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劳动服务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下载须知】:1,本套练习包含以下题型: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常识判断题、数量关系题、判断推理题和资料分析题等题型;共135道。2、本套试题根据常见招考题总结归纳,主要用于练习答题思路和拓展知识面。3、本套试题非考试真题,且与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劳动服务公司无关。一、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综合性数据立法的内容首先是全面,但是如果面面俱到而缺乏可操作性的制度规定,其实施效果则形同虚设,反倒是浪费了立法资源。与其制定 _ 的综合类数据立法和促进发
2、展类立法,还不如将政务数据开放共享、行业性数据产业化应用等列为地方立法的优先选项,制定更适合本地实情和需要的数据立法,避免 _。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周全 生搬硬套 B 细致 照本宣科 C 宽泛 贪大求全 D 缜密 大水漫灌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第一空,形容“综合类数据立法”的制定情况,根据前文“全面”“面面俱到”“缺乏可操作性”可知,A项“周全”、C项“宽泛”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细致”侧重细密,D项“缜密”指细致精密,均与前文“缺乏可操作性”表意相悖,排除。第二空,根据“避免”可知,横线处成语需体现前文强调的面面俱到而缺乏可操作性的制度规定问题,C项“贪大求全”指过分地贪图规
3、模大而全面,体现了前文只注重“面面俱到”的问题,当选。A项“生搬硬套”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文段中没有出现别人的经验,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完善地方数据立法,助力数字中国建设2、在我们与日俱增的现代性忧思里,保护生态、重返自然的呼声始终 _。但将生态危机简单 _ 为发展主义的陷阱,试图以决绝的姿态“去魅”现代性,似乎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从这点来看,如何重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成为了讨论生态问题的逻辑_。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绝于耳 归咎 起点 B 此起彼伏 推演 依据 C 方兴未艾 断言 条件 D 层出不穷 推托 前提
4、正确答案A第1页2024年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劳动服务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ae32e883b1a6879d43d81189b96cb4f7答案解析第一空,根据“在我们与日俱增的现代性忧思里”可知,保护生态、重返自然的呼声是始终存在的,A项“不绝于耳”指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B项“此起彼伏”形容接连不断,D项“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均可形容呼声不断的意思,符合文意,保留。C项“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一时不会终止,与“呼声”搭配不当,排除。第二空,根据文意可知,横线处表示将发展主义的陷阱作为产生生态危机的原因,A项“归咎”指归罪,符合文意,
5、保留。B项“推演”意思是推论演绎,推移演变,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推托”指借口推辞规避,文段未提及借口,排除。第三空,代入验证,A项“起点”指开始的地点或时间,表示应先理解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去讨论生态问题,符合文意,当选。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高考阅读3、历史上,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机器对劳动力的补充或取代。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新兴技术作为节约劳动力速度的工具超过了社会为劳动力开辟新用途的速度,人工智能正在挑战社会就业结构。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人们抑或会进入一个技术性失业率不断上升的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新型机器人正在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极具竞争力的“
6、新型脑力劳动者”,这种“新劳动者”的职业优势已经体现在诸多行业。随着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第二产业中的“第三产业”将重构人群就业结构,对社会稳定性构成挑战。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 人工智能时代既有机遇也更具有挑战 B 体力劳动者终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C 社会就业结构即将面临颠覆性重构 D 人工智能或带来就业冲击和社会风险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文段首先通过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引出“人工智能”的话题,接下来指出人工智能正在挑战社会就业结构,并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最后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人群就业结构将被重构,这会对社会稳定性构成挑战。故文段层层推进,最后得出结论,为分总结构,重点强调人工智能给就业结构带
7、来强烈冲击,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对应D项。A项,“挑战”表述不明确,文段强调的是人工智能对于就业结构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排除;B项,“终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C项,未提及文段主题词“人工智能”,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人工智能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机遇及风险挑战4、在城市绿化花式整活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走偏的苗头。例如,有的地方不切实际地搞“复制粘贴”,盲目引进“网红”树种,但效果不佳;有的地方 _,“大树进城、一夜成林”仍未禁绝。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亦步亦趋 B 急功近利 C 邯郸学步 D 投机取巧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根据“大树进城、一夜成林”
8、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有的地方追求速成之意。B项“急功近利”指急于求成,贪图眼前利益,符合文意,当选。A项“亦步亦趋”比喻没有主张,事事都模仿或追随别人,C项“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D项“投机取巧”指利用时机钻空子,玩弄手法谋取利益、好处,均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中经评论:因地制宜“向美而行”擦亮城市绿化名片5、从实到虚的视觉化呈现使诗画 _ 物理法则的限制,以影像奇观的再现方式活起来。超现实的艺术灵境既通过视觉冲击力 _观众的想象力边界,又以纤毫毕现的细节捕捉带来 _ 的在场体验,于亦真亦幻的精神沉浸中实现传统古典美
9、学在观众心理层面的第2页2024年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劳动服务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ae32e883b1a6879d43d81189b96cb4f7由虚化实。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突破 延展 身临其境 B 超出 祛除 感同身受 C 逾越 拓宽 前所未有 D 贯通 重塑 刻骨铭心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第一空,搭配“限制”,且根据“从实到虚”可知,横线处应体现出打破物理法则的限制之意,A项“突破”指打破(困难、限制等),B项“超出”指超越,越出(一定的数量或范围),C项“逾越”指超越,均与“限制”搭配恰当且符合文意,保留。D项“贯通”指连接,沟通,与“限
10、制”搭配不当且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二空,搭配“边界”,A项“延展”指延伸,拓展,C项“拓宽”指开拓使宽广,均与“边界”搭配恰当,且填入文段能体现出视觉冲击力让观众的想象力边界更宽了,符合文意,保留。B项“祛除”指去除(疾病、疑惧、邪祟等),与“边界”搭配不当,排除。第三空,根据“以纤毫毕现的细节捕捉”“在场体验”“于亦真亦幻的精神沉浸中”可知,横线处应体现出体验是沉浸式的,显得特别真实,A项“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符合文意,当选。C项“前所未有”指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传统文化类节目蝶变跃升的深层逻辑6、在关于非法中小学生测评中心的公共讨论中,
11、有一种略带 _ 的声音认为,这是迎合并利用了“鸡娃”家长急于求成的心态。家长以为一纸等级证明能助力孩子升学,因而放松了警惕,并 _ 为此“买单”。其实,单靠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或各种技巧,完全不足以抵挡各色骗局。资质认定、排查社会组织合法性等事项本就是相关政府部门的分内之责,类似查缺补漏的责任不宜也无法 _ 给个体来承担。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批评 趋之若鹜 转送 B 遗憾 毫不犹豫 移交 C 揶揄 心甘情愿 转嫁 D 嘲弄 慷慨解囊 转移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第一空,由“迎合并利用了鸡娃家长急于求成的心态”可知,公众对此事略带不满的态度,认为家长的心态是不对的。A项“批评”指对缺点、
12、错误提出意见,C项“揶揄”指嘲笑、嘲弄,D项“嘲弄”指嘲笑戏弄,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遗憾”指事情的本身或发展,令人感到憾恨或不圆满,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二空,由“放松了警惕”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出家长自愿落入等级证明的圈套之意。A项“趋之若鹜”比喻成群的人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C项“心甘情愿”指心里完全愿意,没有半点勉强,均符合文意,保留。D项“慷慨解囊”指轻财仗义,毫不吝惜地捐助,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三空,由“本就是相关政府部门的分内之责”可知,横线处 所填词语应体现出相关政府部门把责任归咎于个体身上,感情色彩偏消极。C项“转嫁”指把自己应该承受的负担、损失、罪名等加在别人身上,用
13、于消极语境,符合文意,且与文段感情色彩相符,当选。A项“转送”指转交,与“责任”搭配不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非法的中小学生测评中心为何能行骗成功7、叙事是历史学 _ 的传统。无论是司马迁、希罗多德这些古代的史学大家,还是吉本、麦考莱这些近代名家,无一不是讲故事的高手。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曾经 B 特有 C 一贯第3页2024年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劳动服务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ae32e883b1a6879d43d81189b96cb4f7 D 广泛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无论是司马迁、希罗多德这些古代的史学大家,还是吉本、麦考莱这些
14、近代名家,无一不是讲故事的高手”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体现叙事是历史学一直以来的传统,C项“一贯”指一向如此,从未改变,符合文意,当选。A项“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文段体现的是一直以来都是,没有体现现在不是这样的,与文意不符,排除;B项“特有”指特别具有的,独特的,文段并未体现只有历史学有叙事的传统,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广泛”指涉及的方面广、范围大,普遍,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历史知识的生产与传播8、当一个校对不难,但当一个好校对、合格的校对却很难。因为对有关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触发其去开动脑筋发现校样上有关矛盾的动机,更不可能主动而正确地去甄别其是
15、非。校对需要知识,知识在于积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所以,青年校对工作者要想成气候,有所建树,取得成果,别无他法,只有脚踏实地、日积月累,掌握好校对的相关知识后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校对,古往今来成大业者,莫不如是。最契合这段文字的诗句是:A“不矜细行,终累大德”B“天下难事,必作于易”C“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文段开篇论述当一个好校对、合格的校对很难,因为需要对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这就需要积累知识,通过“所以”总结前文,提出对策,青年校对工作者要想有所建树,只有日积月累,掌握好校对的相关知识,
16、故文段强调的是青年校对工作者要做好知识的积累才能当好一个合格的校对,D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符合文意,当选。A项,“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指不顾惜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害大节,酿成终生的遗憾,与文意无关,排除;B项,“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比喻做事应当从易到难,从简到繁,才能取得成就,强调做事要有步骤,与文意无关,排除;C项,“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指的是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强调时间的重要性,与文意无关,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浅谈主动校对与知识积累9、“AI同和”是谐音“爱同和”,指“_、同声相和”的团
17、队文化,也是指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同和小学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取得了优异的办学实绩,帮助学生获得优质教育,也让乡亲们有了更多支持教育的理由:开通校车、推广校园午餐 _,办学经费再也不用操心。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同心同德 水到渠成 B 同心协力 不期而至 C 同室操戈 瓜熟蒂落 D 同舟共济 势不可挡正确答案A第4页2024年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劳动服务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ae32e883b1a6879d43d81189b96cb4f7答案解析第一空,横线处所在句子是对“爱同和”的具体解释,根据顿号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意思与“同声相和”相近。
18、A项“同心同德”指思想和行动上完全保持一致,B项“同心协力”指团结一致,齐心协力,D项“同舟共济”指团结一致,共同战胜困难,均符合文意,保留。C项“同室操戈”指内部斗争,与文意相悖,排除。第二空,根据“乡亲们有了更多支持教育的理由”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开通校车、推广校园午餐因为有了乡亲们的支持,很自然的就成功了。A项“水到渠成”比喻条件具备,事情就会成功,符合文意,当选。B项“不期而至”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开通校车、推广校园午餐都是有意为之,与文意相悖,排除;D项“势不可挡”指来势凶猛,不可抵挡,文段未体现来势凶猛之意,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一所真正的学校,既需要业师、
19、能师,更需要仁师!10、从理论上说,科普工作应该把科学研究的附加值最大限度开发出来,一则实现科学研究效益的最大化,二则利用科学研究的附加值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按照这个标准,我国目前的科普工作由于视野狭窄,仅关注科技成果内容,这两项功能完成得不理想,这也是窄科普结构本身导致的先天缺陷。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科普对象结构改革入手,将科研链条全流程都置于科普的视野下,构建并推广宽科普的理念,这样才能实现科普事业的“状态结构绩效”的根本性变化。且随着宽科普理念日益被接受,一些传统的认知边界也会逐渐消失。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 传统认知模式束缚了我国科普工作的发展 B 应推行科普改革以扩大科普工作的
20、受众范围 C 实现从“窄科普”到“宽科普”转变的意义 D 视野的扩大会逐渐消弭传统的认知边界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文段开篇介绍了科普工作应该实现的两点价值,随后指出当前的科普工作视野狭窄,并没有实现这两项功能。接着通过“必须”引出对策,指出要进行“科普对象结构改革”,扩大科普的视野,构建并推广宽科普的理念,才能实现科普事业的根本性变化。故文段意在论述开展“科普对象结构改革”,将“窄科普”改革为“宽科普”,对应C项。A项,文段并没有讨论“传统认知模式”对科普的影响,无中生有,排除;B项,文段指出应“将科研链条全流程都置于科普的视野下”,而非“扩大科普工作的受众范围”,排除;D项,偏离文段核心话题“科
21、普”,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为何要从窄科普到宽科普11、网上的低俗、恶俗乱象并非是个新问题,在“唯流量”观念下的多方逐利,让其 _。从卖惨审丑到猎奇恶搞,当这些网上的不良文化能够通过流量变现,个别商家、运营者甚至网络平台之间就容易形成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为了热度罔顾尺度,为了流量放弃质量,甚至 _。因此,当前网络生态治理的不少举措,剑锋所指正是“流量至上、唯利是从”的不良风气。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无以复加 助纣为虐 B 愈演愈烈 舍本逐末 C 如日中天 为虎作伥 D 变本加厉 推波助澜正确答案D第5页2024年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劳动服务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
22、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ae32e883b1a6879d43d81189b96cb4f7答案解析第一空,根据“网上的低俗、恶俗乱象并非是个新问题,在唯流量观念下的多方逐利,让其”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需表达低俗、恶俗乱象愈发严重之意。B项“愈演愈烈”指事情、情况等越加恶化、严重,D项“变本加厉”指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无以复加”表示不可能再增加,指程度达到了极点,置于此处程度过重,排除;C项“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常用于积极的语境,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第二空,根据前文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个别商家、运营者甚至网络平台在网上的不良文化的变现过
23、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且根据“甚至”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比“为了热度罔顾尺度,为了流量放弃质量”程度更重。D项“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符合文意,当选。B项“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与“为了热度罔顾尺度,为了流量放弃质量”程度相同,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激浊扬清,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金台锐评)12、在古代,许多诗人的作品是通过个人题壁、歌女吟唱的方式传之四方。在现代,传统文化不仅可以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影视等形式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进行传播。作为文房清玩的笺纸,由于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
24、因此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笺纸中不仅有图画,而且有书法,有篆刻,有诗词,有掌故,通过笺纸,人们可以重温诗词歌赋的名句,可以品味传统文化的精神。比如,林纾的宋人词意笺,陈师曾的杜甫诗意笺,都在很大程度上普及了唐诗宋词。上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途径以笺纸为主 B唐诗宋词的普及与诗词意笺密不可分 C诗词作品的传播形式古今有异 D笺纸发挥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文段开篇介绍在古代,许多诗人的作品是通过个人题壁、歌女吟唱的方式传播,接着论述在现代,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播。随后引出“笺纸”这个话题,紧接着通过结论词“因此”进行总结,指出“笺纸”扮演了传承传
25、统文化的角色,文段结尾对笺纸传承传统文化进行了举例说明。故文段为分总分结构,强调“笺纸”对传承传统文化有重要作用,对应D项。A项,“现代传播途径以笺纸为主”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B项,“唐诗宋词”对应“比如”之后举例说明的内容,非重点,排除;C项,缺少文段主题词“笺纸”,且“传播形式”对应“因此”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中国笺纸:微型国画的人文情怀13、自监察体制改革肇启,学术界持续聚焦该改革领域的问题,一系列学术论著相继发表或出版。大批法学研究者围绕改革的宪法设计,监察权的配置、属性及行使,监察对象的范围界定及权利保障,改革对司法体制的影响,以及监察制度的
26、比较与借鉴等议题展开探讨,为系统改革工程的有效推进提供了相对全面的理论证成和知识储备。随着监察权的全面运行以及监察法、政务处分法、监察官法、监察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次第施行,监察法学之研究应该致力于提升空间和拓展领域。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介绍的是:A 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如何协调配合 B 监察法学进行更深层次研究的范例 C 推进监察体制系统改革的理论背景 D 检察机关如何配合新监察法的实施正确答案B第6页2024年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劳动服务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ae32e883b1a6879d43d81189b96cb4f7答案解析根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接
27、语选择题,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文段最后论述的核心话题。文段开篇介绍自监察体制改革开始,大批法学研究者对相关议题展开探讨,为系统改革工程的有效推进提供了相对全面的理论证成和知识储备,随后指出在监察权全面运行以及诸多相关法律、法规次第施行的背景下,监察法学应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故文段接下来应围绕监察法学进行的更深层次的研究进行介绍,对应B项。A项,“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C项,根据“为系统改革工程的有效推进提供了相对全面的理论证成和知识储备”可知,“理论背景”前文已提及,故后文不会再进行论述,排除;D项,“检察机关”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28、。【文段出处】“监察与司法的衔接:理论、制度与机制”序言14、当前,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战争转变,军事新技术和作战新理论不断 _,领导干部只有主动自我革命,_ 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实现头脑更新、能力 _、素质转型,成为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通识型人才,才能在未来战场上运筹帷幄、稳操胜券。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涌现 紧盯 嬗变 B 更迭 瞄准 塑造 C 迸发 警醒 蜕变 D 衍生 聚焦 拓展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第一空,搭配“新技术”“新理论”,且根据“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战争转变”可知,横线处应表示不断产生、出现之意,A项“涌现”指在同一时期大量出现,B项“
29、更迭”指交换、更替,均与“新技术”“新理论”搭配恰当,且符合文意,保留。C项“迸发”指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侧重突然,与“新技术”“新理论”搭配不当,排除;D项“衍生”指演变而产生,从母体物质得到新物质,文段并没有体现“新技术”“新理论”是从原有母体中演变产生的,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二空,搭配“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A项“紧盯”指紧紧盯着,B项“瞄准”指对准,均与“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搭配恰当,保留。第三空,搭配“能力”,且根据“、”可知,横线处应与“更新”“转型”构成并列关系,且语义相近,前文一直强调“变”,故横线处应体现在战争形态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能力也要随之变化,A项“嬗
30、变”指蜕变、演变,可体现事物变化较大之意,与“能力”搭配恰当,且符合文意,当选。B项“塑造”指通过培养、改造使人或事物达到某种预定的目标,无法体现能力随战争形态转变而发生变化,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中国军网本事扩容才能回答好“本领拷问”15、人类通过嗅觉器官感知气味。嗅觉器官位于鼻腔之中,面积约500平方毫米,它的底部是上皮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让嗅觉器官保持湿润以吸附带有气味的物质。上皮细胞中长着许多嗅觉纤毛。人类呼吸时,带有气味的气体分子经过嗅觉纤毛时,与纤毛上的受体结合,产生第二信使类物质,刺激神经元释放信号,再传向大脑。大脑会将感知到的味道与脑中的记忆、情感等结合
31、,最终使人获得与气味相关的感觉与情绪。在解析花香味时,研究人员要对香气的物质成分进行分析。通过精密仪器明确花香关键的特征风味物质,确定其种类、含量和阈值。比如,许多人喜爱的桂花花香,经鉴定其主要香气成分有60多种,而且每种成分对整体花香的贡献都不一样。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桂花当中含有的香气成分有60多种 B 大脑是依靠识别气体分子来分辨气味的 C 人类的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的顶壁黏膜处 D 鼻腔内的上皮细胞有湿润嗅觉器官的作用正确答案D第7页2024年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劳动服务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ae32e883b1a6879d43d81189
32、b96cb4f7答案解析A项,根据“许多人喜爱的桂花花香,经鉴定其主要香气成分有60多种”可知,60多种是桂花花香的主要香气成分,“香气成分”范围扩大,排除;B项,根据“带有气味的气体分子经过嗅觉纤毛刺激神经元释放信号,再传向大脑。大脑会将感知到的味道与脑中的记忆、情感等结合,最终使人获得与气味相关的感觉与情绪”可知,大脑识别的是神经元释放的信号,而不是直接识别气体分子,并且识别气味需要结合“脑中的记忆、情感等”而不是仅依靠识别气体分子,表述错误,排除;C项,根据“嗅觉器官位于鼻腔之中”可知,文段并未提及是否位于“鼻腔的顶壁黏膜处”,无中生有,排除;D项,根据“它的底部是上皮细胞,能够分泌黏液
33、,让嗅觉器官保持湿润以吸附带有气味的物质”可知,表述正确,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炸鸡味香水、巧克力味香水、中药味香水“奇葩”香水是如何制成的16、长期以来,_ _ _ _ _ _。很多传统民俗经过整合、变异和发展,已经作为新的民俗事象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并参与和塑造了当代中国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品格。例如,在“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除夕之夜,家人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了当前一种新的“守岁”习俗方式;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吉祥表情包、电子红包、短信祝福等代替了传统登门拜访的拜年方式;近几年,在清明节、中元节兴起网上祭祀文化等等。虽然传统民俗的外在形式发生着变化,但家族团聚、共享天伦、祈福
34、纳祥的民俗文化内核没有改变。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民俗仍和大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B 民俗在时代进步的背景下历久弥新 C 民俗在生活中依旧保有传统地域性 D 民俗让特定群体拥有强烈的归属感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横线出现在文段开头,需要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横线后指出,很多传统民俗经过整合、变异和发展,已经作为新的民俗事象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并通过举例对此展开论述,进一步体现了民俗是如何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故后文主要体现了民俗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对应A项。B项,“历久弥新”表述片面,且未提及核心话题“日常生活”,排除;C项,“保有传统地域性”侧重的是地域特点,后文并未体现,排除;D项
35、,“特定群体”后文并未体现,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民俗文化是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17、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身高的决定中占据了大概60%-70%的“话语权”,其他因素的影响在30%-40%。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过关于全球193个国家青少年身高的研究,其中中国青少年平均身高的变化特别值得关注。从1985年到2019年,中国19岁男孩的平均身高增加了8厘米,变化规模居世界前列。如今,我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已位居东亚第一位。而过去的30多年间,遗传因素的变化规模不大,所以_。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得到了大幅改善,因此不少儿童的营养得到了足够的补充。填入
36、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A 先天因素对身高产生的影响十分有限 B 生活水平对平均身高的改变更为显著 C 平均身高骤增的原因在于营养条件的改善 D 外部营养条件对青少年骨骼发育影响巨大正确答案C第8页2024年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劳动服务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ae32e883b1a6879d43d81189b96cb4f7答案解析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需要结合前后文内容进行分析。前文介绍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对身高的影响,之后指出中国青少年平均身高的变化值得关注,并通过数据进行论证,其中遗传因素的变化规模不大。横线后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儿童的营养得到了足够的补充。故横
37、线处要表达中国青少年平均身高骤增与营养条件的改善有关,对应C项。A项,偏离文段尾句核心话题“营养”,与后文衔接不当,且“身高”偏离前文核心话题“平均身高”,排除;B项,“生活水平”表述片面,文段还提到了“医疗水平”,排除;D项,“骨骼发育”偷换概念,文段重在强调营养条件对“平均身高”的影响,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长高这件事,先天遗传和后天营养究竟各有多大影响?18、青花瓷器起始于唐宋。唐代以前,中国瓷器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到了14世纪二三十年代,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成熟,遍地烧起了“青花瓷器”。到了明代,特别是明永乐朝开始,由于海禁开放,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仅进一步密切了中
38、亚、西亚两地区的贸易关系,而且还带来了“苏麻沥青”的钴土矿,这种钴土矿含有高量的铁,而锰的含量相对较少,在还原气氛中呈美丽宝石蓝色,使得明朝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呈现独有的特点。由于钴土矿成分中含铁量较高,往往在青花瓷器中出现斑点,俗称“铁锈斑”。铁锈斑青花瓷器由于难以仿制,反而更加珍贵。下列说法与文段相符的是:A 唐朝以前我国瓷器形成了北青南白的局面 B 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向欧亚等地的传播 C 钴土矿中的锰会在还原气氛中呈宝石蓝色 D 铁锈斑青花瓷器是明朝时独有的一种瓷器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A项,根据文段“唐代以前,中国瓷器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可知,“北青南白”表述有误,排除;B项,根据
39、文段“密切了中亚、西亚两地区的贸易关系”可知,文段并未提及欧洲,无中生有,排除;C项,根据文段“这种钴土矿含有高量的铁,而锰的含量相对较少,在还原气氛中呈美丽宝石蓝色”可知,文段并未提及锰会在还原气氛中呈宝石蓝色,无中生有,排除;D项,根据文段“使得明朝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呈现独有的特点”可知,铁锈斑青花瓷器是明朝独有的瓷器,表述正确,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青花瓷19、神话如同一条文化长河,从远古 _ 而来,随着时代发展,与现实频繁互动,不断吸纳民族智慧的涓涓细流,_ 着对人们生活、社会发展、国家进步具有启示意义和指引价值的精神财富,有待影视从业者细致打捞、精心 _、精彩呈现。
40、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激荡 蕴藏 发掘 B 流淌 积蓄 提炼 C 扑面 汇聚 创作 D 奔涌 饱含 改编正确答案B第9页2024年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劳动服务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ae32e883b1a6879d43d81189b96cb4f7答案解析第一空,根据“神话如同一条文化长河”可知,文段将“神话”比作“长河”,故横线处应体现河流的特点。A项“激荡”意为因受冲击而动荡,B项“流淌”意为液体流动,D项“奔涌”意为奔流,均符合文意,保留。C项“扑面”意为迎着脸来,无法体现河流的特点,排除。第二空,搭配“精神财富”。A项“蕴藏”意为蓄积而未显露
41、或未发掘,B项“积蓄”意为集聚储存,均与“精神财富”搭配恰当,保留。D项“饱含”意为充满,一般搭配“热泪”“深情”等,与“精神财富”搭配不当,排除。第三空,根据“细致打捞、精心精彩呈现”可知,横线处应与“打捞”“呈现”构成顺承关系,体现对神话的加工过程。B项“提炼”意为通过一定方法取出所需要的或纯净的东西,符合文意,当选。A项“发掘”意为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强调发现的过程,而非加工的过程,无法与“打捞”“呈现”构成顺承关系,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中国神话是一条文化大河20、低度炎症是衰老的一个关键特征。因为人体的保护机制,其实是一套严密的免疫防御系统,入侵细菌会立时引起人体炎症反
42、应,白细胞和大量“防御斗士”对病原体展开攻击,防御的一方通常会胜利。理论上讲,“刺激”消除后,炎症反应也会逐渐消失,组织回到正常状态,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炎症依然会持续,这种低度炎症不像通常的炎症一样可以明显感觉到它的存在,其更像人体内未被完全熄灭的“火苗”。机体通过炎症反应抵抗了病原体的过程,可以说保障了人类几千年来的生存,但同时,科学家发现这种炎症也会缩短生命。现在,低度炎症已被认为会导致许多年龄相关性症状,如认知衰退、神经变性、动脉粥样硬化。不过一直以来,引起和维持这些变化的机制尚不能明确。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相符的是:A 年龄越大可能越容易患有低度炎症 B 免疫防御系统通常无法消灭病原体
43、 C 引起低度炎症出现的机制尚不明确 D 增强巨噬细胞代谢能缓解认知衰退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A项,根据文段首句“低度炎症是衰老的一个关键特征”可知,表述与文段相符,当选;B项,根据“因为人体的保护机制,其实是一套严密的免疫防御系统防御的一方通常会胜利”可知,表述与文意相悖,排除;C项,根据“入侵细菌会立时引起人体炎症反应”和“低度炎症已被认为会导致许多年龄相关性症状,如认知衰退、神经变性、动脉粥样硬化。不过一直以来,引起和维持这些变化的机制尚不能明确”可知,文段尾句介绍的是低度炎症引起认知衰退、神经变性等的机制尚不明确,而非引起低度炎症出现的机制尚不明确,偷换概念,排除;D项,“缓解认知衰退”文
44、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增强巨噬细胞代谢能缓解认知衰退21、中国企业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生物识别、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取得 。在经历了PC时代的Windows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ndroid和iOS之后,与新一代人工智能相 的操作系统正在 原有的垄断。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突进 适合 颠覆 B突破 适应 打破 C进步 对应 击破 D进展 切合 破除正确答案B第10页2024年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劳动服务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ae32e883b1a6879d43d81189b96cb4f
45、7答案解析第一空,根据“在经历了PC时代的Windows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ndroid和iOS之后,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统正在原有的垄断”可知,横线处词语应体现我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成就,B项“突破”意为冲破超越,C项“进步”意为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有发展,D项“进展”意为向前发展,均与文意相符,保留。A项“突进”意为集中兵力向一定的方向或地区猛进,强调前进的过程,而非最终取得的结果,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二空,根据文意可知,横线处词语应体现操作系统与新一代人工智能更适合之意,B项“适应”意为适合,多指符合客观环境或需要,D项“切合”意为十分符合,均能体现更适合之意,保留。C项“对应”意
46、为与某一情况相当,无法体现更适合之意,排除。第三空,与“垄断”搭配,B项“打破”意为突破原有的限制和约束,与“垄断”搭配恰当,当选。D项“破除”意为打破并废除,一般与“封建迷信”“思想观念”等搭配,与“垄断”搭配不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中国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发展22、“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_ 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面对这一系列的现代化之问,只有勇担时代责任、作出正确回答,政党才能引领和推动现代化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本末倒置 B 竭泽而渔 C 鹬蚌相争 D 针锋相对正确
47、答案B答案解析横线处搭配“人与自然”,且根据“还是”表并列关系以及“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与“和谐共生”语义相反,表示人与自然没有和谐共生,B项“竭泽而渔”指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来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置于横线处表示人对自然的索取不留余地,体现了人与自然没有和谐共生,符合文意,当选。A项“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文段并未提及人与自然的主次关系,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鹬蚌相争”比喻两相争执必会造成两败俱伤,而让第三者获利的局面,文段并未提及第三者,排除;D项“针锋相对”比喻
48、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与“人与自然”搭配不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23、紫外线可分为长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和短波紫外线。由于大气中的臭氧层会吸收掉所有的短波紫外线和部分中波紫外线,所以到达地表的紫外线就只有长波紫外线和中波紫外线这两种,且其中90%以上都是长波紫外线。地球接收的太阳辐射中,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分别约占50%、43%和7%。不过,由于紫外线具有较高的光子能量,尽管很少,它对人类皮肤的损伤却是最大的。科学家发现,人类皮肤癌的发病率有一条周期性的变化曲线,其变化周期正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合拍,并且人类皮肤癌发
49、病率的高峰往往是出现在太阳黑子高峰以后的第二年。每当出现太阳黑子时,其周围就一定会有太阳耀斑(比太阳光球还亮的斑点),而随着太阳耀斑的出现,太阳就会发出强大的紫外线。因此,科学家认为,高能紫外线强度的增加是引发人类皮肤癌的原因之一。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最相符的是:A 人类皮肤癌的发病率会受太阳黑子活动的影响 B 人类患皮肤癌主要源于高能紫外线强度的增加 C 臭氧层会吸收掉所有短波紫外线和中波紫外线 D 地球接收的太阳辐射90%以上都是长波紫外线正确答案A第11页2024年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劳动服务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ae32e883b1a6879d43d811
50、89b96cb4f7答案解析A项,根据“科学家发现,人类皮肤癌的发病率有一条周期性的变化曲线,其变化周期正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合拍,并且人类皮肤癌发病率的高峰往往是出现在太阳黑子高峰以后的第二年”可知,表述正确,当选;B项,根据“因此,科学家认为,高能紫外线强度的增加是引发人类皮肤癌的原因之一”可知,“主要”表述错误,排除;C项,根据“由于大气中的臭氧层会吸收掉所有的短波紫外线和部分中波紫外线”可知,表述错误,排除;D项,根据“地球接收的太阳辐射中,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分别约占50%、43%和7%”可知,表述错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防晒的真相24、音乐与电影都是贴近大众的艺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