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性高血压伴抑郁症状治疗分析老年性高血压伴抑郁症状治疗分析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 冯德辉冯德辉共病的概念共病的概念1、躯体疾病与躯体疾病共病、躯体疾病与躯体疾病共病 高血压与冠心病高血压与冠心病2、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共病、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共病 高血压与抑郁症高血压与抑郁症3、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共病、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共病 精神分裂症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与高血压4、精神障碍与精神障碍共病、精神障碍与精神障碍共病1、Seiner&Mallya 回顾了回顾了1970年年1998年的有关文献:年的有关文献:伴有抑郁的心血管病人的死亡率较不伴有抑郁的病人高,伴有抑郁的心血
2、管病人的死亡率较不伴有抑郁的病人高,尤其是心肌梗塞后出现抑郁的病人预后较差。尤其是心肌梗塞后出现抑郁的病人预后较差。2、社区研究:、社区研究:躯体疾病是老年伴发抑郁的最常见诱发因素;躯体疾病是老年伴发抑郁的最常见诱发因素;内科疾病较严重的病人抑郁发病率显著升高。内科疾病较严重的病人抑郁发病率显著升高。WPA/PTD Educational Program on Depressive Disorders.Gavard JA,et al.Diabetes Care.1993;16(8):1167-1178.慢性病患者抑郁症发病率高慢性病患者抑郁症发病率高(WPA/PTD,1997)躯体疾病患者伴发
3、抑郁症比例明显增加躯体疾病患者伴发抑郁症比例明显增加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20 40%20 40%20 40%20 40%肾病透析肾病透析肾病透析肾病透析18 53%18 53%18 53%18 53%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帕金森病 40%40%40%40%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33%33%33%33%冠心病冠心病冠心病冠心病 40%40%40%40%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12 45%12 45%12 45%12 45%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心肌梗塞 45%45%45%45%柯兴氏综合症柯兴氏综合症柯兴氏综合症柯兴氏综合症19 36%1
4、9 36%19 36%19 36%高血压高血压高血压高血压 20%20%20%20%功能性胃肠道障碍功能性胃肠道障碍功能性胃肠道障碍功能性胃肠道障碍50%50%50%50%恶性肿瘤住院病人恶性肿瘤住院病人恶性肿瘤住院病人恶性肿瘤住院病人 42%42%42%42%外科手术后外科手术后外科手术后外科手术后22 32%22 32%22 32%22 32%恶性肿瘤门诊病人恶性肿瘤门诊病人恶性肿瘤门诊病人恶性肿瘤门诊病人33%33%33%33%老年住院病人老年住院病人老年住院病人老年住院病人36%36%36%36%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42%42%42%42%老年门诊病
5、人老年门诊病人老年门诊病人老年门诊病人24%24%24%24%(2)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轻、中、重度抑郁发生率分别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轻、中、重度抑郁发生率分别为 29.4%,10.3%,2.4%6,及时给予干预,能更好地控制血压及预防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发生。,及时给予干预,能更好地控制血压及预防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发生。(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选择抗抑郁药要慎重,选择抗抑郁药要慎重,传统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对传统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对心脏有明显毒副作用心脏有明显毒副作用,可致体位性低血压、传导阻滞、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可致体位性低血压、传导阻滞、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对伴抑郁症的高
6、血压病患者通常未能使用。对伴抑郁症的高血压病患者通常未能使用。(4)正是在此基础上)正是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本组试验。,我们设计了本组试验。目的:为探讨联合应用抗抑目的:为探讨联合应用抗抑郁药物对老年性高血压并发抑郁、焦虑障碍患者的降压效果的影响。郁药物对老年性高血压并发抑郁、焦虑障碍患者的降压效果的影响。(1)心血管病常伴发焦虑、抑郁症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焦虑)心血管病常伴发焦虑、抑郁症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焦虑抑郁抑郁1,而这可直接影响患者血压的控制和生活质量。需焦虑抑郁与心血管,而这可直接影响患者血压的控制和生活质量。需焦虑抑郁与心血管病同治才能取得较满意效果。病同治
7、才能取得较满意效果。1 对象与方法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老年性高血压伴抑郁、焦虑患者对象:老年性高血压伴抑郁、焦虑患者92例,男例,男 54例例,女,女 38 例例,年龄年龄 6082 岁,平均(岁,平均(66 5.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例)和 抗抑郁治疗组(抗抑郁治疗组(50例)。例)。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病诊断标准,除外继发性或恶性高血压、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病诊断标准,除外继发性或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心、脑、肾功能损害及糖尿病的患者。高血压合并心、脑、肾功能损害及糖尿病的患者。采用汉密抑郁量表(采用汉密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焦虑量
8、表()及汉密焦虑量表(HAMA)评定病人的抑郁、)评定病人的抑郁、焦虑状态焦虑状态2,将,将 HAMD18 分、分、HAMA 14 分定为并发抑郁、焦虑障碍。分定为并发抑郁、焦虑障碍。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血压水平及基础用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血压水平及基础用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2 给药方法: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片给药方法: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片 10mg,1 次次/天;抗抑郁治疗组天;抗抑郁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氟西汀(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氟西汀20 mg,1 次次/天;疗程天;疗程 8 周。周。1.
9、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1)偶测血压:患者每)偶测血压:患者每 2 周随访周随访 1 次次,每次使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右臂,每次使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右臂坐位血压。坐位血压。(2)24小时动态监测(小时动态监测(ABPM):在治疗开始前及):在治疗开始前及8周后各进行一次周后各进行一次,每次从,每次从上午(上午(8:009:00)起连续监测)起连续监测 24 小时小时,日间(,日间(6:0022:00)每)每 15分钟测血分钟测血压一次,夜间(压一次,夜间(22:006:00)30 分钟测血压一次。分钟测血压一次。(3)降压效果判定标准:舒张压下降)降压效果判定标准:舒张压下降 10 mm
10、Hg并下降至正常或下降并下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 Hg以上为显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以上为显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 10mm Hg但下降至正常或下降但下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 Hg为有效为有效,未达上述水平者为无效。,未达上述水平者为无效。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 采用采用 SPSS10.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准(xs)表示,采用表示,采用 t 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 0.05)表表2 两组降压效果比较(例)两组降压效果比较(例)组别组别 例数例数 治疗治疗 2 周后周后 治疗治疗 8周后周后 显
11、效显效 有效有效 无效无效(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显效 有效有效 无效无效 (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治疗组 50 23 10 17 66.0 32 11 7 86.0对照组对照组 42 19 8 15 64.3 21 7 14 66.7注:治疗注:治疗2周后两组比较,周后两组比较,P0.05;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周后比较,P0.05。表表3两组治疗两组治疗8 周后周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降压幅度比较(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降压幅度比较(mm Hg)组别组别 例数例数 收缩压收缩压 舒张压舒张压 治疗组治疗组 50 193 102 对照组对照组 42 124 61注:两组比较,注:两组比较
12、,P0.05.3 讨讨 论论(1)Rimar 等等4 认为认为,持久严重的,持久严重的抑郁、焦虑抑郁、焦虑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使心血管疾病尤其是使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的死亡危险升高的死亡危险升高4倍。目前的研究显示倍。目前的研究显示,二者可,二者可能存在一定的生物同源性能存在一定的生物同源性,即,即一种病理生理过程同时促进两种疾病的发生一种病理生理过程同时促进两种疾病的发生。它。它们均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某些区域的们均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某些区域的5-羟色胺(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NA)相)相对不足或绝对缺乏,以及下丘脑对不足或绝对缺
13、乏,以及下丘脑-垂体垂体-肾上腺轴的活动过度。肾上腺轴的活动过度。(2)抑郁、焦虑抑郁、焦虑障碍时,则会作用于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引起下丘脑障碍时,则会作用于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引起下丘脑-垂体垂体-肾肾上腺轴的过度活动以及植物神经的功能紊乱,躯体出现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心上腺轴的过度活动以及植物神经的功能紊乱,躯体出现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与心输出量增加,细小动脉痉挛率加快、心肌耗氧量与心输出量增加,细小动脉痉挛,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血,血压上升,从而压上升,从而有可能促进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有可能促进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3)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需长期就医
14、,日常生活的多种限制,使患者生活的核心内容需长期就医,日常生活的多种限制,使患者生活的核心内容过分地向高血压病转移,过分地向高血压病转移,尤其是对高血压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发作尤其是对高血压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发作的恐惧、忧虑以致产生死亡恐怖或疑病观念,导致病人睡眠障碍、敏感多疑、的恐惧、忧虑以致产生死亡恐怖或疑病观念,导致病人睡眠障碍、敏感多疑、情绪波动,不安全感、重病感日渐突出,由此造成的心理应激情绪波动,不安全感、重病感日渐突出,由此造成的心理应激极易导致抑郁、极易导致抑郁、焦虑障碍的产生。焦虑障碍的产生。(4)这种)这种心因与体因相互交错的作用心因与体因相互交错的作用,
15、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治疗信心、治疗态度,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治疗信心、治疗态度以及服药的依从性以及服药的依从性,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影响了高血压药物治疗影响了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效果及疾病的预后。的效果及疾病的预后。(1)抑郁治疗的若干共识:)抑郁治疗的若干共识:药物治疗是主流方法,药物治疗是主流方法,75-85%患者治疗有效,充分患者治疗有效,充分疗效可能需到治疗疗效可能需到治疗1-2月后,充分时间治疗可预防症状复发,治疗愈早,效果愈月后,充分时间治疗可预防症状复发,治疗愈早,效果愈好。好。(2)氟西汀的安全性:)氟西汀的安全性:106 国家已证实其对抑郁症的疗效
16、,文献报道结果远远国家已证实其对抑郁症的疗效,文献报道结果远远多于其它抗抑郁剂。多于其它抗抑郁剂。(3)关于抗抑郁剂的讨论:)关于抗抑郁剂的讨论:抗抑郁药物抗抑郁药物SSRIs不会影响原发疾病的治疗,而且不会影响原发疾病的治疗,而且研究表明,长期使用抗抑郁药物可降低再次中风危险,研究表明,长期使用抗抑郁药物可降低再次中风危险,SSRIs不会依赖,但个别不会依赖,但个别药物有撤药反应。盐酸氟西汀在长期维持中有优势。药物有撤药反应。盐酸氟西汀在长期维持中有优势。本文显示,联合抗抑郁药物对老年性高血压伴抑郁症状患者的降压效果显著本文显示,联合抗抑郁药物对老年性高血压伴抑郁症状患者的降压效果显著,8周
17、后治疗组降压有效率和血压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周后治疗组降压有效率和血压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但,但2 周时无明显效果。周时无明显效果。由于氟西汀抗抑郁一般在由于氟西汀抗抑郁一般在 46 周显效。这说明抗抑郁治疗对伴抑郁症状的周显效。这说明抗抑郁治疗对伴抑郁症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控制有重要意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控制有重要意义,对老年性高血压伴抑郁的患者对老年性高血压伴抑郁的患者,通过,通过加用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可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加用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可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4 结论结论1 Gong M,Qu HD,Cheng SY.Advances in research of depression
18、 effection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J.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2001,22(2):115-117.2 张明圆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26.3 汪顺银汪顺银.抗抑郁治疗对高血压拌抑郁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抗抑郁治疗对高血压拌抑郁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4):2444 Rimar L,Rimar D.Depresion,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the im
19、mune system:the chicken before the egg problemJ.Harefuah,2004,143(1):73-75.5 Fleet RP,Beitman BD.Cardiovascular death form panic disorder: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1998,44(1):71-80.6 皇甫秀荣皇甫秀荣,罗开国罗开国,赵龙枝赵龙枝.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抑郁状态原因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抑郁状态原因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6):457.7 杨菊贤杨菊贤.心血管病患者伴有焦虑和抑郁时的治疗评估心血管病患者伴有焦虑和抑郁时的治疗评估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3):241-242.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谢谢 谢谢!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