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基本情况分析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本学期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8课时。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个是通过植物的一生、关心天气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期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发展学生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并初步认识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另一个是通过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
2、官、多种方法、多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并且通过探求土壤奥秘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对土壤产生亲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中“我们已经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识”这个问题,将他们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出来,并与他们在本单元中即将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对植物完成一个阶段性的认识。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
3、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这一单元的编写与土壤与生命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并且,不是单纯地认识固体或液体的性质,而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属于标准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讨论天气与人的关系,介绍气象预报的过程、方法、手段和表现形式。指引观测天气,包括“气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指出天气现象存在规律性,季节的气候特征影响动植物的生存方式。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
4、观察与测量是收集数据的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手段,本单元将两个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介绍并实施对学生训练,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实验了解土壤的成分,探究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状况,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2、指导学生对植物从种子的萌发到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功能做较深一层的研究。引导学生开展“种植物”活动,通过种植活动让学生学会观察、测量、收集证据、积累资料等科学方法。3、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 4、通过认识现象和展开观
5、测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初步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加深对天气变化的认识。5、让学生认识到观察与测量是收集数据的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固体和液体、难点:关心天气五、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每一节课,使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2、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让探究成为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3、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章节教学内容课时第一单元1、我们周围的土壤22、了解土壤23、肥沃的土壤24、土壤的保护1第一单元复习与检测1第二单元1、果实和种子12
6、、根和茎13、叶和花24、植物和我们2 第二单元复习与检测1第三单元1、认识固体22、把固体放到水里13、认识液体24、把液体倒进水里1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1第三单元复习与检测1第四单元1、今天天气怎么样12、气温有多高13、雨下得有多大24、今天刮什么风15、气候与季节1第四单元复习与检测1第五单元1、观察12、测量1第五单元复习与检测1复习考试2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单元分析在我们生活周围,随处都可以看到土壤,乡村的田野里,城市的花圃里土壤为绿色植物提供着养料。许多小朋友在田地或花圃边玩耍的时候,会发现土壤里有许多秘密土壤里面有虫子、岩石等。他们也许会在菜园肥沃的土壤上栽花种树,或者
7、挤压潮湿的黏土来塑成各种有趣的形状。本单元就是在孩子们对土壤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简单实验,学习怎样分析、了解土壤中有沙、黏土和腐殖质,探究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状况,并且能够观察到枯死的植物是怎样在虫子的帮助下分解并变成土壤的一部分的。 同时,从日益严峻的土地问题出发,我们还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土地意识和保护耕地”的教育。我国虽然国土辽阔,但人均国土资源却很少。如今,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乡村也越来越城镇化,土地资源也相应地减少。环境的恶化和水土流失的加剧,也使沙漠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土地意识,进而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显得特别重要。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根据科
8、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构建的,目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一、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3、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二、收集证据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
9、证据。2、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分析与解释1、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三、科学知识:1、知道土壤是岩石风化后和动植物腐烂变成的微粒等组合的物质。2、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及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2、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3、愿意合作与交流。4、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本单元将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研究土壤、生物、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关于土壤的概念,促进学生探究技能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
10、值观。本单元从实用价值出发,引导学生从了解土壤概况开始,去了解土壤的成分、月巴力以及如何保护土壤,呈逐渐深入的编排体系。 第一单元课时分配课题课时 1、我们周围的土壤12、了解土壤1 3、肥沃的土壤2 4、土壤的保护2单元检测1总课时7 第 周 班 级三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课时课 题1.1我们周围的土壤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能到室外来自观察土壤,能发现土壤中生活的各类“居民”,如蚂蚁、蚯蚓等。2、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3、会观察土壤,并能描述、记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重 点难 点发现土壤里的生命测量出小草根的总长度教 学方 法 观察、讨论教 具 放大镜 、小铲子、 木棍实践活
11、动检 查填写P62活动记录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讲述: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吗?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2、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把课前准备的泥土袋子拿出来,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土样,让学生讨论土样的成分并作简单的分类,可从以下几方面讨论: 外观:土样里的物质看上去像什么
12、? 颜色:土样里有哪些颜色? 闻:土样里各种物质的气味。 看:土样里都有哪些物质?还可以看看垫在下面的报纸有怎样的变化。 (3)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写在活动记录上。(科学教材第62页)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结果。 小组交流 观察交流汇报板书设计1.1我们周围的土壤 外观 颜色 闻 看教学反思共计: 课时检查人:时间:(盖章) 第 周 班 级三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课时课 题1.2了解土壤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知道土壤是岩石微粒、空气、水和腐殖质的混合物。2、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3、能用实验证明不同种类的土壤渗水性不同。4、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沙土和粘土的不同。5、
13、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重 点难 点 了解土壤的成分 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教 学方 法 观察法教 具放大镜、烧杯实践活动检 查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2、学生回答。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二、学习新课1、观察土壤(1)同桌两人一组观察带来的土壤,并记录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把从土壤中看到的东西记下来。观察土壤的颜色,听: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触摸:土壤摸上去感觉像什么?哪一种的感觉最硬或最光滑?握一握:哪种可握成团,哪种不能?闻:每一种土壤闻上去像什么?(2)分组实验:拿
14、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2、自主研究(1)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3、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究的情况。4、小结: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5、探究透水性能: (1)讨论:在渗水性实验中,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不相同?(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 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
15、漏斗 倒入相同的水。 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3)小组回答实验结果。(4)小结: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6、探究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1、分组讨论、交流2、小结:红薯、花生适合沙土,水稻适合黏土,蔬菜最适合壤土。 观察土壤 分组实验探究 讨论 分组实验 分组讨论交流板书设计1.2了解土壤 沙土 土壤的种类 黏土壤土教学反思共计: 课时检查人:时间:(盖章) 第 周 班 级三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2课时课 题1.3肥沃的土壤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2、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3
16、、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4、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重 点难 点 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教 学方 法 观察法教 具插图实践活动检 查 课后观察土壤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2、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二、自主学习1、观察有落叶的土地(1)观察土壤:仔细观察落叶下面有什么?土壤是什么颜色的?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2)小结:落叶下的土壤是黑黑的,比较肥沃,这就是土壤的表层。(3)设问:动植物对土壤肥力是否产生影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
17、响?2、土壤的分层(1)观察P8图片,观察土壤分成几层?每层土壤有什么特点?(2)讨论:土壤动物对土壤的影响?(3)小结: 表层土壤:腐殖质和养分都很丰富土壤 下层土:含有黏土成分 岩床:土壤深度增加,岩石就增多3、土壤的肥力及腐殖质(1)讲述: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2)阅读P9资料,提问:土壤的肥力为什么会流失?怎样增加土壤的肥力? 观察 观察 讨论 阅读板书设计1.3肥沃的土壤 表层土壤:腐殖质和养分都很丰富 土壤 下层土:含有黏土成分 岩床:土壤深度增加,岩石就增多教学反思共计: 课时检查人:时间:(盖
18、章) 第 周 班 级三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2/2课时课 题1.3肥沃的土壤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2、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3、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4、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重 点难 点 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教 学方 法 实践法教 具 自制肥料袋实践活动检 查学生自制肥料袋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检查学生自制的肥料袋二、学习新课1、为蚯蚓安一个家,观察蚯蚓(1)让学生来描述他们看到过的蚯蚓 你在哪里看见过它们?
19、它们看起来像什么?它们当时在干什么?(2)组织学生观察蚯蚓,提醒学生要温柔地对待蚯蚓,想学生简单介绍蚯蚓的种类,以及蚯蚓生活环境的常识。(3)讨论如何给蚯蚓安家:首先倒进土壤然后混入一些植物,最好放入蚯蚓。(4)观察蚯蚓在土壤里的生活(5)阅读有关土壤小动物的小资料2、了解其它动物会增加土壤肥力讲述:除了蚯蚓之外,鼹鼠能够挖洞松土,使土壤中有充分的空气,这一切都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增加,以利于动植物的生长。3、制作肥料袋(1)讨论:落在森林里的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树叶都到哪里去了?(2)让学生推测哪些东西会变成肥料(3)指导学生制作肥料袋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小
20、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4、观察肥料袋(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2)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5、管理肥料袋(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三、课后作业继续观察自己的制作的肥料袋。并作好记录。观察蚯蚓 讨论阅读讨论板书设计1.3肥沃的土壤 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教学反思共计: 课时检查人:时间:(盖章) 第 周 班 级三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2课时课 题1.4土壤的保护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
21、的贡献。2、会做水土流失的对比实验。3、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如乱砍森林、乱丢废旧电池、滥施化肥等。4、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重 点难 点 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实验中的条件教 学方 法 实验探究教 具 植被、水壶实践活动检 查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土壤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2、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那么谁来说说,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3、学生将自己准备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填写好书本第65页的记录表。4、提问:你还能说出
22、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5、谈话:土壤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土壤?(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讲述:土壤无私地为我们奉献着一切,她就是我们人类的母亲。可我们人类的一些活动往往会伤害到这位伟大的母亲。2、观察P13图片,提问:为什么有的地方草丰林茂,而有的地方却寸草难生呢?3、学生讨论交流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和补充。5、演示水土流失的对比实验强调:(1)注意实验的公平性,土堆的大小、水流的大小、水量的多少都要保证一样,惟一的变量时一个土堆有草皮,一个没有。(2)实验过程中要重点观察的是水流冲过以后,土层的变化和流水经过的痕迹。6、阅读P13阅读资料了解塑料垃圾和废旧
23、电池对土壤的破坏三、拓展讨论: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观察图片填写活动记录学生讨论交流观察演示实验阅读资料讨论板书设计1.4土壤的保护土壤 养育 保护、千万不能破坏 动植物 人类 提供生存环境教学反思共计: 课时检查人:时间:(盖章) 第 周 班 级三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2/2课时课 题1.4土壤的保护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2、会做水土流失的对比实验。3、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如乱砍森林、乱丢废旧电池、滥施化肥等。4、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重 点难 点 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实验中的条件教 学方 法 实验探究教 具 植
24、被、水壶实践活动检 查布置学生办一期宣传保护土壤的小报。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谈话:土壤为植物提供了养料和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所以说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土壤的保护。二、交流讨论,了解土壤的破坏情况及危害1、讲述:土壤无私地为我们奉献着一切,她就是我们人类的母亲。可我们人类的一些活动往往会伤害到这位伟大的母亲。2、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研究,汇报交流。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图片加以讲解。4、提问: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些破坏土壤的现象,请同学
25、们想一想你自己有没有破坏土壤的行为呢?5、提问:破坏土壤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这样无止境地破坏下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是将是怎样的情景?6、小结:我们人类就这样破坏、破坏、无止境的破坏,地球上将不会有土壤,那我们将没有地种,就不会有食物吃,后果将不堪设想。三、共同探讨,交流保护土壤的措施和方法1、谈话:土壤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能为保护她做些什么呢?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以什么方式保护土壤?3、组织全班交流。4、布置学生办一期宣传保护土壤的小报。汇报交流讨论办宣传小报板书设计1.4土壤的保护土壤 养育 保护、千万不能破坏 动植物 人类 提供生存环境教学反思共
26、计: 课时检查人:时间:(盖章) 第 周 1 课时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土壤由( )、( )、( )、( )、( )等物质组成。二、选择题1、腐殖质是由( )变成的。 泥土 动植物遗体 塑料袋2、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作用的是( )。 蜗牛 蚂蚁 蚯蚓3、能保护家乡土壤的活动是( )。 挖土烧砖 植树造林 过量喷洒农药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肥料。 ( )2、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生长。 ( )3、含沙量越多的土壤,渗水越快。 ( )4、任何物质在土壤中都能变成腐殖质。 (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 单元分析 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中
27、,学生已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进行了观察讨沦,建立了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本单元将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对植物从种子的萌发到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功能做较深一层的研究。同时引导学生开展一次长周期的“种植物”活动,这是对一个生命周期做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个阶段的活动,伴随着这个种植活动,可以围绕进行一些探究性学习,学会观察、测量、收集证据、积累资料等科学方法。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下列要求来建构的。 一、科学探究: 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要以
28、收集到的事实证2、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二、提出问题1、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2、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3、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三、收集证据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2、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4、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四、交流与质疑1、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2、能对研究过程与结果、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并与他人交流。3、能倾听和尊重其
29、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评议或质疑,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探究。五、科学知识:1、通过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2、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3、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活空间。4、了解一些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2、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3、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在地球上的万物之中,植物是人们最常见、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生物。本单元采用“先分后总”的方法来安排教学内容,由“果实和种子”、“根和茎”、“叶和花”、“植物和我们”四课构成:前三课是并列的关系,
30、采用观察、比较、实验、解剖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分别认识植物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知道植物能通过自己的“器官”制造养分以维持自身的生存。 第二单元课时分配课题课时1、果实和种子22、根和茎23、叶和花24、植物和我们1第二单元复习与检测1总课时8 第 周 班 级三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2课时课 题2.1果实和种子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知道什么是果实,什么不是果实。2、了解种子传播的途径。3、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重 点难 点知道什么是果实。 知道什么是果实。教 学方 法动手实践法教 具水果或蔬菜 视频资料实践活动检 查找种子活动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
31、课1、讲述:同学们都知道植物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那你知道植物宝宝藏在哪里吗?你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它长在哪里呢?今天老师请大家把自己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的家一起带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种子在哪里。二、学习新课1、果实展览,说说哪里有种子(1)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把一些自己认为是果实的带来,现在请各小组同学将带来的果实集中在一起,我们来举办一个果实展览会,这些果实你们都认识吗?(2)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果实名称。(3)提问:你们带来的这些都是果实吗?(4)学生交流讨论(5)提问:什么样的才叫果实?(6)分组观察活动:切开果实,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说说发现了什么。(7)
32、交流汇报观察结果(8)讨论:萝卜和其他一些植物有什么不同的地方?(9)小结:我们发现植物的种子一般长在果实里,果实就是种子的家。所以说凡是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构造的都是果实。我们可以用这个标准来判断一些植物是不是果实。萝卜内部没有种子,所以它不是果实。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如无子西瓜、无子葡萄、香蕉等一些果实的种子退化了,不容易找到,但它们仍然属于果实。(10)欣赏视频:各种各样的果实和种子。(11)学生活动:找种子:找出本小组其他果实的种子在哪里。2、植物怎样传播种子(1)、讲述:同学们都知道人们种植植物时,一般是先把它的种子埋在土里让它生根发芽,但也有很多植物不需要人们帮它们播种,而是自己有一
33、种特殊的传播种子的方法。比如蒲公英,你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吗?(2)欣赏短文:二年级语文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讨论植物妈妈是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的。(3)、讲述:蒲公英的种子借助风力来传播的,你还知道其他种子的旅行方式吗?(4)、小组讨论、交流,试着填写P66活动记录表格。(5)、欣赏视频:种子的旅行(6)、小结:每种果实都有它传播种子的方式,以便种子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很多,一般分为利用风力、利用动物、利用弹力、利用水力等方式来传播种子。学生介绍果实名称 学生讨论交流 分组观察 交流观察结果 讨论 欣赏视频 找种子活动欣赏短文小组讨论交流欣赏视频板书设计2.1果实和种子
34、 果皮果实 种子教学反思共计: 课时检查人:时间:(盖章) 第 周 班 级三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2/2课时课 题2.1果实和种子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2、能够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3、能够做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重 点难 点 解剖并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教 学方 法实验探究教 具 浸泡过的种子 镊子 视频实践活动检 查种植一棵植物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2、谈话:植物繁衍后代离不开种子,那种子里有些什么能让它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呢?本节课我们来探究种子的内部构造。二、学习新课(一)、
35、认识种子的构造 1、(出示干湿花生种子,发给学生每人两颗种子)观察: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和干花生种子有什么不同?猜一猜、画一画、说一说种子里面有什么?将自己的预测填写在P66的活动记录中。2、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种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呢?3、究竟同学们想的对不对,下面我们就来解剖种子。 4、教师示范解剖种子。强调:用镊子剥开种皮时要轻,不要伤到里面幼嫩的部分,然后从花生开口的那一边小心的掰开。 5、学生解剖种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里面有什么,并画下来,填写在P66的活动记录中。 6、说说你看到种子里面有什么? 7、学生再用黄豆的种子进行实验,要求按照预测画图解剖观察画图表达的过程。8、小结:种子里面的“
36、植物宝宝”,科学上有一个名字叫做“胚”。(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1、谈话:老师带来了很多种子,为什么这些种子一直没有发育成一棵棵小苗呢?你认为怎样才能让它生根发芽呢?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2、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小组讨论,可以参考书上的实验。 3、交流实验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回家完成实验。 4、欣赏种子萌发的视频,总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5、小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1)适量的水分 (2)充足的空气 (3)适宜的温度(四)、动手实践:种植一棵自己的植物。 要求:学生要精心培育自己的植物,认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填写活动记录学生解剖种子并观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交流
37、欣赏动手实践板书设计2.1果实和种子 适量的水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教学反思共计: 课时检查人:时间:(盖章) 第 周 班 级三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2课时课 题2.2 根和茎教 学目 的和 要求1、认识根的不同形态及其功能。2、能通过实验探究根的作用。3、能照顾好自己栽种的植物,做好观察日记。重 点难 点认识根的形态与作用区分直根和须根教 学方 法观察实践法教 具视频 植物的根实践活动检 查学生分组把自己带来的根按直根、须根分类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谈话:出示连根拔起的菠菜和葱,谁来向大家介绍这两种植物。今天我们来认识植物的根和茎。(板书课
38、题)二、学习新课(一)、区分直根和须根。 1、出示葱和菠菜。你们认识这两种植物吗? 2、观察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3、学生观察并汇报观察结果。4、小结:像菠菜这样,根从茎的下面长出来长长的一根,粗粗的、周围长了一些细小的根毛,这样的根叫直根。像葱这样,在茎下面长出的根有很多,都是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这样的根叫须根。5、在P67活动记录上画下直根和须根,描述它们的不同。6、小组内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进行比较,看看哪些是直根,哪些是须根。 汇报比较结果。(二)、认识根的作用。 1、讲述:根对于植物来说非常重要,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吗? 2、学生回答。3、看根的作用的视频。 4、学生看后谈谈感想。 5、小结: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料的作用。观察葱和菠菜的根汇报观察结果填写活动记录学生给根分类欣赏视频并谈感想板书设计2.2根和茎 直根 根 须根 植物的根的作用:1、吸收水分和养料2、固定植物的作用教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