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1 ,大小:1.02MB ,
资源ID:4311375      下载积分:12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3113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中建史-中国建筑史复习材料最终版.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人****来】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中建史-中国建筑史复习材料最终版.doc

1、绪论:1、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何在?有何种特征?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木构架建筑取材方便,加工方便,适应性强;用柱梁等承重,墙只起围合分隔的作用,因而有“墙倒而屋不塌”的说法:采用榫卯结合,有较强的抗震性;唐宋以后采用模数制,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但是,木架建筑也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缺陷,木材越来越稀少,易遭火灾和虫害,易受潮朽坏,并且由于简支体系的自身局限性,用材量大,跨度有限。木构架建筑分为抬梁式和穿斗式。 2、 中国最早的地面建筑有哪两种结构形式?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建筑3、 中国最早的祭坛建筑出现在何处?有何种特征?辽宁西部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此神庙建于山

2、丘顶部、有多重空间组合,已出现序列式布局,庙内有成组的女神像,主像的尺寸比真人大一倍。其中一个非主像的完整头部和真人相当。塑像形态逼真,手法写实。神庙的房屋,是在基址上开挖成平坦的室内地面,再用木骨泥墙的构筑方法建造壁体和屋盖的。室内已用彩画和线脚来装饰墙面。4、 现存最早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5、 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6、 瓦的发明与运用始于哪个朝代?西周7、 减柱造是什么时代建筑中常见做法?古代建筑柱网平面中减掉部分金柱的做法。出现于11世纪后,辽金开始使用,可使室内空间宽敞。元代盛行。明以后少用。8、 简述汉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

3、汉代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黄河流域华夏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融合,社会生产力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了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突出表现就是木构架建筑渐趋成熟。后世常见的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多层木架建筑已经较为普遍,本架建筑的结构和施工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当时还没有解决大空间建筑的技术问题,仍采用小空间木架建筑环抱夯台来形成大体量。斗拱已普遍使用,但形式尚未统一,远未像唐宋时期的定型化程度。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战国时创造的空心砖此时大量出现。西汉还出现了楔形砖和有榫的砖。当时的筒顶有纵联砌法和并列砌法两种。到了东汉,纵联拱成了主流,以便于做无支模施工

4、,同时可使墓室较为高敞。我国的石建筑主要是在两汉尤其是东汉,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西汉时都城长安建造了大规模的宫殿、坛庙、陵墓、苑囿。实例如:长安南郊13座礼制建筑(明堂辟雍、宗庙、社稷坛等)。9、 河北赵县安济桥隋代工匠李春设计建造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10、 简述唐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l)规模宏大,规划严格 里坊制 唐长安城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 唐长安影响了渤海国的东京城,影响了日本平城京(奈良)和平安京(京都)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热(大明宫和唐乾陵的布局)唐代陵墓因山为阙3)建筑技术水平发展很大。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

5、定型化;木构架成熟,构件形式与用料均已规格化。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出现“都料”这一名词,一直沿用到明朝)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结构者增多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建筑物上没有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也没有歪曲建筑材料性能使之屈从于装饰要求的现象。7)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交流与渗透。胡床的引入和佛教建筑的广泛。11、 简述宋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使建筑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l)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取消夜禁,打破了里坊制度;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度。李诫的营造法式中出现了材份制,建立 “以材为祖”的模式;

6、3)建筑群群体组合方面,注重轴线变化和空间的纵深方向变化;4)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室内装修已开始主要采用木装修,家具因垂足而而坐采用高桌椅,室内空间相应提高,并出现了彩画;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6)园林兴盛12、 简述明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1)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3)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结构卷杀简化;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7)明代家具闻名于世。13、 简述清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

7、就1)园林达到极盛期;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3)居住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4)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饰设计水平;5)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城市知识点:1. 中国七大古都的区位和选址特点:答:汉长安:渭水之南,在秦咸阳原有的离宫兴乐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未央宫,长乐宫位于龙首原上,地势最高;向北靠近渭水地势渐低布置着北宫,桂宫,明光宫以及市场和居民的闾里。北魏洛阳:北倚邙山,南临洛水,洛水自西向东贯穿全城。地势较平坦,自北向南有坡度向下。在西晋都城洛阳的废墟上重建,用水主要依靠谷水。南朝建康:秦淮河入江口地带,西临长江,北枕后湖(玄武湖),东依中山。地处丘陵区,多起伏,有秦淮河贯穿于城南,青溪

8、流于东,玄武湖卫于北。地形对城市布局起着明显作用。隋大兴和唐长安:隋文帝时在汉长安旧城东南龙首山南面建都。城东南角原有曲江,改作芙蓉园,围入城内,引黄渠水注曲江池。城西南角地势低下,为使此地形势和曲江一带高地相平衡,建造了庄严寺。唐长安基本沿用了隋的城市布局,但主要宫殿由东北移至大明宫。宋东京:江南和洛阳之间水陆交通要冲。由一个州治扩建而来,规模小,建筑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城内有五丈河,金水河,汴河,蔡河,其中汴河是远通江南的漕运渠道。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华北平原的北端,处于通向东北平原的要冲地带。元朝时弃旧城将都城北移,南北二城并存:靠近海子建立皇城,漕运近便。明朝时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至此

9、,改大都为北平。将旧城北面约五里宽放弃,以缩小城框;城墙南移一里余,加建五府六部。清时规模没有再扩充,平面轮廓不再改变。明南京:地处江湖山丘交汇处,地形复杂。新城避开了整个旧城,在它的东侧富贵山以南建造新宫,又将旧城西北广大地区围入城内,供军队建营驻扎。地势平坦,中间横亘着燕崖湖,北倚富贵山,南有秦淮河,西边紧靠市区,便于利用旧城原有设施。2. 试述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及其与西方古代城市的比较:答:在中国占优势的是心物合一的一元化思想,古希腊则在与自然的斗局的“宫城居中”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儒家提倡的礼教尊卑、伦理、秩 争中发展了朴素唯物论世界观。人序也影响城市及建筑群的严整方正的 尤其是平民

10、百姓的地位由此产生了极大的区别。在古希腊罗马,人是作为世界的主宰,与自然对立而存在;在古代中国,人作为世界的产物,与自然一体而存在。奴隶社会阶段 奴隶社会鼎盛 时代的西周统治者大事推行宗法分封,相应地,周王朝开始进行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营建城邑的活动。东都洛邑可视为其代表。周王朝统治者为此订立了一套严格的城邑建设制度,即“营国制度”。该套制度由城邑建设体制、礼制营建体制及城邑规划制度组成,以城邑建设体制最为重要。体制不仅规定全国城邑分为三级,即王城、诸侯城和都,同时对各级城邑的建制数量以及分布布局等,也都有严格的约束。礼制营建制度是实施城邑建设体制的特定手段。按照城邑等级,制定各项具体营建措施,例

11、如城之规模,城垣、城门、道路等的等级,都有明确规定。“左祖右社,前朝后市”是形成王城规划结构的主要制度。这不仅确立了以宫为主体的中心区,而且更奠定了全盘规划结构的基础,充分体现了王权尊严的规划主题思想。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时期,是文化与城市建设的黄金时代。古希腊规划师希波丹姆首次在理论上对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加以阐述并在实际中大量应用。到了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特征是街道、建筑与广场规整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一直到市中心与广场的规划布局都严格按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设计。卫城和庙宇让位给喧嚣的广场,广场周围有商店、议事厅和杂耍场等。希腊前

12、期,城市主体建筑须位于山颠或高处以突出其重要地位,而希腊化时期则可以在平地上以其本身的体量与高度来展现。罗马城市建设的成就集中在中心地区广场群与建筑群,但城市总体布局比较零乱。罗马共和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领土的扩张、财富的集中,城市建设得到很大的发展。建设的项目首先是为军事与运输需要的道路、桥梁、城墙等,其次是奴隶主的剧场、浴室府邸等。城市住宅投机盛行,神庙退居次要地位。帝国时期,城市建设的重点则转向了为皇帝们营造宣扬帝功、树碑立传的建筑物,如广场、凯旋门、纪功柱、陵墓等。这时候罗马城里建造了大量出租的公寓。封建社会阶段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城市规划思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体现。北魏洛都规划

13、可以说是封建社会中期城市规划的典型。洛都规划首先改革了洛阳南北宫制的传统,将宫室集中在一座宫城内。宫城置于城中央,其他各区则环绕宫城罗列。宫为城中心,城为郭中心的层层环套配置,进一步体现宫在全局中的主体性。就整个洛都规划而言,从城郭配置形制,直至具体规划方法,都继承了“营国制度”的传统。北宋中叶以后,由于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规划制度有了变革。到北宋末年,都城东京旧的集中市制和坊制均已瓦解,代之而起的是以行业街市为主的遍布全城的商肆,以及按街巷分地段组织城市居民聚居生活的坊巷制。东京的变化,充分表明其时市经济的发展,旧的城市规划制度已不能适应其要求。罗马帝国晚期,奴隶制度崩溃,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14、。中世纪早期城市是自发形成的,以环状与放射状为多。以后工商业发展,也建造了一些方格网状城市。中世纪欧洲有统一而强大的教权,教堂常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广场是城市的主要中心,广场采取封闭构图,平面不规则,建筑群组合、纪念物布置与广场、道路、铺面等构图各具特色。道路网常以教堂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并形成蛛网状的放射环状道路系统。中世纪城市有美好的城市环境景观。它充分利用城市制高点、河湖水面和自然景色。城市尺度宜人,建筑环境亲切。建筑群具有连续感、丰富感与活泼感,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堂、领主的城堡与一般的居民住房在材质、尺度、体量、装饰等各方面都有明显差异,而大量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由于乡土传统和技术材

15、料的缓慢演变十分雷同,这样构成了对比鲜明的城市建筑群体。3.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的特征:答: 第一阶段,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此时城市仍带有氏族聚落的色彩。 第二阶段,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市发展高潮。 第三阶段,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 第四阶段,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4. 唐长安城:答:隋朝大兴城是唐发展的基础。大兴城把官府集中于荒城中,与居民市场分开,功能分区明确,这是大兴城的革新。唐时将主要宫殿向东北移至大明宫,因此城市中心居中偏北。1、城市呈中轴线对称布置。东西对称,排列整齐。2、道路系统,分工明

16、确,全城形成规整的棋盘式布局。城内道路宽而直,宫城与皇城间的横街宽200米,皇城前直街宽150米,其他街道最窄的也有25米。3、城市管理上,采用封闭里坊制。长安城的里坊大小不一,小坊约一里见方,和传统尺度相似,大坊则成倍于小坊。坊的四周筑高厚的坊墙,有的坊设2门,有的设4门,坊内有宽约2米的小十字巷将全坊分成16个地块,由此通向各户。4、市坊呈集中分布。长安城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西市有外国的“胡商”和各种行店,是国际贸易的集中点。东市则有120行店和作坊。这样大的城市,市场集中在两处,对市民生活很不方便,因此在各处里坊中仍然散布有很多商店。5. 里坊制答:里坊制城市格局: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

17、城北居中,全城作棋盘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里”,“里”在北魏以后又称为“坊”。功能要素区划明确,城内交通方便,城市面貌也更为壮观。以隋唐时期为例隋朝大兴城是唐长安发展的基础。大兴城把官府集中于荒城中,与居民市场分开,功能分区明确,这是大兴城的革新。唐时主要宫殿向东北移至大明宫,因此城市中心居中偏北。城市呈中轴线对称布置。道路系统,分工明确,城内道路宽而直,宫城与皇城间的横街宽200米,皇城前直街宽150米,其它街道最窄的也有25米。全城形成规整的棋盘式布局。城市管理上,采用封闭里坊制。长安城的里坊大小不一,小坊约1里见方,和传统尺度相似,大坊则成倍于小坊。坊的四周筑高厚的坊墙

18、,有的坊设2门,有的设4门。坊内有宽约15米的东西横街或者十字街,再用宽约2米的小十字巷将全坊分成16个地块,由此通向各户。市坊呈集中分布。长安城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西市有外国的“胡商”和各种行店,是国际贸易的集中点。东市则有120行店和作坊。这样大的城市,市场集中在两处,对市民生活很不方便,因此在各处里坊中仍然散布有许多商店。6明清北京城的规划特点:答:书75页 1、时间明成祖时期2、起源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a将大都北面约5里宽较荒凉的地带放弃,缩小城框。b南侧城墙向南移一里余。3、布局 a凸字形平面,外城东西约7950米南北约3100米,内城东西约6650,南北约5350,宫城位于大城的中轴

19、线上。b明清北京城形成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四重相套的格局。c衙署皇城外中轴线左右两侧市场北京的市肆共132行,相对集中在皇城四侧,并形成四个商业中心:城北鼓楼一带;城东、城西各以东、西四牌楼为中心;以及城南正阳门外的商业区。闾里内城中 礼制建筑左祖右社格局,宫城前左侧建太庙,右侧建社稷坛,并在内城外四面建造天坛(南)、地坛(北)、日坛(东)、月坛(西)。水系积水潭、北海7北宋东京汴梁的城市规划特点:答:1) 宫城居中偏北2)水陆交通,四河交错3)市坊制解体4)道路宽度受限5)人多地小,密度大 地处江南和洛阳之间水陆交通要冲的汴州,唐时逐渐成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又是汴州治所和宣武军节度使驻地。五

20、代时多国先后在此建都,商业更加繁荣,后周时原汴州城向外扩大,加筑外城,并再次向南扩展。宋东京市由一个州治扩展而来,州衙改为都城,又外包一圈罗城。因此宋初虽然扩宽了宫城东北隅,但宫城规模仍然很小。建筑密度很大,土地利用率高。三套城墙,宫城原为州衙,皇城原为州城,外城则是之后扩建而来。在布局方面,宫城局中偏北。水陆交通相结合,城内五丈河、金水河、汴河、蔡河这四河交错。其中汴河是远通江南的漕运渠道。传统里坊制在这里被彻底废除,这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大进展。道路宽度受限,人多地少,宽度较大。8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制度的内容:答: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21、,市朝一夫9平江府碑刻图描绘的是哪座城市的平面布局?有何特色?答:南宋时苏州称平江,是经济上和军事上都很重要的城市。城内有主要河道组成通向城门的干河,由此分出许多支河,通向各居住街巷,傍河两岸是街道市肆与住房;环绕城墙内外各有一道城濠,既是交通环道,又是双层护城河(但西面内濠宋时已淤塞)。全城河道形成一个交通网和排水系统。水陆两套道路系统。宫殿知识点:1.试述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形制的衍变:答:原始阶段前堂后室商周时期四阿重屋,“茅茨土阶”春秋战国高台榭,美宫室西汉宫殿分区,前朝后寝,主殿用于大朝,两侧长朝东汉南北二宫,与阁道想通魏晋南北朝东西堂制隋代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唐代三朝五门,强化中轴线宋代

22、御街千步廊制度元代千步廊金水桥,工子形殿宇明清千步廊金水桥,三朝二宫2.以北京故宫为例,解释何为“三朝五门“的格局:答:三朝五门的格局。纵向布置“三朝”。天子宫室都有处理政务的前朝和生活居住的后寝两大部分。前朝以正殿为中心组成若干院落。北京故宫用 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作三殿,并在殿前作门五重 奉天门、午门、端门、承天门、洪武门。大朝及朔望常朝都在奉天殿举行,平日早朝则在华盖殿。宫城之前东西两侧织太庙及社稷坛。3.简述大唐大明宫的建筑设计和规划特色:答:大明宫位于龙首原高地,居高临下。全宫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是典型的“前朝后寝”布局。外朝三殿:含元殿为大朝,宜政殿为治朝,紫宸殿为燕朝。宫前

23、横列五门,中间正门成为丹凤门,从丹凤门到紫宸殿周线长约1.2公里, 内廷部分以太液池为中心,布置殿阁楼台三四十座,形成宫与苑相结合的起居游宴区。4画图说明唐代大明宫含元殿的形制特点:答:书上120页 含元殿为大朝,殿前有长达70余米的坡道供登临朝见之用。殿前左右有阙楼一对,相向而立,有飞廊与殿身相联,形成还报之势。宫阙形制:改变隋唐以前的一字型宫阙关系,阙和主体建筑自此相联而又各自分立,为半围合的曲尺形,后世沿用5北京故宫的规划布局特点和宫殿建筑设计上象征手法的运用。答:故宫建于明代,清朝仍沿用,总体布局为象天立宫。宫城称为紫禁城,东西宽760米,南北深 960 米,周围有护城河环绕。城墙四面

24、辟门:南面正门为午门, 北面神武门,东西分别为东华门和西华门。门上均设重檐门楼。 城墙四隅有角楼,3檐72脊,造型华关。宫城内部分为外朝内廷两部分,采用严格中轴对称方式布置。外朝包括三殿,文华殿,武英殿三区,三殿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与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位于 1.6公里的轴线上,通过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此形制即“三朝五门”,形成了庄严,崇高,宏伟的建筑气氛。内廷包括以乾清宫为中心的中路和左右侧大片嫔妃所居的院落式寝宫,附会天象中群星拱卫的格局,其中乾清宫,坤宁宫和明嘉靖时加建的交泰殿一起形成了与外三殿对应的内三殿。内廷部分周围由内宫墙环绕保护,墙上

25、还有长巷相卫。中轴的最后是一区对称布置的御花园。通过院落的运用和空间的变化,形成了三个空间高潮。在建筑处理上,应用以小衬大,以低衬高等对对比手法突出主体。故宫也遵循了左祖右社的传统方式。午门与端门形成的院落左边卫太庙,右边为社稷坛。故宫在总体布局上采用了象天立宫的手法,乾清宫象天,坤宁宫象地,东西六宫象十二星座,乾东,西五所象众星,形成群星拱卫的格局,以夸张皇权的神圣。宫内各主要殿,门之前还用铜狮,龟鹤,日晷等建筑小品和雕塑作为房屋尺度的陪衬,并以皇权之神威。建筑采用大量对比色,如金朱黄等,显示帝王尊贵。坛庙小结1. 坛庙又称“礼制建筑”,分为哪四类:答:第一类祭祀自然神,第二类祭祀祖先,第三

26、类是先贤祠庙2.画出北京社稷坛坛面五色土的布局:答:书上133页坛面上铺五色土,分别为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以五行学说中的五色对应五方,象征“普天之下皆为王土”。3.试述北京天坛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特点:答:规划布局:1.背面墙为圆形,南面墙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 2.分为两组祭坛,圜丘和祈年殿,两组各有自己的附属建筑。 3.正门在西面,其余均不设门。 4.中轴线布局 5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孤兀,地位上对比:附属建筑原理主 6.主体建筑与环境,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出生与天接近之感,除建筑外,遍地柏木,使建筑隐于绿色之中。建筑设计特点:1.形

27、的象征:圆形的围墙,祭坛,建筑。 2.色的象征:上层蓝色琉璃屋顶象征天,下层绿色松柏象征万物。 3.数的特征:以阳数象征天 祈年殿:1.平面为正方形,上为三重檐圆形攒尖顶,外墙柱12根 2.依据原型:古代祭祀建筑明堂 3.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柱枋隔扇为朱红色,三重青色琉璃,瓦檐,色典纯净,造型注重典雅。 圜丘:1.坛三层 2.四周绕以平面和方形墙个各一重,高度不过一米余。4.以曲阜孔庙为例,说出5个孔庙建筑的名称:答:奎文阁,大成殿,杏坛,“金声玉振”牌坊,“万仞宫墙”照壁 泮池、棂星门5.试述北京太庙的布局特点:答:主要建筑由正殿,寝殿,祧庙三者组成,前设戟门和庙门,两侧设东西配殿。现存

28、太庙大殿为11间,规格与太和殿相同,是最高等级的殿宇。戟门五间,列戟一百二十。戟门前为琉璃庙门。(太庙平面图在书本134页)陵墓知识点:1. 羡道羡道指“墓道,上不盖土。” 事实上,商周陵墓,地下以木椁室为主,其东、南、西、北四向有斜坡道由地面通至椁室,称“羡道”,天子级用四出“羡道”,诸侯只可用两出(南北两向)。椁室、羡道及墓葬附近则殉葬大量车、马、器物、祭器以至奴隶。有些商代陵墓,地面不起坟,而在墓上建造祭祀性建筑。2. 中国现存最早的建筑平面图名称 战国中山王墓兆域图。3. 唐乾陵的布局特点利用地形,因山为坟,以墓前双峰为阙;平面布局是在山陵四周筑方形“神墙”,四边设门,门外建角楼,陵前

29、主神道向南延伸;遍植松柏,精神表意。依梁山而建,梁山前有双峰对峙,高度低于梁山,乾陵墓室藏于梁山中,而利用双峰建为墓前双阙,使整个陵区显得崇高、雄伟,选址极为成功。阙内神道两侧分立石柱、飞马、朱雀、石马、石人、碑、藩酋群像、石狮等。陵前共有三对阙,最外一对阙在山下神道南端,中间一阙在乳峰,最后一阙在朱雀门前。神道两侧石刻和阙台的衬托,使梁山更为突出。梁山周围原有陵墙,陵门四出,现已不存。前堂后寝。墓室四壁及甬道两侧绘有柱枋斗拱、树木、宫女、内监等象征宫廷生活的笔画。甬道外墓道两侧还绘有列戟、仪仗等宫门前的情状。4. 北宋皇陵布局特点受“五音姓利”之说影响,茔地都自南向北坡下,陵台处于低处;诸陵

30、集中一区;陵台为方锥平顶土台,四面有陵墙、门、角阙,南面为神道,神道两侧有阙两对以及石望柱、石人、石兽,相对而立;陵台到神墙南门中间的空地为献殿的遗址,也称之为上宫;陵的西北,是皇帝死后供其灵魂衣食起居的地方,称之为下宫;整个陵墓遍植松柏枳桔,并以荆棘为篱。5. 试述明孝陵的规划布局特点明孝陵位于南京中山南麓,开曲折自然式神道之先河,并始建宝城宝顶;前导部分神道长达1800米,设有大金门、神功盛德碑,石像生12对,擎天柱,文武臣各四躯,棂星门;主体部分有金水桥、大红门、孝陵门、方城明楼、宝城,地宫在宝城下;以整个中山为兆域,域内遍植松楸,放养长生鹿千头于其间。开辟明清帝陵形制。6. 试述明十三

31、陵的规划布局特点十三陵以天寿山为屏障,三面环山,南面敞开,形势环抱。神道南端左右各有小丘,如同双阙使整个陵区具有宏伟开阔的气势,选址极为成功。十三陵总神道稍有曲折,长约7千米。最南是5间11楼的石牌坊,建于嘉靖年间,坊北1千米余是陵园大门(大红门),门内有碑亭,置神功圣德碑,亭外四隅有华表4。亭北是石望柱,后有石兽十二对,文武臣石人六对,再北是龙凤门。由此至长陵之间约4千米,神道途径山洪河滩地段,空旷无物,布局不如南京孝陵疏密得当。十三陵以永乐帝的长陵为中心,分布在周围的山坡上,每陵各占山一趾其陵门享殿(凌恩殿)明楼的布置大体参照长陵制度,而尺度则较小。如长陵凌恩殿9间重檐庑殿,永陵为7间重檐

32、歇山,其它各陵都是5间。配殿长陵左右15间,永陵9间,余陵5间。陵的布置,陵体称宝城,正前为明楼,楼中立皇帝庙谥石碑,下为灵寝门。明楼前置石几筵二住门,前为陵寝门,又前为凌恩殿凌恩门。各陵碑都设在陵门外。7. 画出明长陵的平面图,标出主要建筑的名称8. 画出明定陵地宫的平面图,标出主要建筑的名称9. 试述清代皇家陵墓的布局设计特色因山为陵,陵区集中,神道深远,遍植松柏,都是传统旧法,但陵体,祭祀建筑串联在轴线上,且致祭区形成院落二进或三进。更加突出了朝拜祭祀仪式的重要性,各陵神道分立,有的后妃另建陵墓,与明陵稍有不同 。住宅与院落1、 北京四合院的平面,并分析其建筑布局特点 以最常见的三进院的

33、北京四合院为例。1. 前院较窄,以倒座为主,主要用作门房,客房,客厅;宅之东南,靠近大门的一间多用于门房或男仆居室;大门以东的小院为塾;倒座西部小院内设厕所。前院属对外接待区。2. 内院是家庭的主要活动场所。外院和内院之间以中轴线上的垂花门相隔,界分内外。内院正北是正房,内院两侧为东西厢房,正方两侧较为低矮的房屋叫耳房。由耳房,厢房山墙和院墙组成的窄小空间叫做“露底”。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的为抄手游廊。内院面积较大,是舒适安静的居住环境。3. 后院的后罩房居宅院的最北部。如住宅有后门,后门的位置是再后罩房西北角的一间。院内有井。后院是家庭服务区。4. 整个四合院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

34、然。其中门是分界内外,引导秩序,身份地位的体现,如大门,正对街一侧设影壁,入门仍为影壁,再左转才入前院,这组门需成为内外之间很好的转换。垂花门是内宅的门,于轴线上,亦为内宅的开始,其高度和华丽程度取决于主人的社会地位。北京四合院,做法规范而且成熟。主要建筑为台粱加硬山,次要房屋也有用平顶的。房屋墙垣厚重,对外不开放,靠朝内庭院的一面采光,故院内噪声低,风沙小。2、 “轩”的用途与做法3、 卷棚又称为“轩”,是室内天花的一种。4、 用途:保暖,调节室内空间高度,装饰美化室内环境类型。5、 做法:使用的位置常在檐柱,与前,后金柱间。其结构由质轩梁,轩檩和轩椽组成,由于轩椽可作多种曲线或折现形,因此

35、大大丰富了轩内的空间和艺术效果。轩椽上覆以灰白色的水磨砖。轩梁上常饰以浮刻,并并髹以单色(栗壳色为多)油漆,绝少使用彩画。3简述福建客家土楼的形成背景与建筑特点客家的先民是黄河流域的汉人。东晋时期因避战乱迁至赣水中部,唐末至北宋再迁到广东的韶、循、梅、惠诸州。南宋以后,客家人主要集居于岭南山区,也有部分客家人再后迁移到他处。客家人的住宅,由于移民之故,以群居一楼为主要方式,体现宗族血缘关系。搂高耸而墙厚实,用土夯筑而成,称为土楼。客家土楼是客家在“土客械斗”迁居后图存稳定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土楼一祠堂为中心,是客家聚族而居生活的必需内容。供奉祖先的中堂位于建筑的中央,无论是圆楼方楼弧形楼

36、,均中轴对称,保持北方四合院的传统形制。基本住宅模式是单元式住宅。出于防卫要求,土楼外墙高达厚实。由于地处南方,注意防晒,在内墙天井走廊窗口处及屋顶部分,将檐口伸出,利用建筑物的阴影,减少太阳辐射。在建筑内部,采用活动式屏门,隔扇,空间开场通透,有利空气流通。外环楼层开箭窗,呈梯形,外小內大,既利防卫,又宜人用。选址注意风水,并保留北方住宅坐北朝南的习惯。4说出窑洞的三种类型 开敞式靠崖窑:河南巩县康百万庄园下沉式窑院:要解决的问题:A交通 B排水 C结构砖砌的锢窑5、简述西藏碉楼的建筑特点(1)、平屋顶,密梁木楼层,晒场(2)、外墙厚实高大,收分石墙,外形上大下小6、简述徽州民居的建筑特色与

37、村落布局特点徽州民居的产生背景是在明清时期,所谓无徽不成镇,文风兴盛,有“东南邹鲁”之说。徽州民居的建筑风格,注重雅致,有文人气质。具有自然美与雕琢美的双重性。村落的选址中,注重风水,其中包含的要素,例如泰山石敢当,用于止煞辟邪;村口风水树;以及在住宅开门的时候避南向,宅不克其姓,宅不可冲巷,不可门户相对。7.举例分析中国传统民居规划布局中的生态历史经验主要思想:天人合一 原生态1. 住宅选址:采用背山面水的模式,并不是简单的封建迷信,而是真的有道理存在。这样的环境用现代景观学,生态学来分析,背山可以阻挡冬季的寒风,前方开阔可以得到良好的日照可以得到良好的通风,并且可以便于了望。四周的小山可以

38、起到防风、防洪的作用,形成适宜的小气候;流水既保证了生活用水又为发展农牧业提供了方便。从上述村落选址模式中,表现出两种基本特征,其一,是资源特征,即山清水秀,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植被茂密。其二,是空间结构特征,即建筑群落空间布局依山就势,充分地结合地形地貌。以广西昭平县黄姚古镇为例来具体分析传统民居中所体现的/原生态0思想。黄姚古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东北面,距县城70余公里,。黄姚古镇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峰耸立,清溪环绕,珠江、姚江、兴宁江蜿蜓环绕汇合于街区。古镇占地3.6平方公里,古街呈条带状,东西长南北窄。古镇老街用青石板砌成,沿着老街分布着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民居,庙宇祠堂、亭台

39、楼阁。古建筑屋顶大多采用硬山、悬山、歇山结构,部分建筑采用石柱支撑,柱上有雕刻,琉璃瓦屋顶,青砖青瓦,雕刻的木板屋檐给人古色古香的韵味。2. 村落空间布局以黄姚古镇为例,其总体布局状况:全镇按5易经6中九宫八卦布局,在每一卦位上建有门楼,如东门楼,守望楼,三星楼等等。这些门楼不仅作为村民通行之用而且还作为村民了望观察及其防御之用。各楼门之间通过街联系起来,民居顺应地势沿街分布,各姓氏宗祠穿插在民居当中形成了如今的格局(见图2)。古村九宫八卦的布局体现了古人对传统中国文化与景观的追求。3. 古街古村镇的道路,一直沿着传统的习惯进行规划设计。主要有一字型街,十字型街,还有大街小巷的布局,在街的尽头

40、往往设置作为村落防御性的望楼。4. 民居单体建筑这里的四合院,三面或四面的房屋都是两层,从平面到结构都相互连成一体,中央围出一个小天井,这样既保持了四合院内部环境的私密性与安静的优点,节约了用地,还加强了结构的整体性。佛教建筑:1. 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2. 中国最早寺庙东汉洛阳白马寺。3. 试述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总体布局与建筑特色佛光寺大殿并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却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现为中国现存排名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佛光寺建在半山坡

41、上。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地势低下开阔。寺因势而建,坐东朝西。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东大殿是佛光寺的正殿,在全寺最后的一重院落中,位置最高。此外,大殿的屋顶比较平缓,且用每块长五十厘米、宽三十厘米、厚二厘米多的青瓦铺就。殿顶脊兽用黄、绿色琉璃烧制,造型生动,色泽鲜艳。东大殿内的佛坛宽及五间。坛上有唐代彩塑三十五尊。文殊殿在寺门内北侧。佛光寺东大殿南侧偏东,有一座六角形的砖塔。下层空心,西面开门;上层实心,设假门。佛光寺唐代石幢2座,一在东大殿前,另一幢在山门

42、内庭院当心。寺内外墓塔7座,东大殿左侧六角形砖塔1座东大殿采用梁柱木结构作为框架,以柱子承重,以樟卯固定接头,是一种柔性结构体系,已接近于现代框架结构。房殿式屋顶,屋檐出挑近四米,坡度平缓,显得舒展平稳。殿身与屋顶之间的斗拱硕大,在整个立面中的尺度感和重量感因而特别突出,具有很好的结构作用和装饰效果。柱子向内倾,倾斜度由里向外依次加大,起到了稳定大殿的作用。大殿中央有一尊佛像。为衬托佛像的高大,建筑者有意将佛像伸出柱身,并使其后背光与后排柱头斗拱的出挑、天花的斜度相一致,达到了佛像与建筑空间的紧密结合,加上内外槽上部繁密的天花与简洁明快的梁杭、斗拱、精致的背光等形成强烈的对比,充分体现出唐代建

43、筑艺术处理空间位置的特色。佛光寺的文殊殿,其年代之久、规模之大,仅次于东大殿。它建于金天会十五年(1137),为节约木材,扩大空间,采用了金元时常用的建筑处理手段减柱法。4. 抱厦 定义:围绕厅堂、正屋后面的房屋。顾名思义,在形式上如同搂抱着正屋、厅堂。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1间(或3间),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 叫十字脊。举例说明: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大殿面阔7间(约35米),进深7间(约28米)。十字形平面,呈有南北中轴线的狭长方形。面阔进深2个方向的次间都比梢间狭窄一些,布局奇特。大殿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后代重修),四面正中均出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龟头屋)。外檐檐

44、柱边砌以封闭的砖墙,内部柱网由两圈内柱组成。 四面抱厦有门窗,仅有栱眼壁略通光线,故殿内采光通风欠佳。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配置复杂。立体结构重叠雄伟,富于变化,在我国现在古代早期建筑中实属罕见。利用了建筑体量大小和院落空间的变化,轴线虽长而不觉呆板。 5. 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建筑特点?观音阁位于山门以北,重建于辽统和二年,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八椽。外观两层,有腰檐、平坐;内部三层。屋顶用九脊殿式样。台基为石建,低矮且前附月台。平面为“金厢斗底槽”式样,在二层形成六边形的井口,以容纳16m的辽塑11面观音像。柱子仅端部有卷杀,并有侧脚。上、下层柱的交接采取“叉柱造”的构造方式,上层和夹层的檐

45、柱收进约半个柱径,在外观形成稳定感。位于底层斗拱以上和平坐楼板以下的夹层,在柱间施以斜撑,加强结构刚度。斗拱种类有24种。上檐柱头铺作双抄双下昂,昂尾压在草栿之下。补间铺作只一朵,下面承以斗子蜀柱或驼峰。梁架分明栿及草栿两部分,仍用叉手与托脚。大部天花用平闇,仅在心间中夹用八角形藻井。井口勾阑用通长之寻杖及承托之斗子蜀柱。6. 简述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组成与艺术成就。建筑组成:西藏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西约2.5公里的布达拉山上。相传始建于公元8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后期毁于燹。清顺治二年,由五世达赖重建,主要工程历时50年,以后又陆续增建,前后长达300年之久。此宫依山而建,建筑体量与山体相结合,气势

46、雄伟。建筑分为三个部分。上部分中央的红宫是建筑群的主体。红宫以东的白宫,是达赖的住所,位置较红宫低,装饰华丽。红宫之上又建金殿三座,金塔五尊。艺术成就:a) 不对称的平、立面。群体靠错动的体量和山岩起伏结合,“之”字形踏步,扶手是锯齿形;b) 硕大的体量拔地而起,采用民居碉楼形式,墙有很大收分,竖向构图,有箭窗;c) “虚根”(立面开窗方式)白宫错动的白台,以烘托红宫;d) 红宫点明其宗教内涵,白色、金色表现圣洁。布达拉宫在建筑形式上,既使用了汉族建筑的若干形式,又保留了藏族建筑的许多传统手法,反映了兄弟族建筑形式的密切结合,也表现了藏族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7. 承德外八庙的建筑组成与艺术成就在离宫东面和北面的丘陵地带,先后建造了十二座佛寺,现存八座俗称 外八庙。他们是溥仁寺(1713年)、普宁寺(1755年)、普佑寺(1760年)、安远庙(1764年)、普乐寺(1766年)、普陀宗乘庙(1771年)、殊像寺(1774年)、须弥福寿之庙(1780年)。 清代统治者修建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