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讲第四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丞相制度的废除一、丞相制度的废除1.1.原因:原因:明初承袭元制,在朝廷设中书省和左右丞相,丞相统辖六部,明初承袭元制,在朝廷设中书省和左右丞相,丞相统辖六部,总揽全国政务。总揽全国政务。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明太祖朱元璋吸取了历史上丞相明太祖朱元璋吸取了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为了巩固皇权,加强统治,朱元璋决定废除宰相。使权力的教训,为了巩固皇权,加强统治,朱元璋决定废除宰相。2.2.丞相制度的废除:洪武十三年(丞相制度的废除:洪武十三年(13801380),
2、),朱元璋朱元璋借借“胡惟庸案胡惟庸案”废除丞相,撤中书省,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废除丞相,撤中书省,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旧人教:设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牵制,分掌统兵和调皇帝负责(旧人教:设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牵制,分掌统兵和调兵之权)。并下令以后也不许再设丞相。兵之权)。并下令以后也不许再设丞相。皇权兼并了相权,皇权兼并了相权,标志着皇权对于相权的斗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标志着皇权对于相权的斗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有人说,丞相制度的开局是个喜剧,而结尾却是一个悲剧。有人说,丞相制度的开局是个喜剧,而结尾却是一个悲剧。3.3.结果:结果:皇帝集君权和相权于一
3、身,君主专制到达新的高度;但又导致皇帝集君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到达新的高度;但又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于是又设立殿、阁大学士作为皇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于是又设立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侍从顾问(内阁雏形)。帝的侍从顾问(内阁雏形)。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供备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供备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宰相在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宰相在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明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明太祖废除宰相
4、制度后,固然可解决君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固然可解决君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明太祖采取的补救措施即设立内阁。加重,明太祖采取的补救措施即设立内阁。二、明朝内阁制度的建立二、明朝内阁制度的建立1.原因: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遇到大事也无人商量。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遇到大事也无人商量。2.建立:建立:明成祖朱棣(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朝第三位皇帝)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文渊阁地处宫廷之内,阁臣又常在文渊阁地处宫廷之内,阁
5、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左右,故称内阁殿阁随侍皇帝左右,故称内阁。3.演变:演变:明宣宗时明宣宗时(朱瞻基,年号宣德,(朱瞻基,年号宣德,明朝第五位皇帝明朝第五位皇帝),授予内阁大,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票拟”权,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权,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内阁成为辅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内阁的权势奏章的批复意见,内阁成为辅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内阁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和地位逐渐提高。到明朝中后期,某些主持内阁的首辅(如万历首辅张居正),威到明朝中后期,某些主持内阁的首辅(如万历首辅张居正),威权显赫,六部虽不隶属内阁,但必须按照内阁
6、票拟的谕旨办事,地权显赫,六部虽不隶属内阁,但必须按照内阁票拟的谕旨办事,地位反在内阁之下。为预防内阁地位上升威胁皇权,又以司礼监太监位反在内阁之下。为预防内阁地位上升威胁皇权,又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予以牵制。人物人物阶段段名称名称阁臣臣权力力明太祖奠定基础殿阁大学士处理文案的侍从明成祖正式确立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明宣宗发展完成内阁大学士票拟权4.性质(特点):性质(特点):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5.评价:评价:(1)内阁没有行政权: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内阁
7、首辅也不是法定)内阁没有行政权: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内阁首辅也不是法定的中央政府最高行政长官。的中央政府最高行政长官。(2)内阁权力来自皇权: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全由皇帝决定,虽)内阁权力来自皇权: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全由皇帝决定,虽有内阁首辅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制度和职位,而是来自有内阁首辅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制度和职位,而是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皇帝的支持与信任。(3)内阁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内阁票拟必须符合皇帝心意,票)内阁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内阁票拟必须符合皇帝心意,票拟的采纳与否也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拟的采纳与否也取决于皇帝的批红。(4)内阁的
8、建立实际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内阁的建立实际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群臣奏章在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奏群臣奏章在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奏章上面,叫做章上面,叫做“票拟票拟”。皇帝对内阁意见用红字做批示,称为。皇帝对内阁意见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批红”。“批红批红”多由司礼监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多由司礼监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明朝废除宰相最大的弊端就是使司明朝废除宰相最大的弊端就是使司礼监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宰相。礼监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宰相。明朝中后期,皇帝多不上朝,导致太监乱政,其明朝中后期,皇帝多不上朝,导致太监乱
9、政,其原因就是皇权过分集中。原因就是皇权过分集中。宦官参政,干预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是导致明朝政治黑暗的重要原因。宦官参政,干预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是导致明朝政治黑暗的重要原因。曾经曾经在万历、天启年间两度出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在纶扉奏稿说:在万历、天启年间两度出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在纶扉奏稿说:“我朝阁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贾祸。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贾祸。”明代内阁的作用,关键在于阁臣能否得到皇帝重用及其办事效能的高低。明代内阁的作用,关键在于阁臣能否得到皇帝重
10、用及其办事效能的高低。自明朝第六位皇帝朱祁镇(年号正统)以后近百年间,内阁并无多少实自明朝第六位皇帝朱祁镇(年号正统)以后近百年间,内阁并无多少实权,权力操于宦官之手。自嘉靖中叶至万历初年的五十余年间,大学士夏言、权,权力操于宦官之手。自嘉靖中叶至万历初年的五十余年间,大学士夏言、严嵩、张居正相继入阁成为首辅,内阁真正成为国家中枢机构。张居正死后,严嵩、张居正相继入阁成为首辅,内阁真正成为国家中枢机构。张居正死后,阁材乏人,宦官逐渐窃持权柄,魏忠贤擅权乱政,组成阉党内阁。到崇祯一阁材乏人,宦官逐渐窃持权柄,魏忠贤擅权乱政,组成阉党内阁。到崇祯一朝,内阁已徒具形式,有名无实。朝,内阁已徒具形式,
11、有名无实。另有观点认为:从明代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开始,用六部尚书、侍另有观点认为:从明代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开始,用六部尚书、侍郎兼殿阁大学士,阁臣权力渐重。明中叶以后,阁臣又有了首辅、次辅和群郎兼殿阁大学士,阁臣权力渐重。明中叶以后,阁臣又有了首辅、次辅和群辅的区别。首辅拥有票拟权,位极人臣。辅的区别。首辅拥有票拟权,位极人臣。随着时间的推移,阁权代代积累,明中叶以后的殿阁大学士已经掌握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阁权代代积累,明中叶以后的殿阁大学士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宰相之权,已不是最初的皇帝一部分宰相之权,已不是最初的皇帝“顾问顾问”了,首辅已成为实际的宰相。了,首辅已成为实际的宰相。6.宰相制
12、与内阁制的比较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宰相制宰相制内内阁制制权力来源力来源宰相制度皇帝的信任职责参与决策国家大事皇帝的侍从顾问任免任免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直接由皇帝决定权力力决策权,参与政治权,权力来自制度票拟权,但票拟后须呈皇帝决定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对皇皇权影响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 马汉麟著、粟强笺注马汉麟著、粟强笺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现在一般认为皇帝辅臣并:现在一般认为皇帝辅臣并非宰相,理由有三:非宰相,理由有三:1 1、首辅、辅臣有议政之权,而无监督百官之权,更不能指挥六部等行政、首辅、辅臣有议政之权,而无监督百官之权,更不能指挥六部等行政机构
13、工作。机构工作。2 2、辅臣们草拟的诏谕(即所谓、辅臣们草拟的诏谕(即所谓“票拟票拟”)能否生效,完全取决于)能否生效,完全取决于皇帝皇帝“批红批红”签字。签字。3 3、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皇帝让司礼太监代行、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皇帝让司礼太监代行“批红批红”之之权,辅臣不光要揣度皇帝之意而行事,更要处处受太监的制约。权,辅臣不光要揣度皇帝之意而行事,更要处处受太监的制约。这都是承担秘书、顾问工作的辅臣们与百官之首的这都是承担秘书、顾问工作的辅臣们与百官之首的 宰相宰相 的巨大区别。的巨大区别。所以说,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是中国古代官制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所以说,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是中国古代官制史
14、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7.7.明朝内阁制与英国内阁制的比较:明朝内阁制与英国内阁制的比较:英国内阁的首脑为首相,由通过选举而在议员中占多数席位的英国内阁的首脑为首相,由通过选举而在议员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担任。首相再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组成内政党领袖担任。首相再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组成内阁。君主只是在名义上代表国家,并无实际行政权力。议会是国家阁。君主只是在名义上代表国家,并无实际行政权力。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内阁向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最高立法机关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内阁向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内阁如失去议会信任,必须辞职或提请君主解散议会。内阁
15、如失去议会信任,必须辞职或提请君主解散议会。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而西方内阁是民主制度的产物而西方内阁是民主制度的产物,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三、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三、清朝军机处的设置1.1.背景:背景:清初,设内阁,置六部,但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清初,设内阁,置六部,但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大臣会议。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
16、大臣会议决定(又称又称“议政王议政王贝勒贝勒大臣会议大臣会议”,是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皇权受到是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皇权受到很大很大限限制。制。(人教)康熙时期,在宫廷内设南书房,由当值的翰林院学(人教)康熙时期,在宫廷内设南书房,由当值的翰林院学士参与政务,替皇帝起草诏令。这样,便形成内阁、议政王大臣会士参与政务,替皇帝起草诏令。这样,便形成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个辅政机构,议与南书房三个辅政机构,中枢机构一分为三中枢机构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南书房,互相牵制。南书房分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皇权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分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皇权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2.设置
17、军机处的原因:设置军机处的原因:处理西北战事,防止泄露军事机密,加强皇权。处理西北战事,防止泄露军事机密,加强皇权。3.设置:设置:雍正初年,在宫廷隆宗门内设军机房,不久更名为军机处,由雍正初年,在宫廷隆宗门内设军机房,不久更名为军机处,由皇帝选择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皇帝选择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形同虚设,后来相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形同虚设,后来相继撤消;内阁也名存实亡,继撤消;内阁也名存实亡,变成了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变成了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4.职责:专门处理前线的奏报和诏令。后来,由单纯处理西北军务扩大职责:专门处理前线的奏
18、报和诏令。后来,由单纯处理西北军务扩大到处理全国其他事物。到处理全国其他事物。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必须秉承皇帝旨军机大臣必须秉承皇帝旨意行事意行事,其,其作用只是上传下达作用只是上传下达。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构的地位。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值房”。军机处也无专官,。军机处也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
19、,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的职务也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5.特点:特点:简简: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人员精干;: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人员精干;速速:军机大臣:军机大臣“跪受笔录跪受笔录”后直接交相关部门执行,后直接交相关部门执行,减少了中间环节,减少了中间环节,办事效率较高;办事效率较高;密密:地处宫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机密性能强,决策封闭:地处宫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机密性能强,决策封闭性特
20、征明显(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性特征明显(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军机大臣全为兼职,由皇帝临时任命,没有制度上的保证,军机处始军机大臣全为兼职,由皇帝临时任命,没有制度上的保证,军机处始终不算正式衙门。终不算正式衙门。6.作用: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使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作用: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使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四、思想文化: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存目)四、思想文化: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存目)1.1.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八股文滥觞于北八股文:是明清两
21、代科举考试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八股文滥觞于北宋。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华而不实,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宋。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华而不实,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文体并无规格。明代洪武元年(科,一律改试经义,文体并无规格。明代洪武元年(13681368)科考,对制度、)科考,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不过写法初无定规。成化年间,经王鏊、谢迁等人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不过写法初无定规。成化年间,经王鏊、谢迁等人提倡,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由明中期而泛滥至清代。提倡,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由明中期而泛滥至清代。八股文由破题、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
22、、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是用两句破题是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首二字用始,首二字用“意谓意谓”、“若曰若曰”、“以为以为”、“且夫且夫”、“尝思尝思”等开等开端。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端。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在这四股中,每股又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中股为全篇重心。在这四股中,每股又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名八股文。
23、股,故名八股文。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朱熹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朱熹四书四书章句集注章句集注,不得自由发挥。,不得自由发挥。一篇八股文的字数,清顺治时定为一篇八股文的字数,清顺治时定为550550字,字,康熙时增为康熙时增为650650字,后又改为字,后又改为700700字。八股文注意章法与格调,本来是说理字。八股文注意章法与格调,本来是说理的古体散文,在文学史上自有其地位。的古体散文,在文学史上自有其地位。但从教育的角度而言,作为考试的但从教育的角度而言,作为考试的文体,八股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死板,无自由发挥的余地。文体,八股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死板,无自由发挥
24、的余地。不仅使士人的不仅使士人的思想受到极大的束缚,而且败坏学风。思想受到极大的束缚,而且败坏学风。2.2.文字狱:是明清时因文字犯禁或借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文字狱:是明清时因文字犯禁或借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明初文字狱贯穿洪武一朝,是明太祖朱元璋为推行文化置的刑狱。明初文字狱贯穿洪武一朝,是明太祖朱元璋为推行文化专制统治所采取的极端手段,并为后世专制统治者所效法。在清初专制统治所采取的极端手段,并为后世专制统治者所效法。在清初康雍乾三朝的百余年间,文字狱多达上百起,而且愈演愈烈。文字康雍乾三朝的百余年间,文字狱多达上百起,而且愈演愈烈。文字狱是巩固专制统治的政治措施。文字狱遏
25、制言论,禁锢思想,极大狱是巩固专制统治的政治措施。文字狱遏制言论,禁锢思想,极大地桎梏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助长了阿谀奉承、诬告陷害之风,是历地桎梏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助长了阿谀奉承、诬告陷害之风,是历史发展中的浊流。史发展中的浊流。五、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五、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积极影响: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和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民族融合。融合。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能有效组织
26、人力、物力、财力从事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2.消极影响:消极影响:政治上,君主专制的独断性和随意性容易导致暴政治上,君主专制的独断性和随意性容易导致暴政,使政治黑暗、腐败。政,使政治黑暗、腐败。思想上,对思想文化的严密控制,阻碍思想上,对思想文化的严密控制,阻碍了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了科学和文化的发展。经济上,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经济上,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的发展。整体上,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使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整体上,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使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世界(西方已经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近代民主制世界(西方已经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基础
27、上初步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度)。3.一般而言,前期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的消极作用逐渐增一般而言,前期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的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大。君主专制的加帝国结构瓦解的主要原因:列强入侵,社会矛盾激君主专制的加帝国结构瓦解的主要原因:列强入侵,社会矛盾激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工业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工业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仁人志士的努力。民主思想的传播;仁人志士的努力。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全力。在人神关系上,鼓吹君权神授,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全力。在人神关系上,
28、鼓吹君权神授,君权至上;在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下级依附上司,全国依君权至上;在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下级依附上司,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分配上,君主一人全面垄断全国一切大权,国家所附君主;在权力分配上,君主一人全面垄断全国一切大权,国家所有政治制度内容的设置,无一不是为了确保这种权力的集中,确保有政治制度内容的设置,无一不是为了确保这种权力的集中,确保君主意旨的畅通无阻。君主意旨的畅通无阻。2.人治高于法治。人治的实质是权治、官治,是独裁统治。人治高于法治。人治的实质是权治、官治,是独裁统治。3.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时相当完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中国古代政治
29、机构的设置时相当完备的,从君主到官僚,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统治备的,从君主到官僚,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统治网络严密周全。网络严密周全。4.宗法关系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宗法关系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家政治制度中。5.在漫长的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在漫长的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七、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冲击七、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冲击1、否定君主专制思想的出现、否定君主专制思想的出现明清
30、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制度渐趋衰落。明后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君主专制制度渐趋衰落。明后期,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期,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否定孔子是“天生天生圣人圣人”,揭露道学的虚伪,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揭露道学的虚伪,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一定程度的民主色彩。明末清初的黄宗羲,认为君主的要求,带有一定程度的民主色彩。明末清初的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天下之大害”,她提倡,她提倡“法治法治”反对反对“人治人治”,提出,提出“工工商皆本商皆本”。黄宗羲的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兴起有一定的影响。黄宗羲的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兴起有一定的影响。2、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努力、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努力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