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下社会第五单复习提纲八下社会第五单复习提纲班级 姓名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第1节明清帝国的兴替1明朝的建立(1)背景(原因):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2)时间:1368年(即14世纪60年代)。(3)人物:朱元璋,即明太祖。(4)都城: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2明朝统一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都,蒙古残余势力逃往漠北。此后,明朝军队先后平定西北等地,统一中国。3明朝疆域图明朝疆域最广时,东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兀的河(今乌第河)流域,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云南,东南到今东海、南海并及于海外
2、诸岛。1明朝的统治措施及其影响或明朝兴盛的原因及表现强化皇权措施/做法影响/作用政治上明太祖朱元璋及明成祖朱棣执政期间,通过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举措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经济上明初统治者实施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明中后期进一步改革赋役制度刺激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对外关系上明成祖时派郑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范围的先进地位2.明朝的强盛及表现(1)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又一强盛时期。(2)明代前期,郑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
3、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范围的先进地位。3明朝的衰落、明末农民起义(1)原因:历经近三百年的时间,明朝日趋衰败,官府多次增加赋税和各种杂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明末,在对后金用兵以及连年天灾重压下,终于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2)爆发时间:1627年。(3)领导人: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4)规模:起义的烈火燃遍陕西、河南等地,先后卷入几百万民众,持续了近二十年。(5)结果: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1后金政权的建立(清朝的前身)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崛起。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史称“后金”。2清朝的
4、建立(1)清朝建立: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2)清朝对全国统治的建立: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起义军。起义军撤出北京。清军长驱直入,迅速占领北京并分兵西进南下,迁都北京,将辽东地方民族政权转变为统治全中国的清王朝。3清朝初年弊政及影响(1)弊政:清初二三十年间,政府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和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弊政。(2)影响: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加剧动荡,导致社会经济的倒退。4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及影响(1)斗争:新成立的南
5、明政权,在长江中下游和两广、福建地区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一些明末起义军余部联合南明,共同抗清。(2)影响: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促使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很快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第2节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史实背景、过程结果、影响成功抗倭明朝中期,日本海盗经常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16世纪中期,戚继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抗倭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收复台湾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领军队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郑成功胜利围攻赤崁城后,向台湾城发动进攻1
6、662年初,荷兰守军被迫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维护了祖国统一。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我国东南海防反击沙俄入侵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16851687年,康熙帝两次组织清军进行雅克萨之战,清军击毙侵略军头目,取得了胜利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1明清时期的民族政策民族政策具体做法(表现)影响明朝防御政策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固、增修长城,有效地保护了
7、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长城北部的蒙古族积极与中原地区发展贸易,从而出现长期稳定的和平交往局面清朝怀柔政策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并在山庄周围修建了宏伟的喇嘛庙。清朝统治者经常在夏季前往避暑山庄和附近的木兰围场,接见蒙古王公、西藏政教首领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利用联姻、宴饮、围猎等手段,与他们联络感情加强了民族感情,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镇压分裂叛乱活动(西北)史实过程结果、影响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天山以北)17世纪下半期,蒙古草原西部的准噶尔部在首领噶尔丹的统治下,发展为一支强大的割据势力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屡次向清朝政府挑衅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准噶尔,统一了天山以北地区,维护了
8、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天山以南)天山以南地区爆发了大小和卓叛乱,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叛乱清朝政府在该地区设置伊犁将军伊犁将军的设置,加强了新疆与清朝中央政府的联系,使清朝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增强,边防更加巩固,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措施具体做法影响确立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清军入关后,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亲自入京朝贺,清廷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后来,清廷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设立驻藏大臣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以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后来,驻藏大臣的职权进一步加强,如主
9、管西藏官吏的任免,掌管藏区军队的调遣,办理一切涉外事务,等等这使西藏地方与中央政要的隶属关系进一步加强实行金瓶掣签制度1792年,清政府规定: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的选择,要在驻藏大臣的监督下,从颁发的金瓶中抽签确定,经中央批准生效。这就是金瓶掣签制度清政府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4.明清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改土归流朝代具体做法影响明朝初期统治者沿用元朝中央政府的办法,任命当地民族首领土司为官,对这一地区进行管理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明成祖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地区,取消土司制度,设立与中原地区相同的行政制度,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这就是改土归流清朝雍正
10、时期改土归流开始大规模推行明至清朝前期政府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是亚洲最大的国家。第3节农耕文明的繁盛明至清朝前期,中国的农耕文明达到鼎盛。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取得了巨大进步。1农业的发展(1)农业技术不断改进,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北方黄河流域形成了两年三熟制和三年四熟制,南方长江流域采用多种形式的一年两熟制,闽江和珠江流域一些地区形成一年三熟制。
11、(2)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3)新品种的引入。如原产南美洲的甘薯、玉米等作物引进中国。这些新品种为粮食增产开辟了新途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15世纪以来中国因人口不断增长带来的粮食紧张问题。(影响)2手工业的繁荣(1)棉纺织业推广。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基地。(2)榨油、粮食加工、制瓷、采矿、冶铁、造船等手工业的发展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工具、技术、产品质量以及行业种类、规模、产量上超过前代。(3)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和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如明清时期的制瓷业中心景德镇人烟稠密。明后期景德镇3 000多座窑中,官窑仅有几十座。(4)苏州、松江等地的纺
12、织业中,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出现地区、行业: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特征: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几台甚至几十台织机,他们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性质:这种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劳动效率较高的经营形式,已经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特点。3商业的发达(1)发展原因: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农产品与手工制品大量投入市场,商品经济活跃起来。(2)发展表现: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市镇人口的主体。传统的大城市(北京、南京)日益繁荣,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市镇,使市镇规模扩大,市面繁荣。明朝中期以后,江南数千户、上万户的繁华市镇比比皆
13、是。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市镇人口的主体。商品的形成:A.原因:商品生产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工商业市镇的兴盛,给商人的活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B.形成:随着商人数量的增长,逐渐形成了资本雄厚的地区性商人群体商帮,著名的有徽商、晋商等。海外贸易的活跃。16世纪,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中国的茶叶、生丝、土布、瓷器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深受欢迎。由欧洲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不断增长。物产由国外引入中国的时间顺序:葡萄:西汉 占城稻:北宋 甘薯、玉米:明朝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第1节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1大兴文字狱目的为了巩固统治,明清统治者采取多种手段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含义统
14、治者故意从诗文中摘取片言只语,罗织罪名,对作者加以严厉惩罚,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表现明朝朱元璋屡兴文字狱,几次狱案之后,人心惶惧清朝清朝的文字狱更多,获罪的大多是下层知识分子危害文字狱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氛,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时政,不敢研究现实,思想文化领域呈现万马齐喑的景象,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取士变化明清时期,仍然采取科举考试的形式选拔人才,但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内容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文体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叫作“八股文”局限性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
15、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1进步思潮(1)背景:明清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正统礼教遭到怀疑。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2)思潮及其表现:思潮表现黄宗羲对皇权进行深刻的批判黄宗羲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指责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黄宗羲呼吁士人普遍参政、议政,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等主张“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观念受到挑战明朝中后期,商人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社会地位逐渐提高晚明时期,伴随商业化程度的日渐加深,拜金
16、逐利成为社会风尚2.世俗文化古典小说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发展:明清时期的文化领域,古典小说异军突起,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代表:明清小说中最著名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誉为“四大名著”世俗文学兴起兴起:明朝中后期,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勃兴,商人、机户、手工工匠、当铺老板、酒店掌柜和游民等形形色色的市井人物,堂堂正正地登上艺术殿堂影响:这些作品生动细腻地反映了城市平民阶层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心理,成为展现明清社会风貌的多彩画卷各种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镇的繁荣,带动各种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形式:观赏戏曲影响:使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京剧初步形成背景
17、:清朝中后期,北京成为戏班荟萃的地方,出现了各种地方戏百花争艳的局面。先是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接着,湖北的汉调也传入北京形成:以徽、汉两个剧种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特点: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发挥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在小小的戏台上随心所欲地展现大千世界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明清时期,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各种民间节庆活动中增加了多姿多彩的娱乐性内容,赋予了传统节日以新的生命第2节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1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
18、科学技术发展,涌现出一批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科学家。2明代科技发展成就姓名领域著作具体内容影响李时珍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考订详细,内容丰富,广泛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等诸多科学领域李时珍创立了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把药物按无机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三个层次排序分类本草纲目陆续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19世纪的科学家达尔文在论证生物进化论和物种变异学说时,曾多次引用本草纲目李时珍还提出了“脑为元神之府”的观点,认为人类思维活动是大脑的机能本草纲目陆续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徐光启明朝后期农学家农政全书徐光启不但汇总历代农学成就,还调查、总结当代最新实践
19、成果,并开展科技实验,充分汲取西方的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从而确保了农书的开创性和科学性,他因此被后世誉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农政全书又被称为“农业百科全书”。徐光启被后世誉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宋应星明末杰出科学家天工开物总结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运用数量、比重等数学、物理学方法“穷究试验”,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这部书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转变的潮流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霞客明末杰出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记记述了他一生游历考察的成果,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各种特征。在世界上,徐霞客是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地理学著作3.明清时期的科
20、技特点(1)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2)从整体上看,明清的科学技术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特别是入清以后,在文化专制和八股取士的影响下,科学技术非但不复再现晚明时期的短暂辉煌,就连晚明已经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也被埋没。中国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1明清时期,皇权高度膨胀,中国古代皇权发展到顶峰2明清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措施说明影响明朝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布政使司掌管民政,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刑狱,都指挥使司掌管军政。三司互不统属,分权鼎立,遇到大事,由三司合议,上报中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中央,
21、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由于政务繁忙,朱元璋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后来,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逐渐形成内阁制度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朱元璋还让保护皇帝的军队锦衣卫兼做秘密警察,负责监视、侦查臣民的言行。后来,明朝皇帝又陆续建立了专门的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这些机构由宦官负责,可以不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肆意侦查、逮捕、审讯臣民。西厂最猖狂时,擅捕三品以上的京官都不向皇帝禀报。东厂、西厂与锦衣卫合称“厂卫”设立“廷杖”制度官员如果违背了皇帝的意旨,就会在殿廷上
22、挨板子清朝清朝初期,在中央设内阁、置六部清朝初期,政权机构的设置仿效明朝制度,在中央设内阁、置六部明清时期帝王与大臣之间完全是主奴、主仆关系,皇帝具有绝对的权威,中国古代皇权发展到了顶峰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保留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凡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也难以改变。乾隆时正式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雍正时期,军机处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大臣日夜轮流值班。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下去执行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1乾隆盛世经历清初倒退逆转之后,清前期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
23、史称“乾隆盛世”。2乾隆盛世的表现(1)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2)农耕文明达到鼎盛,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巨大进步。(3)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所占的份额超过欧洲,中国的GDP占世界总份额的近三分之一。(4)完成了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成书。1国内(1)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过快是造成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2)官场腐败。(3)连年出现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气氛。2国际中英之间工业化水平的差距开始拉大。乾隆末年,也就是18世纪末,中英之间的差距开始拉开。(详见课本P25“阅读卡”)1时间:1792年,英国派遣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访华。2目的: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以开拓英国的海外市场。3要求:向清政府提出开放通商口岸、割让岛屿等多项要求。4乾隆态度:对各项要求逐条加以驳斥,完全拒绝。5结果:英国使团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马戛尔尼十分沮丧地离开了中国。6影响:英国使团在访华过程中,对中国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并作了详细的记述,为我们从中外对比角度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留下了第一手资料。7预言:通过对清帝国各方面的观察与分析,马戛尔尼认为,清帝国实质上是极其虚弱的,它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只需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大约半个世纪后,马戛尔尼这个看似荒诞狂妄的预言居然应验了。8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