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49.01KB ,
资源ID:4305331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3053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天****】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doc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8 版)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 是标志着客 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 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论述:我们通过实

2、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 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 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 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 的胜利。1.2 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思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 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 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 一定的程度便有可

3、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 规律性的关系1.3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 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 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的

4、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 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 (4)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 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向前进。1.4 依据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关系,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学习和掌握唯物辨法的科学思维方法, 就是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特别是不断 增强辨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辨证思维能力,就要认真学习

5、辩证唯物主义,全面、 系统、 准确的掌握联系和发展中的基本观点, 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 将其自觉地体现和运用于思维 当中。 (2)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就要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 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方向,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精神境界和实践水平。 (3)战略思维能力;要求我们不断开阔视野,培养博大胸襟,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学会站 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 通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规 律,做到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

6、握世情,在原则 上坚定立场不动摇,在整体性方向性抉择面前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而后动 (4)底线思维能力;一方面,严守原则,不仅要画清底线,更要坚守底线,不能踩红线、 越底线,踩雷区,比如说不能突破主权的底线,法律的底线等,总之要守住做人,处事,用 权,交友的底线“受警惕,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画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 真正敬法畏纪,遵守规矩。另一方面,要以积极的态度研判风险,防患未然,牢牢掌握战略 主动权,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变挑战为机遇,追求最佳结果,另外,坚持底线 思维要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要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见微知著,未雨绸 缪,增强前瞻意识 (

7、5)创新思维能力;要求我们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 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在不断提高创 新思维能力的基础上, 坚定不移贯彻包括创新发展理念在内的新发展理念, 我们党就一定能 够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2.1 结合毛泽东的实践论 ,谈谈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论的主题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 识具有决定作用。 (1)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 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的实践活动, 是

8、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 (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 (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是 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我们应该将实践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正确认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2.2 为什么说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坚持和 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1)真理是绝对的,是针对它的客观性而言.真理有客观的特性,它的追求完全符合事实,这 就是真理绝对的一面。 (2) 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难以确保自己的认

9、识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由此会产生真理的相对性。 (3)对有限数量的人在有限的时空里,认识的真理是有一定相对性的,但是放到无限的时空 有无限智慧的凝结,又可以使人类不断接近绝对的真理。(4) 认识到真理有绝对性,是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因为我们需要真理,正是源自它 的客观性造成的绝对性. 认识到真理的相对性,说明我们还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因为我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马克思 主义也只是相对真理,需要不断补充新的认识来加强它,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新时代的呼唤。2.3 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 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 创造出来的。研究者

10、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张什么,都会 打下社会烙印。谈谈这段论述对于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有什么帮助和启示。(1)真理,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的真理。价值,是指人 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和要求为内容的特点的实践目标。 (2)价值和真理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价值的实现是以把握相关真理为前提的; 正确的价值认识的形成是以相关的真理为依据的; 真理必然具有价值;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3)启示: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互相引导,

11、互相促进的。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1 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1)物质生产活动及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类全部的社会生活。 (3)它的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3.2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与重要意 义(1)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基 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推 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2、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 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3.3 结合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如高铁、大飞机以及天宫蛟龙 天眼悟空墨子等,谈谈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1)科学技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中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才使得社会有如此大的变革。 (2)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 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 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 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 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3)科学技术促进精神文

13、明建设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持续发展 (4)科学技术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3.4 请结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重要性的认识(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是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 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 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值、

14、 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 发展潜能和幸 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体现了我们党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则站在唯心史观 的立场上,体现了剥削阶级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需要.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 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来说,坚

15、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 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 益、 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广大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 证.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 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 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

16、成果由人民共享。3.5 习近平指出: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结合自然地理环境 在社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 谈谈应怎样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 保护的关系(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但不能只 保护环境,不发展经济,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2)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保 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 (3)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4)实践证明,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加投资吸引力和经

17、济竞争力。 (5)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 割裂开来,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4.1 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 东西资本关系是以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 即少数人拥有大量的货币 财富和生产资料, 多数人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 这两个条件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 累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就是征服、奴役、掠夺、杀戮过程。 (1)资本主义萌芽于 14 世纪末 15 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途径有两个:一 是从小商品经济中出来,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18、。资本主义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 掠夺弱国的代名词。 利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 夺以积累资本。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 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 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 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 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 起, 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 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 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

19、平等交换、资本 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 国际“游戏规则”, 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 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 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 球化的最大好处。 (2)从资本主义种种发展过程来看,可以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 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 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随着资本主义 的无限扩大,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 资

20、产阶级利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资本的原始积累主要通过暴力手段剥夺 农民的土地,用暴力手段抢夺货币财富。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的 基础,资本家和贵族通过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的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共有地,用剥夺的方 法, 用残暴的恐怖的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转化为现代私有财产, 建立了资本主义土地 私有制。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从 15 世纪起,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武力征服海外殖民地,屠杀当地居民,抢掠金银珠宝,大批 贩卖黑人,实行关税保护制度,进行商业战争,资产阶级在国外进行疯狂掠夺的同时,还通 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

21、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人 的剥削,积累巨额资产。资本的额原 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 所以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4.2 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商品经济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即商品二因素的矛盾) 、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劳动二重性从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其中私 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它决定着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和商品二因素 的矛盾。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22、的矛 盾。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的,只有将 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 也就是从具体劳动中抽象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才能进行量的比 较。 然而,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 统一。 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 这个私人劳动就不被 承认为社会劳动, 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也就不被社会所承认, 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 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反过 来,如果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为社会所接受,则这种私人劳动就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 它作为具

23、体劳动的有用性质就被社会所承认, 因而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 这意味着商品的价 值得到了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4.3 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自行增值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 一定的物,例如货币、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 系下, 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 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 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 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4.4 运用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

24、集中 体现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体现在 19291933 年经济 大萧条中。 这次危机爆发前,美国社会生产处于无计划的混乱状态下。 各生产厂家为了促销, 发明出“分期付款”的销售办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造成经济上出现“虚假繁荣”,而 广大人民的消费能力越来越低,从而使“产销矛盾”异常尖锐。 这个事件说明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假如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运用计划和市场共同调节的作用,就可以避免此类事情发生.4.5 有人认为, 资本主义民主是囿于钱主的民主, 迷于游戏的民主, 止于选举的民主。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为什么首先,

25、 资本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基础上的, 受资本的多少和财产的多寡所支 配。其次,国家权利掌握在少数资产阶级手中,他们通过某种途径干预政治,其资本主义民 主就成为了资产阶级富人的政治游戏。最后,因为政治受到这些富人所干预,政治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自然大量地被资产阶级富人们所掌握, 而民主只是相对于资产阶级而言的, 对于穷 人只能是明面上的一个普通词语。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5.1 垄断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从本质上说,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一方面,随着科学发展技术进步,高效率的 设备涌现出来,为大生产提出了可能,同时也要求企业规模较大。另一方面,自由竞争使得企

26、 业合并增多,使得资本越来越多的集中于有限的几个企业。 所以说,当生产跟资本集中发展到 一定时侯,垄断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原因: 一、 任何垄断企业都是局部范围内的或者说某一行业的垄断很难垄断世界范围内生产销 售。 二、技术革命使得一个垄断企业难于在长时间内保持垄断的地位。 三、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不可能使得一个企业在长时间内保持垄断地位。也就是说,垄 断使竞争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的深度上展开。5.2 为什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有 别于私人垄断资本,资产阶级国家通过其直接掌握的国

27、有垄断资本和国家经济机构 ,参与私 人垄断资本的活动,调节社会的再生产过程,履行国家组织经济的职能。所以,国家垄断资本 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是一种新的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 关系。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 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 一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 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有新的发展。 另一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5.3 如何认识和把握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

28、、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 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世界各国、 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某一国家和 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国家都回避不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 展的初级阶段,并将在这一阶段停留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面前,我国 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 同时又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 醒认识,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切实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

29、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和渗透性越来越强,任何国家要想置身于这一潮流 之外而求得较快发展是不可能的。就整个世界经济而言,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间加强经济协 调与合作,从而能缓解经济发展中的重重困难,能完成一国力量所难以承担的重大发展项目; 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有可能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有效的配置,有利于各国经济实 现优势互补,实现全球范围的专业化协作。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世界经济和各国 经济都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当然,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风险是并存的。由于经济发 展水平不同,各国并没有能够平等地、 均衡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利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具 体

30、内容也有不同。 一般来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强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主导 地位,有可能从中获取更大利益。 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力量较弱,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不利地 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面临的风险也更大些。5.4 近年来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那些新变化?试分析其原因及影响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 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随着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 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职工持股计划;社会福利制度; 3、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传统的资本

31、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 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实 现了从传统劳动方式向现代劳动方式的转变; 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它与 市场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资本主义的运行和发展。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 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变化,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 5、政治制度的变化: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 民权利有所扩大;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 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非常引人瞩目的现象。 原因

32、: 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3、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4、 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影响: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 用的结果;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把资本主义的部分变化夸大为资本主义的质的根本变 化的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完全否定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意义

33、,否认当代资本主 义已经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5.5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 性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社会化都达到了 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为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织社会化生产准备了必要的物质 条件和社会条件。 第一,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社会化大生产,为社会主义取替资本主义准 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二,无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准备了社会 条件。 第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还为社会主义建立后管理社会经济、 发展社会生产力 提供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组织形式

34、和管理经验。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规律作用的必然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6.1 如何认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程世界社会主义 500 年的经验: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必须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实践永无止境, 创新也永无止境。2、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正确对待社会主义的曲折。 3、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国国情相结合,走出自己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4、革命胜利后,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和尽快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5、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同时把改革

35、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 起来。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包括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武装自己,发展自 己。 7、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消除封建主义和自然经济的遗毒。 世界社会主义 500 年的启示: 1、必须增强我们的社会主义信念、信心和信仰。 2、必须厘清社会主义在价值、制度和体制三个范畴内的不同含义,找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合理基点。 3、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在历史上占有 330 多年的时间,我们要善于继承其中的科 学成分,切不可重犯空想的错误。 5、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6、。 6、大力加强与改善与人民群众鱼水相连的党的建设。 7、要通过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加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1)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严重制约经济的持续发展。 (2)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的情况还比较突出。 (3)阳光财产与阳光财政制度尚未建立 (4)唯经济主义的指导思想给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5)在公民社会的建设方面进展迟缓,没有政策与法律的强力支持 (6)社会主义的文明重建、信仰重建、价值观重建的路还十分漫长 (7)资源环保形势日趋严峻。6.2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1、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的

37、根本依据。 2、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 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3、 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 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4、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求为 生产的根本目的。 5、社会主义社会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6、社会主义社会要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7、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8、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 导。 9

38、、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 富裕和和社会全面进步,并最终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并提出了正确对待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 科学态度。 他们一方面强调这些原则的正确性, 另一反面又反对将这些原则当作一成不变的 教条。1、 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反对任何背离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错误倾向。 2、要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革命、建 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3、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 般原则。6.3 试结合科学社会主义的

39、一般原则,谈谈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是一百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晶,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它的“中国特色” 。我们党既坚 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坚决反对和抵制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错误思潮; 又吸取不顾历 史条件生搬硬套本本的历史教训, 破除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教条式理解, 而真正将其 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40、,从而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搞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样,我们进行的改革 开放,包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借鉴吸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益的东西等等,都是围绕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的。 而发展社会生产力, 正是科学社会主义 要义。因此,这种“中国特色”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又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 发展。6.4 请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社会主义发展的贡献1、 开辟了经济欠发达国家摆脱贫困的新模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41、道路, 为世界各国特 别是欠发达国家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 中国现代化的成功理论和实践, 对那些与中国国情类似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现代化建设, 提供 了启示与借鉴,尤其是为广大第三世界人民树立了榜样。可以使他们看到,发展中走社会主 义道路,确实可以加快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可以加快增强综合国力,可以改善人民生活,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和其他种种弊端,从而吸促引、促进他们 奋起走社会主义道路。 2、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国人民向爱好和平。争取和平,维护和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和我国外交工作 的立足点,也是我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中国不称霸,要以

42、平等态度对待别国,同样尊重 别国的平等地位。 这些重要观点及其实践, 无疑对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作用。中国还是全球和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 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 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3、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正是由于我们在实践中牢牢把握住 “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了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关键, 中国特色社会王义才成就斐然, 举世瞩目。 这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时期是一个伟大的奇 迹。中国特

43、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和创新,展示出了社会主义的复兴之路和希望之光。 4、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中国共产党在 80 多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 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就在于, 它首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 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以及无 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系列重大问题, 从而在这个难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改革开放以 来,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才成功地并不断

44、地制定出 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从社会主义思想史的 发展看, 这个理论体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 阶段。这个理论体系,在中国指导实践获得了巨大成功,无疑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要 借鉴意义。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7.1 请谈谈在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 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 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 马克思和恩 格斯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一)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45、空想社会主义者曾详尽地描绘过理想社会的图景。 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 人们对未 来社会的预见, 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 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 方法论,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 义社会, 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从而对共 产主义社会做出了科学的展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具有 自己的发展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可 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是建立在对历史发展规律把

46、握的基础上的。 (二) 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 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主要是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 本主义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 道过探索整个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预测历史未 来前景,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而掌握社会规律,离不开唯 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唯物辩证的方法的指导, 这个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 区别在于,它不是从绝对真理、理性、正义这些抽象的观念描绘未来社会美景,而是在批判 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即通过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经济形态来获得对未来社会 的认识。他们以此法勾画出的社会主

47、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替代物。未来社会的基本特 征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相对立的,同时,二者也有同一性,后者不仅是前者的对立物,而 且也是继承者, 应当吸收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 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 存在的剥削和压迫, 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仅停留在现象上, 并未揭示其实质和根源。 马克思、 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 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而是揭示出 弊端的根源, 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 发现资本主义发展中孕育着的新社会 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做详尽的细节描绘 当马克思、 恩格斯展望

48、未来社会时, 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 原则和基本特征, 简单说就是预测了未来社会的大体轮廓, 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 因为“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什么, 应该马上做些什么, 这当然完个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 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不赞成对未来社会的特征作过于具体、全 面地论述,更没有为未来社会规定具体方案。恩格斯认为,在新社会没有成为现实而缺乏实 践经验的情况下详细地设计未来蓝图, 其结果只能是越是制定得详细周密, 就越是要陷入纯 粹的幻想。 经典作家们论述表明, 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 而应当 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49、的最高纲领与每个阶段的现实纲领结合起来。7.2 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 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为什么又说“共 产 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解答第一问: 社会发展规律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它的发现和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社会活动 特别是离不开人们自觉能动的创造历史的活动。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 的历史进程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推进离不开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可以说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就包含着无产阶级和人类 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社会制度的更替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经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