时,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运用凸透镜 成像规律,分析解决问题仍是这部分考试的重点。 【知识结构】 考点一 透镜及透镜作图 1.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

30、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有关透镜的科学术语:主光轴,光心,焦点(F),焦距(f),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三条特殊光线:(如图 1 所示,比较两透镜的异同) (1)凸透镜 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焦点; B.通过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C.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凹透镜 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反向延长线通过同侧虚焦点; B.正对凹透镜另一侧焦点射出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C.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表(将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物距像 距

31、(v) 像的性质应用 (u) 大小正倒虚实无限远 v=f 极小 光斑 测焦距 u2f 2fvf 缩小 倒立 实像 照相机 u=2f v=2f 等大 倒立 实像 测焦距 2fuf v2f 放大 倒立 实像 幻灯机 (投影仪) u=f 无限远 获取平行光源 和测焦距 uf 同侧 放大 正立 虚像 放大镜 焦点内外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分居两侧倒,虚像则 是同侧正,物近像远像越大,物远像近像越小。 - 12 - 物理资料 考点三 眼睛和眼镜 1.构造 人眼的主要构造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 当于一个可以改变焦距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视物

32、原理 光线由所观看的物体发出,外界的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经过角膜及晶状体的折射, 会聚在视网膜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通过视神经将这个信号传给大脑,人就看到了物体。 3.近视眼、远视眼的比较 【链接中考】 1一束光从空气中斜着射入某种透明物质,已知入射光线跟界面成 37o,且它的折射光线跟反射 光线垂直,则它的反射角为_,折射角为_. 2当你漫步在池塘边,常会看到池塘中的白云和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的鱼这一现象的正 确解释是: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虚像;看到的白云是光的 形成的 虚像(选填折射或反射) 3. 照相机照相时,如果被照的景物由远变近,应将镜头往 ,使胶片离镜片 些。完

33、成 这一动作是调节照相机上的 。4放大镜的原理是: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焦距时,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像。 5投影仪是利用 透镜来成像的,它上面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使射向天花 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6.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当物体放置在主光轴上距透镜 16cm 处时,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 像的特点是 A正立、放大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 C正立缩小的像 D倒立缩小的像 7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 15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 透镜 20cm 处,可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8图

34、2 是物体 A 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 成的像 A( )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 - 13 - 物理资料 第六讲、质量与密度 【考点聚焦】 1知道质量的单位。2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 3理解密度的概念。4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5会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体积 【知识结构】 考点一 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 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但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35、;分子可以再分,但再分 就不能保持物质原有的性质了。 3.分子之间有间隙,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4.纳米(nm)是长度单位,1nm=10-9 m 考点二 质量 1.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跟物体的形状、位置和状态无关。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要单位是 kg,1t=1000kg=106 g =109 mg 考点三 质量的测量 1.常用工具:杆称、台秤、电子称等。 2.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托盘。 3.天平的使用 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拔: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调: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上或左右摆动幅度一样是

36、,天平平 衡。 称:左物右码,用镊子加减砝码,加砝码顺序时从大到小,砝码不能调平时,调节标尺上的游 码直到调平平衡。 读:物体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示数。 注意:天平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操作规范,遵循左物右码原则,称量物体时,不能 再调节平衡螺母来调节天平的平衡。 考点四 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 r 表示。 m2.单位:kg/m 3 或 g/cm 3 ;1g/cm 3 =103 kg/m 3 3.公式: r = v注意: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考点五 密度的测量 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测量步骤: (1)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 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为 V1。 (3)把固体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测出二者的体积为 V2。 - 14 - (4)固体的密度 r = m= m V V2 - V1 物理资料 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测量步骤: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 m1。 (2)把烧杯中适量液体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 m2。 (3)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V。 (4)液体的密度 r = m = m1 - m2 VV【方法提示】 1给你天平、量筒和水,要测出金属块的密度, 判断是何种金属?写出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