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导孩子在活动中学会生活烟台市芝罘区塔山小学孙小华 高金芝内容提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综合型课程。生活化、活动化是其主要特征。它以活动为课程的主要组织和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体会,使孩子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从而,真正享受到生活的快乐。因此,正确处理好生活与活动的关系,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的快乐,是品德与生活课实施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一、 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与生活的主人儿童权利公约指出,每一个儿童都是有着自己的发展需要、学习方式、家庭背景以及个人的成长类型和进度的独特的个体。每一个儿童都有学习的权利、
2、发展的权利、参与的权利、游戏的权利等等。随着儿童权利公约的精神日益深入人心,基础教育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如何实现儿童的权利上,尊重并保障每个儿童的权利成为教育的重要职能。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顾问吉姆欧文载文指出,过去对儿童的支持“侧重于提供机会,而较少注意质量和可持续性”;过去是“从需要着眼的方针”,而现在是“从权利着眼的方针”,前者中“儿童是被动的接受者”,后者中“儿童是积极的参与者”。教师的作用是“针对儿童去做(doing to children)”,而不是“给儿童做(doing for children) ”,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新课程,要求新的
3、师生关系不再是教师设计控制,学生被动接受,而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彼此向对方开放自己的世界,在相互开放中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共同成长的关系。在教育交往活动中,教师应将学生视为与自己具有平等地位的独立人格的人,创设民主、宽松的交往气氛,尊重学生的见解和意见,尊重学生真实体验。从学生生活出发,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展自我,建构自我,健康成长。首先,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教学活动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的发生是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小学生的各种活动过程和活动方式的展开都是建立在充分的理性和感性准备基础之上的。只有主动参与活动过程的学生,才能产生积极的体验,享
4、受到生活的快乐。因此,我们在教师中开展“和孩子交朋友”活动,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观察,仔细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为每个孩子建立个性发展档案,争取在每次活动中,让每个孩子们都能积极投入活动,得到锻炼。同时,加强学科整和,注意开展生活化活动,品德与生活课同少先队活动密切结合。学校委任大队辅导员老师亲自任教低年纪小同学的品德与生活课。每一学期都按计划确定生活化的教育活动主题。例如:“春来了,找春天去”、“我和小树一起长”、“我为妈妈洗洗脚”、找找“幸福在哪里”、“雏鹰假日展翅飞”探索活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使孩子们的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品德与生活课也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间,更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5、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多角度地实施教学活动。由于学生的生活状况、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导致体验也是多元的、各具个性的。学生生活的多元化产生的富有个性的体验,进而必将做出独特的选择。教育者不能武断地拿学生的选择与心中的标准比较,来衡量学生德性的优劣,而应理性地了解分析学生在选择过程中的思考,并加以引导,自始至终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做到一切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尊重学生的多元化体验,让每一名学生以真实的自我,面对他应该面对与解决的自我问题或社会问题时,才能够使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才能充分调动每一分子,使其活动起来,让学生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
6、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因此活动体验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在全体学生的生活中,使全体学生的生活快乐。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我们去游玩时,正值“五一”节前夕,教师组织学生学生围绕“我爱美丽的大自然”这个话题展开活动:做好旅行前准备,画出旅行路线图,确定游览景点,旅行前准备。节后,进行旅行收获汇报。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有些学生甚至还带来了旅游胜地的VCD光盘,放给大家观看。但有几个孩子一直沉默不语,原来,他们的父母工作太忙,或者受经济条件限制,不能带孩子出门旅游,只能回农村老家过节。教师发现后,及时地调整了课堂结构,插入一个家乡的话题:谁最美?说说家乡的山和
7、水。请大家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美景?你回到老家准备怎样游玩?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所有的孩子都举起手来。有的孩子说想去爬山,有的说想去小河里摸鱼,有的说想和爷爷一起种花生,还有的孩子说想去放羊。这些都是学生真实的心理活动,展示的是他们真实的生活。我们充分肯定学生自己的见解,同时提醒学生,外出要注意安全,守秩序,亲近大自然,做到安全、健康的生活,我们去游玩一课成功地取得了实效。从中,我们得到启示:品德教育必须源于多彩生活,注意学生丰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使学生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真正享有学习自主权,成为活动的主人,才能为活动化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 丰富课堂,为学生构建充满
8、生命力的活动平台体验是一个情感触动且生成意义的过程。积极的情感来自于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构建充满生命力课堂教学体系的观点:“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不具有生成性;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造孩子喜欢的活动方式,精心设计活动,设计出使学生“动心”的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不仅要有表面上的热闹,有学生开心的笑声,还要有学生思维的火花闪现,有心灵的共鸣。教师要善于发现活动中有价值的地方,不断丰富和推进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活动成为一种快乐、
9、积极、有意义的生活,让孩子在活动中生活,在生活中发展。1、 情景模拟、创新活动俗话说:通情才能达理。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补充一些鲜活的素材,创设活动情境,形成能激活学习热情,讲故事、听歌曲、看录像、放投影片,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情景模拟活动,使学生主动投入,产生情感体验,开放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例如:教学合理饮食时,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开展模拟购物、做早餐活动,让孩子们自己设计一份比较合理的营养早餐,请大家品尝。教学风儿在哪里一课时,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到大自然中感受风、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引导孩子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教材中的儿歌风儿在哪里写得生动、
10、富有想象力,孩子们很喜欢。教师就和孩子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诵儿歌、续编儿歌。使孩子们的感情进一步得到了升华。有的学生写道“当小花点头的时候,风,正从那里经过。”还有的写“当红领巾飘动的时候,风,正从那里经过。”“当湖水微笑的时候,风,正从那里经过。”充满幻想的优美诗句源源不断地从一年级学生的心里流淌出来。心随情动,放飞梦想,智慧的火花在闪现,一切皆在自然中。2、开展辨析、讨论活动生活时时处在矛盾的冲突、解决和发展中,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对是非好坏的理解,往往是具体的、个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是片面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大生活经验,加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提高
11、学生分析情况、确定合理行为的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热点问题,引导他们参与评价活动,从而明辨是非,深化生活认识,提高生活能力。例如:教师教学正确的姿势一课时,围绕正反两大类问题来进行:什么是正确的坐立走姿势?有什么好处?怎样养成正确的姿势?什么是不正确的坐立走姿势?有什么危害?怎样纠正不良的姿势?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讨论对比,并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当堂辩论,自己寻求答案。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课堂效果明显,而且学生获得的印象深,收获也是多方面的。2、 动手操作、展评活动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心灵手巧,相辅相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也强调指出:“
12、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本实验教材关注儿童的年龄特征,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倡导动手带动动脑,协调发展。如我有一双小小手、风儿在哪里、制作小名片、我的事情我来做等很多课中都把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动手活动一定要认真做,而且通过展评、比赛等形式多做、做实,把动手活动做出效果来。例如举办“小巧手作品展”、“风车王擂台赛”、“劳动小能手竞技表演” 等,创设学生喜爱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孩子动
13、手操作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投入学习、生,让课堂成为每个孩子展示自己的舞台。 4、拓展延伸、实践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重视从活动中体验感悟,加强合作与互动是本实验教材编写的又一特点。本套教科书注重于学生生活的实践,小至生活习惯的养成,大至体验地球村多元不同文化情怀的培养,都包含在教科书之中。为此,我们十分注意课内外结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将所学道理付诸于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如,教学我和小树交朋友一课后,我们带领孩子们到学校附近的居民小区调查小区植绿、护绿的情况,调查结果对他们触动很大,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孩子当场行动起来,有的将歪倒的小树扶正,有的给小树浇水,有的清除小树周围的杂物,还纷纷自发地组成了护绿小队,每人认领一棵小树,开展了“我和小树一起长大”护绿活动,倡议“栽下一棵树,留住一份情,铭记一片爱,让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共同描绘塔山绚丽的春天。” 我们还组织孩子们自己开辟了“收获园”,建立活动基地,引导学生进行“绿色种植”体验活动。孩子们自由结合,组成探究小组。自选研究课题、自定活动计划、自己播种、自己管理、自己收获、自觉写活动日记、总结活动经验、撰写活动报告,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加强课堂与生活的有机结合。不断充实、丰富、拓展课堂知识,最终使品德与生活课上得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切合实际而富有成效。 7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