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中科技大学第一节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 18世纪末,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理论,提出自由贸易的绝对成本说。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就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第1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绝对优势理 论论有力地说明了国际贸易不只对贸易的单方有力,而是能给双方都带来利益。但是,它不能回答一个落后的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或一个先进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时是否会发生对外贸易活动以及贸
2、易对双方是否有力这一棘手问题。第2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2.比较(相对)优势理论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只要各国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上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根据李嘉图的理论,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第3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绝对优势与相对优势的定量分析第4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从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阐述贸易的基础资本、
3、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要素在生产中起重要作用产品的相对成本不仅可以由技术差别决定,也可由要素比例和稀缺程度不同决定。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如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各国生产要素的储备比例不同。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能充分利用本国充实要素的产品,换取需要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第5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n绝对优势理论:劳动生产率差异生产成本差异构成绝对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各国从中获益。n相对优势理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nH-O理论:要素供给比例不同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国内价格比例不同价格差国际贸易。小 结第6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4.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1990年,哈佛商学
4、院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决定国际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国际竞争优势定义为: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从全局的高度,根据一国范围内可以调度的资源,并以最终在国际市场上确立本国产品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竞争能力。也就是也就是,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同一产业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第7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波特认为,应从行业角度来考察国家竞争优势问题,国家经济实力不可笼统而论。一国可能在某些行业遥遥领先,而同时在另一些行业却可能很落后。国家的竞争优势归根到底是若干行业的竞争优势问题,因此分析国家竞争优势应从行业着手。如果一个国家能在哪些劳动生产率高、新发明和高技术发展最快的行业领先,
5、则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就会高于其他国家,就有了竞争的优势,反之,则相反。波特把决定一个国家某一产业集群具有竞争优势的条件归结为4个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并把这些因素描绘为一个“钻石结构”(见下图2-1)。第8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波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条件:n要素条件要素条件n需求条件需求条件n相关的供应商和支持性产业相关的供应商和支持性产业n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程度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程度图2-1 波特的钻石模型竞争状况竞争状况需求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相关和支持产业持产业要素条件要素条件第9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一)要素条件 要素条件是指针对特定行业竞争所必须的生产要素。要素条件分为
6、:一般要素和高级要素。一般要素一般要素是指自然资源、劳动力的数量、地理位置等。利用一般要素可降低成本,获取优势。高级要素指高科技和具有高技术能力的劳动力。高级要素依赖于良好的基础和连续的投入。依靠高级要素建立的竞争优势不易被模仿。第10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二)需求条件 波特特别强调国内需求状况在提高竞争优势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他认为,公司往往对与它们最接近的顾客的需求最为敏感,因此,国内需求的特点对于国内产品特征的形成和促进创新以及质量的提高尤为重要。如果一个国家的消费者精明而挑剔,则会给国内公司带来压力,迫使他们去满足更高的产品质量标准并生产出创新产品,这可以促使公司提高竞争能力,从而
7、增强国家竞争优势。第11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三)相关的供应商和支持性产业(三)相关的供应商和支持性产业 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的状况对一个国家某一行业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影响。相关产业相关产业指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营销渠道和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支撑产业支撑产业指某一产业的上游产业。第12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相关产业对某一产业的促进表现在:相关产业对某一产业的促进表现在:促促进进有有关关产产业业的的创创新新(相关产业一旦进入某一产业,其新资源、新技术和新的竞争方法往往会促进有关产业的创新和升级,如日本复印机业、照相器材业和通讯业对传真机行业的促进)相相关关产产业
8、业的的国国际际成成功功还还可可带带动动有有关关产产业业的的国国际际成成功功(共享营销渠道和服务,使有关产业从生产当初便能够迅速打开市场。如美国计算机在国外的大量销售使计算辅助设备、软件、数据服务等产业也在国外获得了很大市场。)第13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支撑产业对下游产业的作用表现在支撑产业对下游产业的作用表现在:以最有效的方式及早地为国内公司提供低成本投入,降低下游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与下游产业合作,促进下游产业的创新。世界一流供应商可能帮助下游公司看到利用新技术的新方法、新机会,让其尽快得到新信息和供应商的新创产品;有竞争力的供应商还充当把信息和创新从一个公司传到另一个公司的渠道,从而
9、使整个行业的创新速度加快。第14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有许多相互联系的、有竞争力的产业,该国便容易产生新的有竞争力的产业,有竞争力的几种相关产业往往同时在一国产生(如美国的电子检测设备和病人监测器,韩国的录相机和录相带,丹麦的奶制品、酿制品和工业酶等产业几乎都是相伴相生的)。一国要使自己的某一产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必须注意相关和支撑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分布的集中、信息的交流,取得地方经济和集团经济效果,建立起强大的产业簇群。第15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四)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程度 从长期看,公司行为的特点会影响到国家竞争的类型和持久性。另外,在某些行业,国内竞争
10、的激烈程度与国家竞争优势的创立密切相关。激烈的国内竞争会促使公司想方设法提高生产率,加大创新力度,强化品质意识,降低生产成本,并为提高高级要素的档次而进行大量投资,所有这一切都有助于创建世界级的竞争者。第16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n激烈的国内竞争不是一种浪费,相反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最有力的刺激因素n减少外国竞争者的渗透n模仿效应和人员交流效应可提高整个产业的创新速度n强化竞争程度,促进产业升级n迫使企业走向海外第17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此外,还有两个要素同样具有战略影响作用,即机会和政府的作用。机会因素通过改变钻石结构中的条件而发挥作用。它主要包括:新发明的出现;主要技术的终端;成
11、本的突然提高;国际金融市场的突然变化;政治影响与战争;等等。机遇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能打断事物发展的正常进程,使原来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的竞争优势丧失,落后国家的公司可利用新机会获得竞争优势。第18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波特认为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对四种因素施加影响,从而对国家竞争优势产生作用,如政府可以通过对资本市场的干预、教育政策的制定来影响要素条件要素条件;通过产业组织政策、市场规划的制定来为产业、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纠正市场的扭曲;通过产品标准、税收政策等影响买方买方需求需求等。因此,政府作用十分重要。但由于政府作用是通过对四种因素施加影响而表现出来的。因此,它非决定因素,而是辅助因素
12、。第19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机会竞争状况需求条件政府相关的供应商和支柱产业必要条件图2-2 波特的国家创新系统结构钻石图第20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总之,以上所介绍的国际贸易理论只能说明国际贸易的经营活动,并不能真正解释企业国际化的活动形式。国际企业管理范围很广,还包括国际投资、资金转让,等等。也就是说,除了传统的进出口业务外,企业向国外市场提供货物还有许多方法,比如,可通过直接投资保证国外货物的生产,也可以通过向国外提供产品许可证满足国外需求,等等。第21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国外直接投资或对外直接投资,英文简称为FDI(Foreign Direct In
13、vestment),它是国际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既然国际企业是通过现代条件下的FDI形成的,其理论的重点便是解释投资动机、投资流向和行为方式等问题。其含义为:一国的投资者到其他国家去投资设厂,把资本直接投放到自己能控制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第22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一、垄断优势理论(Specific Advantages Theory)(一)理论的提出与基本思想 垄断优势理论是西方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1960年,S H 海默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发现美国企业对外投资以直接投资为主,投资集中于西欧国家的某些特定行业(机械、电子、钢铁、化工),对利率
14、变化不敏感。第23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面对这一现象,海默另辟蹊径,以控制控制而不是利率差解释直接资本流动,从而突破传统的资本流动理论;以不完全竞争假定不完全竞争假定代替完全竞争假定,从而在方法论上也做出突破。海默认为,美国企业之所以有必要、有可能大举对外投资,乃是因为它们在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技术、品牌、专利、管理经验等)以及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方面具有垄断性优势,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利用垄断优势同时保持对优势的控制,企业便以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进行跨国经营,通过垄断优势的内部转让达到盈利和控制的目的。第24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金德尔伯格把垄断优势按其来源分为四类:产产品品市市场场不不完完全全
15、的的优优势势(产产品品差差异异、营营销技巧)销技巧)。生生产产要要素素市市场场不不完完全全的的优优势势(专专利利、技技术、品牌、管理经验)。术、品牌、管理经验)。规规模模经经济济(生生产产方方面面、财财务务方方面面)导导致致的市场不完全。的市场不完全。政政府府管管制制引引起起的的市市场场不不完完全全(对对市市场场进进入以及产量的限制所造成的企业优势)。入以及产量的限制所造成的企业优势)。第25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二)对垄断优势理论的评价 优点:突破了国际资本流动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传统理论框架,将跨国公司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奠定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局限:(1)使用静态分析法,没
16、有阐明垄断优势的发展。(2)没有明确市场失效的含义。(3)研究对象为技术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第26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二、内部化理论 (一)内部化理论的思想渊源 1976年,英国里丁大学学者巴克莱和卡森对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了批评,并从企业形成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提出了跨国企业的内部化理论,也称为市场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是在交易费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交易费用”的概念是由科斯(Ronald H.Coase)于1937年发表的厂商的性质一文中提出的。第27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二)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核心内容核心内容: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企业如果要寻求经营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跨
17、越外部市场的交易障碍,将国际企业外部市场交易转化为在内部各所属企业间进行贸易的形式。这样就构建了企业的内部市场。当这种内部化超越国家时即产生了国际企业。第28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1.内部化的动机来源 (1)减少交易成本 (2)避免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 (3)运用“转移价格”手段 2.影响企业将中间产品实行内部化的四种因素 (1)行业特定因素(产品特性、外部市场结构)(2)地区的特定因素(地理距离、文化差异)(3)国家的特定因素(东道国政治、法律)(4)厂商的特定因素(管理经验、控制协调能力)第29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三)内部化理论评价 1.内部化理论论证了只要内部化的利益超过了外部市
18、场的交易成本和为实现内部化而付出的成本,企业就拥有内部化的优势,就可以实现跨国经营。解释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2.内部化理论用动态分析取代静态分析,强调企业优势的内部转移和应用,比较接近实际情况。3.内部化理论较有力地解释了跨国公司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或许可证安排等参与国际经济方式的依据。第30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内部化理论说明了企业为什么要将技术、知识等中间产品在内部转让,而不通过外部市场转让给其他企业。然而,它未能充分说明企业为什么不在国内的企业内部进行生产,然后将产品出口,而要到国外去投资生产。此外,内部化理论未能科学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从而经常被那些重视区位
19、因素的西方学者所批评。第31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三、产品周期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以产品技术变化分析对贸易格局的影响 1.国际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产品创新阶段,企业具有产品和技术优势,美国企业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拥有出口垄断地位。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产品成熟阶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国内生产能力日益扩大,国内市场日趋饱和,但在其他发达国家会出现对这种产品的需求,这时企业必须出口。为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节省运输成本和关税支出),抑制外国企业竞争,美国企业在拥有产品市场的其他发达国家投资设厂。第32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产
20、品和技术都已标准化,美国企业原有的优势日渐丧失。市场竞争转向以生产成本为基础的价格竞争,便宜的劳动成本和资源条件日益成为决定产品竞争的重要因素。此时,美国企业直接投资开始向欠发达国家转移,以期获得分布于不同国家的区位优势。随着区位转移,美国反而要进口最初由本国开发并出口的这些产品。第33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t5t4t3t2t1产品净出口产品净进口创新国其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图2-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34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四、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一)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英国经济学家邓宁在1981年出版的国际生产与跨国企业一书中,提出了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在此之前的理论都是从
21、个别方面孤立地研究跨国投资行为,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邓宁综合了垄断优势论、内部化理论和区位理论,为研究跨国经营问题提供了统一分析的理论框架,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的主要流派。该理论全面解释为什么要进行FDI,到哪里进行FDI,以及对经营方式的选择条件和动因。第35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该理论核心在于强调MNCs从事国际生产同时受到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区位优势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是这三项优势整合的结果。1、所有权特定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国外企业所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包括对无形资产的独占和企业经济规模两个方面的优势,或泛
22、指任何能够不断带来未来收益的东西(技术、商标等)。第36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2、内部化特定优势。是指企业有能力将所有权优势在企业内部配置、转让和有效利用。3、区位特定优势 指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地点和国别选择上拥有的特定优势。这种优势不仅包括东道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地理位置,而且包括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外贸和税收政策等。跨国公司总是把资金投向那些具有区位优势的国家和地区。第37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二)国际生产方式的选择(二)国际生产方式的选择经营方式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非股权经营表2-1 国际生产方式选择第38页/共45页华中
23、科技大学 (三)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贡献和适应性 1.贡献:首先,兼顾各种理论解释的一个综合理论;其次,涵盖了包括对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贸易和无形资产转让在内的各项跨国生产经营活动;再次,既可解释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也可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2.适应性:国际生产折中理论适用于分析大型垄断企业对外投资成功的优势所在。同时该理论着重解释了国际企业的初始行为决策,因此可以帮助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中,分析企业是否具备一定的投资优势。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该理论的特色正好在于平庸的折中和杂烩式的兼容,终究不是一种独辟蹊径的新论。第39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第三节第三节 日式对外直接
24、投资理论日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日本学者小岛清研究了日本20世纪70年代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释。他的理论在西方国际投资理论中独树一帜,被称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也称也称“小小岛清模型岛清模型”。小岛清模型小岛清模型第40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小岛清认为,以海默、弗农等为代表的以往研究都将美国作为其研究对象,只是针对于某一种商品或某一种产业并停留在表面,未能在多种商品、多个行业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并且不能将对FDI的研究与国际贸易的相关解释相联系。于是,小岛清借鉴国际分工原则与比较成本原理,建立一个FDI与国际贸易相统一的理论,用来解释各国对外出口与直接投资现象。
25、第41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1)直接投资的中心是资源开发进口、纺织品和零部件生产等标准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按比较成本的顺序依次进行,以促进东道国的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产品不仅在东道国市场出售,而且主要向日本或第三国出售。第42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2)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根据与东道国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其投资不以技术优势为武器,而是通过投资者之间的激烈竞争进行。(3)不搞拥有全部股份的“飞地”式的子公司,而是采用与东道国合办的形式,或采用非股权安排方式如产品分享等。第43页/共45页华中科技大学 主要内容:核心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可以称为边际产业依次进行。”日本企业首先将排序最后已居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转移到国外进行生产,随后逐步依次将比较劣势企业转移出去。小岛清将其概括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第44页/共45页结结 束束第45页/共45页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