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必修一植被与土壤必练题总结高考地理必修一植被与土壤必练题总结 选择题 1、下图为“内蒙古地区主要名山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带应为()A.落叶阔叶林带 B.荒漠带 C.高山灌丛带 D.山地针叶林带(2)贺兰山乙植被带只分布在东坡,主要影响因素是()A.洋流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海陆分布 答案:A B【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2 (1)本题主要考查主要的植被类型。(2)本题主要考查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解答】(1)从图中看,甲位于阴山的草原带上部,山地针叶林下部,对比三
2、幅图可判断出为落叶阔叶林带,A 正确。故选 A。(2)贺兰山的东坡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山地针叶林带;西坡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不能形成山地针叶林带,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B 正确。故选 B。2、读某区域地形和水文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示运河()A.是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 B.沟通了大西洋与太平洋 C.被日本视为海上生命线 D.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2)图示区域的典型植被是()3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热带荒漠 C.热带草原 D.热带雨林 答案:B D【提示】区域的区位分析 主要的植被类型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巴拿马运河。(2)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分布。【解
3、答】(1)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图示运河是巴拿马运河,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通道。故选 B。(2)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区域位于南北纬 10之间的低纬度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典型植被是热带雨林。故选 D。3、2018 年 5 月 18 日,“货运通关系统”在中俄运输新线路“大连至新西伯利亚”一线(下图)启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4 (1)从大连至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自然带出现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分 B.海拔 C.热量 D.土壤(2)关于图中 a、b、c、d 四处对应的自然带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a 为温带
4、落叶阔叶林带 B.b 为温带荒漠带 C.c 为山地针叶林带 D.d 为山地草原带 (3)博格达山 P 坡的雪线高于 Q 坡,主要原因是()A.P 坡纬度低,光热充足 B.Q 坡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 C.P 坡为阴坡,降水不足 D.Q 坡为缓坡,积雪量大 答案:A C B 5 【提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主要的植被类型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本题主要考查了植被的分布。(3)本题主要考查了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解答】(1)从大连到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植被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其自然带的变化符合从沿
5、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水分差异导致的,故 A 项正确。故选 A。(2)图示山麓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基带为温带荒漠带,A 项错误;随着海拔的升高,水分条件略有好转,b 自然带为山地草原带,B 项错误;Q 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阴坡,即北坡,地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c处形成山地针叶林带,C 项正确;按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 对应的自然带是高山草甸带,D 项错误。故选 C。(3)该山脉位于北半球,P、Q 两坡纬度大体相当,A 项错误;P 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高,是阳坡,C 项错误;一般来说,缓坡处雪容易积存,积雪量大,雪线低,但该处坡度对雪线高度影响
6、小,D 项错误;Q 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北坡,Q 坡是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此处降水较多,B 项正确。故选 B。6 4、读世界某区域海洋与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以下两题。(1)地降水主要集中在()A.12 月至次年 1、2 月 B.36 月 C.69 月 D.912 月 (1)沿 XYZ 自然景观的变化是()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 B.硬叶林、稀树草原、荒漠 C.落叶林、草原、荒漠 D.雨林、稀树草原、荒漠 答案:【提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主要的植被类型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7 5、土壤呼吸是土壤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它包括植物根系呼吸、土壤动物呼吸、
7、土壤微生物呼吸等。下图为甘肃省玉门镇饮马农场某年 7 月 7 日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裸地、葵花(一年生草本植物,高 13.5m)、茴香(乔木,高 1015m)、孜然(草本植物,高 2040cm)四种植被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规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对应的植被类型是()A.裸地 B.孜然 C.茴香 D.葵花(2)该日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主要受控于()A.土壤水分 B.土壤温度 C.土壤质地 D.土层深度(3)土壤呼吸能够()A.改变大气环流 B.形成外力堆积地貌 C.影响全球碳平衡 D.促进全球水热平衡 答案:D B C【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8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土壤的
8、观察、形成与养护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能力。【解答】(1)据题干可知土壤呼吸是土壤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包括植物根系呼吸、土壤动物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呼吸,茴香是高大的乔木,其土壤生物量和地下根系远多于其他三类,故呼吸速率最高,为茴香;裸地植物根系少,土壤动物及微生物最少,故呼吸速率最低,为裸地;葵花相比孜然植被高度更高,根系更发达,土壤动物及微生物更多,故其呼吸速率高于孜然,因此为为葵花,为孜然。故选 D。(2)读图可知,四种类型土壤呼吸速率与一
9、天中时间变化明显相关,而一天内随着时间的不同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土壤温度会明显变化,说明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受控于土壤温度,B 正确。故选 B。(3)据题干可知土壤呼吸是土壤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因此会影响全球碳平衡,C 正确。故选 C。综合题 6、土壤利用与保护(1)对不能_需要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2)对优良的土壤要注重_,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_的能力。答案:满足耕作 种养结合 高效肥力 9 解析:略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土壤有机质是作物所需养料的源泉,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能提高土壤微粒的胶结力和土壤的抗风蚀能力。毛乌素沙地土壤颗粒组成划分为砾石、极粗砂、粗砂
10、、中砂、细砂、极细砂、粉粒、黏粒。一般来说,土壤有机质附着在土壤细颗粒中,形成较稳定的团聚体,而砂粒吸附有机质的能力较差。下图示意毛乌素沙漠地理位置,下表为毛乌素沙地不同种类土地表层(05 cm)和亚表层(510 cm)有机质含量表。样地类型 深度/cm 有机质含量平均值/g kg-1 留茬地 0-5 11.30 5-10 13.05 翻耕地 0-5 11.53 5-10 12.67 草地 0-5 18.75 5-10 13.36 半固定沙丘地 0-5 8.13 5-10 7.73(1)指出影响毛乌素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2)与翻耕地相比,草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亚表层,分析主要原因。
11、(3)请为改良毛乌素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成土母质;气候;植被覆盖度;微生物活动;人类耕作方式。(答出三点)(2)草地能减轻风蚀作用,减少土壤有机质的流失;草地结皮层较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草地植被枯落物可为土壤提供有机质;草地对降尘和细颗粒物质具有截流效应,有利于有机质在表层积累。(答出三点)(3)实施休耕制度,减轻人类活动对沙地的耕作强度;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牧还草;植树种草,提高沙地10 植被覆盖率;增施有机肥;采用铺设草方格措施治理风沙。(答出三点)解析:本题以毛鸟素沙地不同种类土地表层和亚表层有机质含量为背最材料,考查影响毛乌素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草地表
12、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亚表层的原因以及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合理措施,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原理、规律的能力。第(1)问,影响毛鸟素沙地土响有机质含量的因素可从成土的母质,植被覆盖度、微生物活动以及人类耕作方式进行思考。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无论是矿质化过程还是腐殖化过程,都是在微生物直接参与下进行的。因此,有机质的分解和周转都必须受微生物的制约。凡能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及其生理作用的一切因素都会影响有机质的分解和周转。影响毛乌素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是成土母质
13、、气候、植被覆盖度、微生物活动、人类耕作方式。第(2)问,其主要原因可从草地对土壤有机质的保持、对土壤水分的调节、为土壤提供的枯落物以及对降尘和细粒物质的藏流等方面的作用进行思者。草地摩擦力较大,能减轻风蚀作用,减少土壤有机质的流失;草地结皮层较厚,利于水分保持,土壤水分条件较好;草地植被枯落物可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增加有机质含量;草地能减轻风蚀作用,对降尘和细颗粒物质具有截流效应,有利于有机质在表层沉积、积累。因此与翻耕地相比,草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亚表层。第(3)问,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合理化建议可从实施休耕制度、提高沙地植被覆盖率、调整农业结构、增施有机肥、治理风沙、减少土壤有机质的流
14、失等方面进行思考。实施休耕制度,恢复土壤肥力,减轻人类活动对沙地的耕作强度,减少土壤结构破坏;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牧还草,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源;植树种草,提高沙地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有机质在表层沉积、积累,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采用铺设草方格措施治理风沙,减少风力侵蚀。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塔斯马尼亚岛的位置 11 材料二:塔斯马尼亚有“世界最纯净岛屿”之称,是著名的“苹果之岛”。岛上植被茂密,苹果园和农场多分布于谷地排水较好的地带,这里的土壤源自河流冲积和火山灰沉积物,果蝇很少,从而使产出的苹果绿色而美味。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但研究显示,近几年塔斯马尼
15、亚岛的土壤厚度不断变薄,对苹果的生长开始产生不利的影响。(1)比较 M、N 两地的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2)分析该岛土层变薄对苹果生长的不利影响。(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谈如何保护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答案:(1)差异:M 地土层厚度大于 N 地;M 地土壤肥力大于 N 地。原因:M 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M 地纬度及海拔比 N 地低,水热条件更优越,岩石风化速度快,利于土壤形成;且 M 地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故植被生长更为茂盛,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土壤更肥沃。(2)土层变薄,土壤肥力流失,使苹果产量减少;土层变薄影响果树根系发育,影响果树生长,使
16、苹果产量减少;土壤中有利于苹果生长的养分流失,有可能导致苹果品质下降。(3)保护岛上植被,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控制苹果种植的规模和密度,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控制游客数量,12 减少游客对土层的踩踏和剥蚀:对已破坏的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保护土壤生态的意识。解析:本大题以塔斯马尼亚岛的苹果生产为材料,涉及土壤的形成、土壤肥力的影响及保护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根据图示河流,N 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以侵蚀为主,土层薄,土壤肥力差,M 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肥力高;M 地纬度及海拔比 N 地低,水热条件更优
17、越,加速岩石的风化速度,利于土壤的发育成熟;M 地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更优越,植物生长更为茂盛,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更多,土壤更肥沃。因此 M 地土层厚度大于 N 地;M 地土壤肥力大于 N 地。(2)由于该岛的土层逐渐变薄,导致土壤肥力不断下降,提供给苹果树的养分减少,使苹果产量降低;土层变薄还会影响果树根系发育,影响果树对土壤中水分、肥力的吸收,使苹果产量减少;再加上土壤中有利于苹果生长的养分不断流失,因此有可能导致苹果品质下降。(3)土层变薄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引起的,保护土壤的措施主要是从植被保护、控制生产规模及游客数量,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植被保护上,保护岛上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生产规模上,合理控制苹果种植的规模和密度,保持土壤肥力;游客上,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将游客数量控制在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减少游客对土层的踩踏和剥蚀,对已破坏的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宣传教育上,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保护土壤生态的意识。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