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期经营决策【必考题】【考点一】短期经营决策概述一、短期经营决策的含义与成本分类短期经营决策的主要特点是在既定的规模条件下决定如何有效地进行资源的配置,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二、相关信息与相关成本(一)相关信息的特点相关信息必须同时具备两个特点:相关信息是面向未来的;相关信息在各个备选方案之间应该有所差异。(二)相关成本相关成本是指与决策相关的成本,在分析评价时必须加以考虑。包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重置成本、付现成本、可避免成本、可延缓成本、专属成本和差量成本。1.边际成本:产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变动。2.机会成本:放弃另一个方案提供收益的机会,而是失去的潜在的收益。3.重置成本:
2、指目前从市场上购置一项原有资产所需支付的成本,也可以称之为现时成本或现行成本,它带有现时估计的性质。4.付现成本:需要在将来或最近期间支付现金的成本,是一种未来成本。5.可避免成本:当方案或者决策改变时,这项成本可以避免或其数额发生变化。酌量性固定成本就属此类。例如,利用挖掘潜力、改进劳动组织的办法去代替原先增加人员的方案节省下来的人工支出,就是可避免成本。6.可延缓成本:已经选定、但可以延期实施而不会影响大局的某方案相关联的成本。7.专属成本:指可以明确归属于某种、某批或某个部门的固定成本,譬如专门生产某种零件或某批产品而专用的厂房、机器的折旧费、某种物资的商品保险费等。8.差量成本:差量成
3、本通常指两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之间的差异数。(三)不相关成本过去已经发生的成本,或者是虽未发生但在各种替代方案下数额相同对未来决策没有影响的成本,与决策没有关联或不随决策的改变而改变。主要有沉没成本、不可延缓成本、不可避免成本和共同成本等。1.沉没成本:指由于过去已经发生的,现在和未来的决策无法改变的成本。2.不可避免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决策行为而不能改变其数额的成本。譬如约束性固定成本就属此类。企业现有厂房、建筑物等固定资产的年折旧费也属不可避免成本。3.不可延缓成本:指即使财力有限也必须在企业计划期间发生,否则就会影响企业大局的已选定方案的成本。例如,某企业的旧厂房因暴雨冲击而发生较大裂痕,
4、必须在计划期内大修,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那么这大修费用就属于不可延缓成本。4.共同成本:指那些需由几种、几批或者有关部门共同分担的固定成本。例如,企业的管理人员工资、车间中的照明费,以及需由各种产品共同负担的联合成本等都是。【考点二】生产决策(一)生产决策的主要方法差量分析法分析备选方案之间的差额收入与差额成本,差额利润等于差额收入减去差额成本。特点:简单明了,但只适合两两比较计算繁杂边际贡献分析法对比各个备选方案的边际贡献额的大小来确定最优方案的决策方法。当决策中涉及该方案的边际贡献与专属成本时,就无法直接使用边际贡献大小进行比较,此时,应该使用相关损益分析法进行决策,这涉及该方案的边际贡献
5、与专属成本之差,或该方案的相关收入与相关成本之差。哪个方案的相关损益大,那个方案为优,这种相关损益分析法可以看作是边际贡献法的一种特例。本量利分析法利用成本、产量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来进行生产决策。(二)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如果企业的亏损产品能够提供正的边际贡献,则说明该产品能为企业负担部分固定成本,就不应该立即停产。(三)零部件自制与外购的决策只需考虑两个方案的成本,通过比较两个方案的相关成本,选择成本较低的方案即可。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分析一般可采用差量成本分析法(已知零部件需求量)和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未知零部件需求量)。差量成本分析法:自制零部件成本=边际成本+专属成本(增加固定资
6、产)+机会成本(可转移自制能力),而不考虑不可避免成本(自制能力无法转移)外购零部件成本=外购成本1、零部件自制不需增加固定成本且自制能力无法转移。在企业已经具备的自制能力无法转移的情况下,原有的固定成本属于沉没成本,不会因零部件的自制或外购而发生变动。只需将自制方案的变动成本与外购成本进行比较。如果自制变动成本高于外购成本,应外购;如果自制变动成本低于外购成本,应自制。2、零部件自制不需增加固定成本且自制能力可以转移。在自制能力可以转移的情况下,自制方案的相关成本除了包括按照零部件需用量计算的变动生产成本外,还包括与自制能力转移有关的机会成本,无法通过直接比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与外购单价作出决
7、增加固定成本策,必须采用差量成本分析法。3、零部件自制但需要(专属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自制零部件的成本,就不仅包括变动成本,而且还包括增加的固定成本。由于单位固定成本是随产量成反比例变动的,因此对于不同的需要量,决策分析的结论就可能不同。若零部件的需要量确定,可以采用差量成本法,若零部件的需要量不确定则采用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四)特殊订单是否接受的决策(重点)企业往往会面对一些特殊的订货合同,这些订货合同的价格有时会低于市场价格,甚至低于平均单位成本。在决定是否接受这些特殊订货时,决策分析的基本思路是比较该订单所提供的边际贡献是否能够大于该订单所引起的相关成本边际贡献分析法相关损益=单价-边
8、际成本-专属成本-机会成本(可转移剩余生产力以及占用原有生产力的边际贡献),而不考虑不可避免成本(不能转移的剩余生产力)1、如果追加订货不影响正常销售的完成,即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就可以完成追加订货,又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而且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只要特殊订单的单价大于该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就可以接受该追加订货。2、如果该订货要求追加专属成本,其他条件同(一),则接受该追加订货的前提条件就是该方案的边际贡献大于追加的专属成本。3、如果相关的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其余条件同(一),则应该将转移剩余生产能力的可能收益作为追加订货方案的机会成本予以考虑,当追加订货创造的边际贡献大于机会成本时则可以接受该
9、订货。4、如果追加订货影响正常销售,即剩余生产能力不够生产全部的追加订货,从而减少正常销售,其余条件同(一),则由此而减少的正常边际贡献作为追加订货方案的机会成本。当追加订货的边际贡献足以补偿这部分机会成本时,则可以接受订货。(五)限制资源最佳利用决策决策原则是主要考虑如何安排生产才能最大化企业的总的边际贡献。在这类决策中,通常是短期的日常的生产经营安排,因此固定成本对决策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通过比较单位限制资源对不同产品的边际贡献,其最大者优先生产;(六)产品是否应进一步深加工的决策有些企业生产的产品,既可以直接对外销售,也可以进一步加工后再出售。此时企业需要对产品是直接出售还是进一步深
10、加工两种方案进行选择。在这种决策类型中,进一步深加工前的半成品所发生的成本,都是无关的沉没成本。因为无论是否深加工,这些成本都已经发生而不能改变。相关成本只应该包括进一步深加工所需的追加成本,相关收入则是加工后出售和直接出售的收入之差。对这类决策通常采用差量分析的方法。【考点三】定价决策(一)成本加成定价法一般是用于卖方市场,供不应求;1完全成本加成法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制造费用;加成为期间费用和合理利润;2变动成本加成法包括变动性生产成本也包括变动销售管理费用;加成为全部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和固定销售管理费用)和合理利润;(二)市场定价法市场定价法,就是对于有活跃市场的产品,可以根据市
11、场价格来定价,或者根据市场上同类或者相似产品的价格来定价。适用于买方市场;(三)新产品的销售定价方法新产品的定价一般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因为新产品还没有被消费者所了解,因此需求量难以确定。新产品定价基本上存在撇脂性定价和渗透性定价两种策略。1撇脂性定价撇脂性定价法是在新产品试销初期先定出较高的价格,以后随着市场的逐步扩大,再逐步把价格降低。这是一种短期性的策略,往往适用于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的产品。2渗透性定价渗透性定价法是在新产品试销初期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市场,以期迅速获得市场份额,等到市场地位已经较为稳固的时候,再逐步提高销售价格。以便建立长期的市场地位,所以这是一种长期性的市场定价策略。
12、(四)有闲置能力条件下的定价方法当公司存在剩余生产能力时,增量成本即为该批产品的变动成本。这种定价方法虽然定价会较低,但是短期内可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并维持员工的稳定,还可以抵补一部分固定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产品的价格应该在变动成本与目标价格之间进行选择。变动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变动销售和行政管理费用成本加成=固定成本+预期利润目标价格=变动成本+成本加成【考点四】订货决策与企业储备存货有关的成本=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保险储备成本=订货存本+购置成本+固定储存成本+变动储存成本+缺货保险储备成本=固定订货成本+变动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固定储存成本+变动储存成本+缺
13、货保险储备成本订货决策主要讨论三个问题:与经济订货量有关的存货成本(涉及变动订购成本与变动储存成本)、经济订货量下最低缺货保险储存成本(其仅与平均库存量无关)、最后确定与企业储备存货有关的总成本模型相关成本相关公式要点基本模型变动储存成本和变动订货成本(1)Q*=(2KD/Kc)1/2(2)TC(Q*)=(2KDKc)1/2(3)最佳订货次数N*=D/Q*(4)最佳订货周期T*=1/ N*(5)存货占用资金I*=Q*/2 U购置成本、固定储存成本和固定订货成本均属于决策无关成本订货提前期模变动储存成本和变动订货成本(1)Q* =(2KD/Kc)1/2(2)TC(Q*)=(2KDKc)1/2(3
14、)最佳订货次数N* = D / Q*(4)平均存货占用资金I* = Q* / 2 U(5)再订货点R =平均交货时间 L 每日平均需用量d,其中d=D/360订货间隔时间、每次订货批量、订货次数不变,故订货提前期对经济订货量并无影响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变动储存成本和变动订货成本(1)Q* = 2KD / Kc P /(每日送货量P - 每日平均用量d)1/2(较基本模型多)(2)TC(Q*)= 2KDKc (1 d / P)1/2(较基本模型少)(3)最高存量=(P - d) Q* / P,最低存量为0;(4)平均存量= 1 / 2 (P - d) Q* / P(5)平均存货占用资金I* = 1 / 2 (P - d) Q* / P UQ*影响因素,同向为K,D以及d,反向KC,PS为一次订购缺货量;B为保险储备量;Kc为储存变动成本;Ku为缺货成本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