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63 ,大小:705.84KB ,
资源ID:4295349      下载积分:16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2953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微生物学-感染性疾病的控制.pptx)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微生物学-感染性疾病的控制.pptx

1、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第10章感染性疾病的控制ControlofInfectiousDiseases微生物学教研室张文莉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包含的内容n用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n对引起感染的病源微生物的消毒灭菌,及对其传播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其中对社区的控制、计划免疫是后者的重要环节第一节抗感染药物与耐药性抗菌药物n抗生素(antibiotics)u微生物来源的抗菌药物,以及人工化学修饰或半合成的衍生物。n化学合成药n抗微生物药物的突破u1929年英国微生物学家AlexanderFleming发现青霉素u1932年德国药学家GerhardDomagk发现磺胺n选择毒性(selectivetoxic

2、ity)u药物只对微生物有毒性作用,对人体无害u相对于人体能耐受的浓度下可杀死或抑制微生物u建立在微生物与人体细胞的差异上,针对微生物结构和生物合成过程中独特环节起作用一、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与耐药性(一)抗菌药物的种类u按对细菌的杀灭程度区分杀菌药(bactericidaldrug)青霉素类、氨基苷类等抑菌药(bacteriostaticdrug):四环素、磺胺等u按对细菌的作用范围区分:广谱(四环素)、窄普u按化学结构和性质区分分类代表药物-内酰胺类大环内脂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化学合成药物抗结核药物多肽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等红霉素、螺旋霉素等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四环素、多西环素

3、等氯霉素、甲砜霉素等喹诺酮类(氟哌酸、环丙沙星)利福平、异烟肼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n非遗传性耐药u耐药现象仅与细菌暂时的生理状态、存在环境有关。u静止状态细菌对药物不敏感,如结核菌的潜伏u革兰阳性菌的L性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u巨噬细胞内的伤寒沙门菌对氨基苷类药物不敏感n遗传性耐药u细菌的耐药性是由遗传物质编码产生u多数遗传物质的改变和药物的连续筛选结果u细菌可通过多种机制实现耐药,并可产生交叉耐药(三)细菌的耐药性(drugresistance)1、细菌耐药性遗传学分类2、与细菌耐药有关的遗传物质n染色体:突变产生耐药,如编码利福平耐药基因n质粒(R质粒)u携带的耐药基因

4、编码水解或修饰药物分子的酶,产生耐药u因耐药质粒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菌,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并可经接合等方式高频率传递;且常呈多重耐药,故尤为重要。n转座子u虽然不能自我复制,但其结构中有3种基因(转座酶基因、转座酶抑制基因、耐药基因),故引起产生耐药性比较稳定染色体、质粒编码的耐药药物编码基因位置-内酰胺氨基苷类氯霉素大环内脂类四环素磺胺质粒、染色体质粒、染色体质粒质粒、染色体质粒质粒3、遗传性耐药产生机制n产生钝化酶:u如-内酰胺酶、腺苷化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n细胞通透性的改变u如四环素改变菌细胞膜通透性n靶位结构的改变u染色体突变致PBP缺失、30亚基蛋白改变等n建立代谢旁路u细菌直接利用环

5、境提供叶酸产生对磺胺耐药n代谢酶分子的改变u编码同工酶避开药物的抑制作用细菌耐-内酰胺类的机制n细菌染色体或质粒编码-内酰胺酶(-lactamase),水解-内酰胺环,导致-内酰胺类药物分解n染色体突变导致细菌细胞壁的PBP缺陷n-内酰胺药物不能激活细菌细胞壁的自溶酶,细菌虽被抑制,但不被杀死,常见于葡萄球菌和链球菌4、细菌耐药的控制n维持高水平药物浓度,短时间清除病原菌n联合使用两种没有交叉耐药的药物,避免耐药株被选n避免滥用药物,防止细菌过多接触该药。二、抗病毒药物种类少、研发迟缓、1、对潜伏病毒无效2、耐药突变株出现,如HIV3、靶病毒种类过于集中4、很难找到药物的选者毒性已开发的抗病毒

6、药物应用受限(一)抗病毒药物类型n化学药物n基因制剂n天然药物(二)抗病毒化学药物的作用机制1、阻断病毒脱壳如金刚烷胺阻止甲型流感V脱壳2、阻断病毒核酸合成u核苷类似物(nucleosideanalogue)、核苷酸类似物(nucleotideanalogue)和非核苷类似物u主要应用于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3、破坏病毒蛋白酶,阻断病毒蛋白裂解如赛科纳瓦抑制蛋白酶切割HIV的前体蛋白4、阻断病毒蛋白合成如IFN-a5、阻断病毒释放如扎那米韦等抑制神经氨酸酶抗流感V抗病毒化学药物作用的靶位点作用靶点药物n复制早期n由病毒DNA或RNA聚合酶介导的核酸合成n病毒前体蛋白切割n病毒mRNA翻译蛋白n病

7、毒释放n金刚烷胺甲基金刚烷胺n无环鸟苷丙氧鸟苷脱氧鸟苷penciclovirfamciclovircidofovir阿糖腺苷idoxuridine3氟胸腺嘧啶甲酸磷霉素AZTddIddCd4T3TCnevirapine病毒唑拉米夫啶n赛科纳瓦英迪纳瓦瑞托纳瓦耐菲纳瓦n干扰素fomiversinnZanamiviroseltamivir阻断病毒核酸合成的药物靶病毒分子结构药物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其他病毒核苷类似物非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核苷酸类似物非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物无环鸟苷丙氧鸟苷cidofovir阿糖腺苷碘苷三氟胸苷甲酸磷霉素AZTddIddCd4T3TCAdefovirNevirapine

8、delavirdineefavirenz病毒唑(三)病毒的耐药性n增殖过程需逆转录酶的病毒易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抑制剂均不易单独应用于抗HIV,故需要联合使用即鸡尾酒疗法(四)天然药物从中药中筛选,如黄芪、板蓝根、大青叶等三、抗真菌药数量、种类非常有限作用机制是破坏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常用的种类有:多聚烯类药物、咪唑类药物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抗菌谱最广,但只有少数能全身用药咪唑类药物的酮康唑口服对浅表真菌和念珠菌有强大杀菌力皮肤、粘膜的浅部真菌感染多聚烯类:制霉菌素咪唑类: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指甲的浅部感染口服最易在新生角蛋白中沉积的:灰黄霉素深部感染多聚烯类:制霉菌素嘧

9、啶类似物:5-氟胞嘧啶二性霉素B抗真菌药物的种类和抗菌谱药物白色念珠菌 新型隐球菌浅表真菌二性霉素B5-氟胞嘧啶灰黄霉素硝基咪唑制霉菌素三唑类药物+-+-+-+-+第二节消毒与灭菌n灭菌sterilizationu杀灭或去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芽胞n消毒disinfectionu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可能仍存活。消毒剂(disinfectant)n防腐antisepsisu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n抑菌bacteriostasisu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的方法u常用的抑菌剂(bacteriostat)是一些抗生素,能可逆性抑制细菌的繁殖,但

10、不直接杀死细菌n无菌asepsisu指没有活菌的意思n热力灭菌法u干热灭菌法u湿热灭菌法n光线与射线n过滤除菌一、物理消毒灭菌法(一)干热灭菌法n焚烧n烧灼n干烤u通常加温160170保持2hn红外线灭菌u110微米热效最强n微波u11000毫米的电磁波红外线灭菌器干热灭菌器(二)湿热灭菌法n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果比干热好,因为u温热灭菌时菌体蛋白质易变性u湿热穿透力大u湿热蒸汽有潜热存在1、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n61.162.830minn71.71530秒n杀死液体中的病原菌或某些特定微生物n消毒牛奶、酒类等食品2、煮沸消毒法n煮沸100经5min可杀死一切细菌的

11、繁殖体,一般消毒以煮沸10min为宜n芽胞需12小时才能杀死n用于一般外科器械、胶管和注射器、饮水和食具的消毒n水中加入2%NaCO3,可提高沸点促进芽胞杀灭3、流通蒸汽灭菌法n细菌繁殖体需15-30min才能杀死,但芽胞不会被全部杀死。工具可用蒸锅、Arnold消毒器4、间歇灭菌法n本法是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灭菌,以达到灭菌的目的。n只适用于不耐热(100以内)的营养物质,如某些培养基的灭菌。5、高压蒸汽法Autoclavingn压力:1.05kg/cm2n温度:121.3n时间:1530minn效果u杀死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n灭菌对象:耐高热、不怕潮湿的物品,如生理盐水、普通培养基、手术

12、器械、玻璃容器、手术辅料、产包等(三)光线与射线n日光和紫外线u抑菌波长:240280nm,最适:260nmu杀菌机制:DNA链上相邻胸腺嘧啶共价结合形成二聚体,阻碍DNA正常转录u可诱导细菌突变u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消毒(手术室、病室、实验室)n电离射线u射线、高能量的电子束(阴极射线)u杀菌机制:直接或通过产生游离基破坏DNA分子的共价键u不升高温度且穿透力强u适于忌热物品的灭菌或消毒,如一次性医用朔料制品(四)滤过除菌(filter)n常用于不能加热灭菌的血清或液体u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和型细菌n常用的除菌滤器u蔡氏(Seitz)滤器u玻璃滤器u薄膜滤器Membrane filterspo

13、resporesbacteriabacteria(一)消毒剂的作用机理n使细胞膜通透性受损n使菌体蛋白变性和凝固,失去生物活性,导致细菌死亡n破坏或改变蛋白质与核酸功能基团,使菌体酶蛋白失去酶的活性二、化学消毒和灭菌方法(二)化学消毒剂的种类酚类氧化剂重金属盐类醇类烷化剂表面活性剂染料酸碱类酚类作用机制常用消毒剂用途蛋白质变性损伤细胞膜灭活酶类3%5%石炭酸2%来苏0.01%0.05%洗必泰地面、器具表面消毒;皮肤消毒术前洗手醇类作用机制常用消毒剂用途蛋白质变性凝固干扰细胞代谢70%75%乙醇50%70%异丙醇皮肤消毒体温计消毒重金属盐类作用机制常用消毒剂用途氧化作用蛋白质变性凝固灭活酶类0.

14、05%0.1%升汞2%红汞0.1%硫柳汞1%硝酸银1%5%蛋白银非金属器皿的消毒皮肤、粘膜、小创伤消毒皮肤消毒、手术部位消毒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染作用机制 常用消毒剂用途氧化作用蛋白质沉淀0.1%高锰酸钾3%过氧化氢0.2%过氧乙酸2%碘伏0.5ppm氯10%20%漂白粉皮肤、尿道消毒、水果消毒创口、皮肤、粘膜消毒器材消毒皮肤消毒饮用水消毒地面、厕所、排泄物消毒氧化剂表面活性剂作用机制常用消毒剂用途损伤细胞膜灭活酶类蛋白质沉淀0.1%新洁尔灭0.1%杜灭芬外科手术洗手,皮肤粘膜消毒,浸泡手术器械皮肤创伤冲洗,金属器械、棉织品、塑料、橡皮类消毒烷化剂作用机制常用消毒剂用途菌体蛋白、核酸烷基化

15、10%甲醛0.05%环氧乙烷2%戊二醛浸泡消毒,空气消毒手术器械、敷料消毒精密仪器、内窥镜消毒染料作用机制常用消毒剂用途对核酸有亲和力,影响繁殖以及干扰氧化过程2%龙胆紫浅表创伤消毒酸碱类作用机制常用消毒剂用途破化细胞膜、细胞壁和凝固蛋白醋酸熏蒸1:4生石灰空气消毒地面、排泄物消毒(三)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n消毒剂浓度和作用时间u75%ethanoln温度:温度升高效率增强uAnthraxspore2%戊二醛20oC:104/ml/15min56oC:104/ml/1minn细菌种类和数量u结核杆菌、芽胞n被消毒物的性质第三节医院感染的控制医院感染的特点医院感染的控制n感染类型u内源性u外源性

16、:为主n医院感染微生物u条件致病菌u耐药菌,多重耐药菌,n感染对象u患者、陪护人员、医护人员,老人、儿童、其他免疫力低下者n传播途径空气、接触一、医院感染的特点二、医院感染的控制n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n隔离(isolation)n监测n抗生素的使用n建立医院感染控制机构和法规StepsofHandwashingn第四节传染病的控制n散发:零星病例、病例间无明显关联n爆发:一单位、局部地区短时间突然出现许多相同病例n流行:突然大量病例出现某地区,感染人数明显超预期值 如果病情迅速蔓延,超过一定历史条件的流行水平即 成为大流行。疾病流行的几个常用术语我国感染疾病流行现状和趋势n曾经造成严重危害疾病基

17、本得到控制如: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等,脊髓灰质炎即将被消灭。但结核病仍未得到控制n发病率最高的是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n过去基本消失的性传播疾病卷土重来,一些新传染病也在我国出现如:艾滋病、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O157:H7)、新型病毒性肝炎、军团菌病、O139霍乱、肺炎衣原体感染等,有的已经造成严重后果n病原微生物耐药状况严重传染病的流行控制手段n消灭传染源n切断传染途径n保护易感者一、消灭传染源n隔离:能最有效的控制传染源n检疫:可有效的防止传染源与健康人群接触n处死并严格处理其尸体:只适用于动物传染源n环境因素传染源:要严格消毒灭菌二、切断传染途径n注意个人卫生n注意空气

18、传播n保护水源及食品卫生n加强人群的卫生宣传教育,避免经密切接触传播的感染的HIV等知识三、计划免疫(保护易感者)n概念:根究疫情监测、人群免疫状况调查,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预防接种,以获得对某些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n意义:是控制传染病流行、获得群体免疫的最主动的措施n实施办法:即预防接种,将人工制备的Ag或Ab经适当的途径进入人体,使其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特异免疫力n与预防接种的区别:有固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对象是15岁以下的儿童、有一定的强制色彩n扩大免疫计划(ExpandedProgrammeonImmunizationEPI)u1974年WHO推行u建议各国将天花、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

19、咳、白喉、破伤风和结核列入计划免疫u从全球只有5%儿童接种1990年80%u灭绝了天花,今年提出在全球要消灭脊髓灰质炎、麻疹我国儿童基础免疫程序年龄 接种疫苗出生儿(24小时内)乙型肝炎疫苗(1次)卡介苗 1月龄乙型肝炎疫苗(2次)2月龄 脊髓灰质炎糖丸(1次)3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2次)百白破疫苗(1次)4月龄 脊髓灰质炎糖丸(3次)百白破疫苗(2次)5月龄 百白破疫苗(3次)6月龄 乙型肝炎疫苗(3次)8月龄 麻疹疫苗1.5-2岁 百白破疫苗(加强)脊髓灰质炎糖丸(部分地区)4岁 脊髓灰质炎疫苗(加强)7岁 麻疹疫苗(加强)白破二联疫苗(加强)12岁 卡介苗(加强,农村)第五节生物安全n实验室的生物危害因素各种微生物及相关毒素人或动物血清培养细胞n实验室相关的传播途径皮肤、气溶胶、粘膜接触、经口n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措施个人防护:安全柜等环境防护:分级(P1P4)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