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O.* 山东省二00七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 4.读“我国东南沿海甲、乙两河某日流量过程曲线及流域内降水量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日12时,甲河流量大于乙河 B.该日,甲河日平均径流量小于乙河 C.甲河的径流变化与降水变化完全一致 D.乙河流量日变化大,与流域内降水量变化有关 读下图,完成第7~8题。 7.甲、乙、丙、丁四图所示地区,陆地自然带垂直变化明显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中的地理景观,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属于同一种地貌类型 B.乙地理景观,多分布
2、于我国的北方地区 C.丙地所示的是热带雨林景观 D.丁地地理景观,多分布于我国的南方地区 右图为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关联图,据此完成l0一11题。 10.松花江和珠江汛期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土壤 C.地貌 D.生物 11.表示影响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过程的箭头是 A.⑤ B.⑥ C.⑦ D.⑧ 27.(10分)某大学地理科考队暑假期间对庐山及图示地区进行了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考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出发前老师提示:
3、此次考察要注意安全,特别是A区域常常出现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灾害”。请你帮助解释A区域多火山地震的原因。(2分) (2)考察中,同学们发现庐山的成因与图中A、B、C三地中的 地非常相似。(1分) (3)当同学们在B山山麓地带休息时,老师要求对照“我国东部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说出B处地貌的形成原因。(2分) (4)同学们到达B山顶时,发现从山下带来的密封食品包装袋鼓了起来。请你解释其原因。(2分) (5)在撰写《考察报告》时,甲、乙两位同学对“图中表现出的水循环类型”持不同的观点。甲同学认为属于海陆间循环,乙同学则认为属于内陆循环。你赞成谁的观点?请你描述出“该类水循环
4、的地理意义”。(3分) 山东二○○八年一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 6.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荒漠的更替,这属于 A.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B.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 山东省2008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图2是世界某大洲局部图,读图完成l0~11题。 10.a区域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靛。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热带草原带 D.热带荒漠带 11.与b区域气候类型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因素有 ①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 ②沿岸有寒流经过 ③位于信风带的迎风坡
5、 ④沿岸有暖流经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山东省二00九年一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9.图中甲山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可能是 A.温带草原带 8.热带雨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山东省二0 0九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读下图,回答9一l0题。 9.图示范围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理了陆地自然带的(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10.引起自然景观这种
6、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由东向西降水减少 B.由东向西降水增多 C.由东向西气温升高 D庙东向西海拔增加 山东省2010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据图完成7-8题。 7.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地壳上升 B.植被破坏 C.气候变化 D.农业开发 8.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09
7、年中央电视台热播大戏《走西口》,剧中主人公田青从山西到内蒙古包头谋生。据此完成9-10题。 9.包头附近地区所属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山东省二0一O年十二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在地理学习中,经常使用某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 化。读下面两幅图,回答8~9题。 8.图甲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 山东省二〇一一年夏季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此回
8、答7~8题。 7.该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乱砍滥伐 8.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整体性 C.一致性 D.多样性 下图阴影示意的是北非五国正在建设的“绿色坝工程”。读图,回答9~10题。 9.该绿化工程最适宜栽植的树种是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10.该绿化工程栽植树种的选择,遵循了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
9、性规律 31.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山东半岛沿海某地1950年(甲图)和2000年(乙图)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山东半岛濒临渤海和黄海,海岸线漫长,海洋资源丰富。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蓝色海洋经济将成为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1)图示区域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1分) 29.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于2011年6月通车运营。结合右图,分析回答问题。(8分) (1)从图中看,影响京沪高速铁路线路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2分) (2)小明乘京沪高速铁路的动车从北京到上海。请你写出他沿途所经过的自然带的名称: 、 。(2分) 3N0.*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