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本编重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第二编的标题是“爱好的多方面性”,本编重要论述了爱好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设立,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第三编的标题是“性格的道德力量”, 下面就普通教育学中的教育思想作一简要述评。(一)五道念与以之为基础的教育目的论五道念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论的理论基础。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第一种为“自由”的观念。亦译作“内心自由”的观念。“自由”的观念规定个人的意志和行为能摆脱一
2、切外在影响的束缚而只受制于人的内在判断,归之于人的内在自律,归之于人的理性自觉,从而使人的意志、理性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第二种为“完善”的观念。赫尔巴特结识到,在实际的道德实践中,人的由意志、理性所作出的内心判断往往难于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人之理性判断外发之为道德行为,往往受客观条件和人的其他心理品质的影响。当内外发生矛盾且这一矛盾不能调和之时,即需依靠“完善”的观念去加以解决,即用多方面的意志力和坚强而紧张的毅力加以“内部的协调”。第三种为“仁慈”的观念。亦即“绝对的善”的观念。“完善”的观念得以发生作用的法宝是人的意志等理智能力。假如借助人的内部的理智能力还无法协调意志和行为之间的
3、矛盾时,就要用“仁慈”的观念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使人不与任何人发生那种危险的恶意的冲动。“仁慈”的观念发生于两种意志的互相关系之间,通过这一观念使自己的意志处处与别的意志相协调,具有无私地为别人谋福利的强烈愿望,这样,社会冲突就不也许发生,社会秩序就会得以安定。第四种为. “正义”的观念 “正义”的观念就是“守法”的观念。假如“仁慈”的观念还局限性以遏制人的与别人发生冲突的恶意冲动,就必须通过“正义”的观念,即根据人们志愿协调所制定的守法观念或法律条文予以解决。这样,“正义”的“守法观念”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就会牢固地建立起来。第五种为“公平”的观念。亦即“报偿”的观念。假如通过“正义”的观念还
4、不可以解决不批准志之间的矛盾,就必须通过“公平”的观念,对那些预先思量过的错误行为予以应受的处罚使之不失为公道。“公平”的观念规定以等量的善与恶偿还于当事人,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它使人意识到不良的行为必将导致应有的法律制裁。(二)管理论赫尔巴特认为管理的重要方法有:(1) 威胁。这是一切管理一方面采用的措施,是管理儿童的第一手段,也是特殊手段。(2) 监督。对孩子不加监督,不加教养,而放任儿童撒野是培养不出伟大的品格来的,因此,长期以来,监督就是儿童管理的不可缺少的部分。(3) 权威与爱。权威能约束人使之不至产生超过常规的活动。权威非常有助于克服人的一种倾向于邪恶的、正在形成的意志。(三
5、)爱好说与教学论 爱好的多方面性。赫尔巴特将“爱好的多方面性”作为其教学论的理论前提和基础,在普通教育学中,其第二编,作为论述教学理论的专编,即是以“爱好的多方面性”作为卷名的。何谓爱好?“爱好是同欲望、意愿和审美有共同之处的,是同漠不关心相对立的。”“当我们发生爱好时内心是积极的,但在爱好未转化为欲望与意志之前,我们在外表上却一直是悲观的。爱好处在单纯的观望与着手之间”,同时爱好能激起人们的爱好而占有人的心灵,从而过渡到欲望和意愿。人对外界实在的注意,构成了爱好的来源,这种实在一旦与人的一种新表象互相联系时即会产生爱好这一心理活动。作为现象的外界实在具有多方面性,因而人的爱好也具有多方面性,
6、“心智中的多方面性只但是是现象的多方面性,就像心智中的统一性只但是是现象的相似性与综合同样”。(四)性格观1管理、教学和训育,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体系的骨干。管理不是教育,但是,“紧紧而机灵地抓住管理的缰绳”,则是教学和训育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保障。而训育即是道德教育,即是整个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和训育(教育)的关系上,“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认可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同样。”道德教育(训育)假如不通过教学,只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相反,假如教学不进行道德教育(训育),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训育,是教育的最高或最终的目的。就其内容而言,训育即是培养学生形成
7、道德性格的教育。(五)普通教育学的意义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论走向科学的开山祖和奠基石。(1)赫尔巴特将五道念作为其教育论的理论基础。这种试图将教育目的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之上的努力显然是一种理论上的奉献,从而使其教育目的论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的理性之物。(2)赫尔巴特将其管理论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世纪神学的幽灵还在赫尔巴特的身上游弋,其反动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即使在赫尔巴特的最专制的管理论之中,我们还是可以依稀看到一些民主的东西. 这就是矛盾的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
8、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182023,他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此书的原标题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十四章,三编之前有一个“绪论”。以下是我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一书做的一些摘录以及自己的理解:一、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所有也许就是心理学。”赫尔巴特提出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的一门学科。二、教育的管理和目的(一)儿童的管理“满足于管理自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赫尔巴特认为,对儿童的管理是
9、教育者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责任,对儿童的管理是进行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此外对儿童的管理不能太过。(二)儿童管理的目的“所认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导致具有反社会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制。”赫尔巴特继承了中世纪的教育对儿童的见解,认为儿童起初表现出来的意志就是不服从的烈性,这种烈性是不守秩序的根源。指出为了使这种烈性不会发展为反社会倾向,就必须经常用强制来压制。三、教学的环节教学过程涉及“专心”和“审思”两个基本环节。“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审思”是指追忆与调和意识内容的思维活动,即进一步理解与思考,把“专心”中结识
10、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联合成统一的东西。专心和审思都各有其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在此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理论,他把教学划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连续的阶段。(一)清楚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对学生而言,这一阶段处在静止状态的“专心”活动,其心理状态重要表现为注意。作为教师,要采用提醒等直观教学讲授新教材,以便使学生清楚而又明确地感知新教材。事物能否被感知,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过去经验,因此,要使学生清楚地感知新教材,教师必须充足了解学生原有的观念,以便向学生提供恰当的新观念。(二)联想对学生来说,这个阶段是运动状态的“专心”活动。通过了明了阶段之后,学生可以将以往的种种观念迅速地对
11、的再现出来,并自然地引起某种联想。但是,也往往会碰到新观念与旧观念不相一致、与旧观念不相联系的情况,这时,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发明性思维”,通过其他有效方式,寻找某些较接近的新观念或旧观念,去代替或调和它们。在此阶段,重视培养和运用良好的记忆力和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三)系统通过“联合”阶段,学生的新观念与旧观念之间产生了一定联系,但并不系统,需要学生进一步进行一种静止状态的“审思”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初步联合起来的种种观念进一步与课程的整个内容和目的联合起来,使相关的新旧观念重新联合为集团,形成普遍性的概念。在这一阶段,想象和思维表现得特别活跃,并具有更严密的逻辑性。(四)方法这一阶段学
12、生对观念进一步思考,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审思”活动。教学过程达成系统阶段,并不等于观念体系所有形成了,还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便需要借助实际的练习,使已获得的系统知识付诸应用,使之变得更为牢固和纯熟。四、训育及其方法(一)训育的定义“现在便容易对训育的概念下定义了。它与儿童的管理有共同的特性,它是直接对儿童的心灵发生影响的,它与教学共同的地方在于它们的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赫尔巴特通过把训育与对儿童的管理和教学相比较,来更清楚地理解训育的实质内涵,它们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转贴二)训育的方法赫尔巴特提出的训育方法有:1.陶冶。训育与管理不同,其最大的特点是陶冶性。通过陶冶,使学生逐渐受影响。2.教师的人格感染。教师的形象对学生具有权威性,通过教师的人格感化学生,是训育的一个重要手段。3.赞许和责备。赫尔巴特说:“通过应得的赞许给儿童以快乐,这是训育的杰出的艺术。”儿童、少年与青年,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须习惯于忍受其所招致的责备并保持这种习惯,只要这种责备是恰如其分的和可以理解的。4.建立有益于健康的生活制度。这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首要准备”。赫尔巴特在他的著作普通教育学里提出的心理学对教育学的意义,儿童的管理理论,教学阶段论以及训育及其方法,这些教育思想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对教育科学发展的奉献是杰出的,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仍具有借鉴作用。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