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学情景与原理傅道春 编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绪论 学会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教育学:概括的说,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教育事实:教育事实具有广阔的含义。一方面,教育事实作为研究对象,说明教育学研究对象是存在与现实之中的客观存在物,而不是我们主观臆测的各种观念。是可感知、可认识的事物。另一方面,教育事实是正在从事着的教育实践。他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还包括教与学过程中教育因素和教育行为。教育问题: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当做一个个的“教育问题”提出来进行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端。如人们有
2、意识的提出了“要造就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方法培育人”等问题并对之进行讨论,于是就产生了“教育问题”。这也是教育学的使用价值所在。教育学:是结合教育情境展开、陈述应用理论的实践教育学。意在为理性的教育活动提供规范,提供教育行为的有效准则;告诉教育者在特定教育情景中的教育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手段。教育情境,即情况、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它包括林林总总的形象化的典型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教育情景可以利用文字、音像等多种方式表示教育行为的诸多因素的运行,其中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教育中介及三者之间的联系,实施教育的过程、时间、地点。教育情境的介入对教
3、育学研究产生的影响:1、深化理论学习2、典型示范引导3、逼真的模拟训练4、知识转化技能5、理论联系实际情境化了的教育学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1、加强了教材的教学法功能2、帮助任课教师克服缺少中学教育经验的局限3、引起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型的变化4、引导教学内容的更新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第一节:教育是什么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概念:原理:教育质的规定性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3、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原理:教育的
4、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产生原理:从猿到人,从自然到社会的演变过程也是教育逐渐产生的过程。教育是在劳动的基础上,在人、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教育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和人的形成。教育的发展:1、远古教育(原始社会教育)2、古代教育(农业时代社会的教育)3、现在教育(包括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教育)第二节:教育应该干什么教育的目的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的追求原理: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5、学说为理论基础2、鲜明地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3、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教育目的的结构所谓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一是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的规定;二是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他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目的包括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五个组成部门。体育: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体力,增强他们体质的教育。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
6、的智力的教育。德育: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知道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原理:教育目标体系(多层次体系)1、教育目的2、教育目标3、课程目标4、单元目标 教育目标的分类:1、知识领域2、能力领域3、情意领域第三节:教育能够干什么教育的功能一、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的生物特点
7、,如肌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也就是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2、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3、教育: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的一种活动,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包括自身的态度和所付出的精力。学生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1、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要适应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要适应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要适应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政治社会化2、道德社会化3、性别角色社会化 个体个性化的形成二、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原理:
8、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基本上可以用“制约”和“促进”四个字来概括。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1、教育与人口数量的关系2、教育与人口质量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关系1、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2)、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需求。2、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作用(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中所必须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加速现代化物质生产技术更新的有利因素。 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1、政治对教育的作用(1)、政治通过对一定的组织手段对教育实现控制。(2)、政治对教育作用的第二种手段是通过
9、政府、政党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3)、政治对教育作用第三种手段是法律。(4)、政治对教育作用的另一个最常用的手段是直接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政治立场、观点与态度,形成受教育者的公民意识和行为。2、教育对政治的作用(1)、通过教育,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方针、路线、造成舆论。 (2)、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政治活动。 (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4)、通过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1、文化对教育的作用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教育对文化的作用首先表
10、现为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2)、教育的第二个作用是对文化的普及。 (3)、教育还具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1、科学技术 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可能影响 (2)、可能的影响转化为现实的影响2、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作用 (1)、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的研究功能。(4)、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应用上技术化的要求,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技术成果。3、新科技革命与教育 (1)、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2)、教学形式个别化 (3)、培养目标个性化更加
11、受到关注。第四节:教育实际干了什么教育的效应1、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商品性、生产性、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2、 传统教育的扬弃好的方面 弊端表现第二章:教师了解自己第一节:情感养成与智能储备1、 教师的职业态度与职业情感以应用题的形式来理解(1)、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包含两方面(2)、教师的不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2、教师的智能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能力结构 第二节:进入教师角色教师行为规范与模式1、 教师角色(名词)2、 教师有哪些不同的角色,如何履行这些角色第三节:适应特殊劳动教师劳动的特点1、 教师劳动的特点(会应用)第三章:透视教育对象第一节:学生是怎样的人学生的本质1、 对于学生应持什
12、么样的看法2、 以学习为主,是学生质的规定性第二节:学生都有哪些不同学生的多种特征1、 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2、 针对初中生身心特点的教育3、 针对初中生气质、性格差异的教育4、 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 第三节:学生是合作者师生之间的关系1、 师生关系的表现第四章:瞭望教育环境1、教育环境 第一节:好的学校能出更多的好学生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1、 从大环境到小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课堂内的环境微观环境的影响第二节:首席教师家庭教育的影响1、 家庭的教育功能2、 家庭教育的特点3、 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第三节:校外之校社区文化对学生的影响1、 社区在发展教育中的功能第四节:家庭、社区、
13、学校间的结合1、 三者配合的重要性第五章:课程结构1、课程 第一节:课程内容的组成和类型1、 我国现代课程的要素与成分2、 课程结构(名词)3、 课程类型(名词)4、 课程的基本类型5、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1、 教学计划(名词)2、 教材的编写原则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之间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2、 教学目标叙写的注意事项第六章:课堂教学1、课堂教学(名词) 第一节:教学过程1、 加涅认为,教学过程的要素2、 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3、 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第二节:教学原则1、 教学原则(名词)2、 理解八个不同的教学原则第三节:教学方法、技
14、术和策略1、 教师使用教学方法的依据2、 理解十种不同的教学方法3、 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4、 教学策略(名词)5、 发展性教学策略第四节:课堂管理1、 课堂管理(名词)2、 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3、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4、 课堂气氛(名词)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1、 教学组织形式(名词)2、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上课,课的类型和结构3、 课的结构(名词)第七章:教会学生学习第一节:学习的分类和过程1、 学习的类型及其优缺点2、 各类学习的过程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能力学习、品德学习 第二节:学习活动方式的组织1、 学习活动方式(名词)2、 反映学习活动的整体性3、 学习活动总量(名词)第三节:学习的态度、程序、途径、手段和技能1、 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2、 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第八章:教会学生做人第一节:素质教育的内容1、 素质教育的涵义2、 素质教育的特点3、 素质教育的目标 第二节: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1、 道德认识2、 道德情感3、 道德意志4、 道德行为第三节:德育原则1、 理解七点不同的原则第四节:学生教育的方法1、 说服教育2、 榜样和示范3、 陶冶4、 评价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