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考语文复习方法总结 曹凤梅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提及中考复习,时间短暂,精力有限,任务繁重,内容庞杂。为此,复习时一定要注意系统性,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严密、科学、周到的复习计划,专题-课时-层次等都要详实安排,这样我们的复习才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才有的放矢,才有章可循,才真正有效。 一、复习安排 :我采取“三轮复习的方式”。1. 第一轮积累整理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帮助学生过好知识点关,帮助学生熟悉文言文课文及与往年基础知识。复习基本的问题知识,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主要内容有:字词积累、病句辨析、修辞手法、背诵默写、语言综合运用、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
2、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写作素材积累等。 2. 第二轮巩固提高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通过综合训练,学生熟悉中考的各种题型,临阵不慌;提高学生审题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3. 第三轮临阵模拟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要针对前边复习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补缺补漏,专项强化训练;精选与河南中考考题相近的试卷,进行模拟考试。 二、 应该明确语文学科的特点 1语文是一门注重能力的学科,知识在语文学习中并不占主导地位 ,复习时应以能力训练为主; 2语文不属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不像理科那样直接、紧密 ,因此复习时不应以主要精力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
3、,从而费时费力,加重学生的负担; 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性的灌输作用并不大,应当以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为主。语文学习主要在于积累和感悟。总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充实语言材料的积累,特别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名段、名句要真正落实;进一步提高理解、运用语言和初步鉴赏言语作品的能力。 三、复习方法 (一)研读中考试题,把握复习方向。每学期开始,作为九年级语文老师,一定要研读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只有通过细致分析试题,我们才会发现中考语文主要考察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变通能力。有了明确的方向,复习起来就游刃有余了。 (二)瞻前顾后,制定精密的复习计划。俗话说得好“好汉不打无准备之仗”,语文考试
4、也是如此,在正式复习之前一定要制定一个详细计划。师生要共同学习考纲中的考试说明,及时搜集有关中考信息,并且根据对往年中考试题的分析,制定复习计划。学生在参考复习计划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与知识掌握情况,制定出自己的计划,包括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也包括复习的方法和巩固的手段,做到滴水不漏。 (三)针对试题类型,指导复习技巧。在复习中我们要根据语文考题的四个模块中的每一模块自身的特点教给学生复习的技巧,再结合练习进行巩固。 1积累与运用部分(28分左右)。此项包括拼音、字形、词语运用、病句、 口语交际、名著导读、综合性学习、古诗文默写等。关于识字与写字,课标要求初中三年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字
5、,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为此,对于这一块基础的夯实仅靠中考前的几个月是不行的,而且也没有必要为了这36分去花大力气,这就需要将其贯穿于初中三年每一天的语文教学中,而在中考复习阶只需花一个课时对于一些重要的字音、字形进行梳理即可,如氛围(fn)、悄然(qio)、潜力(qin)、脊梁(j)、召开(zho)、荫蔽(yn b)、荫庇(yn b)、癖性(p)、挑剔(t)、骨髓(su)、间或(jin)、巢穴(xu)、渲染(xun)、下载(zi)、压轴(zhu)、藤蔓(wn)、惟妙惟肖(xio)、载歌载舞(zi)等。特殊字形例如:迫不及待、可见一斑、眼花缭乱、五体投地、销声匿迹、莫名其妙、不假思索、一笔勾
6、销、世外桃源、获益匪浅、走投无路、无精打采等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倾听、理解、应对,注意场合和对象,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和文明。词语、句子的理解应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名著导读范围限于课本中规定的14部,即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昆虫记,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名人传,水浒传、傅雷家书、培根随笔,格列佛游记、简爱,考纲要求学生掌握作品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以及与人物相关的具体事件或故事,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还要注意教材中的评介文章。关于名著阅读的复习,依本人之愚见,若上课内复习指导课,犹如大海捞针,效果甚微,浪费时间,比如想上好格列佛游记的专题
7、复习课,为了展现自己的文学功底之深厚,需要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方可在课堂上信口开河,滔滔不绝。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但从复习课的实效来说,值得反思,因为这样做的话,十几本名著,哪来的时间?而且花这么多时间拿下这样一道容易题,分值又不高,性价比太低了。综合性学习结合课本上的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注意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案及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活动的研究性。古诗文(86首古诗,45篇文言文)的默写限于教材,在复习时要求学生背诵默写教材中的诗词、附录中的诗词、古文中要求背诵的文章,重点放在名句上,包括写景句、主旨句、情感句等,并且把诗词进行归类。另外古诗默写中的错别字扣分现象严重,因
8、此,在复习时,要多写多练(附加个人做法)。 2、现代文阅读(28分左右)(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指导及训练) 近几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记叙文、另一篇是说明文或议论文。在复习现代文阅读时要注意三点: 一要分文体对学生进行复习训练,让学生有文体意识,答题时什么样的文体用什么样的语言,训练前先让学生明确各类文体的知识和常见考点。 二是教给学生回答各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些问题可以总结归纳出通用的模式。 三是培养学生分点答题的意识,以保证得分率。现代文阅读主要分为三种文体: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说明文的考点有认清说明对象或说明的中心;概括事物主要特征;说明方法的判定及作用分析
9、;结构层次的梳理,说明顺序的辨识;准确的语言特色;拓展联想等。 议论文的考点有提炼概括中心论点;论据的判定及作用分析;补充论据;论证思路的分析;论证方法的判定及作用分析;准确严密的语言风格;理解关键词语、句子含义及作用;开头的作用;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的作用;拓展迁移等。记叙类文章的常见考点有词语含义;句子含义或作用;揣摩心理;概括事件;表现手法;结构特色;结尾艺术;表达的情感;辨识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概括或评价人物形象;概括情节或补充情节链;题目的含义和作用;插叙或倒叙的作用;赏析优美精辟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谈阅读收获或感受等。 教给学生回答各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些问题可以总结归
10、纳出通用的模式。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训练,效果会更好。如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类题目时,就可用:“用_修辞手法,表现了_内容,表达了_情感”;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交代背景;衬托人物;渲染气氛;暗示中心等。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有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等。 关于答题思路的指导有一个总则,要求学生牢记“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切记答题时不要凭想当然式或阅读的初步印象,答题要做到12个字“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3文言文部分(14分左右)。此模块包含两部分,一为诗歌鉴赏,二为文言文阅读。关于诗歌鉴
11、赏,材料源自教材中的精读篇目,在复习时,侧重于句意的理解、形象的把握,情感的熏陶、语言的审悟、价值的判断等。文言文阅读,材料选用7-9年级教材中的文言文,包括略读课文。中考试题往往有句子翻译,字词的意义,包括实词和常用的虚词的意思,对课文内容、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的了解,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因此要求学生按通假字、词类活用、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古今词义等进行分类掌握,教材中的课文会翻译,主题、写作特点要掌握,作者的思想倾向要把握。从2008年开始比较倾向于比较阅读,要么同为写景文,三峡和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要么为同一主题,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出师表等,
12、因此,在复习文言文时,我们要选取那些文言中典型的、文质兼美的、知识覆盖面广的文章来训练。 4写作训练部分(50分) 提及写作,基本已占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中考一直都是以话题作文和命题或半命题作文为主,任选其一写作。仔细分析历年作文试题,查阅相关资料,得出中考作文命题常有如下几大主题:1、关注社会焦点,提取校园热点。2、走进心灵世界,抒写亲情友情。3、热爱自然万物,保护生态环境。4、感悟现实生活。因此,我们首先要有意识地关注这些问题。我告诫学生要注意的是写作时要写出真情实感、切忌假、大、空。在作文备考中,要广开生活之源,多写身边的人和事,才能留下真情,打动读者,打动阅卷老师。在考场上作文取得高分
13、,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做到六个“一”:一个别出心裁的构思。一个引人注目的题目。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一个错落有致的段落。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一个干净整洁的卷面(四)精选精炼,熟练掌握做题技巧。光有理论理论,没有实践是不行的,想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答题技巧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做题。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及时整合各种资源,多渠道引进试题,从中捕捉最新中考信息。面对繁多复杂的试题,我们并非拿来就用,而是共同商讨,甄别资料质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选出真正有价值的试题来做,有时一张试题选来选去只剩一道题;更多时候,我们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自己出题给学生做,这样更有针对性,学生做起来更轻松快乐,更有效果。 (五)团结奋战,发挥同学科老师团队的优势。中考就像一场艰难的比赛,它需要重量级的选手,但更需要团结奋战的团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正是对团结作战的一个真实写照。如何搞好中考语文复习,既是一项教学技术,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值得我 们每一位九年级语文老师去研究和探索。以上只是本人根据自己以往中考复习的点滴积累及其肤浅的认识,纯属班门弄斧,不妥之处,还请见谅。8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