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过关检测试卷 附解析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3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考号:_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1、结合功能主义者认为,结构良好的教育有助于社会流动,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因此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这种观点强调的是( )A.正向显性功能B.正向隐性功能C.负向显性功能D.负向隐性功能2、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
2、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B.发现教学模式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3、科举制度区别于察举制度的根本之处在于( )A.开设繁多的考试科目B.建立完备的防弊制度C.自愿报名、逐级考选D.地方推荐、中央考试4、科举考试中偏重测试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试方式是( )A.帖经B.策论C.诗赋D.经义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定性分析的理论的是( )A.分析的归纳B.敏感的概念C.实地理论D.用定性分析软件进行分析6、为了研究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代数成绩的影响,三位教师分别采用三种不同教学模式执教三个班的代数课,这一实验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 )A.教师和学生B.
3、教师和学生代数成绩C.教学模式与学生发展D.教学模式与学生代数成绩7、1966年,受世界教育改革趋势的影响,苏联开始新一轮教育改革,矛头直指1958年教育改革的消极影响,即( )A.片面强调提高智力水平,忽视基础知识教案B.片面强调基础知识教案,忽视提高智力水平C.片面强调生产劳动教案,忽视理论知识教案D.片面强调理论知识教案,忽视生产劳动教案8、体谅模式与其他德育模式的区别在于( )A.把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B.把道德认知发展放在中心地位C.把道德行为学习放在中心地位D.把道德价值观念的获得放在中心地位9、20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改革以文法中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为主体的“三分制”中等
4、教育体系,试图消除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就业和升学方面的不平等,大力推动建立( )A.统一学校B.国立中学C.中间学校D.综合中学10、某研究者试图用实验法来验试“灌输会窒息学生的创造力”这一研究假设。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伦理原则11、现代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机构,除了具有教育功能外,还派生出许多社会功能,其中包括( )A.社会交往与照看功能B.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功能C.选拔与社会分层功能D.自我保存与自我更新功能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前实验设计的有( )A.单组后测设计B.单组前后测设计C.固定组比较设计D.不等控制组设计13、从2
5、0世纪30年代起,欧美掀起了一场主张恢复西方传统教育核心价值的取向,反对进步教育和新教育的运动,形成了“新传统教育”思潮。新传统教育主要包括( )A.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B.改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C.永恒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D.新托马斯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14、张之洞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以下有关他的表达,正确的是( )A.最早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B.系统阐述了“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C.组织草拟了京师大学堂章程D.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15、颜元特别强调学校应该培养( )A.“实才实德之士”
6、B.“读书明理之人”C.“博学笃行之士”D.“明体达用之才”16、下列相关系数值中,表明两个变量相关程度最高的数值是( )A.0.90B.0.10C.0D.5017、中国近代早期教会学校中开设儒学经典课程是为了( )A.满足在校士大夫子弟的要求B.执行中国政府的相关文教政策C.提高学生对儒家学说的批判能力D.便于学生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立足18、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C.存在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19、为了研究教师的强化方式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某研究者把被试学生分成受表扬组、受训斥组、静听组、无强化组等四种强化方式组开展
7、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这种研究设计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伦理原则20、归纳分析是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X)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另一现象(Y)也随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那么前一现象X就可能是另一现象Y的原因。这种归纳分析的方法是( )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剩余法21、按照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是( )A.言语信息B.具体概念C.定义概念D.问题解决2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
8、赫尔巴特的研究处于( )A.直觉观察时期B.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D.教育研究的变革期23、下列选项中,内外效度都比较高的理想的实验设计是( )A.单组前后测设计B.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C.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D.所罗门四组设计24、学生必须接受“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因为有广博的知识和理性的能力,将来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对未来作了最充分准备的优秀公民和劳动者。秉持这种观点的人在课程类型上倾向于( )A.学科中心课程B.学生中心课程C.社会中心课程D.活动中心课程25、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
9、课堂中心和( )A.教师中心B.学校中心C.学生中心D.活动中心26、在正偏态分布中,下列各数值最大的是( )A.平均数B.中数C.众数D.Q127、为了解在校生对学校广播节目节目的评价,某高校学生会从1200名学生合住的200间宿舍中随机抽取15间,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这样的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28、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征是( )A.严密性、流畅性、准确性B.敏捷性、严密性、独特性C.准确性、变通性、敏捷性D.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29、陈鹤琴“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是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 )A.行动实践B.批评研讨C.更
10、新改进D.指导提高30、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观点,儿童学习游泳主要属于( )A.连锁学习B.信号学习C.规则或原理的学习D.解决问题的学习31、相对于其它类型的教学研究,教育行动研究重视教师的参与,强调( )A.与理论的分离B.实践问题的解决C.教师的独立研究D.研究结论的迁移32、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A.遗传决定论B.成熟轮C.环境决定论D.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33、为了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维新教育所采取的区别于洋务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 )A.改革科举B.发行报刊C.兴办学堂D.译介西书3
11、4、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 )A指导教育实践B.规范教育行为C.揭示教育规律D.制定教育方针35、在中国近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取消大学预科始于( )A.壬寅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1922年新学制D.戊辰学制36、夸美纽斯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昆体良D.西塞罗37、20世纪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时期,明确提出以自由与合作为基本实施合式的学习的个别教学制度是( )A.葛雷制B.昆西制C.道尔顿制D.文纳特卡制38、以下判断不能说明教育相对独立的是( )A.教育是个体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助推器B.教育具有自身的
12、特点和规律C.教育发展具有持续性和继承性D.教育具有自我复制和自我更新的功能39、为研究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教育研究的情况,某研究者以新华文摘转载的教育类论文和篇目辑览的论文为研究对象。这些资料属于( )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四次文献40、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主张,在雄辩家培养中居于首要位置的是( )A.高尚品质的培养B.雄辩技巧的练习C.优雅举止的训练D.文雅风度的修习41、1959年,美国科学院召开了改进中小学自然科学教育的会议,从而掀起60年代以加强基础学科教学、编写新教材、注重学科概念与体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运动,这场运动所体现的教育思潮是( )A.改造主义教育B.要素
13、主义教育C.结构主义教育D.永恒主义教育42、在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设计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前提和基础地位的教育活动是( )A.身体的养育B.知识的学习C.德行的塑造D.礼仪的培养4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A.自然类比B.哲学思辨C.经验描述D.科学实验44、以掌握为目标定向的学生倾向于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 )A.能力B.努力C.运气D.任务难度45、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的一篇文章,它提出大学的终极目标是( )A.“明明德”B.“止于至善”C.“化民成俗”D.“明人伦”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场独立型学习风格优于场依存型学习风格。2、教师
14、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过程。 3、认知风格就是认知策略。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1、简述菲茨与波斯纳提出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及其特点。2、简述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3、简述梁启超关于教育作用和宗旨的观点。4、资源管理学习策略极其类别。5、简述我国现行学制。 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1、请回答以下问题:(1)蔡元培所说的“教育者非以要吾人教育儿童,而吾人受教于儿童之谓也”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观点?(2)试从学校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说明蔡元培所说的教育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教育变革中的表现?2、同认知信
15、息加工理论以及认知发展理论一样,社会认知理论也很重视发展学生对学习作出自我调节的能力。例如,1993年班杜拉就曾谈到:“正规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智慧工具、自我效能、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其一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3、某教师试图采用榜样法和当众表扬的强化方式培养儿童形成利他习惯,这一做法最容易引起学生何种行为?如果要使行为成为习惯,所需要的内部外部条件以及理由是什么?这一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强化。第 18 页 共 18 页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1、B2、C3、C4、B5、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定性分析的理论。定性分析的理论有分析的归纳、敏感的概念、实地理论(持续比较
16、法)。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 6、D 教学模式的变化在引起学生成绩的变化。所以模式是自变量,成绩是因变量。7、C8、A 9、D10、D11、C12、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前实验设计是一种自然描述,用来识别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有三种表现形式: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固定组比较设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 13、A14、D 只有A和D是张之洞所为,但张之洞不是最早提出的,而是吧中体西用思想理论化的人物,也就是说A表述有误。15、A16、D,解析:本题选D。相关系数用来描述两个变量相互之间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的数字特征
17、量称为相关系数,一般用r表示。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00到+1.00之间。17、D,解析:早期教会学校开设儒学课程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学习儒学的需要,适应中国的国情,并有助于他们立足于中国。其实质是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带有强烈的殖民性,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地位在教育上的表现。答案选D项。18、B19、D,解析:本题选D。伦理原则要求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必须承担保护对象的责任,使其权益免受研究活动的侵害。20、C21、A22、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包括四个阶段:直觉观察时期、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形成独立学科时期、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以分析为主的方
18、法论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培根、笛卡尔、康德、夸美纽斯。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 23、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所罗门四组设计的基本特点。所罗门四组设计是把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与只有后测的设计加以组合(a与b),将有无前测这一变量纳入实验设计之中,将变量所造成的差异数部分从总变异数中排除出去,以检验实验处理所产生的影响是否显著。所罗门四组设计内外在效度较高,是一种较理想的实验设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 24、C 25、A26、A解析:在正偏态分布中,平均数大于中数,中数大于众数;在负偏态分布中,平均数小于中数,中数小于众数。也就是说,中数始终在中间,
19、正偏态时,平均数与中数之差为正数;负偏态时,平均数与中数之差为负数。在正偏态分布中,第一四分位(Q1)显而易见小于平均数。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 27、A28、D29、B 直接背的知识点。30、D31、B32、C解析:教育将教育比喻为“园艺”,教师是“园丁”,学生是受到教师“修剪”、“塑造”等方式影响下形成的“花朵”,这是典型的外铄论影响,因此,正确选项为C。33、B34、C 35、C 书上背的知识。36、C37、C 道尔顿制的原则就是自由与合作。38、A39、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的等级。教育文献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其中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
20、报告、档案材料;二次文献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三次文献一般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和专题研究报告。D项的四次文献是干扰项。因此,问题的答案为B。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 40、A,解析:在教育目的上,他提出教育应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的人,认为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故本题选A。41、B42、C43、A44、B45、B 考查的是大学中的三纲领。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根据知觉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程度,知觉类型可以划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发现,人在感知和抽象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威特金把在知觉时容易受外界环境信息影响的称为场依存
21、型,把容易受来自身体内部的感觉的影响的称为场独立型。这两种认知风格是中性的,没有孰好孰坏。具有这两种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有如下差异,1、专业上,场依存型学生喜欢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而场独立型的学生对抽象和理论的东西更感兴趣,较喜欢自然科学。2、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在记忆活动中,场独立型的学生善于对缺乏组织的材料记忆和学习的效果比的场依存型学生好,而场依存型的学生更擅长记忆和学习包含社会性内容的材料。在问题解决方面,场独立型的学生更能打破定势思维,从习惯的解题模式中摆脱出来,采用新的解题方法。 3 在学习动机上,场依存型学生较易于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场独立型的
22、学生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2、答案要点:错误。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教师资格证书是国家颁发给个人,允许其从事教师职业的一种资格凭证。从事教师职业首先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但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等于成了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个体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评分说明】本题考察了教育学原理第十章教师与学生中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首先要回答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其次要说明教师专业化与取得教师资格证二者的区别,最后总结,写出对错即可。3、参考答案:错误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模式,指个体在
23、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在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特有风格。它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能力与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个体的认知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分析性与非分析性概念化倾向;对认知域宽窄的选择;对两可与非现实体验的不容忍;复杂认知与简约认知;记忆过程中信息的整合与分化;扫描与聚焦;冒险与保守;解决问题的滞阻与畅通等。由于个体的认知风格不同,教学中有效的学习指导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认知策
24、略是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包括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因此,认知风格不是认知策略。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1、答案:菲茨与波斯纳提出了经典的操作技能形成三阶段模型。第一阶段是认知阶段。学生尝试理解操作技能的任务及这一任务提出的要求,了解需要做哪些动作,各动作的顺序怎样,从何处可以得到反馈等。此时,学生要选出原来已经掌握的部分技能,并按规定的程序将它们组合起来。这一阶段的主要结果是获得程序性知识。第二阶
25、段是联结阶段。在这一阶段,操作技能主要发生两类变化:一是先前流畅性和节奏感较差的部分技能逐渐变得富有节奏和流畅;二是一些个别的子技能被整合为互相协调一致的、稳定的总技能。此时的练习策略也有两种变化:当总技能中各部分技能相对独立时,部分技能的学习可先于总技能的练习;当总技能需要对各部分技能加以协调才能获得时,总技能的学习可先于部分技能的练习。第三阶段是自动化阶段。此时,技能的执行变得日趋自动化,操作极其流畅、准确和稳定。2、答案:课程的逻辑组织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的心理组织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传统教育”派主张根据学科内在的逻辑顺序来组
26、织课程内容,而“现代教育”派强调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别是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经验背景来组织课程内容。现在人们认为要把课程的逻辑组织和心理组织结合起来。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统一实质是在课程观上把学生与课程统一起来,在学生观方面,体现为把学生的“未来生活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统一起来,一次为基础,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特征和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特征,编排成既区别于原有科学结构,又有别于学生的完全经验复制式的课程内容体系。3、答题要点:(1)梁启超认为国势强弱随人民的教育程度而转移。明确地将“开民智” 与“兴民权”联系起来,认为“今之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
27、2)他提出教育应当确立宗旨,应建立在对民族文化的优点和缺点有所分析选择, 并广泛吸收世界各国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应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培养具 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新的特性和品质的“新民”4、答案: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包括: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以及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等。5、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教育:(1)学前教育:招收3-6、7岁的幼儿。(2)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招收6、7岁儿童入学,学制为5-6年。成人教育方
28、面为成人业余初等教育。(3)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业余学校。简述各类修业年限。(4)高等教育:指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简述各类修业年限。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1、【解析】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凯程专门押中的题。问题1解析:新观念其实主要指教育要尊重人的身心发展,即凯程课堂中专门讲过得“尚自然,展个性”的思想。问题2解析:(1)教育制度的体现主要指1922年学制,男女共同受教育。(2)教育方法的体现主要指方法灵活多样,体现儿童的主体性,实用主义思想,突出做中学,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等。(3)教育内容的体现主要指
29、学习白话文,学习科学知识。2、参考答案:(1)班杜拉自我效能的基本含义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提出的。(2)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可以有哪些有效的切入点?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他对强化的看法与传统的行为主义不同。他把强化分为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就是期待,但他的期待概念也不同于传统的期待概念。传统的期待概念指的只是对行为结果的期待,而他认为除了结果期待外,还有一种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
30、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个体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会导致某一特定的结果,那么这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例如,学生认识到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会获得他所希望的好成绩,那他就很可能认真听课。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台勺能力的判断,它意味着个体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去实施该活动。例如,学生不仅认识到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真正认真听课。研究表明,能取得好成绩固然是每个学生的理想所在,但力不从心之感却会使人对学习望而生畏。因此,在人们获得了相应
31、的知识和技能、确立了合理的学习目标之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了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自我效能感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1)直接经验。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2)替代性经验。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3)言语说服。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不易持久。(4)情绪的唤起。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感。高度的情绪唤起、紧张的生理状态均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3)从社会认知的观点来看,
32、自我调节的学习要涉及哪些活动?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首先是由Bandura在1986年提出来的,它实质上是涵盖了动机,认知、元认知策略和行为三部分,也就是三部分的整合概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主要有:Zimmerman(2000)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者为实现某些具体的教育目标而自发产生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是个人根据特定任务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复杂过程”。Winne(1995)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建构和自我定向的过程”,即学习者主动制定学习目标,不依赖教师、家长或他人,灵活运用策略达到目标的过程。Endler、Koeorski和Brown lee(2000)
33、等人则认为,自我调节学习的定义应包括目标设置、努力过程和策略,反馈和自我评价。我国学者周国韬(2001)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指学习者在认知和行为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控制学习进程、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Bandura的自我调节三元交互系统中,三元指个人的、环境的和行为的三个因素交互影响行为。个人的因素包括目标、自我效能、认知反馈、策略的知识与价值知觉及情感;行为的因素包括自我监控、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环境的因素包括教室和教学的特征、学业成绩等。它特别强调学生的自我调节的学习策略、表现技巧的自我效能感和对学业目标的承诺等三个因素的重要性。Zimmerman(1989)进一步指出,自我调节学习是个人
34、的、行为的和环境的三个因素交互影响所决定。(一)个人因素在这三个因素中,以个人因素为首,它包括自我效能、学生的已有知识、元认知、学习目标和情感五个方面,其中又以自我效能最为关键。1.自我效能:社会认知论者认为自我效能是影响自我调节学习的一个关键变量,学生的自我效能和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与自我监控有关系,而且自我效能和任务坚持、任务选择、有效的学习活动、技巧获得及学业成绩等学习结果也有关系。2.学生的已有知识:它分为描述性知识和自我调节知识。描述性知识是指言语词汇等描述事实的知识。自我调节知识可以分为过程知识和条件知识,他们之间是交互作用的。前者比如知道学习策略的执行过程,后者比如知道何时、何地、
35、用何种学习策略以及知道何种学习策略有效等。3.元认知:一般认为元认知有两重含义,一是个体对认知活动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二是个体对当前认知活动所作的调节。它的基本要素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技能和元认知体验。4.学习目标:元认知知识与学习者的长期目标有关,达到长期目标的一个特别有效的策略是设定特定的、由易而难的短期目标。有研究表明,近期目标比长期目标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及学习技巧。5.情感:自我效能感和情感能影响长期目标的设定和认知控制过程的使用。(二)行为因素社会认知论者认为与自我调节学习有关的行为反应有三种类型:自我观察、自我评判和自我反应。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可
36、以把获得知识和问题解决策略、完成作业、完成实验等作为目标,并对过程进行观察、判断以及对目标的进展做出反应,这些过程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彼此交互作用。比如听个人说话的录音带(自我观察)可判断自己的修辞技巧(自我判断),自我判断后会决定个人的继续自我教导练习(自我反应)。自我观察包括规则性、接近性和自我记录三个子过程,系统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能提供有关个人向自己目标前进过程中成败的信息,激励学生自我记录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自我判断指系统地将自己目前的表现和一个标准或目标作比较的反应,标准的形式、目标的特性、目标的重要性、表现的归因等过程会影响自我判断;自我反应指根据自我评估所做的判
37、断,对内心产生的正负面情感的自我反应,它包括评估的奖励(对目标进展评估的自我反应,能激励行为的动机)和实际的奖励,实际的结果也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基于学生实际成就给予的外在奖励能强化自我效能。正向的自我反应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并激励持续的努力工作。但是,负向的自我反应也未必减少自我效能和动机,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具有信心,认为目前的失败是方法不当,他们也可能会自我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三)环境因素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在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有经验指导、模仿学习、言语的说服、社会性援助和环境结构等。经验指导指一个人会从成功的事件中获得一些描述性和自我调节的知识,提高自我效能感,这种自我效
38、能感能激励对未来策略的选择和应用。模仿学习指通过观察他人的有效自我调节策略的示范能改善学习缺陷者的自我效能。言语的说服这种方式受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的影响,其效果并不如前述的两种方法。社会性援助包括向教师、同伴、父母等求助,帮助的方式有身体示范、身体协助(用手帮忙)、文字信息等。环境结构指将学习任务从难改变到易,将学习情境从吵闹改变到安静,对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具有影响。可见,不同心理学家对自我调节学习的理解不同,但他们对自我调节学习本质的理解却有很多相同之处。笔者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指学习者在提高学业愿望的基础上,通过调节认知、动机和情感意志、行为和环境等多种因素,运用有效的策略和反馈技术,实现预定
39、目标的循环提高过程。3、答案:(1)最初使学生形成的是具体的、能受到老师表扬的利他行为,相当于布卢姆等人价值内化的接受和反应水平。这种学习是通过替代学习进行的。(2)使用这种方法形成利他习惯,内部条件是学生有利他的信念,外部条件是榜样的行为及其后果以及对学生本人利他行为的强化。(3)仅以表扬做强化物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强化,即自己为自己提供强化物。形成高尚的利他习惯一方面要发挥儿童认知中介的作用,让他们对看到的榜样行为及其后果以及自己的行为后果进行认知加工、思考,形成思想认识。另一方面给儿童提供榜样行为及其后果。此外,利他习惯属于价值内化的高水平,需要长期的教育。提供自私的榜样的同时如能提供对该榜样的惩罚并引导儿童思考,则对利他习惯的形成是必要的。如果只提供自私的榜样而缺乏对榜样的惩罚则对利他习惯的形成不利。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