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4、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2、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6、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7、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是通过()A
3、.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9、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10、“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D)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11、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
4、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12、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是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13、有一则箴
5、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14、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原理是()A.肯定中包含否定B.量变引起质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15、“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A. 人的
6、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 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果决定的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A) 16、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为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美之外,还因为()A. 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 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 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D. 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17、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7、。”这表明人的才能()A. 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 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 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 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18、未来学家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19、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8、()A. 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观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20、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B. A.普遍性 B.绝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21、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22、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A. 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 人们获
9、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 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3、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A. 熟知即真知B. 熟知不等于真知C. 熟知起源于真知D. 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24、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A. 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 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 能否付诸实践D. 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25、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A. 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B. 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绝对性所预设的C. 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D.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26、真理的
10、相对性应理解为()A. 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 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 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 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27、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底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A.人与自然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该合理地调节人与自
11、然之间的物质交换28、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29、“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是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要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0、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31、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
12、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吐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32、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33、衡量生
13、产力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3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管理方式3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体系D.分工协作关系36、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37、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它们是()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
14、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38、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自由理性的外化39、“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D.人的自我保存
15、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40、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41、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42、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软件磁盘本身B.软件的有用性C.购买软件的货币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4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枢纽是()A.剩余价值
16、学说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D.劳动力商品理论4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45、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C) 2002年A.商品的有用性来体现B.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D.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46、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
17、量不变,价值量增大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47、货币的本质是()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C.商品的等价物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4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C.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49、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是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50
18、、货币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自身也有价值D.可以作为支付手段51、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A.商品二因素原理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D.劳动二重性原理5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本质是()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53、劳动力成为商品时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B.劳动力
19、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54、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A.具体劳动而增殖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C.抽象劳动而增殖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55、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D.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56、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
20、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A.超额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57、资本家普通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A.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B.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C.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58、在揭示资本家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A.必要劳动和剩余价值B.劳动和劳动力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59、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物质资料
21、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60、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C.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D.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61、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 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62、某钢铁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产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63、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
22、分()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64、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的形态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 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6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A.生产的日益社会化B.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C.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D.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6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政党制度B.选举制度C.文官制度D.国家制度67、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现状说明()A.政体和国体是没有联系的B.有何种国体就有何种政体C.有
23、何种政体就有何种国体D.政体和国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68、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A. 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6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 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70、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路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A. 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B. 根据俄
24、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C. 为俄国找到了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D.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71、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达未来的社会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面一段话外,再也找不到合适的了。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
25、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 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C. 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 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多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A.多元论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D.没有以科学的材料
26、作为依据,纯属自发的猜测E.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3、传习录记载:”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E.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4、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一自然“,把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二自然“。关于二者
27、的正确的哲学判断是() A.第一自然是物质的,第二自然部分是物质的,部分是意识的B.第一自然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第二自然是人的意识的产物C.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第二自然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D.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是物质自然,因为它们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排列而成的E.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对象5、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6、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
28、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E.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7、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该理解为()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的结果D.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E.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8、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B.人们实践活动
29、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9、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E.生产关系本质上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10、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政治法律制度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E.社会风俗习惯11、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B.生
30、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E.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12、据报载,北京市某区开展以文化育文明的活动,通过文化资源孕育文明、群众文化哺育文明,文化兴区培育文明等三种途径,营造文明城区。这是因为(BCD)A.文化和文明是没有区别的B.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文明C.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D.文化进步程度与文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13、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E.说明无产
31、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14、“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力量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15、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
32、标志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16、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C.人的本质是自由的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E.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17、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A.人人创造历史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E.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1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A.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B.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
33、史过程C.是社会发展的目的D.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E.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1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A. 实践关系 B. 认识关系C. 价值关系D. 审美关系E. 主从关系20、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D. 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21、孙中
34、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A. 知行不可分割B. 知行合一C. 知行相互促进D. 行先知后E. 行难知易22、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工后,格罗培斯暂停修筑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撒上草种。五个月后,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踏出了不少宽窄不一的小路。格罗培斯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德尔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的设计智慧对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是()A.
35、 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B. 要尊重群众的实际要求C. 不要对自然事物做任何改变D. 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映2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 世界的可知性B.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 认识起源于经验D.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E.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24、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 一切经验科学的概念和命题的真假在于能否有经验来证实B. 数学和逻辑学的概念和命题来源于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C. 认识是以抽象的概念、符号、公式等形式反映自然和社会D. 认识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重构,是实现主体正确反映客体的必要途径E.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
36、且创造客观世界25、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A.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 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C.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不断深化D.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E. 现代科学手段在认识宇宙中有着巨大作用26、对于同一颗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 人的感受受理性指导B. 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 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E. 意识构建认识对象27、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体现这种一致性的公式有()A
37、. 个别一般个别B. 实践认识实践C. 群众领导群众D. 团结批评团结2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A. 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B. 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C. 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D. 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E.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29、真理具有()A. 具体性B. 全面性C. 过程性D. 客观性E. 普遍性30、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
38、)A. 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B. 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C. 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D. 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31、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A. 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B. 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C. 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D. 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32、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价”“值”二字与金银财宝等联系起来,而这两个字偏旁却都是“人”,示意价值在“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透过商品交换的物与物的关
39、系,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科学内涵,其主要观点有()A.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B.具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C.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D.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33、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 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B.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34、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和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D.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E.价格有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
40、并制约供求关系35、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A.市场竞争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价格波动D.资源的有效配置E.供求关系的变化36、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E.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37、商品的市场价格变化()A.与货币的价值量变化无关B.与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有关C.与商品的生产价格变化无关D.与商品的供求变化有关38、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41、奠定了理论基础E.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39、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的构成包括(ACD)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命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C.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D.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40、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A.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用的形式B.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C.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D.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E.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
42、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1、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A.资本循环B.资本积累C.资本周转D.资本集中4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B.利润率的提高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E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43、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不同阶段采取的相应职能形式是()A.货币资本B.固定资本C.流动资本D.生产资本E.商品资本44、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A.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E.商品资本45、资本家经营的畜牧场中的种牛,属于()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
43、D.流动资本E.生产资本46、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有()A.提高剩余价值率B.增加剩余价值量C.节省预付资本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E.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47、1999年全球互联网上贸易额达到1450亿美元,2000年将达到20004000亿美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起着重要作用,体现在缩短()A.资本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B.资本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C.原材料的储备时间D.劳动者加工劳动对象的时间E.生产过程中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48、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一有机会就提醒读者注意,决不要把他所说的剩余价值同利润或资本赢利相混淆。”对这段话的正
44、确理解应该是()A.剩余价值与利润无本质联系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内容C.剩余价值是资本的赢利D.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具体形式E.利润常常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49、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次经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判断和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A.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B.揭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C.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次根源是人性的贪婪D.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50、一位日本首相说过:“在日本,政府是船长,财界是罗盘,船长始终按照罗盘指引的方向前进。”这段话表明() A.资本主义政治是其经济的集中表现B.资本主义国家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C.资产阶级政府只代表部分资产阶级利益D.资本主义国家的权力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E.资产阶级权力的基础在于金钱51、有一则寓言讲到:狐狸把鱼汤盛在平底的盘子里,请仙鹤来与它一起“平等”地喝鱼汤,结果仙鹤一点也没有喝到,全部被狐狸喝去了。这则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尽管资产阶级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