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社会角色与社会互动社会化的目的就是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融入社会之中。社会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依附于一定的角色关系之中,这种角色关系就是社会互动关系。第一节 社会角色一、社么是社会角色(一)社会角色观念的来源戏剧中的概念,由于普遍认为社会也是大舞台,因此被引入社会学。莎士比亚的剧本皆大欢喜:“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是演员,他们各有自己的进口与出口,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许多角色。”后来,社会学家们把戏剧中的“角色”概念借用到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中来,产生了“社会角色”概念。人生大舞台 舞台小人生 有一位妇人晕倒在地。突然,她感觉自己好象已经离
2、开了人世,正站在天堂的法官面前。一个声音问到:“你是谁?”“我是市长的妻子。”妇人答到。“我没有问你是谁的妻子,而是问你是谁。”“我是四个孩子的母亲。”“我没有问你是谁的母亲,而是问你是谁!”“我是教师。”“我没有问你的职业,而是问你是谁!”“我是一名基督徒。”“我没有问你的宗教信仰,只是问你是谁。”一问一答没完没了地进行下去了。妇人总是不能满意地回答法官的问题。不知过了多久,妇人醒了过来。她下决心要找出“我是谁的答案。她能找到吗?请同学们仿照那位妇人,在自己的课堂笔记上围绕“我是谁”写下10个词。比如:我是一名大学生。注意不要写形态或性质描写一类的词:如我是一个勇敢的人。(二)社会角色的涵义
3、社会角色是指与人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1、角色首先是一套行为模式;2、模式背后是一套有关权利和义务的规范;3、规范背后是相应的地位。角色集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每个人都是一个角色集。二、社会角色的类型(一)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1.先赋角色。非经努力、与生俱来的,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男人、女人、儿子等),或者在成长过程中自动获得的角色(贵族、王子等)。2.自致角色。通过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各类各级学生、职称、职业资格等。注意:先
4、赋角色不等于生物性角色。先赋角色的变化及其社会后果。(二)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1.规定性角色。指权利、义务有严格而明确规定的角色。如具有公务性的职业:警察、法官等。2.开放性角色。权利、义务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角色。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及社会期待而充当其角色。夫妻、子女、朋友、邻居等。(三)理想角色、领悟角色与实际角色1.理想角色。指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规定的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其实质是角色行为的理想化模式。属于社会观念形态。2.领悟角色。指个体对理想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的理解所形成的观念中的角色模式。3.实际角色。指个体在执行角色规范的过程中实际表现出来的角色。(四)功利性角色
5、与表现性角色1.功利性角色。以追求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如商人、经理、企业家,其成功与否的标准是能否实现效益目标。2.表现性角色。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规范、价值观念、道德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如教师的教书育人、医生的救死扶伤等。讨论:官二代、富二代、屌丝属于哪种角色?讨论:官二代、富二代、屌丝属于哪种角色?三、社会角色的扮演(一)社会角色扮演的涵义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去担任这一角色,并按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的过程,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米德认为儿童的各种游戏(过家家)都是在扮演他人角色,这有利于儿童自我的形成。(二)社会角色扮演的过程1.确定社会角色
6、通过回答“我是谁”,确定自己的实际地位、与别人的关系,从而确定充当何种角色。2.了解角色期望了解社会对该角色的要求,即权利与义务。3.认同社会角色接受角色规范的要求,愿意履行角色规范的状况。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4.表现社会角色角色承担着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表现角色行为。四、社会角色的失调(一)角色紧张个人在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中所引起的在时间和精力上的紧张。特别当一个人扮演多重角色,易产生角色紧张。(二)角色距离:社会赋予某种角色的规范与角色扮演者的实际表现常常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角色期待与角色表现之间不相匹配的情况为角色距离。(三)角色冲突人们在社会舞台中拥有多种社会地位及社会角色,因不同的角色规范
7、,会对规范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冲突、矛盾。(四)角色不清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而引起的角色矛盾或混淆。1.因角色认知不清引起2.因场景分别不清引起。(五)角色中断指角色扮演者所承担的前后相继相继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矛盾的现象。如儿子父亲。(六)角色失败因多种原因而使角色扮演者无法成功地扮演其角色,从而出现严重的角色失调。如离婚、退学、双开等。四、社会角色的调适(一)角色学习指个人学习社会理想角色的行为准则、技能,提高认知角色水平,缩短与理解角色的差距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二)角色换位就是模拟某些现实的问题场景,让一个人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站在不同的立场处理事务,以
8、期了解别人的需求与感受,从而改善待人的态度。(三)角色转移指角色承担着根据情景、时间的变化相应地积极更换角色行为。否则会发生角色中断及角色混淆。(四)角色教育通过社会管理,强化角色意识,明确角色期待,确定角色规范,重视角色建设,帮助社会成员摆脱角色紧张和冲突,很快适应角色变化和新角色的要求。作业题:一个人在社会中要扮演好社会角色,就不可避免地要学会变化,但在我们的文化环境中,又推崇始终如一、表里如一,反对“变色龙”式的人物,试问:它们是矛盾的吗?这个矛盾是可以解决的吗?如何解决?第二节 社会互动一、社会互动的涵义我们生活于富于意义的世界,人们通过行动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对方,希望对方做出预期的回
9、应,而对方则根据自己对来自前者的行动意义的理解做出反应,这就完成了一次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也就是社会交往。这里的所指的社会互动不是人们本能的、无意识的相互行为。比如,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乘客随着车体的晃动而互相挤撞只是物理学意义上的相互用作,不算社会互动。社会互动的特征: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及群体2.相互依赖(不在于空间距离,在于事件的关系)3.以信息传播为基础4.以“定义”为前提(基于行动者的需求及利益)5.可以发生在不同空间6.互动存在一定的模式(不能随心所欲,在规范引导之下)二、社会互
10、动的理论(一)符号互动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派别,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所谓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声音、语言、图画、手势、表情、姿态等等都是符号,服饰、建筑、工具、食物、以及各种生产生活用品也常常是符号。社会互动是根据人们对符号的理解而进行的。一声“咳嗽”的符号意义:这里有人!小心!你该停止了。我知道了。我身体不好或有病。可笑!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1.符号在社会互动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本质上是符号的互动。2.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互动要以对意义的解读为前提。3.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对
11、意义的解读要结合特定的背景和情境。4.对意义的解读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来实现。5.互动中自我的呈现是通过“镜中我”设计和调整的。“如果人们认定某种情境是真实的,那么这一情境就具有真实的效果。”(托马斯)“情人眼里出西施”;而且以对待西施的态度对待“东施”,最终东施也能变成西施。美威廉.I.托马斯(18631947)我们所说的客体不过是我们经验的产物。我们所体验的客观世界,并不是客观世界本身,而是我们想象的世界。当然,对于同一社会的成员来说,他们对所遇到的大多数情境是有着相同的定义的,正是因为有相同的理解和定义,所以人们的互动才成为可能。人类的行动就是解释性行动。布鲁默(二)拟剧理论从符号互动
12、论发展而来,认为任何互动都是角色的互动,社会互动就是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离不开互动。倡导者是戈夫曼(美),其认为人类互动好比剧院,所有的参与者都是演员。印象管理:人们通过各种表现使别人形成他们所希望的印象。“前台”与“后台”美尔文戈夫曼(1922-1982)(三)交换理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交换行为不仅发生在市场关系中,也广泛地存在于一切社会关系中。“邻居们交换恩惠,儿童交换玩具,同事们交换帮助,熟人交换礼貌,政治家交换让步,讨论者交换观点,家庭主妇们交换烹饪技巧。”(布劳)美彼得布劳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1.交换是一种特定类型的交往(而不是所有的交往都是交换),即参与交往的
13、各方都期待着他人的回报,一旦他人停止了回报,则交换终止。而那些不期待回报的交往则不属于交换关系。2.社会交换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自愿性活动,暴力胁迫下的交换不是社会交换。3.社会交换中的价值具有相对性和模糊性。4.交换受社会规范制约,影响交换的基本社会规范是互惠规范和公平规范。5.交换的报酬主要有四类:金钱、社会赞同、尊敬和依从。其中金钱的价值最小,依从的价值最高。6.人们拥有的资源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在交换中的地位。交换中的不同地位决定了权力结构。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命题:1.成功命题:个人的某中行动越是经常地得到相应的报酬,他就越可能重复这一行动。2.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可能回带来相同或相似的
14、行为。3.价值命题: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美霍曼斯(1910-1989)4.剥夺与满足命题:某人在近期内重复获得相同报酬的次数越多,那么,这一报酬的追加部分对他的价值就越小。(边际效益递减)5.攻击与赞同命题:当行为没有得到期待的报酬时,将产生愤怒的情绪并出现攻击性行为;反之,当得到甚至超过期待的报酬时,就会赞同这种行为。6.理性命题:人们在选择行动时,不仅考虑行动后果的价值大小,而且考虑该行动后果的可能性,通过理性权衡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比如冒险)(四)本土方法论(常人方法论)是研究日常社会互动所遵循的规则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各种社会互动,都受到某
15、些规则的支配,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稳定的互动模式,使得良性的、正常的互动成为可能。美加芬克尔(五)冲突论功能冲突理论认为:社会生活中的冲突对社会是有益的。物质性冲突:权力、地位和资源分配方面的不均引起的冲突;非物质性冲突:源于价值观念和信仰不一致的冲突。由于表面问题发生的冲突可以成为维护结构的工具,而围绕核心价值的冲突则可能危害社会群体。冲突的社会功能:1.外部冲突有助于明确群体之间的界限,加强群体内部的整合。2.外部冲突有助于群体发展、壮大和坚强。3.内部冲突可重新导致团结和平衡。4.内部冲突具有安全阀作用。5.外部冲突和内部冲突都有促进社会规范的建立和完善的作用。三、经典社会学家对社会互动的分
16、析(一)涂尔干的社会互动思想社会团结得以形成和延续的基本行为机制在于通过仪式设定来集中人们的注意力、刺激其感情并塑造团结感。(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法涂尔干(迪尔凯姆)(18581917)(二)韦伯的社会互动思想韦伯认为,社会学的对象和目的是研究社会行动及其意义,并剖析其原因、过程和效用。韦伯认为,隐藏在阶级、民族、国家、制度等社会宏观结构背后的社会现实,是人们之间富于意义的和象征性的互动。德马克斯韦伯(1864-1920)(三)齐美尔的社会互动思想齐美尔认为社会存在于许多个体发生互动的地方。社会学的任务就是从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抽象出社会交往的“纯粹形式”。德格奥尔格齐美尔(18581918)四、
17、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一)社会互动的情境1.二人、三人及多人关系根据参与互动的人数划分2.熟悉、工作及社交情境根据互动的目的划分3.情感、工具及混合关系根据互动参与者的人际关系划分(二)社会互动的过程贝尔斯(美)将互动分为下列阶段:1.定向阶段:解决情境辨识的问题;2.评价阶段:解决态度确定问题;3.控制阶段:解决行为选择问题。五、社会互动的维度和类型(一)社会互动的维度1.向度:反映社会互动的方向,表明互动双方关系的性质,主要包括:(1)情感关系(2)地位关系(3)利益关系向度 A B A B A B A B A A B B2.深度反映社会互动的程度,表明互动双方相互依赖的大小。可以从互动双
18、方利益关联的大小、情感投入的大小、互动延续的时间长短和互动规范的复杂程度等几方面来分析互动的深度。3.广度反映社会互动的范围,表明互动双方交往领域的大小。4.频度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社会互动的多少。互动频度的差别往往反映并影响人际关系的疏密与好坏。(二)社会互动的类型1.不同行动主体之间的社会互动(1)人际互动。个人之间进行的,是社会中最常见、最一般的(二人、三人、多人)。(2)群体互动。家庭、单位、国家间。2.对称性的社会互动(1)合作。不同的人或群体为某种共同目的而互相配合的互动方式。(2)竞争。不同个人或群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互动。(3)冲突。人或群体之间为了各自获得共同珍视的目
19、标而采取的斗争、压制、破坏以致消灭对方的互动方式。社会生活大多数的冲突源于误解 误解 真正的不一致(5)顺从与顺应。也称为调适,指的是人们调整自己的思想意识、态度、行为和习惯,以避免、减少或消除相互间的竞争与冲突的过程。顺应可以是冲突的结果,也可以说冲突的准备。3.非对称性社会互动(1)暗示(2)模仿(3)感染六、集合行为(一)集合行为的涵义与特征1.在现代社会,在某种特殊场合下会发生一种无规则的、以当时的场景为基础的互动现象,如时尚、赶时髦、骚动等。这些称为集体行为、大众行为。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2.特征:人数众多;无组织性;行为相互依赖;狂热;短暂(二)集合行为发生的原因与条
20、件1.原因(1)不平等(2)意外(3)规范及模式的不明确(4)价值观念的改变2.条件斯梅尔塞的基本条件说:环境条件;结构性压力;普遍情绪的产生或共同信念的形成;诱发因素;行为动员;社会控制能力。模仿理论感染理论紧急规范理论匿名理论控制转让理论(三)集中典型的集合行为1.骚动2.恐慌3.谣言4.时尚七、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社会转型会引起社会互动方式和社会互动规则等各方面的变革。八、网络时代的社会互动(一)网络时代的主要互动媒介BBS网络聊天工具:QQ、飞信等博客与微博微信陌陌(二)网络互动的特点及其影响超时空性匿名性和符号性自由、自治性讨论:网络化给人们的社会互动和交流带来了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