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9 ,大小:39.98KB ,
资源ID:4305496      下载积分:9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3054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2019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

1、2019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第三单元 9.古诗三首 元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元日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学会3个生字,感悟诗中重点的词义,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让学生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练习卡。 2.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视频图片展示春节的喜庆场面。 2.提问:春节是个很隆重的节日,你觉得最有意思、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二揭

2、题元日 三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师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2.今天就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古诗元日。 四知作者,解诗题。 1.通过预习,你知道元日的作者吗?学生简介。 2.师补充王安石相关资料。 3.理解题目元日,解释元在字典中的意思。 4.师明确: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元日是一年的开始,一个季节(春季)的开始,一个月的开始(农历初一),因此元日又被称为三元。 5.元日和元旦节是同一天吗?指导区别元旦节、元日。 五认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1.指名大声、准确读古诗。 2.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词。 3.教学生字。 先指导识记爆、屠、符的字形,再读帖指导美观书写。 4.临帖

3、描红,书写生字。 5.书写展示,同桌评价,自我修订。 六明诗意 1.按照一定的节奏读古诗。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相互交流。 3.阅读资料袋,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七悟诗情 1.诗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读诗的前一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创设情景指导朗读,抓住:爆竹、屠苏,体会春节时人们的快乐、高兴场面。 4.抓住:曈曈日、新桃、旧符,理解初升阳光普照千家万户的吉祥场面。 5.试背古诗。 八作业布置,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九板书设计 元日 (宋王安石) 隆重放爆竹 盛大饮屠苏 喜庆换旧符、贴新桃 清明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

4、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春天)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

5、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设计意图: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

6、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 学生齐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默读古诗,学习生字 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牧5个生字,老师讲解欲字与浴区别来记,酒和洒区别来记。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理解古诗内容,画出自己体会的诗句的内容,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四、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

7、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板书设计: 清明 画面:雨纷纷→欲断魂→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两首古诗元日和清明,同学们会背了吗?谁来背一背?(生背)。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又是一个万物凋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独特之处,所以古人特别得喜欢吟诵秋天。你还会吟诵其他有关秋天的古诗吗?(生可背,可拿卡片) 同学们小小的年纪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有关秋天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诗题)。谁来读一读诗题?同学们一起来读! 二、紧扣诗眼,从心出发 1、师:读一读诗题,你能得知什么?(生能

8、答出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即可) 2、课件:九月九日即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从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王维) 课件:介绍王维:会写诗,会画画,据说还是一位音乐家,与孟浩然齐名,被人称为王孟。他的一生以田园诗最为著名,写

9、作风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提示:不过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不是田园诗,而是和夜书所见一样是一首思乡诗。 明白了这么多,我们再来齐读诗题。 3、师:怎样记住忆?竖心旁表示什么? 回忆源于内心,回忆往事,免不了融入个人的情感。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到诗中去发现。 三、理解诗意,以意铺陈(出示课件) 1、师: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放声读古诗,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给出评价,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 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师:小声读,将自己未读懂的字词做上记号。 重点引导: (1)异异乡异客 推荐识字方法:与形近字导区别 学生口头组词:异国、异地 师:什么叫

10、异国?(其他的国家)那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 (2)逢 推荐识字方法:换偏旁(峰、蜂、锋) 学生口头组词:逢年过节、相逢 师:联系生活实际,想想逢年过节是指什么时候? 师(范写):应先写里面,再写外面,把走之儿写得长一些才美观。 (3)佳和倍都是单人旁-提醒右边上下两个土;倍是什么意思? (3)遥遥知 师:诗人的家乡在华山以东而不是指今天的山东,但诗人此刻身处长安,离家乡近两百公里。这么远,他怎会知道兄弟登高处,还遍插茱萸呢? (4)插遍插 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右半边的笔顺。 师:遍插到底插哪儿呢?课件: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

11、上的。 (5)是的,通过我们的共同学习,我们知道了-(课件)独:单独;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碰到;倍:加倍;遥知:远远地推想;遍插:身上到处插满。我们课文中还有三个注释,我们在通过注释理解词语的时候不要生搬硬套,不能字字对译,做到总体把握就好了。 7、师:好,借助书上的注释和大家讨论后形成的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8、同学们带着理解再读读古诗,读的时候想一想要在哪里注意停顿、节奏以及快慢呢?(生读),谁来试试(一生读),你注意了停顿的地方和重音,很好!(课件出示带停顿的诗),好,同学们给你的同桌这样美美地读一读吧! 四、想象画面,由意入心 (一)1、师:年仅17岁的王维远离家乡正

12、在长安谋取功名。谁来读一读第一句?(一生读)。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独) 2、师:独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中他那孤独的身影。(课件出示) 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_ 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_ 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_ 3、师:诗人的心中在想什么?(思亲) 4、再怎么想念亲人,他仍在异乡;再怎么孤独,他仍为异客。 5、古诗的语言非常得精炼,学习时可以结合诗句,想象文字后的一幅幅画面。这样身临其境,自然能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 (二)1、师:反复地读一读,第二句诗让你看到怎样的画面? 2、生:佳节,

13、往往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目睹周围人家的其乐融融,诗人势必会想起与家人团聚的情景。 3、师:你知道有那些佳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4、师:把你们想到的画面与大家分享,一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课件:每逢佳节,我便想起_)(让留守儿童多说,逢年过节时想起远方打工的父母,会想些什么?来读这句诗;远方的父母会想念家乡的谁?会说些什么?父母一定会吟诵什么?) 5、平时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独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两年未归,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你能说说他此时的心情吗?(生:倍思亲)。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

14、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6、一起读出王维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吧!(生齐读一二句) (三)1、师:读一读后两句,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他会对家乡的兄弟们说些什么?兄弟们会说些什么?(少一人)会祝愿些什么?茱萸是什么?你能借助注释,很好!对于茱萸的解释我再补充一些(课件:茱萸的介绍) 3、静静地默读,这幅画面最令人遗憾的是什么?(少一人) 4、少一人是诗人此时最大的痛,少一人在诗人的心中不断地撞击着,我们共同来表达诗人心中无奈的呐喊。一组读后两句诗,其他三组接连重复少一人。 5、师:诗人想念兄弟,兄弟想念诗人,可见兄弟情深啊!) 五、回扣诗眼,感悟诗心 1、师:学完整首诗,再来看看忆,单单只是回忆

15、吗?忆怎样解释才更为贴切?(思念) 2、师:王维既然如此思念亲人,为什么不回去呢?(学生讨论, 出示课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王维十七岁时所作。王维少年时就离开家乡蒲州到西京长安客游,在诗歌创作方面久负名。但久而久之,思乡怀亲之感不断袭扰他。特别是在他十七岁那年的 九九重阳佳节之日,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突然在 举目无亲的诗人心中爆发。) 3、师: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思念如美酒越酿越深,才会写出思乡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才会诞生思乡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谁来再读一读全诗,能强烈表达出诗人思乡的情感。 5、谁来背诵?

16、 六、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 通过这两首思乡诗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无论是学习课文还是古诗,都有它固定的方法和步骤: 读,熟读诗文; 析,体会诗意; 悟,感悟诗情;背,熟读成诵。希望你们在学习其他古诗的时候,也能学到用到。(注:特别是反复诵读来想象诗中蕴藏的画面,体会诗人情感,这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希望你们在学习其他古诗的时候能用到哦) 3、课件:王维另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五、布置作业(课件) 1、找一找王维写的其他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2、尝试用想象画面的方法自学一首古诗。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念家人登高插茱萸 10.纸的

17、发明 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会写录、册、欧、社等13个字,注意指导录、存、阿、欧的笔顺,尤其是社字左边是礻不是衤。能正确读写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教学难点: 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造纸术相

18、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知道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孩子们表达) 2.板书课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对于纸,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纸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 2.检查生字和词语 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字)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词语)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等。 三、书

19、写汉字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洲和州 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 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说法。 2.笔顺讲解 录的第七笔是撇;欧的第二笔是撇。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电脑屏幕出示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概括的表达能力。】 2.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20、 3.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在归纳时老师引导孩子用画重点词语的方法归纳。】 三、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小组讨论,请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小组讨论后,选出本组发言人汇报。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研究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乐于表达的热情。】 3.再次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

21、1)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方法的动词画出来 剪碎、切断、浸在、捣烂、铺在、揭下等动词 (2)从这些动词中你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设计意图:一是赞扬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对中国的巨大影响。二是学会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四、总结全文: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五、作业布置: 课下在搜集一下中国古代另外三大发明。 板书设计: 10、纸的发明 蔡伦&r

22、arr;总结前人经验→自己专研→造纸术 11.赵州桥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重点认识智、慧两个字,会写11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县、设、史3个字。正确读写雄伟、坚固、创举、美观、缠绕、智慧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教学重点: 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历史遗产的热爱与保护。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收集有关桥梁方面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

23、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课文 请同学们欣赏(各种桥的课件图片) 在生活中个,千姿百态的桥为我们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优美风景。乡下村头,潺潺流水的小石桥;街头闹市,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天桥。车水马龙、耸立空中的立交桥,构成人间独特的风景线。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雄伟的长江南京大桥,横卧在滚滚江涛之上的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见证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聪明才干。 1400多年前,隋朝的李春设计参与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石孔桥。谁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吧,请欣赏(赵州桥的课件) 请大家说一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雄伟、坚固、美观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座

24、桥的呢?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学习课文内容,领略赵州桥的飒爽英姿。板书:(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用笔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3.同桌间,相互说一说赵州桥的建造特点。 三、检查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 1.展示生字,指名拼读,认读 县济匠砌横坚雕抵智慧 设参部跨举击固栏案爪贵 2.指名学生教读,同桌间互读,相互检查 3.教师引导学习识记生字,辨析字形、字意 4.指名认读多音字、组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字义、读音 cn(参加)héng(横跨) 参横 shn(人参)hèng(蛮横) zhu(鸡爪)g&agr

25、ave;n(干部) 爪干 zho(爪牙)gn(干净) 5.检查词语认读,教学 让全班学生参与,自由选择词语,练习说句子。 生:雄伟.高大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真棒) 生:精美.朋友送我一个精美的文具盒。(多么深厚的友情啊) 生:宝贵.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珍惜我们的生命,让生命更精彩) 生:创举.北京鸟巢的造型设计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说的多好啊)【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选择雄伟、精美、宝贵、创举四个词语,让学生感知这四个词语的美感,并为揭示赵州桥的坚固、美感埋下伏笔。】 6.请同学们小组推荐代表,说说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 四、精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

26、段课文,读出自豪的感情 2.指名生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汇报. 文中介绍说明了赵州桥的位置、名称、设计者、历史状况。 师:赵州桥成为我国桥梁建造史上一颗璀璨的奇葩,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我们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下面,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诵读课文。 【设计意图:小组交流汇报,积极调动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赏析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品读本段课文。 2.引导感悟:(1)写赵州桥作者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它在本段中起什么作用?介绍了桥的哪方面知识?(2)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设计上有什么特点?这种设计好出在哪里?(4)写作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生:围

27、绕赵州桥非常雄伟。写作,是本段中心句,具有总领全段的作用。主要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生:写赵州桥的长50多米、宽9米多,.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那个方法,具有科学性。 生: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设计的作用:减轻流水的冲击力,减轻桥身的重量,节省石料,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生:本段写作上的特点是:总写分述的写法,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 【设计意图:运用小组交流和汇报方式学习本段,让学生更加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与坚固,突出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六、指导书写 1.教师提示;

28、书写时,坐直,保持身姿的正确,握笔姿势。 2.书写规范,注意字结构布局,观察,模仿,写美观。 七、通过课下搜集,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检查巩固 1.引导学生说一说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2.完成练习(课件展示) 赵州桥非常_,长_,宽_。.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_,只有一个_,大桥洞顶上_,还各有_,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_,既减轻了_,使桥不易_,又减轻了_,节省了_。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欣赏赵州桥的魅力。 二、品读欣赏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请大家朗读第3自然段 2.思考问题:(1)本段围绕哪句话写作?(2)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文中主要写了那些精美图

29、案?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3)作者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些生动的画面吗?(4)写话:有的.有的.还有的大家分组交流讨论,汇报 生:课文围绕第一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来写。这一句在全文中是一个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上文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又提示下文要写的是赵州桥的美丽壮观。 (写话练习)不但.而且生:本段主要写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课件展示)三种龙的不同姿态: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遥首相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分角色朗读)理解语句意思生:作者用的关联词是:有的有的.还

30、有的,这些龙的生动图案,用词语形容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生:练习写话有的,有的.,还有的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在跳皮筋,还有的在打乒乓球,操场上热闹极了。 有的,有的,还有的.池塘里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羞羞答答,有的刚绽开娇嫩的花苞,还有的怒放,开得正艳,美丽极了,引得游人流连忘返。有的.,有的.,还有的考试的时候,同学们在考场里,有的正奋笔疾书,有的正沉思苦想,还有的已经答完试卷,正在检阅,大家的表现真是千姿百态。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写话这一环节,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4.引导赏析课文作者写作中,秒写赵州桥的特点,用总-

31、分的写法,围绕一个中心,分层写作,使中心表达得更准确详细。我们要借鉴这种写法,在自己的习作中,试着把事情写具体详细。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组合作交流: 前三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设计特点,雄伟,坚固,美观,为什么还要再写第4自然段呢? 2.怎样理解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3.指导朗读 四、完成课后习题,试着运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一下赵州桥。 五、总结全文作者写赵州桥的雄伟,壮观,美丽,刻画描写生动细腻,栩栩如生。不仅是再赞桥,更是在赞美造桥的劳动人民,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爱我们的祖国,立志把她建设得

32、更加美好。 六、拓展延伸 1.赵州桥的知识介绍: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的洨河上,始建于隋朝开皇大业年间(581-618),它是我国最早建造的石拱桥,对世界的桥梁建造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独特设计,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又节省了石料,既美观,又大方,这种敞肩拱的运用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比欧洲的设计早了1100多年。在中国文学史上,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赞扬,宋代赵州刺史杜德源诗曰:驾石飞梁尽一红,苍龙惊蛰背磨空。元代刘百熙有诗赞曰: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199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你的家乡还有什么样的桥?动手画一画,写一写。 3.板书设计: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33、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正确读写摊贩、形态各异、悠闲、溜达、一乘轿子等词语。并注意作、乘、笼字是多音字 2.默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3.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4.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走进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节课我们还

34、将撷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来欣赏,那颗明珠就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生齐读课题) 理解名扬中外。(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名声大,世界闻名)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本课新词 biàncúnchntnfàn 汴梁保存撑船摊贩 lìyuzhuàiro 官吏悠闲拽住惊扰 男女同学分读 理解:摊贩、官吏都城作坊溜达一乘轿子 师:这一组词既有多音字,又有轻声的。谁能读准它们?(指名读、齐读) 理解: 都城: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首都。 作坊:手工业制造或加工的地方。 溜达:散步、闲走,很随意的逛逛。 一乘

35、轿子:乘,在古代把四匹马拉的车,一辆叫一乘,一乘轿子就是一顶轿子。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有了哪些了解? (梳理出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画名、作者、尺寸、内容、画的历史、保存情况。) 三、赏读结合 师:清明上河图究竟是怎样一幅画,为什么说它名扬中外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好吗?(师生共同欣赏) 交流:师:谁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幅画能名扬中外? 1.预设一:欣赏众多人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师:张择端在这幅画里,都画了哪些人呢?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指名读第二节) 师: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什么

36、是行?(就是行业,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职业)文章里说画了哪几行的人呢?我们动笔画一下。 师:只有七八种人,倒也不是很多哇,是吗?(还有许多没写出来,但都画出来了,课文里说: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师:那么还会有哪些行业的人呢? (生想象说话) 师:所以文中说:光是这些人物,就有五百多个。真是人物众多哇。(板书人物众多)这么多各行各业的人全被张择端画进了清明上河图,他可真.(了不起,画技高超)难怪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了)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 过渡:清明上河图能名扬中外不可能仅仅因为人物众多啊!你们还有什么看法? 2.预设二:感受街市热闹,人物形态各异,小而清楚。

37、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1)生: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2)生:街上的人来来往往,形态各异,有的.有的.把他们干什么都画出来。所以能名扬中外。 师:张择端不仅画出那么多的人,还画出了这些人的各种形态,来,我们一起读读。(生读句子) (3)师:我们也来看看,你还看到画上的人在干什么?(出示图片,欣赏,说话) 师:你看得真仔细,画面这么小,你都看出来了,难怪作者说(出示句子: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一起读。(生齐读) 师:是多么的细致、精致

38、啊。谁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读吗?(生读。) 师:如果你身边刚好有一个外国朋友,你会怎么自豪地告诉他?(生自豪地读。) 师:哦,清清楚楚,多了不起,谁愿意再读一读。(生更自豪地读。) 师:哦,大声地告诉大家。黄豆那么大是多大?(生做动作。) 师:这么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来,我们一起来自豪地读一读。(生齐读。) 师小结过渡:那么多形态各异的人,全搬进了画里,的确能名扬中外。张择端的画技真是精湛。不但如此,如果你细细观察,还能读出一个个八百年前的生活小故事呢?请你一边看插图,一边读第四自然段,看看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预设三:品读传神的细节 (生结合插图读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画上的人多

39、,为总结名扬中外铺垫。】 师: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指名一生读) 师:自由地读读,你对文中谁的动作描写印象特别深刻?(学生自由读,抓住动作,交流。指导朗读) 师:这个场景,真有点像我们生活中的差点儿的发生的交通事故呢!这些都是一瞬间的事啊。画家也把它搬进了画里,而且画得.?(那么逼真,那么传神)(板书细节传神)所以,人们这样赞叹(出示: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生齐读) 师:看到这里,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师:张择端以他出神入化的绘画技术,赋于了清明上河图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板书:艺术价值) 师:从中可以看出画家张择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其实我们写作文和画画

40、一样呢,你抓住一个瞬间的精彩把它写具体,那么文章就如画一样,活起来了。 四、拓展欣赏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也一起去捕捉画中其它精彩的生活小场景吧。请你细细观察,你还觉得哪一处的情景特别有意思? (生赏图交流) 五、结课延伸、升华情感 师:清明上河图全图中,类似于这样的生活小场景,比比皆是,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时期,都城汴梁热闹繁华的场面,难怪课文最后说:(出示最后一节,学生齐读)甚至后来,有许多专家就是通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来研究北宋时期的许多风俗民情、建筑风格以及当时社会政治的特点,这可是清明上河图宝贵的历史价值呀。因着这极其宝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所以它成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幅画的名字,它叫清明上河图。(生齐说) 板书设计: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有些什么习俗?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